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暫定章節:
第一章幫主
第二章選戰
第三章舞弊
第四章血盟
第五章長老院
第六章法理寺
第七章(未定)
第四章 血盟
第一節血盟
血鑽並非帶血,血盟亦無血跡!
總舵華府的中心,有一個莊嚴偉岸的樓宇。進入厚重的冰冷的鐵門,一股寒氣迎面撲來。全副武裝的披甲衛士警惕地注視著來客。咣當一聲後面的鐵門鎖起,前面又是一道鐵門。走廊裡戒備森嚴的披甲武士雕塑般立在幽暗的角落。經過數道鐵門,終於進入穹廬大廳。
寬敞無比的大廳幾乎空無一物,壁上畫有多個衣著古舊的人物,或舉劍,或執筆,似在爭論著什麼。大廳盡頭有水晶玻璃做成的柜子,幽幽地發著藍光。幾張破舊不堪的發黃的羊皮紙,靜靜地躺在柜子內,看這世上數百年的滄桑變幻。
此乃魅幫最為神聖之物,鎮幫神器-- 血盟。
外人看來此物實無神秘之處。僅幾張破舊不堪的羊皮紙而已。要說是武功秘籍吧?且不說任意幫眾可以任意觀看,甚至幫外民眾都皆可入內觀看。上面筆跡經過數百年的風雨,早已模糊不清不可辨認。然而其中的內容早已傳誦於江湖,為世人所知。毫無秘密可言!
血盟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建幫宣言》,僅有一張紙,其落筆之日被尊為魅幫的建幫之日,1776年7月4日。第二部分為四張紙的《魅幫大法》,初稿於建幫11年後的1787年9月17日。
《建幫宣言》上有56個死士的籤名。約250年前,建幫之事實乃造反。因何造反呢?那又得從更久遠的年代講起。
第二節 落地 1492-1620
自1492年10月12日西班牙人哥倫布發現魅幫新大陸後,在此後的一兩個世紀之間,歐洲的冒險家們陸續而至。諷刺的是,他們最初是想去找當時的天下第一大幫丐幫的。不想無意中帶來了魅幫的誕生。
1607年不列顛建了在萎雞你丫州的詹姆斯囤、1608年法蘭西在極寒之地魁北克建了最早的聚居地,主要是為了尋找資源,比如礦產、農作物等等。
從遙遠的歐洲到新大陸開發需要三樣東西,錢、人、和土地。造航海的船需要錢吧?路上得帶不少吃的用的吧?到了新大陸得有人幹活吧?
錢哪來呢?融資,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看官您沒看錯,股票數百年前已經有了!史上留名的一家叫南海公司,不過是在倫敦成立的,而且留的是臭名!它鼓吹在海外新大陸的貿易能獲得的巨大利潤,通過賄賂政府向國會推出以南海股票換取國債的機會,使得南海股票瘋漲,導致全民瘋狂搶購,包括上下五百年第一聰明人艾薩克牛頓爵士。後來泡沫破滅,牛頓伯爵血本無歸,餘生不再碰股票,留下著名的一句狠話:「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of heavenly bodie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 我能算準天體的運行,卻無法預測人類的瘋狂。」
人從哪來呢?去新大陸兇險無比,只有有三類人願意去,或者不得不去:
這些人之所以願意去(奴隸除外),有一部分是犯人、戰俘、叛亂者,可以以契約勞力的方式換取自由。有一半以上是由於宗教信仰受壓迫的原因,比如英格蘭的清教徒、法蘭西的福音派新教徒、天主教徒、貴格會教徒、德國的門諾派教徒。
最著名的是乘坐五月花號於400周年前(1620年)到達新大陸的約100名清教徒們。他們原來是從英格蘭逃往荷蘭,後發生戰亂不得不取道倫敦去尋找新大陸,但路費已花盡。後來得到以一個鐵器商人韋斯頓為首的70個倫敦小市民股東的贊助,條件是必須在新大陸無條件替股東工作7年,滿足基本生存之外的全部利潤都歸公司所有。清教徒們對挖礦、漁獵、農業幾無所知。為了信仰的自由,清教徒們依然答應了。然而到達新英格蘭時已經太晚,無法採摘自然生長的食物而獲得溫飽,而且碰上寒冬,五月花的移民死去一半。此事在一位倖存者威廉布拉福德後來的一本書中有詳盡描述。
