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97歲獲獎者「棒約翰」火了

2020-12-22 中國日報英語點津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最新消息,北京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聯合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惠廷漢姆以及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研發工作。古迪納夫是至今為止最年長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方推特)

Most 97-year-olds would probably feel accomplished just getting out of bed in the morning. John B. Goodenough, 97, just won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大多數97歲的老年人只要早上能起得了床就會充滿成就感。而97歲的約翰·B·古迪納夫剛剛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Goodenough won the award alongside Stanley Whittingham and Akira Yoshino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漢姆和吉野彰三位獲獎者,以表彰他們對鋰離子電池發展的貢獻。

lithium-ion [lθim an ]:n.鋰離子

They will receive equal shares of the 9m Swedish kronor prize, which was announced by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in Stockholm on Wednesday.

周三(10月9日),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三位獲獎者將平分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44萬元)的獎金。

浙江杭州電動汽車在充電/東方IC

97歲的約翰·B·古迪納夫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著名固體物理學家,是鈷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發明人,鋰離子電池的奠基人之一,通過研究化學、結構以及固體電子/離子性質之間的關係來設計新材料解決材料科學問題,被業界稱為「鋰電池之父」。

Goodenough is the oldest person to win a Nobel Prize. Arthur Ashkin was the previous record holder, having won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in 2018 at age 96.

古迪納夫是最年長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之前的紀錄保持者是阿瑟·阿什金,他在2018年以96歲的高齡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Live to 97 (years old) and you can do anything," Goodenough said in a statement. "I'm honored and humbled to win the Nobel Prize. I thank all my friends for the support and assistance throughout my life."

古迪納夫在一份聲明中說:「活到97歲,你可以做任何事情。能獲得諾貝爾獎,我感到既榮幸又受寵若驚。感謝所有的朋友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和幫助。」

Born in 1922 in Jena, Germany, Goodenough earned a Ph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1952, according to the Nobel Foundation. He went on to work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n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where he served as the head of the In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according to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where he now works.

據諾貝爾獎基金會介紹,古迪納夫1922年出生於德國耶拿,1952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據目前任職的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介紹,古迪納夫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牛津大學工作,並曾擔任牛津大學無機化學實驗室負責人。

It was at Oxford that Goodenough made the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that helped him win the Nobel, UT Austin officials said in a news release.

校方在新聞稿中說,正是在牛津大學期間,古迪納夫取得了突破性的發現,幫助他獲得了諾貝爾獎。

Whittingham developed the first functional lithium battery in the early 1970s, but Goodenough was able to double the battery's potential in 1980 by using lithium cobalt oxide as the cathode of a lithium-ion battery, the foundation said. Using Goodenough's cathode as a basis, Yoshino created the first commercially viable lithium-ion battery five years later.

諾貝爾獎基金會稱,惠廷漢姆在20世紀70年代初發明了第一塊功能性鋰電池,但是古迪納夫在1980年使用鈷酸鋰作為鋰離子電池的正極,使電池的電勢翻了一番。五年後,吉野彰以古迪納夫的發明為基礎,製造出了第一塊具有商業可行性的鋰離子電池。

cathode [kθd]:n.正極(在電池中,陰極相當於正極)

"Lithium-ion batteries have revolutionised our lives since they first entered the market in 1991," the Nobel Foundation said in a statement. "They have laid the foundation of a wireless, fossil fuel-free society, and are of the greatest benefit to humankind."

該基金會在一份聲明中說:「自1991年首次進入市場以來,鋰離子電池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為無線、無化石燃料的社會奠定了基礎,人們獲益匪淺。」

Lithium-ion batteries have long been tipped for the award, not least since they have proved pivot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tech world we inhabit.

鋰離子電池一直是諾貝爾化學獎的熱門,主要是因為鋰離子電池在當今高科技世界的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From laptops to smartphones, lithium-ion batteries power som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devices. Electric vehicles were made possible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batterie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s flourished because of the technology.

