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的關心,但是不好意思,我不需要

2020-12-17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界限,能維護隱私;而距離,能產生美感。

作者:溫暖小武(富書籤約作者)

01

有一段時間,我特別害怕逛超市。

因為,我常去的超市裡,來了個超級熱情的促銷員。

每次,我一走進日化用品區,她就衝過來拽住我,堆起甜膩的笑臉,關切道:

了解一下某某洗髮水吧,這款是老牌子,賣得最火,好多回頭客的。

我回答:「謝謝,我想自己看。」

她鍥而不捨:「這款做活動,現在買最划算,我是為你省錢呀。」

「謝謝你」,我說,往前走去,想一個人挑選。但她卻帶著一臉關心,緊跟著我。

我拿A香波,她就說傷頭髮;我拿B香波,她就說沒營養,並一直鼓吹自己的產品,說它有多麼高端,滋潤去屑柔順的功能一應俱全;說我多麼需要它,因為我發質很乾……

她總是寸步不離,滔滔不絕,這讓我壓力山大,索性就不去超市了。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見一些促銷員,他們工作努力,對人非常關切。

但是,許多人都難以接受這種關心。

英國「省錢專家」網站的調研顯示:

在11萬名消費者中,有68%的人認為,商場促銷員的過度關切,讓他們很不舒服,並降低了購買意願。

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推銷員緊緊跟隨,關心我們的購物過程呢?

行為學研究顯示,每個人都有一圈心理上的警戒線,也就是人的「勢力範圍」。

每個人以自己為中心,向周圍擴張,形成一個蛋形的心理防禦空間。

一旦有陌生人侵入,就會立即引起緊張、警覺和反抗。

所以,心理學中有人際距離(Interpersonal Distance)的說法:個體的防禦範圍大小,由關係的親密程度決定。

在陌生人面前,個體喜歡保持更遠距離,需要更多空間。

如果有人擅自接近,貿然關心,就會讓你產生壓力和不滿。

很多人不喜歡陌生人的關心,不但因為,他們未經允許,就闖入你的領域;還因為,他們自作主張,幹涉你的選擇。

你有自己的愛好,想要自由地挑選,但他卻死纏濫打,軟磨硬泡,不停兜售他的產品。

你受到了幹預,失去了主動,當然不爽。

需要時的關心,是真情的幫助;不需要時的關心,卻像自作多情的糾纏。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需求被尊重,不喜歡別人在取得同意之前,打著關心的旗號,擾亂我們的平靜。

遺憾的是,生活中,不請自來的關心,卻相當常見。

有時,我們可以躲開陌生人的關心,躲開他們推銷的產品。

但是,我們卻很難躲開熟人的關心,躲開他們推銷的觀念。

02

江湖上有句話:「人生三大被逼無奈:逼婚,逼生,逼二胎。」

對此,我的同學阿梅,是深有感觸。畢業那年,她家的親戚鄰居,就開始關心她的終身大事:

年紀不小了,可得抓緊啊,你看那誰的小孩都上幼兒園了。女生一過25就不值錢,以後就只剩別人挑你的份兒,只能嫁離婚的啦。

他們還熱心地告訴阿梅,結婚就是人生贏家,不結婚就是丟人現眼。

在他們的七嘴八舌中,阿梅沉不住氣了,趕緊找了個經濟適用男,扯了個小紅本,想圖個清靜。

但是,阿梅的已婚身份,並沒堵住這些人的嘴,更多的關心還在後面:

結婚2年,大家看她的肚子沒動靜,就懷疑她身體有問題,開始熱情推薦各種偏方,整天叫她喝豆漿,補充雌激素;喝紅糖生薑湯,暖身助孕;叫她掐準懷孕時間……

阿梅哭笑不得。

她只是想過一段時間的二人世界,做好物質準備和心理建設,然後再要寶寶。

沒想到,這些人管得這麼寬。

後來,阿梅生了女兒沒多久,還沒出哺乳期呢,大家就顛顛兒地跑來關心她,催她生二胎,用各種套路輪流規勸:

有情感引導型的:「再生個兒子,湊成一個好字,人生就圓滿了。」有理智分析型的:」生個二寶,孩子有個伴兒,你也多一個人孝順。」還有精神恐嚇型的:」你不生二胎,會被婆家嫌棄的!""知道失獨家庭有多慘嗎?」

這些吃瓜群眾,對阿梅關心個沒完沒了,每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她耳邊碎碎念。

阿梅被煩得一臉黑線。

這是我自己的事好嗎,要你們管?

