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廉價酒店的箇中翹楚,自然是脫胎於「攜程」系的漢庭和漢庭優佳。前者主打基礎商旅,後者則是對前者的微調升級。
如今,季琦先生的「華住」在國內的酒店集團中是硬體最好、調性最好、格局最好、布局最好的典範。與法國夥伴「雅高」的錯位競爭與合作,使得「漢庭優佳」這樣的新生品牌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
99%的漢庭優佳都變身於之前的老舊漢庭酒店,純新的優佳是很少的。華住會在集團內部遴選那些有升級改造欲望的金牌長期合作業主把自家地段好、業績好的普通漢庭簡單改造,升級為消費略略高那麼一neinei(張鶴倫先生的自造詞)的優佳,反正,酒店隔個三五年,要持續盈利和應對消費升級,重裝是必然。
優佳的房價普遍是高於一般漢庭的,當然,高的不是太多,只是一星半點兒而已,否則我們這些屌絲(因為小米的推波助瀾,我現在真的不知道這個詞是中性還是褒貶了)商務客人是吃不消的。優佳的上面有全季品牌,主打國學五常、茶道文化和靜心閱讀。優佳則是要把北歐風、簡約風、實用風、便利風、效率風、咖啡風、商務風貫徹到底。
我和那些頭部企業級巨頭頂級自媒體(譬如「嬉遊」)相比,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我是個純粹個體,各類酒店都會住、都會嘗鮮兒;而後者則是逐利的群體,只會寫高級酒店的入住評論,低端酒店不可能出高價作推廣與公關,更不要提那一眾金字塔最底端的快捷酒店了,要知道,加盟一家漢庭(漢庭開放加盟已將近14載),要回本兒平均至少需要五年。綜上所述,我可能更能體察中國酒店業的全貌,這自然也包括剛創立三年半的優佳品牌。
不到四年的時間,優佳解決了許多普通快捷酒店無法做到的痛點。第一,1.0時期的漢庭大多沒有自助洗衣房,優佳幾乎全都匹配了公共洗衣機;第二,2.0時期的漢庭,咖啡吧、會見區、書吧無法做到24小時,優佳就做到了全天開放(個別店除外);第三,普通漢庭,打包早餐餐盒不是硬性指標,可在優佳,這成了標配,這大大方便了趕超早班飛機的住客;第四,優佳的所處地段都優於同區域的普通漢庭,比如草橋優佳,離地鐵站咫尺之遙;又比如首都機場優佳,打車去航站樓也就是個起步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