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省份都有關於【獨立院校轉設】的消息傳出。
根據教育部網站發布《關於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可知:當前主要的轉設路徑為三種:轉為民辦、轉為公辦和終止辦學,所以當轉設的消息一出,公辦和民辦院校的區別也實時登上了熱搜。
今天呢小編就來給大家系統的說一說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哪個好?以及公辦和民辦院校又有什麼區別呢?
學費不同
公辦院校的運行和發展所需要的的經費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國家的財政撥付,而且教育部還會根據學校新招收的學生進行按人頭撥付一定的教育培養經費,在學校擴建、改善教學設備和老師的薪資等方面,都是另外有經費撥付的,只有審批通過就可以獲得,這也是為什麼公辦院校對學生的學費要求會比較低的原因。
民辦高校的運行和發展多需要的經費是沒有國家財政撥付的,基本上是由這個學校的創辦方(一般為全體股東)進行出資讓學校維持正常運轉。再加上民辦學校本身的一個盈利性質,所以學生每年的學費繳納費用是較高的,大體為每年1.3w-2w左右(北方可能有所不同,南方省份基本是這個區間)。
師資不同
公辦院校和民辦學校在師資引進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公辦院校可以為教師提供教師編制,這是由本身性質決定的。因為公辦院校屬於國有事業單位,所以在教師編制和各項福利待遇(五險一金、補貼等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所以說如果民辦院校想要引進有實力的教師就需要比公辦院校付出更多的資金和福利,同理正因如此,普遍來講,民辦院校的老師會更關心學生一些。
管理不同
對於民辦院校來說,學院的生存取決於生源的數量和質量,與吃國家口糧的公辦院校相比,在學校的管理上民辦院校就會更勝一籌。
設備不同
公辦院校購買設備、引進器材都是由國家財政或地方撥付,所以經費上更加自由。相反,所有開支都是有學校自己解決的民辦院校,做什麼、買什麼都需要精打細算,所以從硬體設備上來講大部分公辦院校優於民辦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