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虐童事件背後還有哪些漏洞

2020-12-12 中國青年報

圖為安徽歙縣被摔打幼兒左手大拇指換藥後的照片 受訪者供圖

對於安徽歙縣汪某某和徐某某夫婦而言,11月6日是個「分界點」。

「3歲半的孩子,大拇指骨裂、骨折、骨骺移位,經歷全身麻醉的手術……」11月14日,徐某某在當地論壇發帖,反映兒子11月6日在當地「聰明屋幼兒園」遭老師摔打受傷,引起外界關注。

隨後,歙縣公安局通報稱,傷者左手確為該機構老師致傷,將根據傷情鑑定情況和案件事實依法處理。

今年9月,內蒙古呼和浩特鼎奇昭君幼兒園多名孩子身上發現不明針眼。9月29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通報,該園3名老師涉嫌虐待被看護人罪,被刑事拘留。11月4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幼兒園教師白某某、石某某、樊某某以涉嫌虐待被看護人罪批准逮捕。

不同的地點,相同的傷害。近年來,幼兒園裡的虐童事件頻頻發生,戳痛社會神經。這些事件給當事人及其家庭造成怎樣的影響?在一次次警鐘背後,還有哪些需要堵住的漏洞?

事件過後,加裝監控攝像頭

11月16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來到呼和浩特鼎奇昭君幼兒園採訪時,有家長說:「挺擔心的,感覺孩子到哪個幼兒園都不安全。」

接女兒放學回家的李先生說,事情發生以後,當地教育局派出工作人員入園進行指導監督,幼兒園加裝了多處攝像頭,「現在全社會都關注,幼兒園各方面比之前好多了,我挺放心的」。

記者了解到,該幼兒園一直正常開園,但涉事班級已解散,有的孩子轉入其他班級,有的已經轉園。

發現自己的孩子被扎後不久,居民王先生在該市新城區教育局協助下,將孩子轉入公立幼兒園上學。他當初發現,孩子頭上有7處針眼,身上也有。孩子有時半夜醒來,會哭一個多小時。他問過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被老師打,孩子說打了。「我以為只是打了打屁股,根本沒想到老師這麼惡毒」。

王先生曾和其他家長一起看過監控,據他介紹:「教室裡只有一個攝像頭,監控畫面中死角特別多。」家長們交流得知,不少孩子是在監控死角處和衛生間被扎的。

王先生說,事後很長一段時間,孩子都不願意與人接觸,情緒特別不穩定,經常打爸媽。「我們也十分焦慮,不知道怎麼疏導孩子。但園方態度比較好,一直在積極處理此事」。

「實在想不通老師為什麼會這樣對孩子。」張女士也是被針扎幼童的家長,她介紹,自己3歲大的女兒特別懂事,吃飯、睡覺、上廁所基本都不需要老師特別照顧。到鼎奇昭君幼兒園後,女兒出現了一些從未有過的行為。在家時,她叫媽媽,媽媽若沒有及時回應,她就會打人。有時,她還會用雙手拍腦袋。

後來,張女士了解到,有些被針扎的孩子也有類似行為。在家裡,他們儘量避免談論此事。「孩子轉入新的幼兒園,又過了半個月,情緒才逐漸穩定。我們很氣憤,但實在不想再為此煩心」。

11月17日,鼎奇昭君幼兒園一位負責招生工作的老師告訴記者:「目前幼兒園已經全面安裝攝像頭,家長可以實時看到監控。」

對此,張女士表示,今後給孩子選擇幼兒園,主要看老師的師德,以及園方是否秉承對孩子負責的態度辦學。她認為,監控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家長也不可能隨時隨地盯著監控。

11月16日,安徽歙縣的家長汪某某告訴記者,目前他孩子已出院,但脾氣「變得暴躁了」,喜歡自言自語。事發後,他和妻子推掉工作在家照顧孩子。「我們這些天吃不下、睡不著,生怕孩子摔跤、手沾上水。」

據他回憶,11月6日,妻子發現孩子左手大拇指發紫,還有血絲。他們趕緊帶孩子去鄉鎮衛生院和縣醫院拍片子,顯示骨折和骨骺移位。當天他們就前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掛急診。「園方一直說孩子的手是同伴關門時夾傷的,但醫生表示,如果是門夾的,不會這麼嚴重」。