結不結婚,是自己的選擇;生不生娃,是自己的主見。

每個人,都有權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按自己的速度,到達人生的驛站;按自己的設想,描繪生命的畫卷。

有些人,總是未經許可,就跑來關心別人的私事。

這種越界的做法,不是提供忠告,而是幹涉主權;不是體貼入微的幫助,而是好為人師的指點。

不經同意的關心,簡直就是耍流氓。

自以為是,自行其是,只能招來反感。

你的生活,你的隱私,別人憑什麼指手畫腳,評頭論足,一而再,再而三?

心理學上有一個「超限效應」:當某種刺激過多,程度過強或時間過久,就會引起抗拒和不耐煩。

於是,關心的一方,就成了強人所難;被關心的一方,就覺得尷尬不堪。

不是所有的熱心,都能讓人接受;不是所有的關懷,都能讓人溫暖。

親朋如此,父母亦然。

親朋的過分關心,也許能屏蔽;父母的過度關注,卻不能「取關」。

03

俄羅斯女攝影家Anna Radchenko,曾拍攝過一組藝術照:《母愛的反面》。

照片裡,有的孩子被鎖在鐵籠裡,大聲哭喊;有的孩子戴著沉重的鎖鏈……

這組照片,寓意很明顯:家長給孩子的愛與關心,一旦過度,就會物極必反,變成禁錮與羈絆。

巴爾扎克的父母就是如此。

他年輕時,想當作家, 但父母毫不理會他的意願。

他們打著關心他的名義,強迫他去學法律。

那時的律師,職業穩定待遇可觀,在家長眼裡,就像今天的公務員和事業編。

所以,中學畢業後,父母就把他拖到律師事務所,當見習訴訟代理人,還幫他辦了法學院的註冊手續。

過了兩年,家人又自作主張,讓他跟著一位大律師,去做社會實踐。

巴爾扎克不勝其煩,就告訴家人,自己的夢想是去一線城市,寫文謀生。

父母一聽,臉都氣歪了,罵他「不知好歹,自尋倒黴」,威脅要斷絕他的經濟來源。

為證明自己,巴爾扎克背負著沉重壓力,拼命寫作,通宵達旦。

這讓他在年輕時,就過度透支了健康,身體每況愈下。

家人的監管、責罵,更讓他長期鬱鬱寡歡。

他抱怨:「我的家人,是我遭受的一切痛苦的根源。」

這世界上,有一種關心,叫做「我是為了你好」。

很多父母,想關心孩子的明天,卻沒想過,這種關心,只是一廂情願;這種做法,是以愛之名,行傷害之實,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他們以為,自己在為孩子鋪路;卻沒想到,自己是為孩子添亂。

就像巴爾扎克,雖說他最後當上了作家,但在成名的路上,卻被家人的關心,弄得身心俱疲,活得百般艱難。

育兒界有個概念叫「過度教養」,是指父母太關心孩子的狀態和成就,於是,處處強行插手,想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期待的模樣。

可是,真正的關心,不是在孩子反感的時候,強行幹預;而是在他需要的時候,適當支援;不是按照自己的設想,強迫孩子改變,而是按照他本來的樣子,因勢利導,推波助瀾。

孩子有他自己的道路,有他獨特的愛好和情感。

父母的思維方式,不是孩子的模板;孩子的生活方式,也不是父母的續篇。

真的關心他,就讓他自由發展。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父母懂得適時退出,適當呵護,孩子的前程,才會高遠。

