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吳頌今的名字並不為很多人所知。但這位如今已過古稀的老人,卻是中國流行樂團諸多神話的締造者。作為資深的音樂製作人,他曾經捧紅了楊鈺瑩、陳思思、黃偉麟等一批歌手,創造了「嶺南甜歌」「新民歌」「軍營民謠」等一系列新風格。他還創建了至今已經延續十二代的兒童歌曲小蓓蕾組合,被暱稱為「兒歌爺爺」。
今年9月9日教師節前夕,這位桃李滿天下的音樂家,將回到他專業音樂生涯起步的城市,在上海音樂廳舉辦一場聲樂作品演唱會。
這場演唱會由上海音樂劇學院、上海音樂家協會聯合主辦。上海聲樂界眾多教授明星於麗紅、楊學進、趙勇以及吳頌今的弟子陳思思,軍旅歌唱家黃華麗、張華敏、吳彥凝、金波、敖長生,以及梅蘭芳第三代傳人胡文閣等人,將齊聚在這場演出演唱會上。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40多位歌壇名家,將於現場大型樂隊和合唱團的上百人同臺演出。
在這場感恩師友的演唱會上,吳頌今生平創作的五千餘首作品中,有30多首經典歌曲將被演唱,涵蓋了民族、美聲、通俗、童聲多種唱法,包括民歌、流行、甜歌、藝術歌曲、戲歌、軍歌、兒歌,還有用滬語、吳語演唱的江浙滬風情歌曲。除了《風含情水含笑》《情哥去南方》《我的老班長》等經典老歌,吳頌今還專門為本次音樂會創作了《愛儂上海》《浦東放歌》《海上戀曲》等上海題材的新歌,也將在本次音樂會首演。
在上海演唱會前夕,吳頌今接受了記者採訪,他談到了自己和改革開放共成長的音樂生涯,也談及了此次舉辦演唱會的初衷。為了這場演唱會,如今已經滿頭白髮的吳頌今沒有拉贊助,也沒有政府撥款,而是把自己在北京的房子賣了實現音樂夢想。 「與歌為友,一生快樂」是吳頌今的八字箴言,「很多人問我值不值。其實,不管是音樂愛好者還是搞音樂創作的,只要和音樂成為朋友,一生都是精彩快樂的。」
吳頌今和改革開放同命運的音樂道路吳頌今的音樂道路幾乎和中國的命運同步,和改革開放休戚與共。
吳頌今從小就與音樂結緣,因為喜愛,只要有音樂的地方,他就會駐足。聽見鄰居收音機響了,就興衝衝跑去扒著窗戶聽。作為一個老三屆高中畢業生,就在他考取中國音樂學院,繼續南下考上海音樂學院的時候,卻得知了高考推遲半年的消息。一蹉跎便是十餘年,
吳頌今被分配到江西鑄鍛廠當了工人,從此成為一名工人作曲家。在被派到上海進修學習熱處理技術的一年,他自學了很多的作曲知識,閒暇時就去當時的工人業餘歌曲創作小組聽老師講課。
「我記得那時候朱踐耳老師給我們上過課,他就給我們分析《戰地新歌》裡面的歌曲創作手法,這對我的幫助非常大。」
吳頌今的成名作《井岡山下種南瓜》就是在那時發表。「當時這首歌在江西是被否定的。評委們都覺得這不是一個兒童歌曲,因為這首歌裡有很多民歌調調。但是上海的老師認為這首歌好,有江西特色,就在當時的《紅小兵》雜誌上發表了,對我是一個很大的鼓勵。」
直到今天,吳頌今依然認為,中國作曲家創作的歌曲必須要有民族特色。
吳頌今曾經是工人作曲家。1977年恢復高考之後,吳頌今終於如願考上了上海音樂學院,開始了他的專業音樂之路。畢業之後,他回到老家江西,在江西主編《心聲歌刊》。
為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吳頌今受邀從江西來到陌生的廣州,開始在中國唱片公司廣州公司工作。吸引他去廣州發展的竟是一個錄音棚,「那個錄音棚非常壯觀,當時想到自己以後可以在這麼大的錄音棚裡工作,我非常激動。」
儘管廣州的事業經歷過最初的不順,但最終,一個匯聚了十幾首原創歌曲《中國美食大匯唱》的磁帶開啟了他事業的第一個高峰。
「當時我覺得自己一定要做原創音樂,加上我特別愛吃,所以就做了這個《美食大匯唱》。內容都是關於中國的各地的小吃,歌詞是我自己寫的,音樂全部都是用當地的民歌小調。磁帶中的這十幾首歌火遍大江南北,也因為這樣,吳頌今正式留在了廣州。
在這之後,吳頌今的音樂人生仿佛開了掛,不僅寫了無數膾炙人口、人人傳唱的歌曲,也捧紅了很多歌手。1990年初闖羊城的張咪就是唱著吳頌今的第一首MTV《灞橋柳》一步步登上流行歌壇的。
他創作的《風含情水含笑》等一批愛情小調,更是把楊鈺瑩捧成了「甜歌玉女」。而他創作錄製的《茶山情歌》《風含情水含笑》等嶺南甜歌風靡全國,開創了大陸原創音樂唱片銷量首次超過港臺流行歌曲的奇蹟。
吳頌今認為,中國作曲家創作的作品必須具有民族性。歌曲創作要堅持底線,跟上時代在這次演唱會上,吳頌今曾經獨創過的這些音樂風格都將被一一重新演繹。在當年,軍營民謠和嶺南甜歌是以前從沒有過的音樂形式,吳頌今說,他喜歡去開拓一些獨特的音樂市場。正是因為發現了這些市場的空缺,由此他打造出非常多膾炙人口的歌曲。
他回憶其當年, 「軍營民謠是我獨創的,以前部隊只有兩種歌,隊列歌曲和主旋律的藝術歌曲。但是當兵的平時休閒的時候聽什麼呢?他們也需要流行歌曲。」
軍營民謠推出去之後,很多當兵的都給吳頌今寫信說特別喜歡。軍營民謠的磁帶後來成為當兵者的必備物品。比較著名的軍營民謠有《我的老班長》《軍中綠花》等,都是膾炙人口,傳唱至今的好歌曲。
除此之外,「嶺南甜歌在當時也是個空白市場,那時候韓寶儀唱的那種歌在國內是沒有的。」也因此,楊鈺瑩成為了甜歌皇后。
吳頌今雖然會研究音樂市場,但吳頌今並不願意為了市場改變創作的底線。當年為了要做暢銷磁帶,最省力的方法就是「扒」別人的帶子,但吳頌今不願意。他說,自己創作的歌曲要堅持兩個原則,第一是原創,第二是真善美。
「真,是創作的歌曲必須是吳頌今真情實感的流露。善,是善意的,美好的。美,是要求音樂要美,歌曲、歌詞、歌手形象都要美。」
在吳頌今看來,好的歌曲創作除了堅持原創、堅持真善美,還要跟上時代的步伐。
「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這些年來國內的重大事件,我都用我的歌曲創作積極參與著。畢竟我們這一代人始終有一個改變不了的創作理念,就是我的文藝要跟時代結合。」
1978年吳頌今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同時這一年改革開放,他的作品始終記錄這個時代。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是一個用音樂來見證改革開放的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