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心依舊 | 清華大學十大新聞等你投票!

2020-12-13 清華大學新聞網

2019,初心依舊 | 清華大學十大新聞等你投票!


清華新聞網1月11日電 1月11日,由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主辦的「清華大學2019年十大新聞評選」活動正式啟動。經過專家推薦並評議,共有22條新聞入選候選新聞(按照新聞發生時間排序),歡迎您積極參與投票!

本次評選投票活動將持續到1月14日,最終將綜合網友投票和專家投票,評選出「清華大學2019年十大新聞」。

投票地址如下:

http://news-quest.tsinghua.edu.cn/

候選新聞分別為:

1、清華大學推出工科發展計劃與理科提升計劃

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動清華工科整體水平再上新臺階,持續增強清華工科影響力和引領性,清華大學於1月發布《清華大學關於持續深化改革提升工科發展水平的實施意見》,標誌著正式推出以創新學術思想和引領技術發展為核心的工科發展計劃。

為打造富於原創、交叉合作、世界一流的清華理科新格局,12月,清華大學正式發布《關於持續深化改革,提升理科發展水平的實施意見》,標誌著學校推出以「涵養學術生態,提升學科質量」為核心的理科提升計劃。

2、清華大學倡議並與11所著名高校發起成立「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 習近平主席給聯盟學生代表回信

1月23日,在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會上,清華大學倡議並邀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東京大學等著名高校共商一流大學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進程中應承擔的歷史責任。與會大學決定響應清華倡議,聯合發起 「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 

5月28-29日,來自英國、法國、美國、日本、印度、南非、澳大利亞、巴西、中國9個國家12所大學的校領導及氣候變化領域的學術帶頭人相聚清華園,在清華大學召開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討論並通過了聯盟的章程,並宣布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Global Alliance of Universities on Climate,簡稱為GAUC)正式成立。 

11月17-19日,首屆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研究生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辦,來自55所國內外高校的150餘名研究生齊聚清華大學展開學術交流。「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的學生代表向習近平主席致信,匯報參加聯盟活動的學習和實踐收穫,以及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自覺肩負起時代責任的思考。

2020年1月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給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的學生代表回信,對大家就關乎人類未來的問題給予的共同關切表示讚賞,期待同學們為呵護好全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積極作為。

3、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揭牌

3月29日,作為清華大學國內唯一的異地辦學機構,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正式揭牌,深圳市與清華大學市校合作進一步升級。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如桂,副市長王立新,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副校長、教務長楊斌出席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暨揭牌儀式。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由清華大學與深圳市委市政府攜手成立,在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和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面向全球延攬優秀教師和研究生,通過高層次的國際合作,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高質量的創新實踐,建設國際一流研究生院,助力清華大學「雙一流」建設,為深圳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增添創新動力。

4、開展學風建設年系列活動 召開學風建設大會

為新時代學風建設提出「清華方案」

為了在新時代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清華的優良傳統,完善學風校風建設長效機制,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清華大學確定2019年為「學風建設年」,集中開展廣泛深入的調研和討論,凝聚共識,在新時代弘揚清華學風優良傳統,完善學風建設長效機制,推動建設優良學風校風。 

截至2019年11月22日,學校各單位共召開學風建設交流活動900餘場次、以解決學風問題為目的的專題研討會200餘場次,參與師生19300餘人次,學風專項問卷調查覆蓋各類師生群體5500餘人次。「學風建設年」得到了全校師生的熱情參與,在校內外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 

11月28日,清華大學學風建設大會在新清華學堂舉行。校長邱勇在大會上作了題為「建立長效機制,努力開創新時代學風建設新局面」的工作報告。校黨委書記陳旭在講話中強調,抓好學風建設,要進一步深刻認識學風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具有基礎性、長期性、時代性的重要特徵。 

