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99%的一次性筷子都從中國進口的日本,現在卻拼命向中國賣木材

2020-10-18 歷來現實

前些年,有些人利用信息的不對稱,製造了很多國際神話,比如"西點軍校人手一本某兵法","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還有"日本自己從不用自己的木材生產一次性筷子,而是精明的花錢進口,日本國內使用的一次性筷子99%來自於中國。而且日本人還把使用過的一次性筷子進行回收,然後製成紙張, 再增值賣給中國。"

而今,網絡普及了,資訊發達了,原來不少國際神話露出了狐狸尾巴,比如說西點軍校教室裡沒掛著東方人物肖像,也沒有人手一本《孫子兵法》。

牛奶很難強壯某個民族,因為科學研究已證明牛奶中的乳糖很難被東亞人種完全消化吸收。

而日本人從中國進口一次性筷子這事兒並不假,但並不能讓中國木材匱乏,因為一次性筷子使用的材料來自速生的楊樹等品種,一年用在一次性筷子上的木材有200萬畝就綽綽有餘了,而我國的速生林高達1.5億畝,200萬畝木材比起來就是九牛一毛。

可即便如此,好多腦子不開竅的網友,依舊對一次性筷子快要毀掉中國森林這個段子信以為真。

不過日前一則新聞,再次把中日之間的木材這個話題炒了起來。但耐人尋味的是,新聞中報導的,不是精明的日本人如何算計中國的木材,而是大量向中國傾銷木材,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物是人非了。

日前,《日本讀賣新聞》報導稱,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日本對外國木材出口量比上年增加了百分之七左右,總額達到了352.37億日元,其中向中國的木材出口比上年增加了9%,達到150多億日元。不少網友看到這則新聞都是半信半疑,有點恍如隔世的感覺。資源匱乏的日本向中國出口木材?不是在做夢吧。

其實日本不是突然向中國出口木材,日本40多年來一直在向國外出口木材,早在1967年的時候,日本木材的年出口量在120萬立方,交易額達到400億日元。

隨著內需的強勁增長,中國現在已經成為木材進口大國,儘管日本對中國的木材出口量不大,但是在逐年增加。

在人們的印象中,日本是個小國,是個資源短缺型國家,日本的森林資源也好像很匱乏,為什麼會可勁出口木材,他們的木材難道天上掉下來的?

日本的木材一根一根都是來自本土,說日本貧油、缺煤炭是事實,但日本的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日本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森林治國,有綠島之稱。

據聯合國森林論壇一份報告稱,日本的森林總面積高達2523萬公頃,佔到國土面積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日本目前的森林蓄積量達到了50億立方米。

而中國國土面積是日本的 26倍,森林面積卻只有日本的三倍。由此可見,日本的森林資源多麼豐富。而這一切都得益於日本政府在戰後大力提倡植樹造林,每年植樹節,日本首相都要親自帶領內閣成員上街或者到郊外去植樹。日本現有的森林,有接近半數都是來自人工造林。政府不僅在口頭上號召綠化祖國,植樹造林,還出臺很多實惠政策,鼓勵人工造林,對造林的個人和單位進行造林補貼。

當年的小樹,如今已經成才,都到了砍伐的年齡,日本國內用不了這麼多,只能出口了。

日本大量向中國出口木材,主要原因是因為日本在80年代末期的經濟危機過後,房地產泡沫破裂,地產熱降溫,國內木材需求量急劇下降。日本的木材資源過剩,亟需開拓市場,對外銷售,一則可以把成才的人造林資源換成收益,二則可以在砍伐過後,大量種植高品質樹種,提高木材品質。因為日本六七十年代的人造林,品種單一,品質不好,影響經濟效益。

因此日本政府三管齊下,一邊出臺法律,禁止從國外進口木材;一邊降低木材使用標準,鼓勵本國國民使用木材;一邊開拓出口渠道,向鄰國中國出口木材。

日本政府早在1988年,就嘗試向中國銷售、出口了400立方米木材。到2005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 1.7萬立方米。中國日新月異的現代化建設,不斷增加的剛需,為日本木材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埋藏著巨大潛力。

2012年起,日本對中國的木材出口出現井噴式增長,一年後達到了11萬立方米,佔到日本當年木材總出口量的一半。嘗到甜頭的日本政府一發不可收,雄心勃勃地制定了日本森林建設的長遠規劃,竭力普及更多高品質、高附加值的樹種,在改善日本環境的同時,增加國家的出口收入。

