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經常喝可樂的你,你知道他是什麼做的嗎?從小就知道可樂的存在,生活中理所當然的飲料,他成為幾十年全球最喜歡的飲料,雖然算不上美食吧,也有獨一無二的名號。特別是在吃麻辣燙涮火鍋的時候,來一瓶美味的可樂,這一搭配可謂是深得民心啊!你喝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種美食到底是怎麼來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在世界上喜歡喝可樂的人可以繞地球n圈,但很少有人談起可樂是怎麼做的,有一部分自認為聰明的人說這還不簡單嗎?不就是可樂糖漿加上二氧化碳嗎?那你知道可樂糖漿是怎麼來的嗎?其實可樂糖漿的構成是相當複雜的,8盎司酒精、20滴橙子精油、30滴檸檬精油、10滴肉豆蔻精油、5滴香菜精油、等等。同時它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液體,那就是「一滴香菜」。其實最初的可樂不僅只有這些配料,最核心的還是「可樂果」這種水果。
其實可樂果長得很難看,也很難栽培,可謂是有點公主的嬌氣,只在溫暖的土地上生長,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搭配鱷魚胡辣椒。他的環境經常被人們用於祭祀,果肉就像穿山甲一樣,裡面裝著好幾個瓣兒。因為它裡邊含有古柯鹼,等苦味的英子,所以你嚼著吃越嚼越甜,不僅不旺,還跟打雞血一樣,它能夠補充人體的體能量,在醫學匱乏的年代,嚼一顆可樂果,可以除百病。
其實在早期的美國,可樂果是磨成粉,配上美酒給達官貴人享用的,後來美國出了禁酒令,不允許酒裡添加古柯鹼這種搭配會讓人容易酒精中毒。結果人們就將可樂果提取物加到了蘇打水裡,最初的可樂就誕生了。沒有其他的調味,也沒有現在的可樂那樣美味,更不會那麼容易讓人上癮,不過後來由於傳奇的果子可能含有致癌物,現在的可樂公司都已經拒絕用它了。
其實可樂公司最初研發可樂的初衷並不是為了解渴或者是單純做成一種碳酸飲料,只是誤打誤撞出來了這種東西。當時是配錯頭疼藥水,結果配出了可樂。早在一百多年前,可口可樂被發現的時候,就是一種提神解乏,治療頭疼的一種糖漿,美國的藥劑師約翰彭伯頓專門兒生產頭疼藥,結果加入了蘇打水,變成了一種美味的碳酸飲料。如今這個治療頭疼的秘方,至今還存放在亞特蘭大銀行地下保險庫,還加封了封印的保險柜裡。真是有一種讓人想看一看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