5、清華生命學院與中科院合作在《科學》背靠背發表兩篇研究長文

在植物免疫研究領域獲得重大突破:發現與解讀抗病小體

2019年清華師生發表一系列高水平研究論文

清華大學柴繼傑團隊、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周儉民團隊、以及清華大學王宏偉團隊的聯合研究,在植物免疫研究領域取得歷史性的重大突破。合作團隊發現由抗病蛋白組成的抗病小體並解析了其處於抑制狀態、中間狀態及五聚體活化狀態的冷凍電鏡結構,從而揭示了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分子機制。相關成果以兩篇長文形式,分別以「病原蛋白誘導的ADP解離啟動植物抗病蛋白」和「植物抗病小體的重組和結構功能基礎」為題目,於4月5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 

《科學》同期發表了國際植物抗病研究權威科學家撰寫的題為「耀眼的五星:植物抗病小體」的專文評述,高度評價這一重大突破性成果。 

2019年,清華大學師生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科學》《細胞》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內容涉及全球環境容量限界研究、人源γ-分泌酶底物澱粉樣前體蛋白的識別、酵母B*剪接體電鏡結構、Snf2介導的染色質重塑中DNA滑移機理的研究、線粒體氧化磷酸化系統研究等多個方面。其中,清華師生以第一作者所在單位在《自然》《科學》期刊發表論文20篇。 

6、亞洲大學聯盟2019年峰會在港舉行

校長邱勇連任聯盟第二屆主席  聯盟秘書處永久設在清華

4月13日,亞洲大學聯盟2019年峰會在香港開幕,來自聯盟15所創始成員大學的代表齊聚暢談。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連任亞洲大學聯盟第二屆主席,聯盟秘書處永久設在清華大學。 

4月14日,作為亞洲大學聯盟2019年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亞洲大學聯盟校長論壇在香港科技大學召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作為主禮嘉賓發表主旨演講。清華大學校長、亞洲大學聯盟主席邱勇,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致辭。 

11月21日,亞洲大學聯盟成員大學的代表們齊聚斯裡蘭卡科倫坡大學,召開了為期兩天的聯盟執行委員會會議。  

7、清華大學發布《關於完善學術評價制度的若干意見》

4月19日,清華大學召開「完善學術評價制度工作推進會」,正式發布了《清華大學關於完善學術評價制度的若干意見》。《意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改革科技評價制度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的具體行動,是清華大學全面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進程中,建立符合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治理體系和價值追求的學術評價制度的重大進展和成果。 

推進會上,校長邱勇發表題為「重師德師風、重真才實學、重質量貢獻」的講話,並明確《意見》為全校的統領性文件,涉及全校相關制度60多項。為確保《意見》的落實,清華大學專門成立了完善學術評價制度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同時成立完善學術評價制度工作組,保證相關工作切實執行。 

8、清華大學成立華為研究院、豐田研究院等研究機構

聯合政產學研等各界力量開展跨學科交叉合作

4月20-21日,豐田汽車公司社長豐田章男一行到訪清華。雙方籤約成立清華大學-豐田聯合研究院。這是迄今為止清華大學與國內外企業合作的第一家聯合研究院,也是豐田汽車公司在全球與高校開展的最高級別合作。

10月23日,清華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研究院籤約揭牌。聯合研究院將重點聚焦面向未來的前沿交叉技術合作、重大科研項目合作,並且在人才和科研團隊資助項目等方面開展工作。 

這些研究院的成立,發揮了政產學研等各界力量,開展了跨學科交叉合作,發展先端技術,產生引領性創新重大研究成果,培養高水平跨學科人才。 

9、清華大學成立天文系、車輛與運載學院

4月21日,清華大學天文系成立大會舉行。天文系的成立是清華大學在「雙一流」建設中邁出的堅實一步,標誌著清華完成「數理化天地生」完整的理科布局。 

4月27日,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成立大會舉行。從汽車系更名為車輛學院,蘊含了清華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應對行業和產業難題、聚焦國際學術前沿,勇於自我調整和重新定位的決心和承諾,並將支撐我國從汽車大國向出行強國邁進。

10、清華大學和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分別向普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4月26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見證下,清華大學授予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閣下名譽博士學位,校長、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邱勇為普京總統頒授名譽博士學位證書,校黨委書記陳旭主持儀式並宣讀讚辭。 