11月10日,孩子做完手術後,汪某某趕回歙縣。次日,他前往幼兒園要求查看監控視頻。他記得,自己強烈要求下,才通過負責人的手機看到監控。他看到的畫面是:孩子被一位女老師拎起扔在了一米外,然後重重落地……

汪某某告訴記者,他查看監控時,涉事女老師就站在自己身後,全程沒有說任何道歉的話,這些天來也沒有聯繫過自己和家人。

「聰明屋幼兒園」是在當地民政部門註冊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業務範圍是兒童託管服務。11月14日晚,該機構發帖道歉,並承諾:「主動接受相關部門的調查和處理;對涉事老師停職檢查,並承擔相應責任;下一步會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規範行為。」

歙縣民政局11月15日通報稱,責令上述中心負責人向受傷幼兒家長致歉;責令中心立即辭退涉事教師,並配合公安部門對該教師依法依規作出處理;責令該中心開展為期3個月的自查整頓。

「孩子才3歲半,後續還不知道要經歷哪些治療,未來,孩子心理疏導也是個難題,不知道會不會有心理障礙,打算帶他去看心理醫生。」這些天來,汪某某夫婦倆也十分憤怒和無奈。他們告訴記者,孩子有時早上會自言自語重複念叨「我摔你,不要搞」這幾個詞。對孩子說「不睡覺」3個字時,孩子會回一句「打死你」。

「除了身體傷害,虐待往往導致幼兒遭受心理傷害,可能導致孩子產生抑鬱、焦慮等症狀,對家長工作、生活產生影響。」安徽省律師協會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主任姚煒耀介紹,此類事件後,有的家長需要辭職照顧孩子,也有家庭無奈轉學、搬家,甚至有家長產生心理障礙。

幼師準入標準缺乏

一些來自三、四線城市的幼教工作者向記者反映:有些民辦園基礎設施不到位,缺乏資金,無法讓教師享受與公辦園在編老師一樣的待遇,年輕教師轉行,留不住人才;同時,很多家長只關心老師教齡長短,一些小的幼兒園和看護點工作人員為節約成本,招自家親戚等人來當老師,這些人沒有相關學歷和資格證,難以保證職業和道德素養。

夏尚文是一位有5年從業經驗的男幼師,他告訴記者,幼師工作並非「小兒科」,也不是簡單的唱歌跳舞,具備愛心和責任心是基礎。不同年紀的幼兒會表現出不同的情況,孩子犯錯時,幼師要有耐心和熱情哄好孩子,也可以提前和家長商量,讓家長在家配合引導。

「幼兒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些年來,我也關注網上報導的幼師虐童事件,並非偶然,有其深層次原因。」結合30年幼教從業經驗,合肥市安慶路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長李崢對記者分析,部分教師缺乏正確的兒童觀,沒有將兒童視為權利的主體。

「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自制力差也是幼兒的特點,再加上幼兒吃喝拉撒睡都要引導和培養,幼師要練就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絕技』,有時累得喘不過氣,影響情緒。」李崢坦言,當教師迫於壓力,容易忘記自己角色的特殊性,對兒童表現的行為缺乏專業認識、判斷,就可能會採取粗暴的方法。

「除了個人素養問題,幼師社會地位低、人員缺口大、入職門檻低、薪酬待遇少可能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李崢表示,一些幼兒園教師準入制度、教師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不完善,降低教師入職門檻,出現「先上崗,再考證」的現象,使得許多非專業、不合格的教師進入幼師隊伍。

缺口問題一直存在。去年,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情況的報告指出,全國幼兒園專任教師總數為258萬人,按每班「兩教一保」標準測算,尚缺52萬人。

一位學前教育專業的高職院校教師告訴記者,當下,高職、中職乃至本科的學前教育人才培養也存在痛點:一方面專業認可度低,專業培養同質化嚴重,生源質量低;另一方面,許多學校缺乏必要師資,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跟不上。

教育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出,要「制定幼兒園教師準入標準,嚴把幼兒園教師入口關」。《幼兒園工作規程》則規定,幼兒園教師必須具有《教師資格條例》規定的幼兒園教師資格。此外,也有幼師日常行為規範和職業道德規範。據了解,截至目前,國家還未出臺具體細化的幼師準入標準,對幼師入職前的素養和能力進行客觀認定。