正如紀伯倫在詩中寫的那樣:

你給孩子關愛,而不是想法,因為他有自己的理念。你庇護他的身體,而不是靈魂,因為他的靈魂屬於明天。你是弓,他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如果父母能夠認知到這一點,孩子就能自在飛翔;才華就能順利施展。

如果父母固執己見,把關心強加給他,那關心就變成了控制,會傷害孩子,剝奪他應有的人生體驗。

於是,關愛就事與願違;親情就走向反面。

強扭的瓜,永遠不會甜。

04

在奇幻題材美劇 「Supernatural」裡,有一個頗有深意的設定:天使可以把自己的能量輸入別人的身體,但有一個前提:必須獲得別人的同意。對方一定要明確地說出「Yes」,否則天使的能量就無法注入,哪怕天使法力無邊。

在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嗎?

如果有人想做善心的天使,付出能量,去關心溫暖別人,也該徵得別人許可啊。

否則,就算他再好,他的好,也入不了對方的心,反而讓人覺得神煩。

恰如其分的關心,是春風拂面的情意;不請自來的關心,卻是強買強賣的情感。

那些未經允許的關心,其實是侵犯。

任何關係,都有一個合適的度,隨意過線,就會讓彼此間的感覺變味。

周國平說: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於無意中想突破這界限。

所以,在生活中,願我們做事都有分寸,看重別人的許可,尊重別人的空間,就像寓言中保持適度距離的刺蝟,既不會彼此傷害,又能夠互相溫暖。

界限,能維護隱私;而距離,能產生美感。

本文首發富書,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

相關焦點

  • 謝謝你,媽媽!謝謝你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心
    >還有你小時候生病輾轉反側痛哭流涕的樣子你所有不記得的事情媽媽都會記得她常說你是這個世界給她的禮物她會因為你早就放棄的一道數學題冥思苦想一整個晚上第二天帶著黑眼圈給你耐心講解而你卻調皮地想要溜開當你身體不舒服時她會躺在你身邊晝夜難眠
  • 老公,謝謝你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和關心
    最近可能太痴迷於寫作了,常常忘了燒飯,今天早上醒來,我又開始投入到寫作中去了。忙著忙著,就忘記了時間。等我有空停下來的時候已經11點多了,早飯也沒吃,一口水也沒喝,早已經忘記了飢餓,關鍵是什麼都沒做,趕緊把飯煮上去,把菜洗好切好。
  • 感謝你,我的愛人!謝謝你總是默默的關心我,用心守護包容我!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情感美文,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和愛情相關的:默默關心你,用心守護你,送給我的愛人!大學的時候,我和愛人相遇了,那個時候,也不知道彼此能夠走進婚姻的殿堂,他是一個比較偏向佛系的男孩,一切講究順其自然,不喜歡太過分的去爭奪,當然了,也並非就是得過且過,在他的內心,也有著自己的想法,很多的時候,他只是不願意表達而已!
  • 謝謝你讓我遇見你
    委屈你的人證明了永遠有義務對你好的人,只有自己。我們常常喜歡懷念過去,但是懷念過去的意義在於總結經驗,然後提醒我們更好地出發。小希告訴我,她馬上要結婚了!有一種現任前任當年的不娶之恩的感慨油然而生,看見他曬婚紗照與老公蜜月,忽然覺得在時間面前真的沒有什麼是釋懷不了的,小希說,她現在很幸福!
  • 「謝謝您的關心」英語怎麼說?