6月3-7日,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率團訪問俄羅斯。訪問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共同見證清華大學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交換合作協議,共建清華大學俄羅斯研究院;習近平主席在聖彼得堡出席接受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儀式,邱勇應邀作為見證嘉賓出席儀式,並在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發表演講,開啟「清華大學日」系列活動;率團訪問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續籤兩校校級合作備忘錄,接受「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榮譽獎章」;率團訪問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授予該校校長「清華大學名譽教授」學銜。 

12月5日,清華大學俄羅斯研究院宣布成立。俄羅斯研究院的成立恰逢中俄建交70周年,將進一步順應中俄關係發展的實際需要,服務於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推進中國與俄羅斯及俄語區其他國家開展戰略研究、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人文交流等務實合作。

11、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二十年接力不輟 持續致力教育扶貧

1998年,清華大學響應團中央、教育部號召,組建了研究生支教團。二十年來,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薪火相傳,322名志願者前往西藏、青海、甘肅、寧夏、山西、河南、河北、湖南等地區接力教育扶貧,為中西部地區發展貢獻了青春力量。 

一年的支教不僅讓志願者們愛上了這片支教的土地、牽掛上了這群可愛的孩子,更在他們身上打下了深深的家國烙印。支教的經歷讓他們開始理解黨的初心,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同時也更加明確了成才報國的人生志向。

12、以政治建設為統領 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校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批示精神,以釘釘子精神推進學校黨的政治建設。 

組織加強學校黨的政治建設座談會,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同志參加並作重要講話。 

以教育部、北京市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三專」(專項約談、專項巡查、專項評估)檢查和學校領導班子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專題民主生活會為契機,堅持問題導向對學校政治建設情況進行全面自查,形成整改臺帳67條,目前已完成63條。

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校黨委書記陳旭帶頭主動認領,以「加強學校黨的政治建設舉措與機制」為題開展調查研究,充分徵求各方面意見建議,形成《中共清華大學委員會關於加強學校黨的政治建設的若干措施》,從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能力、淨化政治生態、強化組織實施等六個方面提出具體措施62條,要求全校上下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切實把「兩個維護」落實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13、  清華學子摘得首都高校田徑運動會「十連冠」 在一系列重大體育賽事上再獲佳績

2019年清華大學體育代表隊共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共78場,在國際、國內包括世界單項錦標賽、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亞洲單項錦標賽、全國單項錦標賽等大型賽事中獲金牌150枚,取得一系列輝煌的戰果。 

其中,共有28名清華學生入選中國代表團參加第30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並獲得一金、一銀、一銅,16人次獲得前八名,是歷屆入選人數和取得名次最多的一屆;女籃蟬聯第二屆世界大學生「三對三」籃球世界盃冠軍;田徑隊在57屆首都高校田徑運動會上摘得「十連冠」,並獲得近25屆比賽中的第24次桂冠;經管學院學生李俊霖打破男子800米室內全國紀錄,使清華同時保持三項800米全國紀錄(男子室外、室內,女子室內)。 

14、清華承擔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啟動

工物系牽頭的中國暗物質實驗合作組刷新國際暗物質年度調製效應研究靈敏度

7月20日,首個由清華大學作為獨立法人單位承擔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啟動儀式在四川省雅礱江錦屏山隧道舉行,標誌著由清華大學和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中國首個、世界最深的極深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進入加快建設新階段。該實驗室將探究極深地下近零宇宙射線本底條件下各類基礎前沿領域探測新機理、新方法、新技術,發展極低輻射本底屏蔽新方法與新技術,為我國粒子物理和核物理領域的重大基礎前沿物理問題研究提供平臺支撐。 

11月25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牽頭的中國暗物質實驗合作組在國際物理學頂級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在線發表題為《基於點電極高純鍺探測器年度調製效應分析的輕暗物質搜索》的研究論文。論文分析了CDEX-1B實驗系統四年多的運行數據,沒有測量到暗物質年度調製效應,並對質量小於6千兆電子伏特(GeV)的輕暗物質給出了暗物質年度調製效應分析的國際最靈敏限制。這項工作對質量小於6GeV的WIMP粒子的年度調製靈敏度限制達到國際最好水平。 

