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女大學生查出結腸癌,父母千方百計隱瞞病情,這些症狀要警惕!

2020-12-23 健康界

麻醉藥效消失後,曉蕊(化名)從一個長長的睡夢中醒來。

 

過去的幾小時裡,浙大二院大腸外科的專家團隊用一種全新的術式為她切除了結腸癌病灶,但她以為這只是一個簡單的闌尾手術。

 

今年6月,年僅22歲的曉蕊腸鏡檢查後確診為結腸癌。愛女心切的父母擔心她承受不了打擊,對她隱瞞了病情,並「騙」她做了手術。

 

浙大二院副院長、大腸外科學科帶頭人丁克峰教授表示,中國結直腸癌患者的中位年齡是58~60歲,但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像曉蕊這樣的年輕病人並非個例。

曉蕊是省內某大學的一名學生,原計劃今年畢業參加工作,卻在忙碌的畢業季意外查出了結腸癌。

 

近一年來,她經常腹脹腹痛,但吃點藥就能緩解,就一直沒有到醫院看看。臨近畢業季時,她的腹痛明顯加劇,吃藥也沒用,每天大便的次數從規律的1次變成3、4次,腹瀉嚴重

 

父母得知後,帶著她來到當地醫院做了一個無痛腸鏡。但結果出來後,他們偷偷藏起了檢查報告,沒有讓女兒看到上面刺眼的診斷:右半結腸低分化腺癌

 

女兒年紀輕輕,生活規律,不抽菸不喝酒,連外賣都很少吃,為什麼會得結腸癌?父母一時間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又不得不打起精神四處打聽,最後找到了浙大二院丁克峰教授團隊。

 

父母連哄帶騙把曉蕊帶到杭州,告訴她要做一個小小的闌尾手術,大醫院技術好恢復快一些。在浙大二院,醫生為她做了基因測序,找到了結腸癌低分化的幫兇——BRAF基因突變

 

丁克峰教授表示,約10-15%的結腸癌患者存在BRAF基因突變,其中低分化腺癌患者BRAF基因突變更高一點。除了特殊基因突變導致腸癌的病因外,現代人高熱量的飲食結構、生活壓力大、睡眠不規律、缺乏運動以及不重視體檢等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造成了我國結腸癌發病率逐年增高的主要原因。

 

團隊又仔細研究了曉蕊的病史,發現她除了長達一年的腹痛,還有一個小細節也透露了結腸癌的端倪:她的血紅蛋白只有97g/L,低於正常的113~151 g/L,存在輕度貧血大部分右半結腸癌患者都會出現貧血症狀或者貧血傾向

 

丁克峰教授提醒,一般來說,直腸癌會出現便血等明顯的症狀,而結腸癌的症狀更加隱蔽,確診時往往分期較晚。如果出現長期腹痛腹瀉、貧血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排查。針對40歲以上和高危人群,應該定期做個腸鏡檢查。從防治來說,做腸鏡進行早期篩查最有價值。如果腸鏡發現有異常腫物,檢查同時切除便能預防大部分腸癌的發生。如果檢查發現的是早期腸癌,治療也相對簡單,花費不大。



1. 慢性便秘(近2年來便秘每年在2個月以上);

2. 慢性腹瀉(近2年來腹瀉累計持續超過3個月,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在1周以上);

3. 黏液血便;

4. 不良生活事件史(發生在近20年內,並在事件發生後對調查對象造成較大精神創傷或痛苦);

5. 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

6. 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


曉蕊的結腸癌是兇險的低分化腺癌,且已經發生淋巴結轉移,必須馬上手術治療。父母騙她說這是個闌尾切除手術,但實際上,醫生反而要在術中保留她的闌尾。

 

丁克峰教授介紹,患者的病灶位於右半結腸(結腸肝曲)。傳統的右半結腸癌手術中,外科醫生一般會連同盲腸、升結腸、闌尾、部分小腸,以及區域淋巴結一起完整切除。

 

回盲部作為連接小腸和大腸的閥門,一旦切除,大腸的細菌就會隨意跑到小腸,造成腸道菌群混亂,破壞腸道菌群平衡。這就是結腸癌患者術後出現腹部痙攣、腹脹腹瀉等後遺症的主要原因。


 

去年開始,丁克峰教授團隊創新性地開展了一種全新的術式,切除病灶的同時保留回盲部、闌尾這個手術並不適用於所有右半結腸癌,只有病灶位於結腸肝曲和近端橫結腸才符合手術指徵,恰好曉蕊達到了要求。

 