(筆者:隻言片語不足以詳儘早期移民的艱辛。有意者可去讀休斯和凱恩合著的《魅幫經濟的那些事兒》。下面很多數據皆摘自該書。)
看官可能覺得不可思議或可笑,「都活不下去了,還要信仰幹什麼?」然而魅幫民眾(起碼早期民眾)想法是這樣的,「連信仰都沒有了,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魅幫自稱是神佑之幫。其銀票上醒目地印著一行字「In God We Trust. 神, 吾等之信也。」當然,根據大法,這個神對各人都可能不一樣。
第三節 生根 1620 – 1774
用史學家Jackson和Schultz的話說,魅幫其實從一開始就是一次聚群而居的演習,一場社會秩序的實驗。早期的生存環境惡劣,為了生存必須合作。人們試圖平均分配工作和報酬。然而導致農業產出不足。為了擺脫貧困,進行了一些實踐。1623年普利茅斯一地方長官布拉德福德在他日記裡記錄如下:
「那些最有力、最適合做工的年輕男子抱怨自己要花費時間精力為其他人的妻子兒女幹活,自己卻得不到報酬。那些強壯或有才能的人獲得的衣食不比那些身體虛弱、只能完成別人1/4工作量的人多。人們認為這很不公平。。。不準別人反對此事只能說明人們的腐敗墮落,卻無助於事情本身。」
「這種情況持續了數年,對正值而清醒的人來說,這完全可以表明柏拉圖及其他古人的想法是多麼不切實際,而那種想法在後世還不斷有人贊同:拿走人們的私產讓人們生活在一個團體中,財產全部公有會讓人們幸福繁盛。好像他們比上帝還要明智一樣!」
「為了擺脫貧困。。。經過很多爭論,長官做出讓步,允許人們為自己種植莊稼。這提高了每個人的積極性。。比長官督促還要積極。如今婦女也願意下地幹活,而從前她們可能會宣稱自己虛弱無力,如果強迫她們幹活,會被稱為暴政和壓迫。。。」
新大陸的人口和財富在17和18世紀得到迅猛的增長。1663年,一個波士頓的牧師John Higginson說:「我們現在生活的富裕和舒適程度遠遠超過之前所有的預期。」根據學者Walton等人的研究,1774年人均收入是25英鎊,相當於2000年的3875到7250美元之間。即那時新大陸的收入水平比今天世界上2/3的人收入還高。
然而,由於資源、技術、個人能力以及對他們的需求不同,財富不均衡的情況開始浮現。1771年,波士頓最富有的10%的人擁有社會財富的57%,在新英格蘭是46.8%,中部是35.1%,南部是46.9%。到現在相信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幾個首富或家族手裡,比如蓋茨同志、貝佐斯同志、小札同志、多西同志(可能還不入流)、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實不知這對經濟是阻礙還是有利。反正如果為富不仁的話,遭受罵名是必須的。
第四節 造反 1774
這些大陸新移民雖說遠離了不列顛帝國本土。然而被依舊視為不列顛帝國的子民,行使納稅的義務和得到保護的權利。法理上新大陸的土地都是不列顛國王的財產,只是授權於新移民。譬如想在新大陸開發,必須得到國王的許可證。
早期本土與新大陸之間互通有無,新大陸生產本土所需的產品,並得到本土財力物資的支援,並受本土行政的管轄。然而隨著百年的發展,矛盾漸顯。昏庸無能的喬治三世和貪婪的大臣們加劇了新大陸的不滿。1763到1774年間,不列顛對新大陸發布了一系列的徵稅法案和各種對殖民地的暴政,