15、清華大學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籤署合作協議

加強科技人才合作 共建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

7月29日,清華大學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籤約儀式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副市長、上海科創辦主任吳清,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校長邱勇、副校長尤政等參加籤約儀式。儀式上,應勇、邱勇代表雙方籤署《上海市人民政府、清華大學關於加強科技人才合作,共建國際創新中心的協議》,上海市普陀區區長周敏浩,清華大學副秘書長、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濤代表雙方籤署《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與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全面合作協議》。 

8月31日,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揭牌儀式舉行。應勇、邱勇共同為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揭牌。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由清華大學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發起設立,中心以空天技術、集成電路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為重點構建技術支撐平臺,匯聚全球創新資源和創新人才,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成為上海科技創新生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6、全球首款異構融合類腦晶片發布 「天機芯」有望促進人工通用智能發展

2019年清華大學科研成果碩果纍纍

清華大學依託精密儀器系的類腦計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團隊發布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類腦計算晶片「天機芯」。該晶片是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晶片。基於此研究成果的論文「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異構天機晶片架構」作為封面文章登上了8月1日《自然》。10月20日,「天機芯」成功入選2019世界網際網路15項領先科技成果。 

3月1日,在2018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清華大學共有33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6項。33項成果中,清華牽頭完成的獲獎成果15項,一等獎5項(佔一等獎獲獎總數的21%),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 

12月20日,在教育部201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頒獎儀式上,清華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共有16項成果入選,其中特等獎1項(年度唯一),一等獎11項,二等獎4項。此外,清華大學材料學院伍暉、計算機系李丹兩位老師獲得青年科學獎。 

12月23日,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公示了2019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擬入選項目名單。清華大學南策文院士牽頭的項目《高能量密度電容器用無機介電材料》入選,另有清華大學參與的《高溫超導中量子金屬態的首次實驗證實》《揭示抗結核新藥的靶點和作用機制及潛在新藥的發現》兩個項目也同時入選。 

17、楊振寧獲「求是終身成就獎」

王小雲成為首位獲「未來科學大獎」的女科學家

9月21日,「2019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在清華大學舉行。設立以來第二次頒出的「求是終身成就獎」授予了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劉竹、彭敏、王朝獲「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11月17日,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邵峰獲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王小雲獲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王小云為首位獲「未來科學大獎」的女科學家。 

此外,清華多位教師在國內外獲得重要獎項,包括:張鈸獲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最高成就獎;馮克勤榮獲第十四屆華羅庚數學獎;陸軼辰榮獲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獎金獎;龍笛獲2019年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水文青年科學家獎,趙純均獲頒「復旦管理學終身成就獎」,楊百寅獲頒「復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等。

18、清華5400餘名師生圓滿完成國慶重大活動的各項服務保障任務

11位清華校友入選「最美奮鬥者」 500餘名教職工獲頒紀念章

對於清華人而言,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個特殊的日子,有著更深的含義。從晨光熹微到繁星滿天,從夏日炎炎到秋葉初染,從長安街到展覽館,從群眾遊行到志願服務,從合唱到聯歡,從景觀彩車到路橋保障,他們的身影無處不在。4200餘名清華師生身體力行,承擔著光榮而重要的任務,以昂揚姿態向祖國獻禮,書寫著屬於每一個清華人的集體記憶…… 

清華大學廣泛地參與了國慶活動,全校師生從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洗禮和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收穫了豐碩的精神財富。全體師生顧全大局、敢於擔當,彰顯了高度的政治意識;全體師生刻苦訓練、追求卓越,錘鍊了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全體師生弘揚傳統、愛國奉獻,堅定了肩負時代使命、獻身復興偉業的理想信念。 

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17日籤署主席令,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17日下午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授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42人國家勳章、國家榮譽稱號。清華大學1963級無線電系校友南仁東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廣泛開展先進模範學習宣傳活動,根據中央統一部署,組織開展「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產生300名「最美奮鬥者」人選,包括278名個人、22個集體。9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登了《「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9月26日,中央宣傳部等部門聯合決定,授予278名個人、22個集體「最美奮鬥者」稱號。 