但日本的森林開採和運輸成本一直比較高,因此在中國市場上並不佔主流地位。

相關焦點

  • 曾99%一次性筷子都從中國買的日本,為何現在拼命向中國賣木材?
    曾經有人說日本人心機很深,他們所需要的的木材石油等這些不可再生資源,都是從其他國家進口,然後把自己的藏到深海,以備不時之需。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大量外資引入,日本99%的一次性筷子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大約相當於200萬棵樹 。
  • 日本發明一次性筷,99%卻從中國進口,如今森林覆蓋率是中國三倍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發明的,99%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儘管日本是一次性筷子的發源地,但日本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量並不少,但大部分一次性筷子都是從中國進口的,不僅如此,日本製造的一次性筷子,即使是在自己國家製造的,也不會砍掉自己國家的樹,而只是從中國進口木材加工。
  • 日本從不砍伐本國森林,而是全部從中國進口?這些年我們都被騙了
    而關於森林資源則是這麼回事:由於日本本國資源缺乏,所以他們非常愛惜自己的森林資源,從來不在自己國家中砍伐樹木,而是全部從中國進口。包括一次性方便筷子,雖然是日本人所發明,但是很快他們也不再自行生產,而是全部都從中國進口。
  • 日本木材正以"世紀之最"增速流向中國
    :日本從不生產一次性筷子,完全依賴進口,其96%的一次性筷子來自中國。而且日本人還注意一次性筷子的回收,回收後製成紙漿,再出口到紙漿緊張的中國。據了解,事實上,一次性筷子的木材基本上都取自楊樹或者樺樹之類的速生樹種,即使算上損耗或者因為管理不善等引起的減產,將種植面積翻番,也才需要184萬畝的林地。而前些年我國楊樹總面積已超過1.5億畝,那184萬畝不過是零頭中的零頭了。
  • 中國每天生產的筷子可繞赤道一周 為阻止一次性筷子成為森林殺手...
    據《中國森林資源報告(2014—2018)》顯示,中國森林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分布不均、生態系統脆弱,生態產品短缺正制約著中國可持續發展。  冰火兩重天,在鼓勵內需的政策導向下,身為全球最大木材進口國,在赤道幾內亞等國禁止木材出口之後,今年上半年我國原木進口量為2956萬立方米,累計下降2.5%,進口金額為3390297萬元,累計下降9%。
  • 用一次性筷子真的是在浪費森林資源嗎?
    內容提要:一次性筷子,大夥都用過吧。以前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有這麼一種說法:用一次性筷子不環保,浪費了大量的森林資源。全世界一年消費上百億雙一次性筷子,那得砍多少棵大樹啊。天津北方網訊:一次性筷子,大夥都用過吧。
  • 「一次性筷子」的去留之惑
    邊疆介紹,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為16.5%,可供砍伐的樹木面積為30億立方米,平均每年的木材使用量都在6.5億立方米以上,而每年我國的森林蓄積量淨增只有6億立方米,增量不及減量。尤其是我國每年一次性衛生筷的使用量在450億雙左右,消耗的木材為166萬立方米,僅此一項就造成2500萬棵樹齡為20年的大樹被砍伐。
  • 你還在相信一次性筷子是在破壞森林的說法嗎?事實恰巧相反!
    一直以來,這樣的說法深入人心:日本人為了保護森林,國內的一次性筷子從不自己造,都是進口中國的一次性筷子!如今,你還堅信這樣的說法嗎?毫不誇張的說,現在還說一次性筷子是破壞環境的人是非常無知的!其實,一次性筷子使用的木頭並不是我們所想的森林,而是竹子和速生林,這都屬於經濟作物,就像水稻小麥一樣。也就是說製造這些一次性筷子所耗用的木材是人為「變」出來的!可見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僅不會「破壞森林」,而且將拉動速生楊等經濟林木的種植規模。嚴格來講,竹子是草不是樹,它是可再生的、重要的、綠色環保的植物。
  • 一次性筷子難題 從說說到落實
    邊疆介紹,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為16.5%,可供砍伐的樹木量為30億立方米,平均每年的木材使用量都在6.5億立方米以上,而我國每年的森林蓄積量淨增只有6億立方米,增量不及減量。尤其是我國每年一次性衛生筷的使用量在450億雙左右,消耗的木材為166萬立方米,僅此一項就造成2500萬棵樹齡為20年的大樹被砍伐。
