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躋身「百萬標箱」港口行列,山東港口威海港並沒有就此鬆一口氣。站在新的發展節點,威海港提前布局,在智慧管理、綠色環保上下功夫,不斷調整優化港口功能定位,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推動港口轉型升級。
一個月前,山東港口威海港迎來兩個「重量級」成員。這兩臺新購置的「大傢伙」在青威貨櫃碼頭16號泊位正式上岸落軌。這意味著威海港的自動化碼頭建設步入正軌。
山東港口威海港青威貨櫃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強:「以前我們都是靠人工,現在我們靠的是滑鼠,靠的是信息化,網絡化,對裝卸效率的提升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兩臺全自動化軌道吊是第一批到港的,接下來還有三臺設備即將加入自動化大家庭。薛強說,以前五臺軌道吊需要5名司機在高空進行俯視操作,現在5臺自動化設備只需要一個小姑娘坐在中控室就可以輕鬆操作。
山東港口威海港青威貨櫃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強:「通過信息化的改造把一臺車四個人力節省下來,咱們一個司機一年是11萬的人工工資,現在是5臺車,5臺車我們一年能節省費用100多萬元。投入大量信息化設備以後,對於設備改造,對於堆場的改造完全可以實現無人化,把人力進行解放出來,有效地提高我們的裝卸效率。」
以創新架橋,用智慧鋪路,即便是一直被視為傳統行業代表的港口碼頭,也可以與新技術、新動能、新業態深度融合。威海港超前定位,敢於突破,在未來的發展中就可能實現「換道超車。」
放眼世界,各國港口都在加快奔向智慧未來的腳步。未來的港口除了智慧化還要與人、與自然、與生態和諧共生。
曾經威海港散雜貨碼頭的工人工作的痛點就是,幹一天活,衣服和臉全是黑的。散雜貨碼頭也因此被貼上「灰色」標籤。痛定思痛,山東港口威海港下定決心扭轉重經濟、輕環保的錯誤觀念,成立了由董事長、總經理親自掛帥的山東港口威海港集團環保委員會,督導推進港口環保工作。全港上下達成了「不環保不生產」的共識,多管齊下,塑造了港口綠色環保的新形象。
山東港口威海港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楊佩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的港口現在也積極地投入現場一些相關環保設施,前期也建設了一些灑水車,吸塵車,包括一些霧炮 今年又投資建設了封閉煤倉。就是為了減少現場的大氣揚塵。職工的環保理念也得到根本性轉變。」
從體力到智力,從技巧到機巧,山東港口威海港在不斷地自我革命中朝著智慧化、綠色環保的現代化港口前進。就在突破「百萬標箱」的當天,威海港二突堤圍堰項目也宣布同步啟動。總面積76.016公頃的海域成為港口發展最寶貴的戰略資源,為未來威海港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和基礎保障。
山東港口威海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連偉亮:「十四五期間,我們計劃投資44億元完成二突堤等重點工程建設,新增生產泊位三個,新增貨櫃堆場30萬平方米,為港口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設施保障。到2025年,新增貨櫃航線十條以上,加密對韓客滾航線,增開日本和東南亞航線,打造近洋貿易橋頭堡,推動形成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的港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