本次評選共有11位清華人入選「最美奮鬥者」個人名單,他們是:馬偉明、馬寅初、王永志、劉永坦、孫滔、吳大觀、茅以升、鄭培民、南仁東、胡仁宇、梅汝璈。 

在「最美奮鬥者」集體名單中,也有多位清華校友名列其中,包括「863」計劃倡導者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和陳芳允四位科學家;「兩彈一星」先進群體中的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陳芳允、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錢三強、郭永懷;載人深潛英雄集體中的崔維成、張東升。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清華大學共有66個院系和部處的500多位教職工獲頒「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獲頒紀念章的教師中年齡最大的102歲,年齡最小的34歲,女教師佔到17.5%。

19、全面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

積極探索做好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

2018年10月,清華大學獲批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進一步形成共識、凝聚力量,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和育人機制,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019年上半年,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制定《「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重點任務清單》,提出12項共計182條具體工作舉措,將「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在學校辦學治校和教育教學各環節中具體落實。2019年8月,經校黨委常委會審議通過,正式發布《關於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規範和明確學校各級各部門各單位主體責任和任務,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員工投入育人工作,聚焦學生成長各階段各環節,著力推動建立涵蓋十個方面的全方位育人工作體系。 

11月15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在清華揭牌,清華是首批11家研究基地之一。該基地力爭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資政服務、學術交流、資料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不斷實現新突破,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材建設構建專業化的支撐體系,成為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研究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材的專業智庫。 

2019年1月,清華獲批成為首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12月6日,2019年清華大學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論壇舉行。論壇圍繞「新時代全面加強高校黨的政治建設」的主題展開深入研討,旨在匯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域專家學者,分享交流具有實踐指導性和理論前瞻性的經驗成果,助力中心建設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域高水平的學術研究機構、宣傳教育陣地和信息交流集成平臺,為加強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貢獻智慧和力量。 

20、清華簡研究成果獲得第五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唯一特等獎 清華文科建設多點開花

11月20日,第五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頒獎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教授主編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柒)》榮獲唯一一項一等獎;趙平安教授的著作《秦西漢印章研究》摘得三等獎。這也是繼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之後,清華簡整理報告獲得的又一重要獎項。 

此外,5月28日,清華大學共有20項成果獲得北京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17項。在全市獲獎總數保持不變的前提下,清華獲獎數與上屆(15項)相比有了較大幅度增長,並且收穫1項特等獎。 

2019年清華文科建設多點開花,取得了一系列的顯著的成果:公共管理學院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成立,委員會由來自全球11個國家和地區的34位專家學者、商界精英和政界領袖組成;清華舉辦三期文科沙龍,分別聚焦「國家形象——實質、象徵與表達」何謂創新,為何創新」「人工智慧時代的人」,促進校內人文、社科和藝術等領域之間的跨學科對話;人文清華講壇2019年共舉辦6場,藝術家常沙娜、管理學家陳國青、環境工程專家錢易、工藝美術史家尚剛、法學家張明楷、社會學家景軍等都曾分享灼見;清華簡第九輯整理報告成果公布,為歷史學、文獻學、古文字學等領域的研究提供寶貴的研究資料。 

21、清華學子在國際超算競賽、「挑戰杯」、「網際網路+」等系列國內外科技賽事中奪冠

2019年,清華學子在國內外系列科技賽事中奪冠。 

美國當地時間11月21日,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組建的清華大學學生超算團隊在2019國際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SC19)總決賽中奪得總冠軍。這是清華大學在三大國際大學生超算競賽中獲得的第12個冠軍。 

10月14日,在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李京陽帶領的清華大學交叉雙旋翼複合推力尾槳無人直升機項目以1250分的成績奪得總冠軍。這是清華大學在此項比賽中首次奪冠。 

11月12日,清華大學以團體最高分的成績,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同奪得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冠軍,捧起「挑戰杯」。這也是自1989年第一屆「挑戰杯」舉辦以來的三十年間,清華大學第七次捧起「挑戰杯」。 

22、清華大學6位教師9位校友新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景虹、醫學院教授董晨、生命學院教授謝道昕和航天航空學院教授鄭泉水共4位教師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建築學院教授莊惟敏共2位教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此外,還有9位校友分別獲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編輯:周襄楠 呂婷

