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保姆費」

2020-12-24 騰訊網

三十年的「保姆費」

01

家住禹州市的劉先生最近心情非常複雜

他說自己「消失」三十年的老母親

突然被送回來了!

老人三十年裡去了哪兒?

又是跟誰一起生活呢?

02

老人有兒子

卻選擇跟著外甥女生活三十多年

三十年後選擇回家

又引發了外甥女與兒子的恩怨糾葛…

看到這對表兄妹互相指責埋怨

老人也很為難

調解員決定先給這一家人做一個小測試

試試老人對家人的熟悉度

03

測試結果出來

老人對外甥女一家人非常熟悉

而對自己兒子一家人非常陌生…

劉先生因此沉默許久

這時,老人的外甥女衛平說

這次她把姨母送回來也是基於姨母個人意願

但表哥卻覺得她嫌棄老人年紀大成了累贅

所以才把人送回來

而且最過分的是

表哥還向她索要

姨母在她家三十年的「保姆費」!

衛平認為三十年來姨母為她家付出了許多

她也為姨母付出了許多

她自問問心無愧

為什麼她還要再另外付所謂的「保姆費」?

那麼 劉先生索要的這個費用

衛平到底該給還是不該給呢?

04

在調解團隊的努力下

表兄妹終於握手言和

老人的晚年生活也有了保障

從節目中我們看到這一家人之間存在的問題

主要還是錯誤的溝通方式

三十年前

母親離開不和兒子說 兒子也不問緣由

表妹把姨母接回家 也不和表哥講

三十年後 表妹不提前告知表哥一聲

突然把姨母送回…

之後的爭吵矛盾

自然是之前沒有溝通造成的…

那麼 這一家人今後要如何相處

才能給老人一個安穩幸福的晚年呢?

