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有2個黃金生長期,2個公式算出遺傳身高,給你一個參考

2021-01-18 騰訊網

阿傑今年14歲,身高卻只有153cm,在同齡孩子中,顯得有些矮小。耐不住兒子的祈求,阿傑的母親王女士帶兒子到醫院兒科就診,結果骨齡檢查卻讓王女士手足無措。原來阿傑的骨骺線基本閉合,孩子的生長潛能不足2cm,也就是說,阿傑的身高或已定型。

本就是自尊心強的時候,想到自己是個「矮子」,阿傑惱羞成怒,對母親發火:「都是你們害的!從小就不重視我的身高,還老說是發育晚,到了高中就能竄個子,現在我要被他們嘲笑死了!」

「兒子你別急,唉,都是我們害了你,要是早點帶你來檢查就好了,醫生,真的沒有辦法了嗎?他才14歲,按理說不應該啊。」王女士後悔莫及,追問醫生是否還有可能。

然而,醫生也很無奈:骨骺線一旦閉合,長高的機會微乎其微。

孩子的身高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據研究,孩子的身高有60%-80%受到父母遺傳的影響,而剩下的20%-40%則受外界影響。

·飲食

近些年來,由於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營養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可以看出當今年輕一代的整體身高出現了明顯的增長,這說明後天營養對身高的重要性。

如果後天營養攝入充足,能夠滿足孩子骨骼生長所需的營養,孩子就能正常或者超長發育;而當孩子營養攝入不足的時候,生長速度也會隨之減慢,甚至出現發育不良的情況,導致孩子個頭矮小。

·睡眠

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在睡眠狀態會分泌更多,如果長期睡眠不足,就會對生長激素的分泌造成影響,從而使孩子的生長受阻,影響身高體重的增長。

·運動

適當運動能促進骨骼的生長,提高骨密度,幫助孩子長高。經常在戶外運動,還能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有利於骨骼的發育。如果孩子長期不進行室外活動,一直久坐不運動,可能會影響下肢發育,加上接觸不到陽光,會影響維生素D的合成導致營養缺乏。

·心理

心理壓力過大,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會發生紊亂,若孩子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的狀態,會阻礙生長激素的分泌,對身體發育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家長要注意不要給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孩子太大的精神壓力。

·疾病

影響孩子身高的疾病有很多,最常見的是「性早熟」,指的是身體發育提前到來,還未進入青春期,孩子的性器官就出現了發育症狀,比如女性的月經初潮、乳房發育,男性的喉結發育等,性早熟的孩子過早的出現了骨骼增長,閉合也會提前,所以性早熟的孩子,成年後的身高一般都低於正常發育的孩子。

除此之外,慢性腸胃炎、肝臟疾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會影響到孩子的營養吸收,使得營養不良影響身高,還有甲狀腺疾病、腦垂體功能低下等疾病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

父母身高都矮,孩子有可能變高個子嗎?

毫無疑問,遺傳對身高佔了很大一部分影響,如果父母都比較高,孩子身高比較高的可能性就會更大,父母都比較矮,孩子身高比較矮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但是身高並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很多後天因素也在影響著孩子的身高。如果後天因素能多注意一些,那麼父母都矮,孩子變高的可能性還是會有的,相對的,就算父母都比較高,但孩子後天出現疾病、長期營養不良、睡眠不足等問題,也可能會比較矮。

根據父母的身高,我們可以大概計算自己最終的身高範圍。如何計算自己的遺傳身高呢?有兩個簡單的公式可以進行參考。

男孩身高(cm)=(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女孩身高(cm)=(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以上計算出來的數值波動在7cm左右,可以大致估算自己的身高範圍。

孩子發育晚?到了17、18歲自然會竄高?

