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癱瘓妻子 詮釋愛的承諾

2020-12-12 環球網

白雲區嘉禾街雙和社區居民周亮安榮獲「廣州好人」稱號

照顧癱瘓妻子 詮釋愛的承諾

白雲區嘉禾街雙和社區居民周亮安(中)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道嵐 通訊員穗文明

一場意外事故,讓白雲區嘉禾街雙和社區居民周亮安的妻子臥床不能自理。他數年如一日,毫無怨言伺候床前,詮釋了「一朝牽手,必將終生相濡以沫」的誓言。這位「廣州好人」的故事,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道德的養分和生活的暖意。

他咬牙承受命運的不公

周亮安,嘉禾街雙和社區居民,原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賢惠善良的妻子,懂事聽話的兒子。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場意外事故使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2012年,妻子周素玲回娘家幫忙摘龍眼時不慎從幾米高的樹上摔下來,造成腰骨摔斷,下肢癱瘓,從此臥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面對長年臥床不起的妻子和正在上學的兩個兒子,周亮安這個沉默而憨厚的漢子咬緊牙關,毅然接受了上天賜予自己的所有不公。為了全身心照顧好妻子,周亮安放棄了工作,充當起了妻子的全職護理員,日夜悉心守護著妻子。

3年來,每天除了買菜、做飯、洗衣之外,周亮安基本不離開妻子的視線,盡心盡力為妻子做康復訓練,從心理和身體上支持妻子。無論何時,只要妻子胃口不好,他從來都是二話不說就跑去市場,在兼顧妻子營養需求的基礎上,儘量按照妻子的口味和喜好買菜,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飯菜做得香甜可口,並一口一口親自餵給妻子吃。

臥床不起難免情緒不穩。妻子心情不好時,周亮安總是溫言細語地陪著她聊天。天氣好時,就帶她出去曬太陽,去公園遊玩。由於妻子經常大便不暢,做丈夫的就不嫌髒不怕臭,每次都耐心細緻地用手去掏;尿袋滿了就及時去清倒;有時妻子口中有濃痰吐不出來,就用手去摳出來,以減輕痛苦。

她說「希望來世再相報」

周亮安的一言一行,妻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每次朋友、親戚、街道、村(居)人員去看她時,她都淚流滿面、激動地說,自己生命的延續要多虧老公的耐心照顧,「這輩子欠他太多太多了。沒辦法報答,希望來世再相報。」

相濡以沫、不離不棄,是多少人許下過的山盟海誓。面對癱瘓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妻子,周亮安,這個平凡普通的南粵漢子,用自己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深情相伴,每時每刻的照顧相守,克服一切困難,深情地演繹了愛情的諾言,也樸實地詮釋了一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人間真情。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默默的堅持,給了身邊人以道德的養分、生活的暖意。