我們的情感嘉賓對此有一些建議和看法

即便是血親之間

感情也需要培養

學會陪伴 好好溝通

才能找回

那疏離了三十年的親情

End

編輯 | 彭惠 主編 | 段曉琳

相關焦點

  • 【我的法援故事】十餘年的保姆費被拖欠,保姆和僱主都經歷了什麼?
    【我的法援故事】十餘年的保姆費被拖欠,保姆和僱主都經歷了什麼?期間,老李一直拖著不支付保姆費,僅給過張阿婆回家的路費。張阿婆雖有怨言,但基於自己年紀大不好找僱主,也可憐老李的身體狀況及家庭處境,從未離開。張阿姨的小兒子多年前在海上打漁時遇難,小兒媳婦剛被查出患了肺癌急需用錢。此時,老李也生病住院,張阿婆沒有回家照顧兒媳婦,而是留在醫院照顧老李一個多月。老李病情穩定了,張阿婆提出離職回家照顧兒媳婦並要求支付多年的保姆費。此時,老李神智有些不清楚。
  • 女方父母帶孩子,公公婆婆該給保姆費嗎?
    第二十三條: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 基於以上法律,我們得知,如果夫妻建在,又有收入來源, 那麼,公公婆婆是沒有義務來撫養孫子女的,更不要說什麼保姆費了!
  • 婆婆退休金三千,來帶孫子要保姆費兩千:你們靠不住,老了只靠錢
    但是小晚嫂子後來也生了孩子,娘家媽回去了,小晚兩口子只得要婆婆來幫忙,老太太看這回推不了,只得來,但開出條件,一個月得給兩千保姆費。小晚心裡可就冒了火,自己娘家媽來可是從沒提保姆費,婆婆真是說得出口,這是她的親孫子,帶孫子還要保姆費,真是奇葩。但婆婆的個性說一不二,請保姆又不放心,最後小晚只好妥協,但心裡這根刺也就種下了。
  • 葉璇,為了5000元的保姆費上熱搜,是正義爆棚,還是炒作?
    葉璇多重身份,不但是演員、製片人、編劇、主持人還是公司董事長,不過如此多才多藝的葉璇,為了區區5000元保姆費被媒體廣為報導,這不知道意義何為?原來人家就是為了正義二字,絕不姑息養奸,混淆視聽,堅決為了這5000元要把所謂的黑中介告上法庭,誓為自己洗白。結果葉璇和保姆事件上了熱搜,這下應該大名遠揚了。
  • 老人帶孫輩,子女要給「保姆費」嗎?
    在諸多跟帖以及記者調查中發現,關於老人幫忙帶孫輩,子女要不要給「保姆費」的問題,爭議很大。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覺得該給老人回報的,有覺得談錢傷親情,記者採訪了眾多鮮活例子,您也來評評理。正方該給老人回報案例一老人一味付出,子女毫無表示從女兒生下小寶貝依依(化名),60歲的彭阿姨就一直幫著帶外孫女,現在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
  • 從文化屬性看「三十年前,三十年後」
    最近幾十年來,在日常社會生活中,有一個現象可能沒有被大家注意。這個現象就是被我稱之為「三十年前,三十年後」的文化屬性現象。先來說說什麼是文化屬性。文化屬性一詞來源於十幾年前熱播的一部電視劇《天道》。三十年前,縣城裡的科局長甚至縣長縣委書記幾乎都是土生土長的「城裡人」,或者稱之為「土著居民」。那時候,城鄉差別很大。縣城裡的居民幾乎都是「吃紅本」的,機關單位的負責人也幾乎都是在城裡出生,城裡長大的人。
  • 偏心婆婆只伺候小兒媳,照顧大兒媳時要保姆費,生病後追悔莫及
    這二十年來,紅梅的婚姻生活總體來說還算可以,只不過因為婆媳關係緊張,導致這些年的生活也有些憋屈。-04-紅梅與婆婆之間的矛盾,就是因為婆婆太偏心。丈夫王禹還有個弟弟,母親就一直很偏愛這個小兒子,而對王禹有些不公平。王禹從小到大都受到母親不公平對待,一直心有不甘。紅梅與王禹結婚的時候,就見識了婆婆的偏心。
  • 「彩禮不能白給,就當是我付給你的保姆費吧」他的話,嚇走了戀人
    他對小芹說:「我實在想不通為什麼要給你家彩禮錢,不過彩禮不能白給,就當是我付給你的保姆費吧,等我們結婚以後,你就負責照顧我的爸爸媽媽還有我,你能做到嗎?」強強以為小芹會答應他,會甘願做他家的保姆,可是沒想到他的話,最終嚇走了他的戀人。同時小芹也真的很心寒,她不知道為什麼強強會突然變成這副模樣。
  • 新年歌曲:年三十晚合家歡
    >新年歌曲:年三十晚合家歡2016-02-04 16:38:5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新年歌曲:年三十晚合家歡  新年,即新一年的第一天或若干天,為世界多數國家通行的節日。  作曲:梁知用 作詞:梁知用  收錄在1985年出版的【嶽雷賀新春】專輯。
  • 深度影評 | 《激蕩三十年》