不少人認為孩子現在長不高沒什麼問題,只是發育晚,到了17、18歲就會自然竄高,這種說法其實是錯誤的,不可否認的確有這種現象存在,但大部分人可不是這種情況,而且到了17、18歲才意識到身高不長了,想要補救,那可就比較晚了。

人的一生會有兩個身高增長的黃金時期,為3歲之前和青春期。一般而言,女性的骨齡在13歲時身高就會達到最終身高的95%,男性則是在骨齡15歲時,身高達最終身高的95%。女性一般到18歲前骨骺線就會閉合,身高不會再有增長,男性一般在20歲前骨骺線就會閉合。

家長要抓住兩個黃金期,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尋求專業醫學幫助,適當進行幹預。但要注意避免盲目進補,以免得不償失。

所謂的增高素、增高針有用嗎?

市面上一直有所謂「增高素」、「增高針」之類的增高方法,那麼,這些辦法真的有效嗎?

其實,這些所謂的「增高藥」和「增高針」大部分是多種維生素和鈣質的補充劑,對由於營養不良而導致身材矮小的生長發育期兒童而言,這種營養補充劑或許會對身高起那麼一點效果,但對骨骺線已閉合的成年人則無任何作用。

而通過打生長激素來增高的方法,也要慎重使用。骨骺線已經閉合的人打生長激素不但不會長高,還可能會出現頭痛、甲狀腺功能減退、糖代謝異常,增加腫瘤風險等副作用。

生長發育期的孩子盲目注射生長激素,反而可能會使骨骺線提前閉合,造成骨骼的鈣化和增加寬度,引發關節和手指關節肥大的「肢端肥大症」,不利於生長發育。

一般來說,生長激素適合有矮小症的孩子使用,但也不是所有的矮小症都能注射生長激素,需要對症下藥,去除病因才行,像是生長激素缺乏症、慢性腎功能衰竭、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等疾病引起的身材矮小,就能通過注射生長激素幫助孩子長高。生長激素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使用之前要進行周密的檢查。

總而言之,想要孩子健康發育,家長應當密切關注孩子,對異常的發育情況及時做出科學幹預。當然,也不必過分在意身高的低矮,如果是遺傳決定,我們無法做到「逆天改命」,要理性看待,切莫走進誤區。

參考資料:

