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臺灣經濟的光榮,也是唯一「遮羞布」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

  大家都知道,臺積電是「臺灣之光」,對臺灣地區的經濟、產業貢獻卓著。但看到臺灣中央社最近公布的數據,還是讓人嚇一跳─近3年臺積電的投資,佔了臺灣地區所有上市公司投資的近一半。

  對臺灣而言,這到底是榮耀,還是一項「帶著警訊的消息」呢?

  圖片說明:臺積電是臺灣最重要的企業,圖為位於臺南科學園區的臺積電臺南廠。

  臺灣中央社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報導指出,近3年上市公司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成本增加金額,共新臺幣1兆7056億元,其中,臺積電就佔其中的8211億臺幣,佔比高達48%。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這1.7兆元中,也包含不動產的投資,但一般認為,能對GDP與就業有貢獻而被期待的投資,並不包含不動產投資;例如所謂的民間重大投資,基本上是以製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為內涵,而不是不動產投資。

  而在上市公司前10大投資企業中,國泰、富邦等金控也名列其中,但其投資就是以不動產為主。如果扣除不動產投資後,臺積電投資佔比過半了。

  正面看,當然是臺積電作為臺灣地區最重要的製造業企業,持續在臺投資、擴大經營規模,而非縮減出走,以維持其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地位;同時也代表臺灣的投資環境,雖然已有不少企業「投資美國」、或者走向我們大陸,但至少尚未惡化到臺積電這種高級的龍頭廠商都要出走,算是值得欣慰了。

  換個角度看,除了臺積電,其它投資呢?

  臺積電這種規模龐大的龍頭企業,其投資設廠所在之地,可以產生相當大的外溢效果,許多上下遊的供應鏈、供應商都圍繞著著它運作,至於其本身員工帶來的生活、消費等需求的效益,就更不在話下了。

  不過,臺積電同時也是一家資本高度密集的高級科技廠商,因此投資金額雖然高,動輒數千億臺幣,但本身創造的就業機會不是太多。以其日前公布在臺南投資三奈米高級廠的計劃而言,投資約6000億臺幣,預估創造的就業機會為5000個,人力需求以專業工程師為主力;業界估其擴散效應能帶動的投資,約7500億臺幣。

  臺灣地區每年都會有25-30萬畢業生投入職場,但是能稱為是專業工程師者數量並不多,這麼看,臺灣當然需要更多各種不同類型的投資─不論是服務業或是其它非科技的製造業,才能增加各種不同的就業崗位,吸收各種不同專業領域的就業者。

  但現在臺積電的投資佔了半壁江山,而且主要原因不是分子(臺積電的投資)「瞬間大幅增加」,而是分母(整體投資)萎縮之故。看看近年的民間投資表現,成長率多只有個位數成長、且多在2-3%左右,今年則預估民間投資實質成長率降到2%以下;每年超額儲蓄數量不斷增加,從原先的數千億臺幣到超過1兆臺幣,再到更突破2兆臺幣,2017年的2.4兆,這些都代表國內投資日益走低,越來越無法去化儲蓄。

  在這份排名中,排名第2的聯電投資金額僅1230億臺幣,排名第3名的鴻海集團更只有群創投資664億臺幣,相較於臺積電的8211億臺幣,就可看出臺積電是如何的「一枝獨秀」了。

  臺灣產業的出路在哪裡?

  當業界憂心臺灣的產業競爭力時,有些人會舉出幾家知名度雖不高、規模也不大、但在特定領域中的全球市場,佔有主導地位的公司反駁;這種堪稱小而美、被稱為「隱形冠軍」的企業,確實有其價值,但對整體經濟、產業而言,其重要性與意義,當然遠遠不能與規模龐大,又具有帶動與外溢效益的大企業,而臺積電正是其中的翹楚。

  因此臺積電持續投資臺灣,對臺灣地區經濟與產業,是重要且意義非凡─臺灣不能沒有臺積電!