從筆記本電腦到智慧型手機,鋰離子電池為一些最常用的設備提供動力。正是由於鋰離子電池的發展,人們研發出了電動汽車,無線通信也因為鋰離子電池而蓬勃發展。

「The [electric car] batteries no longer weigh two tonnes, but 300kg,」 said Prof Sara Snogerup Linse, a member of the Nobel committee for chemistry. 「The ability to store energy from renewable sources, the sun, the wind, opens up for sustainable energy consumption,」 she added.

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成員薩拉斯諾格魯普林斯教授說:「這種(電動汽車)電池的重量不再是2噸,而是300公斤。鋰離子電池儲存來自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能力為可持續的能源消費打開了大門。」

"I'm extremely happy the lithium-ion batteries (have) helped communications around the world," Goodenough said Wednesday in a conference call with reporters. "We are indeed happy that people use this for good and not evil."

古迪納夫在周三(10月9日)的記者電話會議上說:「我非常高興鋰離子電池幫助全球的人們溝通交流。我們確實很高興人們用它來做好事,而不是做壞事。」

Even at the age of 97, he continues to develop new polymers and battery concepts with researchers in his lab. He is now largely focused on developing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as they can offer better safety, according to Arumugam Manthiram, a longtime colleague from UT Austin.

即使在97歲的高齡,他仍然在實驗室裡和研究人員一起開發新的聚合物,研究新的電池概念。據他在該校的老同事阿魯穆加姆·曼迪亞姆說,古迪納夫現在主要專注於開發全固態電池,因為其安全性更佳。

不少國內網友稱讚古迪納夫獲獎是實至名歸。

還有網友評論說,John B. Goodenough的名字起得「足夠好」,還有人稱他為「棒約翰」。

再來一起看看今年已經公布的其他獎項:

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10月7日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凱林、格雷格·塞門扎以及英國科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以表彰他們在「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方面所做出的貢獻。評獎委員會說,今年的獲獎成果為人類開發出「有望對抗貧血、癌症以及許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鋪平了道路」。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8日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來自美國的詹姆斯·皮布爾斯因宇宙學相關研究獲獎,來自瑞士的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因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獲獎。