審核:戚天雷

相關焦點

  • 2019年度「珠海十大新聞」出爐
    2019年度「珠海十大新聞」出爐金羊網  作者:錢瑜  2020-01-15 2019年度「珠海十大新聞」揭曉儀式在珠海傳媒集團新聞發布廳舉行
  • 2020年清華大學電機系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2020年清華大學電機系十大新聞評選」活動日前結束,經網上投票,以下10篇入選「2020年清華大學電機系十大新聞」。
  • 山東科技大學「2019年度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近日,山東科技大學「2019年度十大新聞」評選揭曉。過去一年裡,全體山科人在校黨委帶領下幹事創業、銳意進取,以頑強拼搏精神寫下學校發展史上新的篇章。為回顧一年的精彩,更好的描繪2020年,校黨委宣傳部會同相關部門,經推薦、投票等環節,評出2019年度十大新聞。山東科技大學「2019年度十大新聞」評選活動於2019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
  • 2019,初心依舊 | 那些溫潤人心的「金句」
    校黨委書記陳旭2019年10月30日在《光明日報》發表題為《堅守育人初心 勇擔時代使命》的文章,表示清華大學將繼續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切實做到立德樹人守初心、愛國奉獻擔使命、對照標杆找差距、行勝於言抓落實,推動學校改革和發展不斷邁上新的臺階,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關於「山東科技大學2018年度十大新聞」微信投票的通知
    為充分梳理和反映2018年我校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新聞事件,全面回顧總結學校工作,決定開展「山東科技大學2018年度十大新聞」評選活動。學校官方微信現已開通投票,師生可通過微信進行網上投票(每人限選10條新聞),新聞中心將根據部門單位遴選情況和師生的投票結果進行覆審,報學校評議確定。具體投票方式可通過掃描公告下方二維碼進入學校官方微信參與投票,或點擊投票地址進入投票。
  • 長沙2019「十大年度新聞事件」新鮮出爐!它們分別是……
    星辰在線4月23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晨星) 業內推選、市民投票、專家評審……經過嚴格評選,4月23日,以「奮鬥新時代 實幹譜華章」為主題的長沙市第九屆「十大年度新聞事件」(2019)評選活動結果揭曉。
  • 金山2019十大新聞來了!你投的上榜了麼?
    日前,由區融媒體中心啟動的金山2019十大新聞評選,在廣大微友中引起了熱烈反響,大家紛紛給自己關注的新聞投下一票。結合網上投票和專家評議意見,金山2019年十大新聞現已出爐,趕緊來看下吧…01金山區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金山區舉行升國旗、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活動、主題歌會、花車巡遊等系列慶祝活動
  • 「感動南充2019」投票持續升溫
    1月2日,「感動南充2019」十大新聞事件、十大新聞人物、十大新聞項目、十大新聞活動、十大新聞地標評選活動投票階段進入第二天,在機關單位、街頭巷尾,廣大市民紛紛通過報紙網絡、微信客戶端等渠道,為南充在過去一年發生的「感動」投票。
  • 2016年十大校園新聞投票評選(內有彩蛋哦~)
    為總結經驗、展示成就,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開展了2016年學校十大新聞評選活動。根據前期廣大師生、校友的推薦,推選出十大新聞候選條目,現予以發布,廣大讀者可以通過報紙、網絡和微信投票選出自己心目中的十大新聞,郵件投票:將編號發至xwzx@upc.edu.cn,紙質版請直接送至宣傳部;網站投票:http://xww.upc.edu.cn/2016xwtp/;微信投票:在學校官方微信(微信號:upc_1953)。
  • 工院動態|我院2019年度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回首濟工院的2019,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高光時刻?經過全院網絡投票、專家評議、學院黨委審議,學院「2019年度十大新聞(事件)終於揭曉啦!十大新聞(事件),一個個難忘的瞬間,是工院人努力奮進的年度記錄,也是工院人團結實幹的逐夢印記。2020,我們來了,工院人已經揚帆起航。
  • 長沙2019「十大年度新聞事件」評選啟動
    投票地址點擊→長沙晚報掌上長沙3月27日訊(全媒體記者 匡春林)27日,以「奮鬥新時代 實幹譜華章」為主題的長沙市2019「十大年度新聞事件」評選活動正式啟動,20個候選新聞事件同時發布。4月3日20時前,市民可通過撥打長沙市廣播電視臺、長沙晚報熱線電話,登錄「智慧長沙」「掌上長沙」「星辰頭條」新聞客戶端和星辰在線網站,或關注「長沙宣傳」「長沙晚報」「長沙觀察」「長沙發布」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為你心目中的長沙2019「十大年度新聞事件」投票。
