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遠不止「網上審案」這麼簡單,網際網路法院還有更大作用

2020-09-25 法安網

杭州、北京、廣州網際網路法院設立以來,審理了一批具有規則引領意義和重大影響的案件,探索了一系列「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的審判工作機制,開闢了網際網路司法建設的全新路徑。


這是記者23日從最高人民法院舉行的網際網路法院工作座談會上獲悉的。據了解,分別於2017、2018年設立的三家網際網路法院,集成全國智慧法院建設經驗,實現案件起訴、調解、立案、審判、送達、執行等訴訟環節全部在線完成,糾紛「一站式」在線解決。


圖為 網際網路法院工作座談會現場。孫若豐 攝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31日,網際網路法院共受理案件222473件,審結194697件,在線立案申請率99.7%,在線庭審率98.9%,平均庭審時長29分鐘,比普通線下訴訟節約時間約四分之三。


設立網際網路法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網絡強國戰略、推動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改革舉措。其重要意義,遠不止「網上審案」這麼簡單。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最高法副院長李少平表示,依託集中管轄特定類型網際網路案件的制度優勢,三家網際網路法院審理了一大批具有填補空白、樹立規則、先導示範意義的網際網路案件,實現了以司法裁判定標尺、明邊界、促治理。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審理的案件中,「淘寶數據產品案」首次界定大數據合法使用的邊界,填補了數據產品權益司法保護空白;「企查查信息誤導案」為公共數據的商業化利用確立了標準;「微信群控案」釐清了平臺整體數據與單一數據的權屬,為網際網路企業推進科技創新劃定界限……


「我們致力於平衡數據利用與保護的關係,促進數據要素市場規範化。」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院長杜前說。


規範新興產業發展,維護清朗網絡空間。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審理的全國首例「暗刷流量案」,旗幟鮮明反對「暗刷流量」交易行為,有力打擊網絡黑灰產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網際網路法院在發現治理漏洞、調動治理資源、促進各治理主體良性互動方面,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據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院長張雯介紹,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成立了網際網路司法治理研究中心,集合科技、法學、傳播、社會治理等多領域專家力量,強化網際網路綜合協同治理的政策研究。


在網際網路法院,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案件,裁判結果卻可能會讓相關行業改變其交易模式和交易規則。

「個案的裁判規則意義影響深遠。」廣州網際網路法院院長張春和舉例說,針對網絡交易中隨意撤銷促銷信息、濫用「七天無理由退貨規則」等亂象,該院更加注重適用誠信原則。對於網絡虛擬財產被盜案,更加強調平臺要發揮自治管理作用,依法保護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要以全鏈條的裁判規則提煉,推動網際網路審判從『小而快』走向『專而精』。」