「也不能因個案而抹黑和攻擊幼師群體。對於幼師個人而言,只有熱愛教育、尊重孩子,才能贏得社會理解。」李崢也呼籲,相關部門和幼兒園需要進一步完善準入制度,加強師德、師智、師能評估和教育;另一方面要思考如何提高幼師待遇,讓教師產生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

幼兒園可對教師進行入職查詢

針對類似事件,如何有效應對,又該如何預防?記者了解到,現行很多法律對於虐童行為存在相關規定。例如,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教育法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刑法修正案(九)》中也有規定,「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姚煒耀律師認為,如果故意傷害達到輕傷以上級別,直接可適用故意傷害罪。

「幼師虐童,其所在幼兒園也應承擔民事責任,如道歉、心理治療費用、轉學安排等。」安徽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婕表示,遇到此類事情,被侵害兒童及家長有權向執法機關控告報案以及申請法律援助、心理幫扶。必要時,家長和孩子要一起前往特定機構進行心理諮詢和疏導。

她呼籲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包括社區、單位、學校等都要建立心理諮詢室,未雨綢繆,同時推廣執行發現未成年人權益受侵害後的強制報告制度。

「幼兒時期的不良影響可能會伴隨孩子未來人生,歸根結底,源頭預防最重要。」李婕建議,幼教機構應該全面實行入職審查,同時加強工作人員的法治教育。「特別在農村基層,留守兒童多,因此需要村(居)委會等基層力量盡力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緊繃一根弦,防微杜漸。」

姚煒耀強調,保護兒童不應只是「家務事」。虐童事件發生在幼兒園等未成年人集中場所,幼兒園作為教育服務方,因監管不力等原因導致兒童被傷害,依法負有賠償責任。「這給教育機構敲響警鐘,招聘人員時,除了『考證』,應嚴格做好準入資格審查、職業道德評估等措施,也要進一步完善繼續教育、培訓考核」。

在預防性侵犯罪方面,2020年8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公安部宣布建立面向中小學校(含中等職業學校和特殊教育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制度。

