常見的電風扇都是有葉風扇,每片扇葉都有一個傾斜角,電機帶扇葉順時針旋轉時,扇葉會將空氣推動到你的方向。反之則會吹向相反的方向。扇葉的傾斜角度,決定了風扇旋轉是逆時針,還是順時針。
有葉風扇和無葉風扇最直觀的區別就是扇葉。
無葉風扇是風扇,還是空調?
空調跟風扇我們可以從工作原理上進行區分:
空調可以製冷,空調通電後,製冷系統內製冷劑的低壓蒸汽被壓縮機吸入並壓縮為高壓蒸汽後,輸送至冷凝器,室內空氣不斷循環,達到調節溫度的目的。
風扇從工作原理上並不具備製冷功能。風扇降溫是因為風扇加快了空氣的流動,而空氣的流動可以加速人身上汗水的蒸發。汗水的蒸發可以帶走熱量,所以人會覺得涼快。
無葉風扇當然是風扇,如果你認為它不是風扇,那可以叫它「空氣倍增器」,戴森空氣倍增器是由英國著名科學家詹姆斯·戴森爵士發明的一種無扇葉的電風扇。其發明靈感來自於幹手器。
「空氣倍增器」的基本原理就是康達效應
康達效應(Coanda Effect)亦稱附壁作用或柯恩達效應。 流體(水流或氣流)由離開本來的流動方向,改為隨著凸出的物體表面流動的傾向。當流體與它流過的物體表面之間存在表面摩擦時(也可以說是流體粘性),只要曲率不大,流體會順著物體表面流動。根據牛頓第三定律,物體施與流體一個偏轉的力,則流體也必定要施與物體一個反向偏轉的力。這種作用是以羅馬尼亞發明家亨利·康達為名。
空氣流速快,氣壓會相對較小,於是在特殊的圓環表面會產生一個低壓區,讓周圍的空氣自發通過圓環向外吹出。據說,空氣倍增器抽取一倍的空氣,可以引導周圍十五倍的空氣向前吹出。
空氣被放大後,還會出現主氣流攪動過大,其卷吸的副氣流也不會穩定,那麼總氣流也是不均勻的,所以還需要根據雷諾數計算出空氣被放大後,空氣從排氣口吹出氣流最穩定的相關數值。
與流體路徑的橫截面積有關,那麼,只要在排氣口的出口處設置適當的寬度,就能很好的保證穩定的氣流出來。因為戴森公司通過大量實驗,最終在專利文獻中反映記錄的優選1mm到5mm到範圍內,並將最終產品的排氣口出口寬度定為1.3mm。這就是戴森 AM06 無葉風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