    歡迎再次收聽Cathy的節目~答案揭曉:I'll walk you out我送你出去例句:I'd better go now, I have an early start in the morning. 我要走了,明天我得早起。
  • 「高冷」短句來襲,我不要過時的關心,更不需要虛情假意的溫暖
    我不要過時不候的關心,更不需要虛情假意的溫暖。不在奢求什麼陪伴了,下雨天,連影子都會離開。曾經發了瘋的去想,現在拼了命的去忘。我不是最好的,但肯定是你再也得不到的。我多想大醉一場,抱著你說盡所有愛你的故事。你像風來了又走了,我的心滿了又空了。直到你牽了別人的手,我才停下了逞強。我好像從來沒有重要過,只是偶爾被需要。一無所有的好處,就是不怕失去。
  • 考的大學越好,但是不好意思曬錄取通知書?網友:憑啥不敢?
    在我們的眼裡,當孩子考上一個好的大學,自然可以在朋友圈好好炫耀一下自己孩子的「戰績」,但是最近有一位同學的家長告訴我,他周圍的那些考上二本或者是三本的同學都在曬錄取通知書,自己家的孩子考上了一所985大學,但是卻不好意思曬錄取通知書,擔心別人覺得自己太驕傲了。
  • 拒絕人,與其說「不好意思」,不如說3次「謝謝」!
    1、說謝謝,連說三次有些人回絕時只會說「不好意思」,這樣並不會讓對方留下好印象,很多時候,在你拒絕他人之後,會讓對方的腦海中留下「我被拒絕了」的感覺,或許還會不愉快!我建議用「謝謝」來取代「不好意思」會更好,讓對方被拒絕了仍存有「我被感謝了」的印象。為了能讓對方記住這份感謝,我會想辦法傳達三次。首先表達感謝,「謝謝您來找我」;然後表達拒絕,最後再次表示感謝,「謝謝您特地邀請」。
  • 謝謝你的好意,但是我不需要.拒絕對孩子的好意,也許正是在保護孩子,請勇敢說NO!
    為什麼對於別人的善意也不留情面?如果我的文章被涉及到的人物剛好看到,不會尷尬麼?每個人方式不一樣,也許有人覺得強硬,但是我卻不認為,幼小的孩子正是需要父母保護的時候,為什麼要用別人所謂的好意來破壞娃自身的成長規律。
  • 「過期氟西汀+女頭」火了:不好意思,你來晚了,我已不需要你了
    要說到世界上的愛情,真的是碰不得,最後傷人又傷己,還不如自己天天開心快樂,過好自己簡單的生活,但是是很難做到的,所以有很多人都喜歡喪一些的東西,就好比頭像,那個人對你來說可能就是氟西汀,雖然是你的藥,但是也會過期,同樣送給大家一句話,不好意思,你來晚了,我已不需要你了!
  • 謝謝你找我 謝謝你願意找我 謝謝你試著找我 謝謝你找過我 謝謝你...
    當時鐵哥就問我希望在裡面放一句什麼話,我後來那個摩斯密碼的意思是thank you for finding me,就是謝謝你找到我,不管有沒有找到,謝謝你找我,謝謝你願意找我,謝謝你試著找我,或者是謝謝你找過我都可以。南都:「無重力的我,因你而有引力」在《寧靜海》中出現,在《Outsider》也有出現,為何這句會重複使用?
  • 謝謝您!微不足道的關心
    今天我的朋友圈被這樣一段話而刷屏,大致是這樣的一段話。父親打電話來特別內疚的和我說:「明年……不幹了幹不動了」像是在徵求我同意一樣。我的父親今年60了,是一個農民,個子不高才160,這樣的一個人用它那堅實的臂膀扛起整個家庭,從未喊過累,對外人也是笑呵呵的,特別老實。雖然父親的個子不高,但是特別偉大。父親30多歲才有的我,可能是上輩子欠了我的債,這輩子我來討債來了吧。
  • 謝謝你的不珍惜,讓我學會了死心,再見再也不見
    我堅信這不是男人第一次求挽回,但是女人這次一定不會妥協,因為她一定感受過一顆熱情的心被澆透冰水般的窒息,自己的復燃是自己最後抓住的救命稻草,有什麼理由還要繼續作踐自己。都說女人柔情似水,天生撒嬌好命,明明就是女人獨享的專利。當一個女人付出到連自己都不認識,那一刻,男人不懂得珍惜,就像當一杯熱水,靜靜的被你耗盡。你從未關心過燙手的杯子是否能端得起?
