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寨
在新安縣誌中叫官福場,主要是做鹽場。明代和清代是九龍就已經有發展的經濟基礎,鴉片戰爭中九龍城寨登上歷史舞臺。
當時是清軍為增強在今香港地區控制而設立的軍事指揮場所。於是就有了城。有熟悉歷史的人要問了,為什麼在1898年李鴻章已將新界租給英國的情況想還不放棄此處。原來是因為清軍不斷戰敗不斷後撤,到這裡是已經是終點了,撤無可撤,必須駐守在此。於是在兩廣總督耆英主持下,募銀468693兩,在九龍修建了一座「北座南向,圈圍180丈高連垛牆1.8丈,厚1.4丈」的九龍城寨,用時八個月。還在東西南配有32位炮。最終還餘款約43萬兩銀,足夠再修十幾座如此城寨,可惜再多的城寨也挽救不了清朝滅亡
之後甲午戰敗後,英國人趁機要清廷籤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九龍以北及水域劃為英國租借地,九龍城寨也就是甕中之鱉,失去了軍事作用。後來卜力派兵佔領了九龍城寨和深圳,在經清廷對英國抗議後,英國仍然要吞併拆除城寨,縱然後來又有談判,但以失去太多利益為代價獲得了九龍一個空城
1912年民國建立,各地要求收回割地租界的呼聲高漲,1925年,港督金文泰給殖民部發文認為新界不可歸還,不然會對香港造成打擊可以拿山東威海衛換取新界的永久殖民,。1933年決定清除城寨,但是北伐成功,蔣介石曾與英國就此談判,但後來因抗戰爆發未遂。二戰結束,英國回到香港也有拆城寨想法,在文革期間終於進行。但因為引發全國抗議遊行,強烈要求收回香港、九龍。但之後打砸英駐華領事館,英國恐慌,避免事態擴大,停止強拆城寨。
延續一百多年的城寨之爭實際是兩國的軍事之爭、民意之爭、國力之爭。直到1987年1月14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講「中國政府對英國政府準備清拆九龍城寨並在原址修建公園的決定,表示充分理解」。就此城寨之爭結束。
在這期間,九龍城寨成了三不管(香港政府不敢管,英國政府不想管,民國政府不能管。)之地,龍蛇混雜。
本文到此已經結束了,但小編在香港20周年回歸之際書寫香港176年歷史的筆並未停止,喜歡的敬請訂閱,還可以點讚加評論文章以支持小編繼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