  但同時,我們也必須警覺與注意,臺灣也不能只有臺積電在持續投資、擴大經營。蔡總統既然說了要打破低薪困境、「為年輕人加薪」,就該好好想方設法,全面增加民間投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惟有如此,臺灣才可能脫離低薪困境。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

  歡迎關注:魯曉芙看歐洲

    轉自華爾街見聞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臺專家擔憂臺灣經濟:臺積電未來至少十年還可以,但十年之後?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一直都備受關注,這對於成員國來說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但是臺灣地區並沒有在內,這對於臺灣地區的經濟影響也是巨大的。 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副教授鄭博文在接受訪問的時候稱,傳統產業會遭到衝擊,並且失業問題也會加重,想要依靠旅遊業彌補這些經濟損失也無濟於事。他對臺積電的命運感到擔憂,臺積電或將會面臨被取代的危機,經濟發展也會逐漸失去聲色。
  • ...臺積電市值正式超越伯克夏 臺灣經濟研究院:超越三星領先英特爾...
    享有護臺灣股市神山美譽的臺積電即將在今天晚些時候召開法人說明會,將會是展開2021年至關重要的環節。臺積電去年至今年年初持續連漲,市值已經超越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成為全球市值第10大企業。
  • 臺灣半導體能有今天,真正原因不是因為臺積電,而是因為有它
    如果從半導體產業的規模來說,臺灣省或許不如美國和韓國,在全球大概能排在第三位;但是如果從技術來看,也就是製程工藝的角度,臺灣無疑已經處於領先水平,半導體企業三強之中,臺積電的5nm已經大規模量產,也是目前唯一在5nm領域獲得收穫的企業,三星電子,英特爾和臺積電的差距已經越拉越大。
  • 臺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正式退休,把臺積電交給了一個班子
    80年代正處於大蕭條時期,臺積電的客戶非常少,訂單自然也是少得可憐。臺積電的運營利潤頂多能維持生計,而且還非常艱難。1988年情況似乎出現了好轉,也是因為張忠謀的私人交情,拿到了英特爾這個大客戶。但只要找對了正確的路子,紮實肯幹,市場終究會予以回饋。AMD為什麼可以和英特爾競爭,就是因為有了臺積電。
  • 臺灣經濟究竟怎麼樣?
    來源 | 房東經濟學  作者 | 房東的ID這些天,中國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受到了廣泛關注,結果對我而言並不意外,不過我們這篇文章不談政治主題,而著重聊一聊臺灣經濟。臺灣經濟究竟怎麼樣?下面我們就從多角度來看一看。
  • 臺專家憂臺灣經濟慢慢窒息:臺積電再撐十年也將面臨被取代的危機
    針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對臺灣產業影響,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副教授鄭博文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傳統產業就業人口約240萬人,失業問題只會更嚴重,靠旅遊補產業升級空缺也緩不濟急,預估五年就有面臨失業潮。他嘆,臺積電再撐十年就得面臨被取代的危機,未來經濟只會慢慢窒息。
  • 華碩是臺灣最值得信賴的企業,一舉超越鴻海、臺積電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儘管在全球排行遠遠輸給鴻海、臺積電,僅排行在1074 名的華碩,這次用「最值得信賴」的排名爭回了一口氣,成為臺灣最值得信賴的企業,甚至一舉打入百大名次,這次華碩品質,真的經過國際認證的堅若磐石。
  • 張忠謀的「半導體人生」|半導體產業|德州儀器|張忠謀|臺灣|臺積電...
    [新聞頁-臺海網]12月15日,臺灣新竹科學園區迎來建園40周年慶典,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獲頒40年「傑出成就貢獻獎」。在頒獎典禮上,曾被指有「瑜亮情結」的張忠謀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上演了一場「世紀大破冰」,吸引了臺灣媒體輿論的焦點。臺積電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作為創辦人,張忠謀早已蜚聲半導體產業界,號稱臺灣「半導體教父」。那麼這一路他是怎樣走過來的?
  • 張忠謀:臺積電擁有最先進的晶片技術,臺灣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張忠謀在2018年11月、同時也是退休後的首場臺積電運動會上亮相,提到臺積電在平和時期作為全球供應鏈的一環就好,但在亂世之下,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臺積電先是在7奈米製程取得重大進展,並持續替客戶取得進入市場的先機,並加深先進位程以及封裝技術的研發。
  • 臺積電趁人之危斷供華為,唱響臺灣代工產業的末路輓歌
    日前,美國彭博社和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臺灣半導體和晶片製造企業臺積電聲稱,受美國禁令影響,臺積電將在9月14日之後停止對華為供貨。根據美國禁令要求,非美國的晶片製造企業,要使用美國的技術和工具給華為供貨,必須先向美國申請許可。
