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關於「怕癢的男人怕老婆」的說法由來已久(另一說是「怕癢的男人較溫柔」),雖然並沒有科學驗證來證明「怕癢」和「怕老婆」的必然關聯,但中國人相信「無風不起浪」,這讓那些自知怕癢的男人隱隱地感到有些不安,尤其是尚未結婚的年輕男人。
你的他怕痒痒嗎
所以在網上搜索這個話題時,竟能跳出來三萬多條相關信息,更有不少小說也借其中人物之口來說出這個觀點。
這說明真是不少人關心這個問題,那麼,男人們的擔心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正確答案是:有道理。
嬰兒時期身體和皮膚按摩不足成年後會怕癢
美國普渡大學有一個嬰幼兒心智成熟與發展的研究中心,他們的幾位兒童心理博士和醫生專家經過研究發現:在一歲之前,那些身體和皮膚按摩不足的嬰兒在成年後會比較怕癢——這也許就是怕癢的男人怕老婆的有力證據。對於這樣的推論,也許你會想說,太無釐頭了,這簡直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兒呀!
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是完全成立的論斷。
小嬰兒離開安全舒適的母體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他懷念那恆溫的舒服的子宮,但同時又不得不努力地適應新的生活方式,此時他的內心裡充滿又新奇又害怕的複雜感覺,迫切需要被全方位地溫柔呵護,也需要很多的陪伴和身體的護理。而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感覺器官,小嬰兒就是用它來感受來自成人的愛和關注,以和成人產生情感、身體和心理上的連接感,同時得到內心裡的安全感。
在生命的初期,如果小嬰兒被擁抱和撫摸的不夠多,對他來說就是得到的愛、連接感和安全感不夠多。對他來說這就變成一種缺失感,待他長大後再怎麼彌補也是不足夠的(所以現在流行給嬰兒做撫觸,不但有助於安全感的建立,還能促進身體和大腦的發育)。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轉的,錯過也就錯過了,這樣那種對愛的渴望就會紮根於他的深層潛意識裡。
完型心理學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即認為人的心理問題(需要)是由於成長過程中某個經驗的固著或停滯,只要回到導致經驗固著或停滯的出發點,使過去的經驗激活並重新成長,人就能夠重新上路,並獲得更多內心力量。
(薄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