    若干年後,等到王導一畢業就失業的時候,我的內心無比委屈,心想爹娘啊,你們當年怎麼沒裹挾裹挾我呢?話說回來,經濟學從來都不是我討厭的專業,而吳曉波則是我最喜歡的財經作家。他1968年出生在寧波,復旦大學最牛掰的新聞系畢業後,在新華社當了十三年的記者。文人自然都愛舞文弄墨,但他絕不是紙上談兵的書呆子,三十歲的時候吳記者花了50萬在千島湖買了一個93000平米的小島,靠理財投資身價達到12億,早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從此也更有底氣去和美好事物耳鬢廝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的紀錄片《激蕩三十年》的原著作者和紀錄片主筆正是吳曉波。
  • 「這是我們共同的三十年」,李惠利中學迎來三十歲華誕
    10月8日,寧波市李惠利中學三十周年華誕。校園內,各色鮮花簇擁,祝福標語招展,上千名校友從各地「回家」,共慶這砥礪奮進的三十年。9點整,「我們的三十年」,寧波市李惠利中學慶祝建校三十周年紀念大會正式開始。整場紀念大會最特別的設計是沒有主持人串場。
  • 進入中國三十年 承載青春三十載 北京肯德基舉辦「重溫美好 見證...
    進入中國三十年 承載青春三十載 北京肯德基舉辦「重溫美好 見證改變」肯德基中國三十年紀念活動     2017年7月8日,北京肯德基在前門餐廳舉辦了「重溫美好,見證改變」肯德基中國三十年紀念活動
  • 老人們常說,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著,這是因為啥?
    農村有一句老話,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著,主要就是形容這種狀態的,說的就是三十歲之前心裏面裝的事情很少,基本生活的也就渾渾噩噩,能讓自己擔憂的事情也不多,所以每天都能夠安心的睡覺,但是到了三十歲之後都已經成家有孩子了,生活的負擔也開始大起來了,所以經常會在晚上急的睡不著。
  • 緣成永恆——謹致三十年同學會
    前註:三十年前,43位同學於某中等師範學校畢業,奔赴各邊遠山區任教。三十年後,重新聚首,回望當年,梳理歲月,感慨良多……1花開花落花又殘,蒼茫天地三十年。一任大江東逝去,相別無言。飯香飄過三十年,田園凝成不老的畫卷。都在年華的盡頭等待,如此續一世情緣。6長江水,浪滔天,打溼繽紛的夜晚,打溼夜晚複雜的情感。上岸,已是西山公園。花前留影,樹下寄情,滿園起波瀾。勵志烈士碑,儘是莫名的感嘆。
  • 三十年後的我作文(精選八篇)
    三十年後我也變了很多。  三十年後我是一名科學家,每天都和各個科學家一起討論新發現和改造一些半成品。把所發明的東西自己試用過後再給人們用。我再對自己有一個計劃:早晨去晨練,然後就是繼續研究火箭,因為那就可以去宇宙,去發現其它生物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
  • 男子逃亡三十年發現弄錯:苦了兩位老人,心理坐牢三十年!
    看到這個熱搜,我覺得是既可笑又可悲,先來講講發生了什麼:就是講的是寧夏一哥們在1990年的時候跟別人約架後逃離我覺得這件事中可笑的是:這位大哥逃離了三十年卻發現沒有自己的涉案信息!那他是逃了個寂寞?但同時又是可悲的,不僅他自己,自己慌裡慌張逃亡三十年,毀了自己的人生,還有他的那兩位雙親,可想而知,他的父母這些年是怎麼過來的
  • 致敬紅樓經典 再憶三十年情緣
    三十年前,有這樣一群人因為一部電視連續劇而結緣;   三十年後,滄海桑田,再次相聚,他們依舊不忘初心。30年後再次集體亮相,當年的「紅樓夢中人」風採依舊不減當年。
  • 一個三十而立的男人對自己三十年人生的總結
    我是一個不善言談的人,曾經很多年過著自卑的生活,家庭不好、長得醜所以顯得格外的不合群,但是我渴望身邊有朋友,卻不敢和人交談,生怕別人叫我土包子。可是,我被叫得最多的一句話竟然是小眼睛。沒錯,我的童年就是這樣過來的。
  • 教師節特輯 | 從教三十年:我與二外的故事
    三十年春花秋月、四節輪迴,一路走來, 初心依舊;我們求學問道,用真誠和熱情,愛心和寬容,陪伴二外學子追逐夢想,同時收穫智慧、經驗、幸福和滿足。裴登峰老師(文化與傳播學院)三十年從教,戰戰兢兢,唯恐誤人子弟;三十年治學,心存敬畏,唯真理是求;選擇了教師職業,無怨無悔。
  • 教師節特輯|從教三十年:我與二外的故事
    三十年春花秋月、四節輪迴,一路走來, 初心依舊;我們求學問道,用真誠和熱情,愛心和寬容,陪伴二外學子追逐夢想,同時收穫智慧、經驗、幸福和滿足。裴登峰老師(文化與傳播學院)三十年從教,戰戰兢兢,唯恐誤人子弟;三十年治學,心存敬畏,唯真理是求;選擇了教師職業,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