其他獎項的獲獎者也將在今後幾天陸續公布。

來源:CNN、衛報、新華社、海外網

翻譯&編輯:yaning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都是女科學家
    北京時間10月7日17:45,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獲獎名單,法國和美國女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共同獲獎!獲獎理由是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的方法。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111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已頒發111次。因戰爭等原因,有8個年份未頒獎,分別為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公布,日本科學家再次入選
    整理 | 常春藤 2019年10月9日,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獲獎者為鋰電池領域的三位學者: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惠廷漢姆和日本學者吉野彰。
  •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 2020 年 10 月 7 日下午 5 點 45分,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理綜獎」)重磅公布,頒給法國微生物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生物學家Jennifer Anne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兩位獲獎者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約760萬人民幣)獎金。
  • 剛剛,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科學家獲獎
    當地時間 10 月 7 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 · 漢松宣布,將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Jennifer A.Doudna,以表彰她們在 " 憑藉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 " 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 1000 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 760 萬人民幣)。過去 5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2019 年——美國和日本 3 位科學家 John B Goodenough、M.
  • 2019諾貝爾化學獎:熱門人選是誰?97歲鋰電池之父有望摘下桂冠
    2019諾貝爾化學獎:熱門人選是誰?97歲「鋰電池之父」有望摘下光榮桂冠2019年化學科學的最高榮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將於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5時45分揭曉。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左起:美國科學家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美國科學家史密斯(George P. Smith)、英國科學家溫特(Sir Gregory P. Winter)。
  • 一位97歲的數學家兼物理學家是如何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教授約翰·B·古迪納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厄姆頓大學特聘教授M·斯坦利·威廷漢和名古屋名城大學教授吉野彰分享了這一獎項,以表彰其在鋰離子電池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
  • 美國三名科學家獲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
    核心提示: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10月9日在瑞典揭曉,美國科學家馬丁•卡普拉斯、麥可•萊維特及亞利耶•瓦謝爾因給複雜化學體系設計了多尺度模型而共享獎項。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5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stanley
  • 諾貝爾化學獎剛一公布,網友就被這個老爺爺的名字帶跑了!
    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獎勵他們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她們的研究幫助開發癌症療法
    已經「119歲」的諾貝爾化學獎,也是一部記錄了在化學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學家的編年史。  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1次。截至2019年,共有183人獲獎,其中只有5名女性。  在眾多獲獎者中,有兩位「跨界高手」,分別是一百多年前的法國科學家居裡夫人和半個多世紀前的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
  • 21世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高齡化現象
    3位獲獎者的年齡分別為72、74和65歲,遠遠高於歷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諾貝爾獎6大獎項(物理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和經濟學獎)自設立至2016年共誕生885位獲獎者,其平均年齡為59歲,其中化學獎175位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為58歲。但是在進入21世紀後,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呈現出顯著上升的趨勢,高齡科學家獲獎的現象頻繁出現,我們試圖探究這種特殊現象產生的原因。
  • 一人「梅開二度」 跨界「混搭」成風……諾貝爾化學獎歷史趣聞
    圖片來自網絡歐內斯特·盧瑟福 圖片來自網絡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於10月9日揭曉,有人「居華山之巔笑傲江湖」,體驗「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暢快與得意;當然,也有人與諾獎失之交臂,卻仍保持「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的豪情。
  • 三位科學家因分子機器分享2016諾貝爾化學獎(附歷屆化學獎得主)
    2016諾貝爾化學獎揭曉!Feringa由於在「分子機器的設計和合成」方面的貢獻而共同榮獲本屆諾貝爾化學獎!距離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已經過去115年,2016年是第108次揭曉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名單。化學獎是眾多諾貝爾獎中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諾貝爾獎的發起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他的各項發明和推動工業進程的多項成就,都是以化學知識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根據諾貝爾的遺願,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在化學領域做出最重大發現或進展的人」。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性科學家獲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科普蘇州,ID:kepusuzho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剛剛,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諾貝爾委員會在官方頒獎詞中表示:「藉助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非常精準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CRISPR /cas9基因剪刀徹底改變了分子生命科學,為植物育種帶來了新機遇,有望催生創新性癌症療法,並可能使治癒遺傳性疾病這一人類夢想美夢成真。
  • 鋰電池之父們獲諾貝爾化學獎,讓我們拿起手機致敬!
    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根據組委會的章程,在1901年至2019年之間,共頒發了111項諾貝爾化學獎。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1次,其中有8個年份沒有頒發過諾貝爾化學獎,分別是18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 2019諾貝爾頒獎典禮登場!三大看點,還神秘菜單
    當地時間10月9日,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的貢獻。看點二:諾獎得主創多個「之最」除遵照傳統進行的既定活動外,頒獎儀式的另一大看點,自然是新晉的「最強大腦」們。
  • 2名女性分享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她們是什麼來頭?
    已經「119歲」的諾貝爾化學獎,也是一部記錄了在化學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學家的編年史。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1次。截至2019年,共有183人獲獎,其中只有5名女性。2008年化學獎獲獎者馬丁查爾費說:「當10月的第一周到來的時候,你就會有點兒小失眠。」但「失眠」的他,還是錯過了這個重要來電。沒有接到電話的,不只是查爾費。1991年,瑞士科學家裡夏德恩斯特是在空中,得知自己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當時他正在從莫斯科飛往紐約的途中,是機長將這一喜訊轉告給他。
  • O2Micro與諾貝爾化學獎得主Dr. Goodenough的鋰電池之緣
    當地時間10月9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 Stanley 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學家Akira Yoshino教授三位科學家因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突出貢獻而一起獲得2019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