按照規定,這些學校新招錄教師、行政人員、勤雜人員、安保人員等在校園內工作的教職員工,在入職前應當進行性侵違法犯罪信息查詢。教育部建立統一的信息查詢平臺,與公安部部門間信息共享與服務平臺對接。在認定教師資格前,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應當對申請人員進行性侵違法犯罪信息查詢。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九十八條規定,國家建立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人員信息查詢系統,向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提供免費查詢服務。」姚煒耀認為,這是一個新亮點,學校、幼兒園等有關單位可進行入職或日常監管查詢,最大限度避免虐童、性侵害等有前科人員入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頻發的幼師虐童事件背後還有哪些漏洞
    近年來,幼兒園裡的虐童事件頻頻發生,戳痛社會神經。這些事件給當事人及其家庭造成怎樣的影響?在一次次警鐘背後,還有哪些需要堵住的漏洞? 事件過後,加裝監控攝像頭11月16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來到呼和浩特鼎奇昭君幼兒園採訪時,有家長說:「挺擔心的,感覺孩子到哪個幼兒園都不安全。」
  • 虐童事件頻發 幼教工作還有哪些漏洞要堵住?
    近年來,幼兒園裡的虐童事件頻頻發生,戳痛社會神經。這些事件給當事人及其家庭造成怎樣的影響?在一次次警鐘背後,還有哪些需要堵住的漏洞?事件過後,加裝監控攝像頭11月16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來到呼和浩特鼎奇昭君幼兒園採訪時,有家長說:「挺擔心的,感覺孩子到哪個幼兒園都不安全。」
  • 幼兒園虐童事件頻發戳痛社會神經,背後還需堵住哪些漏洞?
    近年來,幼兒園裡的虐童事件頻頻發生,戳痛社會神經。這些事件給當事人及其家庭造成怎樣的影響?在一次次警鐘背後,還有哪些需要堵住的漏洞?事件過後,加裝監控攝像頭11月16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來到呼和浩特鼎奇昭君幼兒園採訪時,有家長說:「挺擔心的,感覺孩子到哪個幼兒園都不安全。」
  • 「關注」虐童事件頻發 早期教育管理還有哪些漏洞需要補上
    近年來,先後幾起幼兒園虐童相關事件的報導,頻繁上演的幼師虐童事件深深刺痛了人們的心,將幼兒教育推向了風口浪尖,幼兒園虐童事件的頻發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和討論,幼兒安全教育也成為當前備受矚目的教育熱點問題之一。11月14日,徐某某在當地論壇發帖,反映兒子11月6日在當地「聰明屋幼兒園」遭老師摔打受傷,引起外界關注。
  • 八起幼師虐童事件回顧
    【財新網】(記者 黃晨)本周,「山西幼兒被狂扇70多個耳光」和「溫嶺虐童事件」接連被曝光,幼教體罰兒童事件激起極大民憤。事件曝光後,太原女教師李竹青被處以拘留15日,所在幼兒園因非法辦園被取締;溫嶺女教師顏豔紅被刑拘,拍攝照片的另一女教師被拘留7日。
  • 幼兒園裡虐童頻發戳痛社會 還有哪些需要堵的漏洞?
    近年來,幼兒園裡的虐童事件頻頻發生,戳痛社會神經。這些事件給當事人及其家庭造成怎樣的影響?在一次次警鐘背後,還有哪些需要堵住的漏洞?事件過後,加裝監控攝像頭11月16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來到呼和浩特鼎奇昭君幼兒園採訪時,有家長說:「挺擔心的,感覺孩子到哪個幼兒園都不安全。」
  • 幼師虐童該當何罪 攜程親子園事件關注
    近日,攜程親子園被曝出虐童事件。從監控看,涉事老師推倒小孩,使其撞在教室的椅子上,還強行將疑似芥末的不明物塞入其嘴裡,後者嚎啕大哭。
  • 又出現幼師虐童事件,背後原因值得深思,幼教工作改善刻不容緩!
    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殘忍,近年來不斷發生的虐童事件,確實讓人憤怒和不解,它給教師這個神聖的職業抹了黑,讓人民一次又一次的幼師這個職業產生誤解。最近在內蒙古就發生了這樣的事,一位家長在孩子身上發現了針眼傷口,經過詢問得知是幼兒園老師扎的,據其他八位家長反映,在孩子的頭上和身體的部位都發現了針眼傷口。
  • 幼師「虐童」英文怎麼說?
    近日,浙江溫嶺一家幼兒園女教師虐童的視頻和照片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後續報導稱,這名女教師系無證上崗,目前已被刑拘。  又一名浙江幼師因網絡上的虐童照片而被拘留。  「虐童」的英文說法為child abuse,abuse可做動詞和名詞,均表示「濫用、虐待」,常見的還有power abuse(濫用職權)、personal abuse(人身攻擊)等。
  • 幼師虐童事件再現!年輕家長深感焦慮:我們該何去何從?
    近年來,教師違規體罰學生事件和幼師虐童事件頻發。9月18日,合肥廬陽區南國花園幼兒園發生了一起幼師虐打兒童事件。一名幼兒園老師在幼兒園樓頂連續掌摑一名小男孩。旁邊樓上的監控拍到該園老師虐打小男孩持續近5分鐘。期間還有老師上來查看,但是當她看到這一幕時不是選擇阻止而是選擇直接離開,似乎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 幼師虐童事件頻發:針扎虐打、性侵,如何保護孩子免遭侵犯?