  • 晶片巨頭臺積電在中國臺灣發展壯大,而非在中國大陸,為什麼?
    在半導體業界,臺積電也因自身的製程技術卓越、業績表現突出等優勢,贏得了大家的讚譽。目前,臺積電已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年收入超過300億美元。臺積電堅持要「根留臺灣」,臺積電的總部位於中國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主要的廠房也在臺灣地區。臺積電首創的晶圓代工模式,不僅改變和推動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還影響和推動了與半導體相關的產業發展。
  • 臺積電撐不起臺灣綠能產業
    圖源:臺媒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 某財經名人上周在臉書上聲稱一家臺積電即可撐起臺灣的綠電產業,真的嗎?該評論指出臺積電集團去年用電143億度,2022年3奈米量產,每年將增加用電70億度。臺積電日前加入全球再生能源組織RE100,承諾到2050年百分之百使用綠電。該評論基於這些數據聲稱臺積電可撐起臺灣的綠電產業。這種說法顯然以為再過兩年臺積電每年用電約220億度,若全部使用綠電,超過蔡當局2025年光電風電總發電目標400億度之半,一家臺積電就可抵綠電半壁江山,稍加誇大說一家臺積電撐起臺灣的綠電產業也不為過。
  • 曝臺積電將赴日本建先進封測廠!臺灣之外第一次
    據臺灣媒體爆料稱,在日本經濟產業省極力的邀請下,臺積電計劃將在日本東京設立先進封測廠。消息稱,雙方將會成立合資公司來進行營運,出資各半。這座封測廠將會是臺積電在臺灣以外的首座封測廠。
  • 臺積電在大陸有大動作
    在美國出口管制影響中芯國際增加產能的背景下,臺積電、聯電等晶片代工大廠不約而同地瞄準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準備在大陸擴產以增加份額。 據臺灣《經濟日報》11月23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在「美國制裁中芯」後進一步發酵,28nm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滿載。
  • 臺海觀瀾|臺灣經濟為什麼這麼好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 雖然距離年底還有一段時間,全年的數據無法獲取,但是,已經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臺灣今年的經濟表現,非常好。以上數據表明,兩岸經貿交流是一種休戚與共、水漲船高的關係,大陸經濟好、對外貿易好,連帶著臺灣的經濟就好、對外貿易就好。第二個,強大的科技實力、尤其是半導體產業的實力,成了臺灣經濟的壓艙石。這一點從臺積電身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 坐擁臺積電,MTK兩晶片巨頭,為啥臺灣人均所得差韓國五千美元?
    臺積電和MTK,被稱為臺灣晶片產業的兩大巨頭,如今一前一後,掌握了華為晶片供應的生殺大權,其影響可見一斑。臺灣晶片產業不僅左右了華為了未來,包括蘋果,英特爾,三星電子,高通等眾多國際巨頭同樣要看臺灣晶片產業的臉色,沒有臺積電的先進工藝,蘋果手機的競爭力將大打折扣。
  • 從全世界來看,臺灣經濟達到了什麼水平?
    編輯:簡易財經從全世界來看,臺灣經濟達到了什麼水平?我國臺灣省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在上世紀60年代之後經濟實現快速發展,歐洲、日本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亞洲,「亞洲四小龍」由此出現,經濟實現迅猛發展,順利跨入發達經濟體門檻。
  • 臺積電斷供華為,給臺灣晶片產業發展,蒙上了陰雲
    從90年代開始,臺灣半導體產業開始崛起,到了21世紀的前20年,已經成長為重要的參與者。臺積電為代表的晶片製造業,在臺灣的發展,幾乎代表了全球最高成就。在未來的2納米領域,臺積電有望繼續超越三星公司,引領全球晶片產業再上一個新臺階。 作為臺灣的驕傲,晶片不僅代表了世界,也是當地的重要產業標誌。如果臺灣將晶片產業去掉,未來將會很難找到,一個可以佔到世界產業鏈高端,可以令人驕傲的產品。然而,作為臺灣驕傲的晶片產業,除了臺積電之外,卻沒有更好的公司可以參與到全球同行業競爭之中。
  • 不安好心,臺積電到大陸擴產!
    世界半導體行業中,臺積電可以算是其中數一數二的公司之一了。臺積電和華為的關係,也讓臺積電在華為禁令中損失了不少,但是中國大陸市場的龐大的需求也為臺積電這樣的公司帶來了新的出路。
  • 為什麼臺灣會有臺積電這麼牛X的企業?
    提及晶片代工企業臺積電,很多人誤認為是富士康一類的代工企業,其實臺積電處於行業的壟斷地位。1985年,54歲的張忠謀辭去了美國的高薪職位,毅然回到臺灣,決定創辦全球第一家專業晶片代工公司。在中國臺灣有關部門的扶持下,他於新竹科學院創辦了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這家企業早期並不被大家所關注,但是它卻創造了垂直分工的全新商業模式,這種模式逐漸成為產業的一種趨勢。之後全球垂直分工的集成電路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加速推動了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在回到中國臺灣之前,張忠謀是美國晶片巨頭德州儀器的第三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