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高雄,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出席競選集會。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文 | 陳定定 顏昊嘉
11月24日,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進行投票。臺灣當局選務主管機關的票數統計顯示,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獲15席,民進黨獲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結果表明,2014年被民進黨擊潰的在野黨國民黨這次一掃頹勢,不僅保住了原本執政的六個縣市,更將另外九個縣市變為「藍天」,其中就包括被韓國瑜奇蹟般贏下的高雄市。
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曾擔任臺北縣議員及立法委員,一度淡出政壇。如今,他以政治素人之姿席捲臺灣政壇,人氣暴漲,形成「韓國瑜現象」。
他不僅擊敗民進黨對手陳其邁,結束了民進黨在高雄市二十年的執政,「韓流」更外溢至其他選區,成為國民黨提升士氣的強心劑。
回顧韓國瑜早期的履歷,他曾任第12屆臺北縣議員及3任立法委員,2001年競逐不分區立委失利,淡出政壇,回到雲林縣鬥六市,創辦維多利亞學校。其間一度復出,出任臺北縣中和市副市長,任期1年8個月;2007年準備再戰立法委員,被指控發放抹黑文宣,遭取消初選資格。2012年至2017年擔任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2017年1月11日,因參與國民黨主席選舉而請辭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一職,最終落敗。
作為一個「無名之輩」,韓國瑜在2018年參選高雄市長,一時間紅遍臺灣地區,引發令人矚目的「韓國瑜現象」,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韓國瑜擁有獨特的個人魅力與選舉智慧
首先,韓國瑜所擁有的個人魅力與選舉智慧是無法否認的。
韓國瑜雖然屬於國民黨黨籍,但卻是一個「非典型」政治人物。與傳統政治精英相比,他足夠接地氣:自封為「賣菜郎」,強調草根身份;調侃自己的禿頭,去理髮廳剪髮兼洗頭還進行網上直播,吸引20萬網民觀看;曾經掌摑陳水扁致其住院3天,十足真性情。
▲2018年11月24日,韓國瑜擊敗對手陳其邁當選,結束了民進黨在高雄執政20年的歷史。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另外,為了防止對手「出陰招」,韓國瑜陣營提前打好預防針,舉辦「奧步108招集思廣益」活動,向網友徵集各種可能出現的「奧步」(即陰招),不僅吸引眼球,還使得對手的「抹黑」更不可信。
如此接地氣、真性情又充滿智慧的形象在傳統無趣的政治精英中宛如一股清流,讓韓國瑜脫穎而出。
民眾對執政黨失望
民進黨執政高雄二十年來,高雄經濟陷入停滯。作為臺灣地區第二大發達城市,高雄面臨著城市轉型的困境,也面臨著被臺中趕超的危機。
此時,韓國瑜大打經濟牌、民生牌,提出「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等口號。這精準地抓住了人們的痛點——不要政黨鬥爭,只想「安心賺錢」。此外,韓國瑜著眼青年議題,爭取到年輕人的選票。
而「韓國瑜現象」從高雄外溢至全臺灣,其實也反映了民眾對於民進黨的不滿。2014年民進黨大獲全勝,但4年來在經濟民生議題上一直表現不佳。內憂未解的情況下,外部「邦交」也陷入困境。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投票現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民眾對執政黨失望的情況下,自然想「換個黨做做看」。而韓國瑜被國民黨各縣候選人邀請助選,全臺奔波,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們對國民黨的好感度,促進了臺灣其他地區「藍綠變天」。
民眾對傳統藍綠政治精英惡鬥不滿
長期以來,臺灣地區形成藍綠兩黨輪流執政的政治格局。一般而言,支持統一的人傾向於「藍營」,支持獨立的人傾向於「綠營」。究竟是「統」還是「獨」,成為臺灣意識形態鬥爭的主要議題。
然而,在臺灣地區內部日益撕裂的今天,「統獨擺兩邊、民生放中間」更加符合臺灣人的利益,深陷意識形態鬥爭的傳統藍綠政黨已不得民心。正如曾經的「柯文哲現象」,「韓國瑜現象」也是人們渴望改變的體現。
柯文哲的無黨籍身份和韓國瑜的「非典型」國民黨人身份,一定程度上使他們擺脫了傳統藍綠政黨給人的負面印象。政治素人的真性情與務實作風與傳統政治精英不同,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實際上,不只在臺灣地區,全球早已颳起「反建制」「反精英」之風。從美國的川普當選總統,到歐洲多國民粹主義勢力崛起,一定程度也推動了臺灣地區邁出反精英主義的一步。
總而言之,臺灣地區傳統的「北藍南綠」的政治版圖發生巨變,說明兩黨基本盤出現鬆動,搖擺選民增加,經濟民生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首要問題。
不論是藍營還是綠營,再也無法自大地認為「躺著都能贏」。只有積極進行黨內改革、積極進行黨派合作、務實解決民生議題,才能贏得民心、推動臺灣地區發展。
□陳定定(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顏昊嘉(海國圖智研究院研究助理)
編輯:李冰冰 校對:賈寧
推薦閱讀:
國民黨選舉大勝:「韓流」蔓延,選民覺醒丨新京報專欄
「天河工程」備受質疑,當事方不能三緘其口丨新京報快評
鹽務局領導子女集體「吃空餉」,為何久拖不決?丨新京報快評
為「家暴案」設置離婚冷靜期值得商榷丨新京報快評
「少女被強迫賣淫、打死」,是未成年人作案也不可輕縱丨新京報快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