    【導讀】:近些年來,幼師行業頻頻曝出虐童事件,很多懵懂的孩子被幼師進行毆打虐待,乃至於性侵。我們無法想像經歷過這些不幸的孩童會有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幼師對孩子教育生涯起到一個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即使頻發虐童事件,家長們都不得不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兒園中。
  • 幼兒園虐童事件盤點 虐童人員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一、幼兒園虐童事件頻發  ◎紅黃藍事件:    1、2017年11月22日晚,多名幼兒家長反映,北京市朝陽區管莊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分園>>更多  2、2017年4月,北京豐臺區紅黃藍幼兒園大紅門分園被曝幼兒教師推搡、踢打孩子事件。視頻顯示,在一排床鋪邊,一名女老師抓著一名小孩的胳膊,上提後突然放下,小孩隨即仰倒在床鋪上。另一段視頻中,學生圍坐上課,一女老師走到孩子身後3次抬腳踢孩子背後。
  • 長春幼兒園老師虐打男童,警方已經立案,虐童事件引人深思
    近年來的虐童事件可謂五花八門,當事件的加害人被處理,相關的機構賠償、道歉甚至被取締後但是,如此虐童的事件還在上演,並沒有引起應有的反思、警示和根除。,幼師無證上崗似乎已經是常態,教育主管部門對此也處於默認狀態,沒有嚴格的準入機制,導致無良幼師進入教育領域,釀成一個個虐童事件。
  • 幼兒園事故戳痛社會,背後還有哪些需要堵的漏洞
    近年來,幼兒園裡的虐童事件頻頻發生,戳痛社會神經。這些事件給當事人及其家庭造成怎樣的影響?在一次次警鐘背後,還有哪些需要堵住的漏洞?事件過後,加裝監控攝像頭11月16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來到呼和浩特鼎奇昭君幼兒園採訪時,有家長說:「挺擔心的,感覺孩子到哪個幼兒園都不安全。」
  • 虐童事件中最可悲的邏輯,是一次次以為突擊整頓就能解決問題
    此外,還有4%的準幼師認為兒童「無知、惡魔」。甚至由於虐童新聞中的手段經常雷同,很多人推測,幼師行業間是否流傳著潛規則一般的行業秘密。可是,在一次次的虐童事件裡,扭曲的現狀與「正常」發生偏差的,又何止是幼師亂象這一層表面呢?再回到這次的紅黃藍事件吧。除了虐待,虐待之外的種種現象也讓人們再次質疑,我們社會的方方面面離一個正常的保護兒童的環境,究竟有多遠。
  • 幼師虐童,虐待的不是我們的孩子,是幼師自己
    近期幼師虐童事件頻發,讓人觸目驚心!虐童手段五花八門,真可謂是殘忍甚至讓人驚恐:針扎、耳光、拳擊、狂摔、罰跪、恐嚇、吃芥末、吃藥……各種報導屢見報端,不忍讀完;各種真實的視頻曝光,就像一幕幕殘忍的審訊;各種虐待圖片,看了讓人心痛!
  • 法制日報刊文:完全需要通過刑法予以介入幼師虐童事件
    近些年來,幼兒園虐童案件頻頻見諸報端。由此而引發的法律保護問題就像潛伏在人心中的社會頑疾,久而揮之不去,且隔一段時間又會死灰復燃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以更加深沉的方式不斷拷問著整個社會對幼兒保護力度。精心呵護並保護幼兒本是一個正常社會的慣習做法,但自從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後,社會民眾就商業機構對幼兒保護的信心受挫,虐童事件再次使人們對相關教育機構的心態發生變化。那麼,是何種原因在保護幼兒這一社會難題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或者是加劇了保護難度的背後推手呢?究其根源,在於我國立法並未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保護效果。
  • 幼兒園頻發虐童事件,誰來保護我們的孩子?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在發生了這一事件之後,幼兒園的負責人不僅沒有好好反思,並且處理這一件事情,反倒去威脅孩子的父親不要將視頻傳播出去。素材來源於網絡目前摔倒孩子的老師雖然已經被幼兒園停職,並且也被警方依法處置,但是在這一事件的背後
  • 幼兒園虐童事件:弱者何苦為難弱者!
    近日,攜程親子幼兒園虐童事件持續發酵,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通過公布的監控視頻可以看到,老師不僅對兒童們暴力對待,甚至還有餵芥末,消毒水等惡劣虐童情況有家長向幼兒園討要說法時稱:老師把消毒水噴到一歲半的孩子的眼睛和嘴裡、半個小時給寶寶餵了半碗芥末,導致寶寶一個小時拉6次!
  • 陝西一幼兒園發生虐童事件!幼師針扎多名孩子,警方通報來了
    但是頻繁曝出幼兒園虐童事件,也是引起家長們的擔憂,關於這點相關部門也是非常的重視。12月18日,陝西蒲城警方發布了一條通報,該地一幼兒園發生了虐童事件,一名幼師拿針扎了多名孩子,目前正在審理中。事情發生在蒲城縣發電廠福利區內,一家叫夢園的幼兒園中,在12月15日的下午兩點左右,該地轄區內的派出所接到了報案,該幼兒園有幼師針拿著針虐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