[1]《我國成年男女平均身高體重公布!你達標了嗎?》.環球時報.2020-12-23

[2]《身高有兩個「黃金生長期」!一個公式算出你的遺傳身高》.生命時報.2020-11-19

[3]《孩子長高不能用生長激素來「拔苗助長」》.長沙晚報.2014-05-1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遺傳身高,遺傳身高的計算公式
    經常有人問我什麼是遺傳身高,家族遺傳了孩子的身高,在努力補充生長激素也沒有用,不如順其自然。今天我們來說說遺傳身高。遺傳身高是由父母或家族身高對孩子的生長一個身高趨勢推斷。孩子的身高只有70%由遺傳身高決定,實際生活中孩子比父母高,甚至高很多的比比皆是。所以當我們推斷遺傳身高的時候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它不是結果。也不代表著最終的身高。孩子身高也主要體現在後天的努力上。如:飲食、作息、運動。
  • 孩子的遺傳身高計算公式
    遺傳身高是由父母或家族身高對孩子的生長一個身高趨勢推斷。孩子的身高只有70%由遺傳身高決定,實際生活中孩子比父母高,甚至高很多的比比皆是。所以當我們推斷遺傳身高的時候只能作為一個參考。並不是最終的結果。孩子身高也主要體現在後天的努力上。比如:飲食、作息、運動。營養不良,偏食導致的發育不良,經常吃一些膨化食品和碳酸飲料食品導致鈣流失。
  • 教您計算孩子的遺傳身高,改善身高有3個方法
    「呀,你家孩子比我家的還小一歲呢,咋比我家的高了一個頭?」寶爸寶媽們每次帶孩子到樓下玩兒的時候,總喜歡跟鄰居們同歲的孩子比身高。話說這兩口子身高中等,孩子四歲多,長得圓頭圓腦的,每天吃吃喝喝,玩玩睡睡,為啥總感覺比同齡小朋友矮一截呢?
  • 這公式能算出孩子的最終身高,讓孩子長大個有方法,家長收藏備用
    鄰居家有個五個月大的幼兒,寶寶媽媽說寶寶已經五個月零三天月齡了,但是孩子的身高才63釐米,總感覺不正常,好像比同齡的孩子矮了。後來我找到寶寶身高標準表,告訴她按道理五個月大的男寶正常身長只要滿足60.5~71.3釐米這個標準區間,就是正常的,如果不放心可以做下全面的體檢檢查,看下是不是缺少什麼營養,再及時給寶寶補充上。
  • 套用公式,算出孩子將來的身高
    兒童的身高會受到父母身高的影響,根據雙親身高計算兒童的遺傳身高或稱為靶身高已在兒童臨床得到廣泛應用,用來預測兒童身高的遺傳潛力。那麼遺傳身高如何計算呢?可以根據公式給孩子算算看 男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8)÷2 女孩身高=(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
  • 寶寶身高主要遺傳誰?矮媽媽生個矮孩子?
    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個說法,「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意思是說如果母親的身高不高,子女的身高肯定也不會高。這種說法也特別讓那些矮個媽媽憂心忡忡。 黃大夫:子女的身高確實跟父母的身高有關,不過這種遺傳因素受父母雙方共同影響。
  • 一個公式,就能預測孩子未來身高? 專家:孩子身高「七分天註定 三分...
    兒童身高數值對照表。  你有沒有拿起筆算一下自己孩子未來能長多高呢?  近期,網絡上熱傳一個可以預測孩子未來身高的公式,很多家長深信不疑。推崇的網友表示「非常精準」,而另一部分網友則表示,「按照公式計算,自己可能是充話費送的」。  為此,重慶市東南醫院兒科副主任楊雪靜提醒,公式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並不是精確的,不一定都可以作為自己孩子的預測去參考,而且這些公式忽略了遺傳以外的因素對孩子身高的影響。據科學研究,身高有60%-70%是由父母的基因決定的,剩下30%-40%是由後天生長環境決定的。
  • 身高不全靠遺傳,不重視兒童身高管理,後悔都來不及
    「一天一個樣」的嬰兒期和「終點前的衝刺」的青春期,是孩子身高的2個快速生長期。2-12歲兒童平均身高,可以用年齡身高的公式來計算:身高=年齡×7+70(釐米)。兒童期,營養對孩子也是很重要的,當然這時生長激素和生長因子軸的作用就更重要了。其次,就是甲狀腺激素對兒童身高的影響,發育期兒童的身高、體重、肌肉和骨骼的增長,都必須有甲狀腺激素的參與。
  • 基因決定身高?矮個爸媽能否養出高個娃?解碼兒童身高的秘密
    父母都想讓孩子擁有理想的身高,但很多人卻把孩子的身高完全歸結於遺傳,認為父母高孩子就高,父母矮孩子必定也矮,以至於很多父母忽略了孩子身高增長的後天因素,錯過孩子身高管理的最佳時機。海南日報記者近日採訪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遺傳代謝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黃曉燕,為您解碼孩子身高的「秘密」。
  • 2020年標準身高對照表,抓住身高2個「黃金期」,娃可再高一大截
    我們知道,孩子的身高受遺傳規律影響,但並不完全由遺傳決定。除遺傳因素外,還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睡眠、運動、心情、營養、疾病等因素。所以,孩子的身高在先天因素不具備優勢的情況下,抓住孩子身高的2個「黃金期」,還可讓娃的身高,再高一大截。