1764《通貨條例》、《食糖法案》
1765《印花稅法案》(出於反抗一年後作廢)
1766《宣言法案》(憤怒的大臣們態度更為強硬)
1770 波士頓慘案(屠殺民眾)
1773《茶葉法案》
1774《波士頓港法案》、《麻州法案》、《魁北克法案》
1774年民眾終於忍無可忍,揭竿而起。血盟之《建幫宣言》其實是一份討伐暴君英王三世書,簡直是罄竹難書。
"他竭力抑制我們各州人口。。。拒絕批准鼓勵外國人移居各州的法律,並提高分配新土地的條件。
他建立新官署,派遣大批官員,騷擾我們人民,並耗盡人民必要的生活物資。
用假審訊來包庇他們,是他們殺害我們各州居民而仍逍遙法外。
。。。
未經我們同意便向我們強行徵稅。
羅織罪名押送我們去海外受審。
。。。"
建幫之初幫眾皆為螻蟻之民,有農夫、業主、技工、學徒、商賈等。56名死士在此書上簽名帶頭造反,無異於押上所有身家性命,籤了份生死書,發了血誓。
建邦之戰事頗為慘烈,遭不列顛官府攜德意志兵團殘酷鎮壓,幫眾死傷無數然不屈不饒。經久傳誦的有Nathan Hale,被俘處死前之名言:」I only regret,that I have but one life to lose for my country. 我後悔僅有一個生命獻給我的祖國。」 經法蘭西、荷蘭、西班牙等友幫拔刀相助(當然啦,也是為了報復不列顛和搶食),8年後終於造反成功。故《魅幫大法》拖到建幫11年後才落筆,建幫當初只有13個分舵。
第五節 建幫 1776 - 1787
建幫先賢們目睹建幫之血流成河的慘狀,感戴先驅們不畏生死之恩德,故《魅幫大法》以「WE THE PEOPLE」開頭,歸建幫之功於螻蟻之民!
《魅幫大法》數百年來未動過一字。如有異議,則另外追加修正法案。1791年追加10個修正案。合稱《權利法案》。其中最著名的乃數第一修正案(即信仰自由與言論自由),和第二修正案(即擁槍自由)。
約250年間共加了27個修正案。到現今仍在完善。最後一個修正案完成於1992年,規定了長老們的餉銀任內不得更改。
簡而言之,在後世之人看來,《魅幫大法》乃建幫先賢們留下的招式拙樸而威力無窮的七種武器:
七種武器之一:民主
七種武器之二:共和
七種武器之三:聯邦
七種武器之四:三權分立
七種武器之五:制約與均衡
七種武器之六:限權府衙
七種武器之七:個人權利
《魅幫大法》規定4年一次民選幫主,一人一票。宣揚人人平等。然而最初的版本並非平等。比如間接視黑奴為五分之三人。婦女並無投票權。黑奴的問題直到1860年林幫主上任才得到解決,通過了第13修正案。婦女投票其實到了1920年第19修正案才得到解決。
第四章完
後記:
《魅幫經濟的那些事兒》審視了本土與新大陸的關係,用地球人移居外星做了比喻。筆者做了加工如下:
如果Musk 5年後移居火星成功,剛開始時肯定是必須依靠地球基地的支援。開拓者帶回地球上不可多得的珍貴的礦石,並領取生活必需品。然而隨著火星基地的發展和成熟,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最終能在火星上自給自足,並有龐大的人類社區。那麼此時地球的人們會以何種方式跟火星的人們保持紐帶關係?
火星上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嗎?
要向地球的聯合國交稅嗎?
任命官員需要跟聯合國匯報嗎?
人們去火星需要籤證嗎?
能不能任意移民去火星?
尼瑪,我想想都激動,還能移民火星,考不考託福雅思啊?有沒有EB2、EB3的排期限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