相關焦點

  • 安徽77歲老人照顧癱瘓妻子6年 一頓飯餵1小時有時用手幫她摳大便
    埇橋區西關街道下關社區居民陳玉印,六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癱瘓妻子宋玉英,用內心的堅守兌現婚姻的承諾;用無微不至的照顧,詮釋著「丈夫」二字的內涵;用不離不棄的守候,譜寫了一曲愛的讚歌。
  • 守候癱瘓丈夫9年 柔弱妻子詮釋愛的真諦
    面對殘酷的現實,年僅30歲的妻子李巧英以堅強的毅力挑起全家的重擔艱難前行,這一路走來,李巧英償盡了各種苦難,但她沒有退縮,她9年如一日對癱瘓丈夫的不拋棄、不放棄,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賀際龍癱瘓後,照顧護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首先李巧英每天要為丈夫勤換衣褲,一日三餐都要一勺一勺的喂。其次還要守護輸液,服藥,適時注意輸氧。
  • 「最美丈夫」照顧癱瘓妻子十年自製康復器
    11日,山西省交城縣一家小旅館內,61歲的夏佔海又一次將妻子扶上了自製的學步康復器,雙手操縱拉杆,累得滿頭大汗。這位當地農民照顧癱瘓在床的妻子11年,並為妻子自製康復器,已獲國家專利。夏佔海也被網民評為最美丈夫。  平靜家庭起波瀾
  • 溫州一男子七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照顧癱瘓在床的妻子!
    本到了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七年前妻子突發腦溢血導致嚴重癱瘓,高葉榮七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無微不至地照顧著癱瘓在床的妻子,在他的細心照料下妻子未曾感染肺炎、褥瘡等併發症。他用樸實與堅持書寫「人間自有溫情在」,以實際行動詮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真諦。
  • 寧波男子照顧癱瘓妻子數載,日復一日,用時間書寫的愛情故事
    寧波一名男子妻子癱瘓多年,他一直堅持照顧,日復一日,什麼是愛情,大概他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力和方式展現著。2020年12月2日,浙江省寧波鎮海九龍湖鎮田顧村一名男子朱小國,今年已經63歲,他的妻子癱瘓數年,男子除了照顧妻子還經常給自己的妻子哼唱一首老歌紅星閃閃,經過三年的照顧,他漸漸也養成了習慣,在他看來在哼唱歌曲的時候,這是與妻子的交流方式,雖然有些獨特。
  • 路橋有位好丈夫,照顧癱瘓妻子八餘年
    2011年在兩人結婚的第28年,妻子患上了腦溢血,生活中幾乎成了一個植物人,很多人勸林汝桃放棄,但丈夫林汝桃8餘年來悉心照料妻子至今從未嫌棄過,受到了當地群眾的普遍讚譽。當成孩子來照顧12月14日,筆者來到家住路橋區蓬街鎮百步村,今年60餘歲林汝桃家裡,發現屋裡非常整潔。
  • 妻子嶽父雙雙癱瘓 上門女婿無悔照料——遂川營盤圩鄉陳華明孝老愛...
    □彭永鋒、李書哲、本報記者範小勇他是妻子和嶽父的衛士,日夜悉心照料雙雙癱瘓的妻子和嶽父;他是家裡的頂梁柱,照顧孩子,贍養嶽母,勤勞肯幹,維繫家庭;他是鄉鄰的模範,孝老愛親,樂於助人,敬業奉獻,用實際行動踐行鄉村文明。
  • 妻子患上帕金森癱瘓在床 丈夫悉心照顧30多年
    「三八」婦女節前幾天,恰逢妻子陸嬋寶生日,嘉定區安亭鎮74歲的顧林榮親自掌勺,給愛人燒了一頓豐盛的「愛心餐」:油爆蝦、醋熘黃魚、五香牛肉、八寶飯,還有生日蛋糕、喜面……各式菜餚擺滿了整張桌子。  「妻子的生日他年年下廚,自己的生日倒是經常忘記。」說起老顧,鄰居不禁豎起大拇指。
  • 一句承諾愛一生 浙江樂清一男子照顧病妻五年如一日
    這是浙江樂清趙章清和徐荷蘭夫婦倆40多年前結婚時,對彼此的約定和一生的承諾。婚後,他們一直相親相愛。  5年前,妻子徐荷蘭病倒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你放心,你慢慢會好起來的,就算不能恢復健康,我也會照顧你一生一世。」這是丈夫趙章清再次給妻子的承諾。  妻子徐荷蘭今年73歲,丈夫趙章清71歲。他們育有二子一女。年輕時,趙章清是一名泥水匠,每天早出晚歸。
  • 丈夫照顧高位截癱妻子廿餘載!賀州這對夫妻的愛無聲,卻有力
    「困難都已經過去,我今年58歲了,年紀越來越大,堅持早晚鍛鍊保證身體好,才能更好地照顧她。」岑旭揚憐愛地看了一眼身旁的謝小寧。謝小寧正躺著織著毛衣,毛線一針一針地勾勒出精美的圖案,密實的針腳像過去的21年裡平凡又溫暖的日子。