記者同時了解到,三家網際網路法院積極參與國際網絡空間治理。截至2020年8月31日,共受理涉外案件2487件,審結2320件,標的額2.4億元,涉及跨國智慧財產權保護、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域名爭端處理等多種類型,審理了一批在國際網際網路領域具有首案示範效應的案件,有效提升了我國在依法治網方面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李少平表示,下一步將調整完善網際網路法院管轄範圍,探索跨地域管轄機制,推動確立三家網際網路法院的專門法院地位,科學確定網際網路法院全國布局。依託網際網路法院的司法實踐,理順訴訟流程,明確操作規範,在年底前出臺適用於全國法院的在線訴訟司法解釋,同時完善訴訟統一平臺建設和監督管理機制。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新華社丨不只是「網上審案」,網際網路法院還有更大作用!
    杭州、北京、廣州網際網路法院設立以來,審理了一批具有規則引領意義和重大影響的案件,探索了一系列「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的審判工作機制,開闢了網際網路司法建設的全新路徑。這是記者23日從最高人民法院舉行的網際網路法院工作座談會上獲悉的。
  • 不只是「網上審案」,網際網路法院還有更大作用!
    ,審理了一批具有規則引領意義和重大影響的案件,探索了一系列「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的審判工作機制,開闢了網際網路司法建設的全新路徑。  設立網際網路法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網絡強國戰略、推動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改革舉措。其重要意義,遠不止「網上審案」這麼簡單。
  • 不只是"網上審案",網際網路法院還有更大作用!
    新聞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 題:不只是「網上審案」,網際網路法院還有更大作用!   新華社記者羅沙  杭州、北京、廣州網際網路法院設立以來,審理了一批具有規則引領意義和重大影響的案件,探索了一系列「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的審判工作機制,開闢了網際網路司法建設的全新路徑。
  • 【學習法典】不只是「網上審案」,網際網路法院還有更大作用!
    探索了一系列「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的審判工作機制,開闢了網際網路司法建設的全新路徑。  設立網際網路法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網絡強國戰略、推動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改革舉措。其重要意義,遠不止「網上審案」這麼簡單。
  • 【樂亭縣普法】新華社丨不只是「網上審案」,網際網路法院還有更大作用!
    杭州、北京、廣州網際網路法院設立以來,審理了一批具有規則引領意義和重大影響的案件,探索了一系列「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的審判工作機制,開闢了網際網路司法建設的全新路徑。  這是記者23日從最高人民法院舉行的網際網路法院工作座談會上獲悉的。
  • 不只是「網上審案」,網際網路法院還有更大作用
    杭州、北京、廣州網際網路法院設立以來,審理了一批具有規則引領意義和重大影響的案件,探索了一系列「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的審判工作機制,開闢了網際網路司法建設的全新路徑。這是記者23日從最高人民法院舉行的網際網路法院工作座談會上獲悉的。
  • 記者探訪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網上官司怎麼打?
    新華社照片,北京,2018年9月9日9月9日,記者在參觀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內的網絡調解室。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9月9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京掛牌成立。這是繼2017年8月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成立後,全國第二家網際網路法院。
  • 多位代表建議增設網際網路法院 專業化審理涉網際網路案件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就建言增設網際網路法院,專業化審理網際網路案件。  如四川省高院院長王樹江建議在成都設立網際網路法院;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於志剛建議在北京、深圳儘快成立網際網路法院;深圳市長陳如桂也主張在深圳等地設立網際網路法院。  增設網際網路法院基於什麼考慮?網際網路法院與傳統法院有何不同?在案件管轄模式和審理規則上應該有怎樣的創新?記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採訪。
  • 網際網路法院讓「打官司不再繁瑣」
    在線立案、遠程庭審、電子送達……當全流程在線的訴訟方式為越來越多法律工作者和百姓群眾熟悉、接受之際,作為我國首家網際網路法院——杭州網際網路法院也悄然走過了3年的探索之路。「如何用網際網路方式治理網際網路空間?」
  • 審委會直接審案的程序法價值
    此次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審委會全體成員直接審理案件的舉措,既是對以往制度運轉模式的修正與完善,也是用實際行動對審委會制度進行支持與肯定。這項歷久彌新的司法制度必將在司法改革中煥發出嶄新光芒。  審委會直接審案模式,其實在程序法意義上極具價值,也是審委會制度的職能回歸與角色還原。在訴訟法學理論中,審判的親歷性不可替代、審理的公開性不能違背、裁決的民主性不容減損。
  •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24小時不打烊已經堅持了倆月,相關人員有話說
    10月30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迎來「首案」開庭。自9月9日掛牌成立至今,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已經運轉了兩個月。新的電子訴訟平臺、不一樣的庭審體驗,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與傳統法院相比到底有哪些不同?法官、法官助理、律師、當事人,身處不同角色、不同位置,他們的真實感受如何?記者近日走訪了相關人員,聽聽他們怎麼說!
  • 鄧恆、王偉|網際網路司法研究:探索、踐行與發展——基於考察三家網際網路法院的研究進路
    從簡單的藉助網絡通訊工具在線審案,到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與網際網路法院的融合,司法改革需要契合社會發展趨勢,網際網路法院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在衡量創新的必要性與成本、考慮人民群眾的接受程度,通過不斷的嘗試與實踐,最終取得目前的成就。梳理回顧人民法院信息化改革的探索歷程,不難發現早期的網上法庭多以小額電子訴訟或著作權爭議為核心。
  • 打官司不再難——基層法院親歷立案登記
    龐洪說,「雖然是第一次打官司,但我們的理由正當,相信法院會給我們一個公正的判決。」2017年8月18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網上開庭審理一件涉及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的糾紛案件(拼版照片)。新華社發在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前來遞交立案材料的律師馮志亮告訴記者:「過去,同事們總是抱怨有案件立不了,或是為了立案跑了兩三趟。現在基本上一次搞定,就算材料不全,也會一次性告知補齊,大家都覺得越來越方便了。」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和日益普及,各地法院積極整合資源,推動司法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 「天價校服」始於「天價」,卻遠不止「天價」這麼簡單
    在上述三個原因中,最不重要的原因,反而是價格因素帶來的「情緒波動」,因為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家長也意識到花2000多元買14件衣服的價格並不算太高,如果這個事件中家長的「情緒波動」得到安撫,「天價校服」事件可能並不會演變成這麼激烈。
  • 用網際網路方式治理網際網路空間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三周年觀察
    回答這一問題的3年間,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從程序規則探索開始,逐步通過典型案例發揮判例指引作用,並通過技術賦能,融入社會治理中,推動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從程序探索到判例指引「電子送達還是需要傳統方式送達?」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的許多法官在線上庭審結束後,都會習慣性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這個小小的選擇,從一個側面折射了網際網路與司法深度融合下的程序之變。
  • 我國網際網路法院在線庭審平均用時不到半小時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羅沙)「三個網際網路法院在線庭審平均用時29分鐘,案件平均審理周期42天,比傳統模式分別節約73.1%和57.1%。」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15日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人民法院加強民事審判工作、依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情況。
  • 李蓬國:庭長取保期間審案,荒天下之大謬!
    文|李蓬國湖北省漢川市人民法院法官胡敬中取保候審期間仍回法院審案,此事經媒體報導後引發廣泛關注。14日上午,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遊勸榮在該院召開的專題會議上指出,胡敬中違規辦案性質極其嚴重、影響極為惡劣,省高院黨組堅決支持對胡敬中違規辦案事件進行調查和嚴肅處理。
  • 傳統飲食文化,中國人吃飯,遠不止填飽肚子這麼簡單
    去年d&g辱華事件鬧的沸沸揚揚,筷子作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重要組成,對中國人而言,非簡單的助食工具,因此只想對那些想賺中國人的錢,又不尊重中國文化的人說:「滾!」中國從小便在長輩口中,知曉不少「吃飯規矩」,傳統飲食文化,吃飯遠不止填飽肚子這麼簡單。1、擺放整齊筷子擺放忌一頭長一頭短,傳統文化這意味「三長兩短」,是棺材,不吉利。
  •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出臺意見,完善網際網路司法在線訴訟機制
    在建院兩周年之際,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正式出臺《關於為促進北京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提供有力網際網路司法服務和法治保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司法職能作用,為促進北京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 網際網路法院成為世界了解中國法治建設重要窗口
    為探索「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的新型審判機制,中國於2017年8月18日、2018年9月9日、2018年9月28日先後成立杭州、北京、廣州三家網際網路法院,在案件審理、平臺建設、訴訟規則、技術運用、網絡治理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可資借鑑的先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