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護工市場該「護理」了(圖))
隨著整個社會老齡化的趨勢,護工的需求量正在顯著增長。不過,由於行業缺乏監管,護工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叫價也較為混亂,由此引發的矛盾越來越多——
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老年人和生病的人都非常需要專業的照顧,需要專人的照料,希望身邊有一個陪伴的身影。然而,親人無暇顧及,怎麼辦?普通保姆做不來,怎麼辦?
這些現實難題,都將解決問題的關鍵指向同一類人群——護工。記者了解到,隨著整個社會老齡化的趨勢,護工的需求量正在顯著增長。不過,由於行業缺乏監管,護工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叫價也較為混亂,由此引發的矛盾越來越多。在此情況下,我省啟動「山西護工」
培訓計劃,以應對越來越大的護工服務需求量。
監管無序:攬活全憑「一張嘴」
在朋友的介紹下,記者在一位家住興華南小區的太原市民家樓下見到了已經幹了4年護工的劉文。當他說起自己從事的這份工作,能夠感受到他並不情願從事,言語中全是無奈:「下崗在家,年齡大,沒有什麼技能只能做這低等活兒。」
劉文今年49歲,4年前下崗後,經在醫院工作的親戚介紹,幹起了護工。因為這是個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的工作,想找到活幹全憑「一張嘴」。劉文表示,無論是通過家政公司還是護工自己攬活、談價,比較能說的護工會佔優勢,因為沒有證書或是考核,
護理能力也就無法驗證。而有的護工由於人脈廣也做起了中介的活兒,給同行介紹工作也要收取100元-150元的介紹費。
「護工是個比較累也比較髒的工作,選擇幹護工無非就是沒有其他特長,又想多賺點補貼家裡。」同樣也在護工行業幹了多年的趙素芬也告訴記者,這行按天吃飯,沒底薪沒淡旺季,一般照護一個病患在7-15天左右,有活就幹,沒活休息,就算是連軸轉一個月下來也不過3000多元。「護工畢竟不像月嫂的市場需求量那麼大,我們大部分時間與客戶是銜接不上的,所以很多人都是兼職幹。」趙素芬認為雖然看似一天收入不少,但是由於活太累,沒辦法長期幹,所以整月算下來,收入並不高。
市場現狀:絕大多數是「遊擊隊」
為了深入了解護工市場上的近況,記者7月初以病人家屬的身份走訪了省城幾家大型醫院。在一家三甲醫院的內科住院部,記者發現,每一層的樓道內都能看到護工的小廣告。記者詢問一名護士在哪裡能請到護工,該護士很快就找來一名姓陳的大姐。
陳大姐說,自己是醫院的清潔人員,可以為記者找到合適的護理人員。陪護費用根據病人病情的嚴重程度,可以提供12小時或24小時陪護,每天從120元到240元不等。
至於這些護工是否有相應的資質證明,陳大姐表示,自己在醫院工作四、五年了,也為不少病人推薦過護工,沒有聽說過當護工還需要證明的。「當護工就是照顧病人的飲食起居,不需要啥技術,會照顧人、有責任心就行。」陳大姐說。
記者又通過電話聯繫了幾名護工,他們表示,自己平時根據病人的需要在各大醫院工作,報酬與僱主商議決定。有時通過中介公司或者中介人牽線搭橋,則會被抽取幾十元的介紹費。
事實上,醫院的工作人員對「個體護工」頗有微詞。一名姓呂的護士表示,這些年護工的工資一路水漲船高,但不少護工的護理水平沒有跟上來。「有些護工經驗豐富,但由於沒有經過培訓,在護理技術上還有很多不恰當的地方。」呂護士說,她就遇到過因護工餵食方法不當讓病人嗆到的情況。
家屬犯愁:找稱心護工還得靠運氣
大量未經培訓、沒有相對固定「單位」的護工,能令患者和家屬滿意嗎?在採訪中,太原市民孫先生講述了自己找護工的經歷。上個月,孫先生的父親因患腦梗入院,他想找一名男護工護理父親,誰知好多家政服務公司都沒有男護工,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那人的工作態度又不好,雖然孫先生支付給他每天120元的陪護費用,他卻常常趁家屬不在時就偷懶,最後孫先生只能請他走人了。
市民施女士則告訴記者,她是通過家政公司請了位護工照看剛做了手術的母親,每天費用高達240元,人稱「金牌護工」。「人家有專業的培訓證和健康證明,怎麼給病人翻身、怎麼換尿墊都有一套,她來了我們省了不少心。」不過,施女士也感慨,「一天240元,一個月7000多元,長期請可請不起。」
價格低的不專業,口碑好的價格又高,不少家屬在採訪中表示,找個稱心的護工比找對象還難,還真得碰運氣。
省衛計委巡視員李書凱表示,因為護工的準入門檻低,護理水平也是良莠不齊,好的護工在市場上就是搶手的「香餑餑」。此外,不少市民在僱用護工時,沒有詳細了解其身體狀況、生活背景等,加上雙方在形成僱傭關係時,多數不籤合同,一旦出現問題,不僅僱主難以追責,護工的權益也得不到保障。
專業培訓:規劃發展是必由之路
我省護工市場的未來之路怎麼走?值得高興的是,6月29日,「山西護工」培訓就業計劃首批護理員精準扶貧培訓正式啟動。首批護工培訓由太原市衛校舉辦,第一批培訓一百多名學員,培訓結束後將走向臨床的護理領域。
據悉,省長李小鵬對此項工作非常重視,此前,他曾專門作出批示:「要精心組織,積極支持,形成合力,打造出品牌,為農民脫貧致富及醫、養、護服務業發展走出一條路子來」。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也對此表示支持,前不久,在我省呂梁衛校舉辦的中級護理員試點培訓班上,國家衛生計生委專門安排了兩名專家授課,並且積極協調要對這批貧困學員在國家委屬委管醫院中妥善安排就業。
記者了解到,「山西護工」培訓就業計劃將在「十三五」期間完成10萬名「護工」培訓,並承諾「立足山西需求,面向全國推送」,將形成「山西護工」特色服務品牌。
對於輔助護理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李書凱告訴記者,到2020年,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557萬人,其中,有近17萬人進入養老機構或醫養結合機構進行養老,按照每張床位3.5名護理人員配備,需要護理員近5萬名。「面對這麼大的服務需求量,如果我們不能早期籌劃、及時應對,『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這個醫改目標就會是一句空話。」李書凱說。
本報記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