  • 養智殘哥哥幾十年,卻為何與癱瘓妻子離婚?水均益不為人知的一面
    但他卻拋棄癱瘓妻子,轉身娶了小十幾歲的同行楊迪,曾被一度罵「負心漢」。水均益至今經歷過兩段婚姻,第一任妻子叫王君,出身於知識家庭分子,兩人可謂是門當戶對。王君婚前曾工作於北京京廣中心,與水均益的結合之間還有一段小插曲。水均益的電話本曾被王君無意中拾到,兩人見面後互留電話,經過頻繁的接觸兩人擦出愛情火花。
  • 丈夫愛動手打人,暖心妻子照顧8年不離不棄,網友評論卻讓人寒心
    在四川樂山有一對中年夫妻,已經47歲的妻子張蘭芳在家中照顧癱瘓的丈夫已經有8個年頭了。從年輕女子到中年婦女,張蘭芳就這樣無怨無悔的照顧著她所認定的一生摯愛,從來就沒有想過離開這個不知道奇蹟什麼時候才會發生的家庭。
  • 七旬老人19年照顧患病妻子,用愛與堅守呵護一輩子
    19年前,嚴重的精神病併發症讓王丙林的妻子徐秀花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罹患重病的徐秀花是不幸的,不過她又是幸運的,因為她有一位好丈夫,19年來默默守護在她的身邊,不離不棄,用行動詮釋了男人的擔當與責任。
  • 濟寧「農民歌手」悉心照顧癱瘓母親十餘年
    「孩子參加高考是大事,照顧母親更是全家的頭等大事,好在妻子對自己十分理解。」劉忠德說,妻子擺攤做生意的時候便帶著母親一起出攤,一起回家,婆媳倆的關係很好,也十分默契。「妻子招呼客人,母親坐在輪椅上不時和大家聊天,條件苦了一些,這段時間卻給母親帶來了不少歡樂。」劉忠德回憶道,後來臥床的許多日子裡,母親還會聊起在擺攤時的一些趣事。隨著母親年齡的逐漸增大,身體也越發不好。
  • 「和妻子生活20年,直到我媽癱瘓需她照顧,才知道女人心多狠」
    文\好孕姐「和妻子生活20年,直到我媽癱瘓需她照顧,我才知道女人心多狠」生活中形容夫妻關係的話有很多,形容夫妻關係和睦、恩愛的有「一日夫妻百日恩」,表達夫妻關係淡薄的有老林妻子聽完之後,氣得不行,就找老林理論。老林的態度竟然是:再怎麼著,那也是自己的親媽,自己能怎麼辦?月子裡,婆婆更是不管不問,逢人就說:「生個賠錢貨讓我做保姆,那是不可能的」!從那之後,婆媳之間算是結下了梁子。老林妻子更是放出狠話:「你媽現在這樣對我,以後也別指望著我給她養老」。當時老林認為妻子說地氣話,也沒怎麼在意。
  • 甘苦同嘗:妻子五年來全心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
    安徽日報3月2日訊 2001年初,含山縣清溪鎮白馬村村民榮發兵從江蘇常州某工地的七樓上摔下,導致全身癱瘓。他對妻子賈揚霞說:「你還年輕,把孩子給我,我們離婚吧!」賈揚霞淚如泉湧,說:「你放心,今生今生只要你還有一口氣,我就絕不會離開你。」
  • 矮個妻子照顧高個癱瘓丈夫22年,抱不動後安裝愛情吊機
    妻子不到1米6,丈夫卻有1米7還多。22年來,丈夫因癱瘓在床,每天的吃喝拉撒睡都由她來照顧,隨著年齡增長,她抱丈夫上下床時,就明顯感覺到有點力不從心了。2018年底,在外打工的兒子回家後,在屋裡給安裝了一臺「愛情吊機」。
  • 他戰場受傷癱瘓六十年 她不離不棄為愛廝守一輩子
    何光英,古臣坤妻子。古臣坤癱瘓後,她60年為愛廝守,耄耋老嫗詮釋永恆真愛。古臣坤癱瘓在床60餘載。何光英既要照顧癱瘓的丈夫,又要獨自承擔家庭的重擔,歲月的痕跡早早的刻在她的臉上。由於老古下肢癱瘓,長期臥床,一日三餐都要將餐桌擺到老古的床前進行。
  • 梅山:女子因病癱瘓,丈夫不離不棄悉心照顧、勤奮打拼
    這是2017年一家三口搬進新房時,丈夫黃從令特意為妻子定製的「愛心灶」——16年前,30歲的陳秋玲因病癱瘓,女兒僅7歲,家中還有年邁的父母。 每日照料妻子、做家務、種菜之餘還要外出打工,16年來,黃從令咬緊牙關撐起這個家。陳秋玲心疼丈夫辛苦,主動要求特製灶臺由自己做飯,讓丈夫回家有熱飯吃。後來,在南安梅山鎮、燈光村幹部的幫助下,原是省定貧困戶的他們實現脫貧。
  • 悉心照料癱瘓公婆 孝心事跡感動鄉鄰
    癱瘓在床的婆婆,用一顆善良孝順的心譜寫了一段人間真情。長期以來,羅連香把家庭照顧的細緻入微,侍奉老人,教導孩子,遵紀守法,料理家務。村裡老人重活幹不起她會主動幫助老人。近幾年婆婆胡月英癱瘓在床,原本她老公有兩兄弟,弟弟意外死亡後,弟媳帶著兒子外出務工,因此照顧婆婆的擔子就落到了羅連香一個人的肩上,幾年來婆婆身體一直不好,生病吃藥是經常的事,羅連香悉心照料,一看到婆婆身體不舒服便會馬上帶去看病,及時治療,端茶遞水每頓藥都親自照顧婆婆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