  • 2020臺灣十大新聞排行出爐 「罷韓」成為最多人投票選項
    【2020臺灣十大新聞排行:「罷韓」超過「蔡英文宣布開放美豬」】2020年度臺灣十大新聞排行,大家最有印象是哪幾件事呢?是年初「黑鷹直升機失事」,或是「新冠肺炎爆發」?有網絡媒體近日進行網絡投票,據最新結果顯示,「罷韓過關,韓國瑜成史上首位遭罷免直轄市長」,成為最多人投票的選項,超過「蔡英文宣布開放美豬」。
  • 十大品牌榜投票最新戰況來了,快來籤收你的神秘大禮!
    2019年度「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十大品牌榜」評選活動二輪投票自3月1日開啟目前已過11天截至3月12日12:00活動依舊如火如荼今天中陶君要給大家呈上2019年度「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十大品牌榜」本周戰報啦!
  • 「投票」2019滬十大健康公眾號網絡投票啟動!你最喜歡哪個?
    上海發布、市衛生健康委宣傳處、市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處聯手推出的第三屆「上海市十大健康公眾號」網絡投票」來啦!以下30個帳號是經過市衛健委權威認定並根據微信後臺數據(粉絲數、閱讀量、影響力),從97個健康科普認證微信號評選出來的候選帳號,來看看有沒有你經常用的?網絡投票時間:即日起至12月3日。
  • 【投票有禮】2019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評選
    2019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評選投票全面啟動!候選事件:20個事件最終上榜事件:10個事件微信投票可選:每個帳號可投票1次,每次可選擇不超過10個事件投票截止日期:2019年12月29日10:00微信投票埠
  • 2019讓你心動的是哪個?寧波十大熱詞等你來選
    回望2019,是寧波全力奮進的一年。這一年,我們所生活的城市,有太多奮鬥值得銘記,有太多溫暖令人眷戀。如果讓你用一個「詞」,為2019年的寧波點睛,你會選擇哪個?是哪個詞,凝聚這一年最振奮人心的力量;是哪個詞,構成這一年最難忘的那條新聞;是哪個詞,刻錄城市和時代的年輪;是哪個詞,刷屏了你的朋友圈……由寧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寧波日報報業集團都市報系全媒體發起評選的「2019年度寧波十大熱詞」正在火熱徵集,我們一一問詞於民。
  • 獲嘉縣2019年十大新聞
    獲嘉人民自己的銀行 2019年即將過去,這一年,對於獲嘉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小編經過認真梳理,總結出2019年發生在獲嘉的十大新聞,來看看都有啥!
  • 全國僅清華和中科大全部入選2019年十大科技進展
    這三項榜單分別是由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主辦、兩院院士投票評選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由教育部科技委組織評選的「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19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
  • 山東科技大學「2019年度十大新聞」
    經全校各部門(單位)遴選、師生網絡投票、綜合評議,山東科技大學「2019年十大新聞」已揭曉,現予以發布。1.我校「十大工程」實施方案出臺落地2019年9月至11月,山科大綜字〔2019〕42號文,黨字〔2019〕59、71、74號文先後發布,公布了《管理創新工程實施方案》《學科築峰工程實施方案》《一流本科固本工程實施方案》《科技創新攀登工程實施方案》《國際化水平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校園文化建設工程實施方案》《一流設施建設工程實施方案》《一流人才強校工程實施方案
  • 中國藥科大學2020年度校園十大新聞,由你來選!
    這一年,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員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守教育報國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服務國家、地方及醫藥行業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在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學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湧現出一系列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大事、喜事,得到了校內外的普遍關注,極大振奮和鼓舞了全校師生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