  • 小兒身高的計算,算算寶寶身高吧—初級護師考試高頻計算公式(2)
    在初級護師資格考試中,臨床護理評估中常用的計算公式考核都是一個重點,歷年試題匯總中都有計算題,因此中公醫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搜集整理了歷年護師考試高頻考點中的一些常用計算公式,希望大家取得好成績。(公式將持續更新,希望大家牢記每日更新公式)家長們也可通過計算公式,算算您家寶寶的身高是否標準~
  • 矮個爸媽能否養出高個娃?解碼兒童身高的秘密
    對此,黃曉燕解釋,兒童身高發育的影響因素中,雖然父母的遺傳因素佔到60%—70%,但除遺傳之外,還有疾病、營養等影響因素,此外,生活中的運動、睡眠、心理以及環境因素也會導致同一對父母所生的孩子身高存在差異。所以,父母高,孩子未來不一定高,需要做好身高監測。遺傳身高怎麼計算?
  • 答案就隱藏在父母的身高裡,運用公式就能算出來
    預估孩子成年後身高的方法還真有!運用幾個公式就能計算出來,下面小編就來教給大家。預估孩子未來身高的原理,其實是根據父母的遺傳因素來預測的,人的身高與遺傳有很大關係,根據爸爸媽媽的身高,可以一定程度上預測出寶寶未來所能達到的身高範圍,目前世界上有好幾種預測公式,我來分別介紹一下。
  • 2歲娃身高85釐米體重21斤,偏矮?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快收藏!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餵養上都會萬分小心,就怕孩子營養不好,但是左看右看孩子的體重和身高也沒什麼變化,老母親都著急上火了。最近,也有寶媽在後臺諮詢說:我家孩子2歲身高85釐米,體重21斤,正常嗎?今天,就和藍老師一起來看看你家娃的身高體重是否符合標準。
  • 孩子身高是遺傳爸爸還是媽媽?關於身高的幾個真相家長一定要知道
    一、父母共同決定孩子約70%的身高首先,遺傳對身高有決定性因素,父母基因決定了孩子身高的70%。>男生的遺傳身高 =(父母身高之和+13)/2女生的遺傳身高 =(父母身高之和-13)/2 (單位:cm)以壯壯為例,壯壯媽媽身高160cm,壯壯爸爸180cm,套入公式得:(160+180+13)/2=176.5那麼壯壯18歲的靶身高大概是176.5cm。
  • 身高不單靠遺傳,4個方法幫助孩子長高
    想要孩子長高個,首先要了解身高的秘密。孩子身高都是遺傳影響的嗎?研究表明,遺傳因素佔身高的70%,也就是說孩子能否長高個主要因素看父母。剩下30%是環境因素決定的,如睡眠,營養,運動等等。抓住這30%,讓孩子身高更進一步。還多地方流傳:爹矮矮一個,媽矮矮一窩。
  • 身高預測公式靠譜嗎?
    本期編輯 百林     孩子的身高既有遺傳因素決定,又有後天因素的影響。身高預測,那也僅僅是個預測,作為孩子身高的參考值而已。4歲寶寶的身高標準是97.6—105.7cm ,糯米餈,你的孩子屬於正常範圍,而身高還是倒數,那只能說明其他孩子營養太好,長得太高了……你應該對你的孩子有信心,即使現在身高不太拔尖,但是將來還是有可能竄到160以上的!01 身高預測的公式有哪些?
  • 孩子標準身高公式,抓住3個身高發育重要階段,對照你家孩子看看
    文 | 齊麗娟孩子的身高對於孩子和父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麼作為父母你知道孩子身高標準的公式嗎?趕緊來看一看。預測孩子身高的公式:男孩的成年身高(cm)=(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3)/2±7.5女孩的成年身高(cm)=(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3)/2±7.5相信看到這個公式的父母都想趕緊給自家孩子算一算,快看看自家孩子的身高是否達標吧。
  • 寶寶身高體重計算公式 2歲寶寶身高體重計算公式
    寶寶身高體重計算公式身高、體重是衡量小兒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的一項重要指標。現將小兒正常身高、體重標準計算公式方法介紹如下:嬰幼兒體重標準測量公式:1-6個月時體重7-12月體重2-10歲體重嬰幼兒身高標準的增長規律:足月兒身長平均為50釐米,出生後第一年大約增長25釐米,所以一歲時大約是75釐米;以後每年大約平均增長5釐米,因此2—12歲以後小兒身長(釐米)=年齡×5+75(釐米)。
  • 54.2%的孩子未達到遺傳身高!做好身高管理,幫助孩子科學長高
    所以,家長們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大高個」。但令人遺憾的是,並不是每個父母的期望都能如願,好多孩子卻不知不覺就身材矮小了,讓孩子痛苦,讓家長傷心!形勢堪憂:過半兒童未達到遺傳身高,近八成孩子身高未達到預期!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未來身高抱有較高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