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今明兩天,第24屆中國南方種業(溫州)博覽會在溫州舉行,這是一個花椰菜、西蘭花的專業盛會,40多家國內科研院所、知名種企帶來了近800個行業標杆品種。
記者從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了解到,溫州一直是花椰菜種子的提供地,全國30%花椰菜種子來自溫州。12月11日,記者走進溫州市種子界的「百年老店」,聽花椰菜育種第五代傳承人邵素惠講述她家與花椰菜的百年故事。
花椰菜百年「種子老店」
最初通過提純復壯育種
浙江神良種業有限公司是專營花椰菜種子的家族企業,至今已歷經五代人傳承,從原來的扁擔挑賣發展成為集育種研發、生產制種、推廣銷售於一體的知名種企。邵素惠回憶,她與姐姐、弟弟從小在車間長大,認識最早的蔬菜種子就是花椰菜。
邵家一直從事農業,種花椰菜是從高祖父開始,那個時候花椰菜種子大多自用,而真正以種子為主業要從上世紀初邵素惠的曾祖父說起。除了種花椰菜,邵素惠的曾祖父也曾種過甘蔗、西瓜,人挑馬馱將蔗糖銷到了寧波和上海等地,賺取微薄收入。1916年,隨著溫州地方性蔬菜種子在寧波、上海等地得到應用,邵素惠的曾祖父便一邊販運蔗糖,一邊兼做蔬菜種子、種苗生意。
「到了我爺爺邵寬那輩,開始只做花椰菜種子、種苗生意。」邵素惠說,溫州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光照足量,雨水充沛,十分適宜花椰菜生長,花椰菜育種等到一定的發展。最初的育種是通過提純復壯進行,爺爺邵寬發現有些花椰菜的種子變異,變異種子產量較少,就將它們拔掉,就這樣留種越來越好。周邊的農戶看到爺爺家的花椰菜長勢好,便找他買種,邵氏的花椰菜種子就慢慢打開了市場。
改革開放後,邵寬創辦龍灣蔬菜良種場,通過經營花椰菜育種成為中國第一批萬元戶,並獲稱「溫州花菜大王」。1982年,邵寬通過引進臺灣親戚的技術與資金,成立溫州臺大種子有限公司,成為國內種業首批引進外資的企業之一。
北京「拜師」學藝
研發出國內雜交花椰菜
「爺爺之後,我父親邵泰良20歲時也進入了花椰菜育種的行業。」邵素惠說。2002年,浙江神良種業有限公司創建,之後研發出神良65、神良88等品種,一下子打開了全國市場。
說到神良65的研發,要從日本富士雪山品種說起。邵素惠說:「那年有位客戶與父親說起日本的新品種抗病性好,評價很高,後來父親就趁去哈爾濱參展的機會,特意去看了這個品種。」
「我們的育種大都是自主研發,當時僅靠自己攻克不了富士雪山的技術。」據邵素惠回憶,父親邵泰良為此遠赴北京向中國農科院蔬菜所的院士請教,了解到該品種為雜交品種,於是向專家學習了半個多月的技術。
回溫後,為了培育雜交品種,邵泰良新增了2個制種基地,功夫不負苦心人,最後研發出了神良65、神良88兩個品種。「花椰菜的育種技術,日本向來名列前茅,我們『神良』一直在向日本看齊。」邵素惠說,近年來「神良」正在研究青花菜(西蘭花)育種技術,目前已研發出五六個品種。
據邵素惠介紹,青花菜(西蘭花)種子最早從日本引進約1毛錢人民幣一粒。而「神良」研發的種子價格幾乎降低了三分之二。「為了幫助農民『減負』,我們的種子自研發後第三年就會降價,之後每年降價10%。」
目前,神良種業自主研發的花椰菜品種有50多個。花椰菜種子不僅銷往國內山東、河北、甘肅等省,還出口印度、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神良種業從原種採集種植、田間管理、選育試驗、繁殖技術,到宣傳營銷,無不力求精準,並建立了一套嚴謹的、科學的系統管理模式和管理規則。
如今,家裡三姐弟也從父親手裡接過擔子,都是農業專業出身的他們,共同傳承家族事業。
全國30%種子來自溫州
花椰菜項目獲獎多多
「溫州市的花椰菜育種全國知名,目前國內有30%的花椰菜種子來自溫州,最頂峰時期溫州的花椰菜種子品種佔全國的70%。」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溫科院)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副院長宰文珊說。
溫科院一直以來都在進行花椰菜、青花菜等課題研究,幫助農戶增產增量。溫科院蔬菜所針對花椰菜、青花菜開展課題組研究,現有科技人員8人,承擔了國家西蘭花良種聯合攻關項目、浙江省蔬菜新品種選育重大專項、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等各級花椰菜科研項目等20餘項。
該院主持的花椰菜項目曾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浙江省農業廳技術獎一等獎、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獎二等獎等多項榮譽。育成的花椰菜新品種「甌松60天」「甌雪60天」等通過浙江省非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審(認)定,「甌松702」「甌松852」等品種被浙江瓜菜種博會等評為推介品種,受到廣大農戶的青睞,取得很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來源:溫州晚報
記者:傅芳芳實習生林禕琪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