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發購買小米11之前,我的主力機便是小米10,在我看來,小米11更像是小米10的完全版,小米10身上為數不多的缺點,和小細節上的槽點,都被一一修正了。
首先我來羅列一下米10的缺點以及可提升的點:
缺點:
1. 前期三星屏幕素質佳,但是後期降價後幾乎都為華星光電屏,比如我手中這臺就是。華星屏幕相比三星屏存在的問題有:上下邊緣輕微發紅、曲面彎折處綠邊更明顯、隨著可視角度變化屏幕色彩也會出現偏差、開啟DC直流防閃爍模式(DC調光)後低亮度屏幕部分區域出現嚴重發綠(抹布屏,mura現象)。
2. 雙揚聲器位置不合理,充電口向右的姿勢橫握會阻擋揚聲器,充電口向左的姿勢橫握會捏到攝像頭。
3. 攝像頭布局不合理,正常握姿手指很容易摸到超廣角鏡頭,且因為超廣角鏡頭太靠下,豎握容易把手指拍入。
4. 主攝光圈過大,在拍攝近距離物體虛化過猛,很容易出現虛焦,拍文檔尤為明顯。
5. 主攝一億像素在默認像素四合一之後,像素數量仍然高達2700萬,拍照處理速度很慢,基本做不到即拍即得。
可提升的點:
1. 1080p屏幕:最穩妥的主流選擇,但是在如今這個尺寸下,oled屏2k觀感會明顯更好。
2. 208g的重量,9mm左右的厚度:在5G旗艦各個都奔著半斤去的當下,也不能說太重,但是確實還是很有分量感的。
3. 30w快充:實際使用下來速度不驚豔,但是也足夠讓人滿意,如果能提升就更好。
4. 攝像頭規格差強人意:四顆攝像頭裡有兩顆是湊數攝像頭,砍掉或者換成更有用的攝像頭會更加實用。
針對小米10的缺點的提升:
1.全系標配三星E4屏幕,觀察手頭這臺和實體店樣機不存在之前華星光電屏幕存在的這些問題。
2.下方揚聲器位置與卡槽對換,上方揚聲器向右挪動,充電口向右橫屏握姿不會遮擋。
3.攝像頭位置經過重新設計,且剔除了湊數攝像頭,更為緊湊,在大多數握姿下都不易摸到。
4.相機一億像素主攝光圈由小米10的f/1.69縮減為f/1.85(數字越小光圈越大),雖然因為手機上光圈不可變的緣故,依舊不能消除大底在近距離拍攝文件時帶來的邊緣虛化問題,但是相對上一代略有進步。
5.得益於驍龍888的算力升級,小米11出片幾乎不再需要漫長等待。
針對小米10可提升的點:
1.小米10上的1080p+90Hz屏幕,被升級為了2k+120Hz屏幕。如果說90Hz到120Hz由於邊際效益遞減感知沒有那麼明顯的話,1080p到2k帶來的清晰度提升還是較為顯著的。
2.輕了薄了,196g的重量、更薄的機身和合理的配重,都讓小米11的握持舒適度相較小米10有了提升。
3.55w快充+50w無線充替代了小米10的30w+30w方案。說實話,30w到55w的提升感知並沒有那麼明顯,因為55w的峰值功率並不像小米的30w一樣可以持續穩定,但是帶來的提升是無可否認的。
4.攝像頭配置回歸理性,三攝無湊數,加入了廣受好評的50mm微距提升可玩性。同時相機的變焦算法也更換了調教思路,同一顆主攝在同時放大到10x變焦情況下,米10會保證純淨度優先,從而使用塗抹使畫面細節丟失嚴重;而米11會保障解析力優先,在使用變焦的場景下,這無疑更加合理,且主攝放大後的效果已經完全可以替代許多2x變焦鏡頭。
但是小米11也不是沒有缺點的——甚至有些缺點是因為補足上一代缺點而帶來的。
以下為我認為小米11相較於米10的不足之處:
1.續航變差了:更高的解析度,更高的刷新率,更小的電池,光看數據小米11的續航就理應比小米10差,但是5nm工藝曾給人帶來過幻想——然而事實證明,驍龍888並不是一臺「省油的燈「,小米11的續航可明顯感知的比米10差。
2.揚聲器素質並不如小米10的對稱雙揚:儘管小米11不再是對稱式雙揚聲器,但是哈曼卡頓調音也曾給人幻想,然而實際聽感只能說差強人意。同時也許是更薄機身的緣故,也或許是不同的音腔設計緣故,外放時小米11後蓋共振明顯,手可以明顯感覺到麻麻的。
不過一切瑕不掩瑜,我認為小米11依舊可以算是小米10的「完全體「形態。
最後給出購買意見:
1.儘管我一直主張小米11隻和小米10比,和小米10Pro比的應該是還未發布的小米11Pro,但是我認為小米11的綜合素質是足以超過小米10Pro的。但是如果你是小米10或者小米10Pro的用戶,並且你對這個手機的屏幕還算滿意,且對2k屏幕無感,並且對續航和外放音質比較看重,那麼小米11不足以提供迫切的換機動力。
2.如果你是小米10至尊紀念版用戶,除非你對屏幕或輕薄特別看重,不然小米10至尊紀念版的充電速度以及影像系統都遠勝小米11,建議等待後續小米11Pro等旗艦。
3.如果你是小米10之前的小米手機用戶或其他用戶,並且不追求最最頂尖的拍攝體驗,那麼小米11會是非常好的選擇。可以預見的是,小米11Pro會著重增強影像系統和充電,這也會不可避免地帶來更厚重的機身,喜歡輕薄的朋友們就不用再等待了。
經過我的觀察,我判斷以後輕薄旗艦和影像旗艦的區隔將會成為常態,因為堆攝像頭數量,堆攝像頭傳感器尺寸大小必定會佔用更多機身體積,然而最頂級的拍照並非所有人的追求。因此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諸如iPhone12、iPhone12Pro、iPhone12Max,P40、P40Pro、P40Pro+,小米11、小米11Pro這樣的旗艦產品規劃,正如大家戲稱的「中杯、大杯、超大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