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天下午17點,除北京、天津、浙江、山東、江蘇等省市外,全國大多數省市的考生已完成2020年高考的全部考試。
俗話說,高考是「七分成績定,三分志願拼」,高考只是預賽,報志願才是決賽。尤其是受疫情影響,無論是個體成長所面臨的關鍵路口,還是社會發展的大勢和國家政策的導向,今年的高考志願填報都有些「不同尋常」,更需要考生和家長提早學習、提前準備,以不變應萬變。
近日,資深教育觀察家、知名高考志願填報專家晨霧老師做客銘師堂教育「2020年高考志願填報公益講座」直播間,為考生及家長條分縷析地解讀了今年的招生形勢和相應志願填報策略。
晨霧老師,被網友家長譽為「高考第一博」。多年來,他在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等擔任特聘專家,對志願填報方法有著深入研究和獨樹一幟的見解。
面對今年的志願填報,他從平行志願投檔的基本規則、平行志願如何選學校、平行志願如何選專業等角度進行了詳細、鮮活的解讀:
一、平行志願的投檔規則是什麼?
平行志願是對所有考生按分數排序,先投檔分數高的學生,再投檔分數低的,輪到某個考生投檔了,根據學生志願順序進行檢索,有空額就投檔進去,一旦投檔進去了,投檔就結束了,其他學校就不會再進行檢索。
平行志願它好比一個射擊靶子,假設可以填報5所院校,A、B、C、D、E每個學校是一個環,中央的10環最難打,也是「最佳選擇「,優先打10環,但是不中沒關係,接著還有9環、8環的機會,只要命中其中一環就好。但一旦中靶,就無法反悔重來,要麼被投檔要麼被退檔,一旦被退檔就只能等待下一輪次的「投靶機會」。
這就引出了平行志願的三個基本原則——「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一輪投檔」。
一個省同一批次考生按照分數優先排成一隊投檔,分數好壞演繹著成敗。「我的分數比你高一分,我填報的最後一個學校都比你第一個學校優先投檔」。如果出現分數相同的情況,分數相同比單科,但具體對比的單科順序各省有各省的規則。分數優先,清楚地將所有學生的先後排好。
遵循志願是在分數優先的前提下遵循志願的。這個遵循志願只是學生個人自己和自己較量時的比較,不涉及其他考生,學生填報的第一個學校優先投檔,填報的最後一個學校最後一個投檔。
「一輪投檔」則是近年來家長和考生最易忽視之處。在分數優先的基礎上,再遵循志願,看A、B、C幾個學校哪個有空額,就投檔進去,一旦投進去,他的投檔就結束了,不會再往後面的學校投了,這就是一輪投檔。既然只有一輪投檔,那就有被退檔的風險。只有按照規則合理選擇大學、專業志願,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規避被退檔。
二、選擇學校,既要「知己」也要「知彼」
志願填報的目的是縮小研究範圍。每年招生的大學有2000多所,雙一流也有上百所,我們不可能對所有學校都關心了解。而根據自我層次初步篩選,這一過程就是定位。
定位分兩種,一是「考生定位」,二是「高校定位」。
考生進行自我定位就是「知己」,一般通過「分差法」和「排名法」兩種方式來實現。由於2018年很多省份批次合併,過去的分數線已不那麼適用,排名法相對而言更為直觀適用!
深入了解高校則是「知彼」。選擇學校可以按照三把尺子:錄取最低分、錄取最高分、錄取平均分。對於理想的大學,務必逐字逐句地通讀其《招生章程》,對每一項招生規則都熟諳於心。
了解完自我和學校,家長和孩子就需要先找到平衡點0,即高考分數排名的對應位置,查找出依照現在的分數排名,在去年、前年能報上哪些大學。再按照「衝穩保墊」原則,合理分配衝高和託底的院校。
三、考後平行志願專業填報應對策略
實行考後平行志願後,對專業錄取產生以下4點影響:
1.高校錄取「扁平化」,考生密集排列。
2.每個專業的最高分與最低分之間差距變小,。
3.專業之間分數差距也很小。
4.考生高報,提檔線邊緣考生集中。
目前學校在專業錄取上有「分數優先、專業優先、專業分數級差」三種專業錄取規則,其中專業分數級差是最為常見的一種。
學校會先在第一專業內按照考生分數的排序依次錄取,錄滿就截止。沒有被錄取的考生,需要扣減「分數級差」(如有的學校在高考總分上減3分),再到第二專業內排隊。第二專業仍未被錄取,就再減掉一定分數,進入第三專業檢索。
因此,若沒有絕對把握,專業填報的時候不可不服從調劑。因為雖然後面有諸多平行學校,被退檔後就沒有再被這些學校錄取的可能了。而只要服從調劑,就必須把所有專業全部填滿。
除此以外,分數優先、專業優先也是高校常用的錄取方式,考生及家長需要精讀高校《招生章程》了解相應規定,來最終決定自己的專業填報策略。
除了以上內容,晨霧老師還在直播中詳細講解了平行志願填報的實操策略和技巧、平行志願學校之間拉開多大梯度、衝溫保中引入局部零梯度組合等專業內容,值得各位考生及家長認真觀看學習。
目前,直播視頻已同步上傳至升學e網通平臺,錯過直播的升學e網通會員用戶可直接登錄升學e網通官網或APP觀看回放。非會員用戶可下載升學e網通App註冊會員後,根據提示進入直播間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