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豐縣位於江西省西部(贛西)北九嶺山脈南麓,始建於三國吳大帝黃武年間(公元222—229年),宜豐建縣至今有1780多年的歷史。國土總面積1935平方公裡,總人口29萬(2012年),轄16個鄉鎮(場)屬中亞熱帶溫暖溼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7.1℃,年降雨量1720.6毫米。縣城所在地新昌鎮距省會南昌120公裡,距市府宜春90公裡,離最近鐵路道口13公裡。森林覆蓋率71.9%,林地面積達到203.8萬畝,竹林面積84萬畝,活立竹蓄積量1.2億株,居全國第三位,全省第一位,是中國竹子之鄉。宜豐縣東鄰高安,西接萬載,西北毗連銅鼓,北與修水、奉新接壤。境域東西長71公裡,南北寬51公裡,總面積1935平方公裡。縣城新昌鎮東距省會南昌市142公裡,西南離宜春市政府所在地袁州區95公裡。
宜豐縣已探明的礦種有煤炭、瓷土、膨潤土、金、銀等76種,其中煤炭儲量2500萬噸,瓷土儲量6000萬噸,石灰石儲量220萬噸,黃金儲量14.15噸。
宜豐縣三農基礎更加夯實。實現糧食產量28.9萬噸,建成萬畝高標準農田、農村安全飲水、16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48座山塘清淤整治等工程。正邦油茶、景笙丹桂等農業產業項目穩步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全面完成。工業規模不斷增長。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3億元,增長14 %;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4億元,增長21%;實現利稅總額16.5億元,增長27%。循環產業園主幹道建設完成,工業園汙水處理廠完成土地平整,康替龍建成全省首個企業貨櫃監管區,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企業服務平臺取得突破。服務業增速提質。編制服務業發展規劃,制定實施方案,全面推進旅遊、商貿物流、城南新區開發等「三大板塊」項目建設。宜豐大酒店、中銀富登村鎮銀行、九天旅遊開發、嘉美影城等項目建成投入運營,紅商城、厚德國際大酒店等項目正在穩步推進。預計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3億元。
2013年以來,共向國家、省市申報項目315個,良崗水廠、教師周轉房建設、農村飲水安全、新增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棚戶區危房改造等220個項目獲得上級批覆,爭取國家政策性資金5.56億元,同比增長11.9%。通過發改委、工信委、招商委辦等部門的共同努力,爭取省級重大項目用地指標1520畝。今年全縣實際進資25億元,增長25.88%;利用外資5000萬美元,增長12%;外貿出口1.7億美元,增長7.6%。新引進招商項目89個,總投資82.81億元,深圳景田礦泉水、LED生產基地等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籤約落戶。城南環線、宜楊線二級公路改建工程、長新電源等重大項目快速推進,320國道新連接線建成通車。物華綜合大市場31棟商鋪全部封頂,蒙西鐵路過境宜豐路段完成沿線定測工作。
宜豐縣始終立足民生為本,傾力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撥付民生領域資金12.33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72.5%,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全面鋪開,參保人數12.9萬人;新增城鎮就業4611人,轉移農村勞動力5826人,發放小額貸款7190萬元。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共發放低保金4121.3萬元。新建廉租房188套、改造600戶農村危舊房。推進教育均衡化,新昌四小投入使用,城南中學建設工作已經啟動。農村有線電視數位化整轉工作全面開啟。縣圖書館升為國家一級館。認真做好信訪穩控工作。深入開展「千名幹部下鎮村、助推城鄉一體化」調研活動。加快社會管理信息化、城鎮社區網格化及社會管理服務中心等「三網」體系建設,建立應急指揮平臺,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2014年,全縣生產總值突破100億元,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突破15億元,增長25%以上;園區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00億元,增長30%以上;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增長27%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 %以上;引進內資、利用外資、外貿出口分別增長20%、10%、10%;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0000元;爭取政策性資金5億元。圍繞上述發展目標,全縣重點抓好了以下方面工作:
(一)抓項目擴投資,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主動策應贛西經濟轉型升級戰略,密切跟蹤國家產業布局和投資方向,從宜豐縣的資源優勢、產業布局入手,認真謀劃項目,爭取更多資金支持。重點圍繞食品、LED、竹木精深加工等新型產業,實行以商招商,產業招商,突出招大引強。全力抓好長新電源改擴建、萬國礦業60萬噸擴建、凱揚實業、三洲燃氣表等億元項目建設,重點推進LED光谷產業園、康替龍竹產業、景田礦泉水等項目建設。強化協調服務,積極協調昌慄高速和蒙西鐵路建設工作,完成洞山旅遊公路(敖橋至板坑水庫段)拓寬改造工程,繼續推進組級公路、獨立橋建設和危橋改造。
(二)抓平臺強基礎,推動產業發展升級。
加快推進了園區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盤活清理閒置土地,發揮重大項目用地平臺,策劃包裝項目,爭取省級用地指標。完成港華燃氣園區門站建設,對接「西氣東輸工程」,建成長新110KV變電站,啟動清水橋110千伏變電站建設,完成工業園汙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加快公共實訓中心和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拓寬企業融資平臺。充分利用康替龍全省首家企業貨櫃檢驗檢疫監管區平臺,為外貿出口企業提供優質口岸服務。加快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啟動正邦油茶科技示範園、昌全農業項目建設,培育萬畝葛種植基地。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技推廣服務網絡,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立足禪宗、生態等資源優勢,發展生態旅遊產業,藉助江西物華綜合大市場、紅商城、厚德國際大酒店等項目平臺,提升發展商貿物流產業。統籌城鄉發展,實施鎮村聯動建設,以潭山、天寶、黃崗山「三位一體」打造縣域行政次中心和中部旅遊目的地。
(三)抓民生促和諧,辦好社會六件實事。
圍繞民生工程工作目標,切實抓好各項工作落實。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有效解決國有墾區改制掃尾問題。加快實施保障性住房、農村的危房改造、農村安全飲水、農村學前教育、邊遠艱苦地區教師周轉宿舍等項目工程建設。推進城南教育園區建設,建成城南幼兒園。抓好縣職業中專、縣中醫院擴建、縣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等項目的前期工作,積極爭取國家的項目資金支持。大力實施城市綠化工程,加緊實施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工程建設,抓好申報全國生態文明示範縣工程。完善「三網」體系和應急指揮平臺建設,推進城區治安崗亭建設,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全面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堅持以改善民生為切入點,辦好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六件實事,著力實施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