  • 中國、日本、韓國筷子的區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與中國毗鄰的日本和韓國,在效仿中國筷子的同時,又出現了符合各自國情的筷子。  筷子是東亞文化圈普遍使用的餐具,其造型設計十分適合東亞的飲食習慣。受古代漢文化的影響,日本和朝鮮半島的居民也學會了用筷子進食。使用筷子進食是一種文化,儘管今天中日韓三國都有使用筷子進食的文化,但由於歷史和本土化的影響,筷子在三國之中均不盡相同。
  • 日媒:中國將對日本建築木材、日式住宅施工開綠燈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中國「爆買」現象如今已延伸至日本的木材業界。 日媒今天(13日)稱,中國將從8月起允許使用日本的杉木、絲柏和落葉松作為建造房梁和柱子等建築物框架的「結構材料」,並認可日本主流的「木造軸組工法」。這樣,日本木材出口和日式住宅的施工都有望增加。
  • 中國的筷子傳到日本,不但被改變外形,還產生這8個使用禁忌
    作為隔海相望的鄰國,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無論是建築器物、禮儀習慣還是飲食文化,處處都能看的中國文化的影子。比如,餃子、湯麵、燒麥、麥麵、粽子等都是從中國傳入的,至今許多日本人都喜歡吃。吃,自然需要筷子來夾起。
  • 看完中國的筷子、韓國的筷子、日本的筷子,沒想到差別這麼大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超過18億人在使用筷子,其中以中國、日本,韓國最為流行。雖然都是筷子,但它們的長度,形狀,材質截然不同,你能分清這三個國家筷子的區別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日本筷子日本大多數都是木筷,符合日本人節儉、愛乾淨、崇尚美感的特點。雖然也用一次性筷子,但日本人非常注重環保,他們使用的筷子的原材料,都是從中國和東南亞進口的,絕對不動日本本土的樹木。
  • 中國筷子長而粗,日本筷子短而細
    >中國由於竹木資源豐富,且材質輕便,因此中國大多數的筷子都是竹木材料製成。筷子剛傳入日本時,由於受中國唐朝時期影響,在早期日本上層貴族使用金屬制筷子,後唐風衰敗,筷子開始帶有日本民族的特色。 由於日本森林資源豐富因此較之中國日本竹製筷子較少,多以木質筷子為主。同時日本人由於神道教的影響,崇拜自然,認為萬物都有自己的靈魂,而這種木質的筷子正是一種溝通人與靈的媒介。
  • 木材進口中國的報關流程
    在進行木材進口報關時,大多都是委託專業的清關公司進行「一站式」服務,有很多木材商雖然從事木材進口業務多年,但對木材進口報關的業務流程卻沒有詳細作過了解,在此,收集整理了木材進口報關的流程,供各位木材商參考。
  • 一次性筷子導致大面積森林遭砍伐
    根據聯合國2008年的一份報告,亞洲每年消失的森林面積達到1.08萬平方英裡(約合2.79萬平方公裡),其中有很多樹木「淪為」一次性筷子。毫無疑問,一次性筷子成為森林面積減少的一大罪魁。中國每年生產一次性筷子達570億副筷子是絕大多數亞洲國家最重要的餐具,與其他亞洲國家相比,日本和中國更傾向於使用一次性筷子。
  • 俄羅斯禁止原木出口後 中國或將改從日本進口
    日本的進口量不多,直接影響較小。不過,如果對俄羅斯產進口量大的中國作為替代而從日本增加杉樹等原木採購,日本國內價格也可能受到影響。市場相關人士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年9月表示,將自2022年1月起,禁止針葉樹等原木的出口。目的是保護俄羅斯國內的林業。
  • 美國最大的一次性筷子工廠
    當地人發現參天大樹的木質極好,柔韌性高切割後直而平滑,很適合做成筷子。於是當地人在這裡開了一家製作筷子的工廠,如今這裡算的上美洲乃至世界比較大的一個筷子加工基地,每天有數以百萬計的筷子在這裡被加工後運往世界各地的高檔餐廳。原料木材加工處理後去掉樹皮工人把切割樹皮後的樹木處理,將樹皮去除後進行到筷子加工流水線上快速成型。
  • 中國臺灣木材及木製品產業概況
    生意社11月25日訊   中國臺灣木材產業的鼎盛期是日本殖民地時期至20世紀80年代。膠合板產業從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迎來繁榮期後,由於來自印尼的原料進口受到限制,再加上80年代以後島內勞動工資等成本上升、環保意識提高而逐漸停滯,工廠向馬來西亞、印尼和中國大陸轉移的現象增多。
  • ...年前的中國人來到現在的話,什麼事物會讓他們感覺簡直是天方夜譚?
    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天翻地覆,如果讓二十年前的中國人來到今天的中國,有什麼現在的現象和東西,會讓他們感到天方夜譚?她說,這趟列車在返程時,將帶著西班牙火腿、紅酒、橄欖油等產品回到中國,幫助西班牙出口商品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臺媒:大陸森林覆蓋率提高,與日本進出口木材角色互換2006年中國大陸限制一次性筷子生產前,日本99%的一次性筷子從大陸進口,等於每年吃掉約200萬棵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