  • 男女相處,女人需要的是細節的關心,而不是嘴上的「我愛你」
    在現在的社會,能夠打動一個女人的從來不是嘴上的甜言蜜語,山盟海誓,而是平時生活細節的關心,說再多的「我愛你」,遠不如一個溫暖的懷抱來得踏實。雖然女人會埋怨男人不夠浪漫,但是浪費的開始就是付出行動,去用行動去證明。都希望自己能夠像劇情的女主角一樣,能夠受到男主的庇佑。
  • 你雖然不好意思拒絕,但是別人好意思來麻煩你啊
    你是一個很難說不的人嗎?你會常常因為不知道怎麼拒絕別人而只好答應別人的請求嗎?還是常常為拒絕的藉口而冥思苦想,幻想著是不是如果拒絕了別人的請求,你就會被孤立或者說你從此又少了一個朋友?看在對方那麼好意思的面上,我們有什麼不好意思拒絕的?
  • 搞笑段子:謝謝你,讓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有人關心我
    幾分鐘後,老公回覆說:「這個女人五官長得還算可以,身材也可以說不錯,但是刻意的痕跡太多了……」我大怒:「我讓你看的是鞋子!」過了幾分鐘,老公回:「她穿了鞋子我也一樣是這樣評價啊!」2、(由櫱芽編輯)老婆說:親愛的,我要去買件新衣服。
  • 很好,謝謝你們關心!
    「你把要買的東西列個單子發群裡,我們來辦。」「你不要著急,我們肯定把你父母照顧好。」  李雪告訴記者,7日中午左右,整個太平村就已經處於隔離狀態,對全體居民進行核酸檢測,要求他們居家隔離,不要串門。  吃飯怎麼解決?記者在現場發現,鐵廠院子外的空地上放著幾包東西,有大米、蘿蔔、青菜、雞蛋等,用塑膠袋裝著,上面還貼了標籤。
  • 張小嫻《謝謝你離開我》:「捨不得你」。不好意思!幸好離開了你
    張小嫻在《謝謝你離開我》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在人生最後一抹黃昏,看盡湖光山色,遲暮與晚霞後。曾經痛徹心扉的離別和痛苦,都變得越來越模糊,可是一句「捨不得你。」卻將所有的偽裝而撕破,愛過這是最重要的原因。03餘生很長,不辜負自己,幸好我離開了你一句「捨不得你」,讓人忍不住傷感,但是該離開的人,始終不能再留戀,也感慨
  • 謝謝你在我需要的安慰的時候你在我身邊
    但是,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我們,總是在經歷無數次希望和失望之後,驀然發現「同甘」容易,「共苦」卻難。所以,在你最需要他的時候,如果ta能第一時間出現在你身邊,牽著你的手,陪你共渡難關,那一刻的感動應該會永遠銘記在你的心裡;而這也意味著,你在這一刻真正找到了那個可以伴你一生的「對」的人。見過太多酒肉朋友,也聽過很多「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殘酷故事。
  • 你們以為我獨立,難道我就真的不需要人關心嗎?
    小時候我是一個留守兒童,跟著外婆長大的,父母對我的關心很少,後面父母有了弟弟,給我的關心更少了。甚至是漠不關心吧!這讓我後面上初中開始從腦子裡蹦出一個念頭,我是不是不是親生的,我是撿來的嗎?為什麼我不一樣?爸爸媽媽永遠都是對弟弟那麼好,為什麼同樣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我得到的關心都那麼少?我還在腦子裡面想過,爸爸媽媽是喜歡兒子嗎?就對我這個親生女兒漠不關心嗎?從小給我的教育是什麼?只要我有犯錯,都不給我一絲解釋的機會,就馬上就是一頓打了。而且打我的時候還不允許我抽泣。還叫我忍住。現在年紀大了,二十多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