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姐今年28,馬上和好了3年的男朋友要結婚了,沒想到我間接成了她結婚的阻礙。
我今年18,剛上大一。我家是農村的,爸媽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別嚴重,我從小受到的關愛要愛我姐多的多,吃的穿的都先緊著我。
我知道我姐心裡有怨氣,但她對我這個弟弟特別好。尤其是她工作之後,經常給買衣服買玩具啥的,考上大學也是她給我買的筆記本。
有這麼個姐我覺得特別幸運,有事沒事也會給她發個信息問候一聲。
我姐有個談了3年的男朋友,終於修成正果準備結婚了,兩家關於彩禮的問題也都談攏了。彩禮10,男方再拿40萬首付一套房子,結了婚倆人共同還房貸。
我知道這個消息也替我姐高興,發信息打趣說:要是之後姐夫欺負你,我給你出頭。
沒想到姐姐沒好氣的說:不用惦記我。
一會兒又來了句:我真的特別希望爸媽沒有生你。
我心裡暗道一聲壞了,肯定是我爸又搞事情了,就問她怎麼了。
原來我爸只想著要彩禮,明確說了不會給我姐準備嫁妝,要把錢留著給我結婚用……
我聽了之後很慚愧,覺得特別對不起我姐,但我也無能為力,說服不了我爸。
(網友投稿)
大熊觀點:
一些地方尤其是偏遠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依舊十分嚴重。
如果家裡孩子一男一女,很大情況下女孩會為父母眼裡的工具人。如果家裡窮到供養兩個孩子上學都困難的話,女孩往往是被犧牲掉的那一個。
即使供養女孩上大學,等她畢業之後父母也會最大限度的榨取她的剩餘價值,讓她反哺整個家庭。
這種社會現象也會往往也會成為電視劇中的橋段。
比如《都挺好》中的蘇明玉被母親苛刻對待,導致她和家人反目成仇。
再比如剛剛結束的熱播劇《愛的釐米》中的關雨晴,被父親拼命壓榨,只為了盡一切可能的滿足她弟弟的要求,逼得關雨晴要跟父親斷絕父女關係。
當然,電視劇的結局只能是皆大歡喜,蘇明玉和關雨晴的家人最後也都成功洗白。但作為觀眾我們知道,現實中不可能出現這種結果。
就比如這個18歲男孩的父親,重男輕女的觀念已深入骨髓,不可能僅憑几句話和一些事就能扭轉他的觀念。
那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我們先剖析一下彩禮和嫁妝這個問題。
作為封建時代流傳下來的習俗,彩禮在封建時代本質上其實是一種買斷制。
男方給女方家彩禮,女方的姑娘就成了男方家的人,這時候跟娘家雖說還有親情這層關係,但她這個人已經不屬於娘家了,甚至於回娘家還要徵得男人的同意。
當然,這是封建糟粕,如今已經不存在了。
那麼嫁妝呢,封建時代的嫁妝是屬於女人的私人物品,男人是無權調配的,即使女人被休了,嫁妝她也是要帶走的。
隨著社會發展,彩禮和嫁妝的意義其實也發生改變了。因為在今天不可能說一個男人用彩禮買斷一個女人的人身自由,要知道買賣人口是犯法的。
既然彩禮買斷不了一個人的自由,那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我們會發現它沒有意義了。
為了賦予它意義,為了讓它合理化,網上出現了各種說法。
比如彩禮是給女人生孩子的補償;比如人家父母辛苦養育了一個女兒,你想娶走她那必須得給人家父母養育費;再比如跟一個男人結婚,哪天離婚了什麼都沒有,圖什麼啊……
我認為且將一直認為:女人結婚的原因是她對一個男人有感情,覺得他可靠,才會跟他結婚的,不是因為他給的彩禮多。
你發現了沒,網上那些所有將彩禮合理化的理由都預設了一個立場:結婚之後這個男人不會對我好,最終會離婚。
既然你覺得這個婚姻它不會幸福,那為什麼要結婚呢?
作為一個男人,我覺得彩禮必須存在,但是它存在的意義是作為小家庭的啟動資金,嫁妝也是。
如今結婚男方必須要買房已經成為大眾默認的一件事了,但是房價這麼高,有幾個年輕人能不依靠父母買得起房的。
所以,作為父母應該看開點,給兒女的彩禮和嫁妝是為了幫扶兩個年輕人組建一個新的家庭,兒女過得好不正是父母所期望的嗎。
我們說回這個18歲男孩的姐姐,既然父親不給嫁妝,那就算了,彩禮也不必交給父親了。
些許的抗爭是必要的,說句不好聽的,陪一個女人走完後半生的是她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