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和北京語言大學聯合主辦的2020年亞洲地區孔子學院合作論壇於12月15日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亞洲地區孔子學院(課堂)中外方合作機構負責人、中外方院長圍繞「協同創新,共謀孔子學院新發展」的主題,多角度、全方位地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亞洲地區孔子學院(課堂)中外方合作機構教育、管理人員,留學生代表通過網際網路實現了「雲」參會、「雲」交流。
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在主旨發言中指出,當前孔子學院的發展具有「六新」,即「新形勢、新特點、新機制、新模式、新坐標和新發展」。新時期孔子學院要將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放在首位,牢固樹立以學員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斷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動孔子學院內涵化、專業化、本土化建設。逐步加強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推動孔子學院線上線下融合和數位化大發展。進一步確定孔子學院發展的定位和特色,打造特色孔院、特色項目和特色課程。不斷加強與同地域孔院、學校、企業等夥伴間的協作,實現協同發展。
此外,論壇上還有7位國內外代表從各自不同的角度發言,表達了對加強亞洲孔院合作的熱切期望。韓國外國語大學校長金仁喆和西南大學副校長靳玉樂就「中外合作院校進一步發揮好主體作用,推動孔子學院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探討了如何推動孔子學院的多元化、內涵化建設。日本北陸大學專務理事周航表示,長期以來,北陸大學與北京語言大學通力合作,不斷開拓創新,打造了特色交流項目,做到了多方協作共謀發展。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Toktosun Aitikeev分享了該孔院打造特色孔院辦學模式、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戰略、在漢語教學和中吉文化交流中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泰國清邁大學校長尼維·南塔齊Niwes Nantachit表示孔子學院應結合實際,構建適合當地需求、服務中外人文交流合作的孔子學院聯盟及特色發展模式。大連外國語大學校長劉宏強調,科學評估孔子學院辦學質量的重要性。她認為評估並非簡單地對辦學狀況加以評判,而要達到以評促建。通過對本校合作共建的十所海外孔院的實證調研,提出了「標準+特色」多元複合評估體系。菲律賓紅溪禮示大學副校長Archimedes T. David認為應打造好孔子學院本土教師隊伍。他認為漢語教師的本土化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沒有通用的公式,始終取決於特定國家、地區的漢語教學現狀及教學需求。
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主持論壇,他在總結中表示「亞洲孔院的蓬勃發展有目共睹,這離不開孔院管理體制、教師培養體制、教學評估體制等多方面的改革、創新與發展。我們應繼續發揮亞洲孔院的優勢,發掘潛能,積極推動數量龐大的亞洲孔院在學院建設、教學質量與文化傳播效果方面更進一步。」
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於2020年6月在北京成立。基金會由27家高校、企業和社會組織聯合發起,旨在通過支持世界範圍內的中文教育項目,促進人文交流,增進國際理解,為推動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鑑、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本次亞洲孔院合作論壇召開於孔子學院轉隸、發展進入新時期的重要時間節點,對於創新孔子學院發展機制、建設孔子學院品牌、推進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助力中外人文交流具有重要意義。未來,孔子學院的中外方合作機構還將繼續致力於共同推動孔子學院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為推動世界多元文明的互鑑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