麻醉後,不知情的曉蕊輕鬆地陷入了深度睡眠,而手術室外的父母焦急地等待了起來……

 

丁克峰教授親自主刀,在3D腹腔鏡下,完整地切除了腫瘤和區域淋巴結同時保留了回盲部和闌尾。既要保留回盲部和闌尾,又要把區域淋巴結清掃乾淨,這對手術醫生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


大腸外科副主任李軍主任醫師比喻說,血管就像漢堡裡的牛肉,淋巴結和繫膜就是夾住牛肉的麵包,傳統手術中只要將整個漢堡切除即可,但這個新術式要保留回盲部的血管,同時要清除周圍的淋巴結,所以要一點點掀起「麵包」,留下中間的「牛肉」,要求醫生操作時更加精準、仔細

手術進行得很順利,對小蕊父母來說,接下來的難題是如何告訴女兒真實的病情,因為術後還要進行輔助化療,這個家庭和疾病的鬥爭還遠未結束。

 

丁克峰教授說,近幾年他接診手術治療過不少年輕患者,其中一個大學生剛入學就查出結腸癌,術後一直在浙大二院隨訪。見證過太多深受疾病折磨的年輕生命,和他們父母絕望的眼神,他呼籲全社會重視結直腸癌早期篩查,早診斷早治療,提高治癒率和生活質量

相關焦點

  • 身體出現這些症狀要警惕,可能是結腸癌發出的信號,別不當回事!
    日常生活中,結腸癌最為常見的一些症狀就是腹痛、大便帶血等等。不過結腸癌除了這些較為典型的症狀之外,其實也有一些不是特別明顯的症狀,很多患者當初就是忽略了它們,錯過了就診的時間,耽誤了治療結腸癌的最佳時間。無論任何癌症,我們一定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控制,及時治療,這樣才能夠讓癌症被及時扼殺在搖籃中。
  • 結腸癌早期症狀 結腸癌不能吃這些
    結腸癌是一種常見的腫瘤科疾病,結腸癌是一種惡性腫瘤,對人體的危害非常的大,現在大家可以說是談癌色變,因為在大家心中癌症與死亡掛鈎,那麼請問結腸癌早期症狀是什麼?結腸癌手術後吃什麼好?結腸癌不能吃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
  • 女子CT檢查疑患結腸癌,絕望選擇輕生,結腸癌的症狀有哪些?
    核心提示:汪女士,今年48歲,目前定居在廣東深圳,近日因為下腹反反覆覆疼痛, 而且還有便血的情況,去到當地的福永人民醫院婦科就診,經過規範的檢查後,醫生建議汪女士最好在做個CT檢查確診病情。家屬闡述說:4天後,CT檢查結果出來了,醫生通知了汪女士,表示胰臟結腸有問題,需做進一步的診斷,並及時治療......
  • 身體經常有這5種異常,要警惕是結腸癌的信號,不要不當一回事
    結腸癌屬於消化道癌症之一。其早期的症狀並不是特別明顯,很容易被患者忽略。因為其早期症狀與胃病有所相似,一定情況下可能會被醫生誤診。該病多發於中老年人身上,因此這類人群要定期到醫院進行腸鏡檢查,才能確保在最早時間發現結腸癌的存在。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結腸癌的早期症狀。
  • 小心是結腸癌,關於它的6大症狀要警惕
    結腸癌是常見的癌症之一,發病率非常高。對於結腸癌來說,早期診斷是控制病情的關鍵。在結腸癌的早期,症狀和體徵很容易發現,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治癒的機率比較大。所以,了解結腸癌的常見症狀,有利於及早診斷和治療。
  • 27歲新婚小夥查出結腸癌!這個篩查方法別錯過…
    最近,腸癌又一次引起人們關注 27歲新婚小夥肚子疼 就診查出結腸癌 一位剛結婚的27歲小夥,因為肚子痛到急診科求助,最後確診為結腸癌。
  • 結腸癌到來前也有跡可循,6個症狀還請警惕,若發現請及時就診!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癌症之一就包括結腸癌;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它的發病率還是很高的。不過對於結腸癌患者而言,早期進行診斷是控制病情的關鍵所在。在結腸癌的早期階段,無論是症狀還是體徵都是很容易被發現的,並且在多數情況下,被治癒的機率也是很大的。所以我們了解和掌握結腸癌的常見症狀,能夠幫助我們及早進行診斷和治療。
  • 22歲女大學生查出宮頸癌,3件事加速子宮癌變,很多女生不注意
    22歲的小陳,原本是一個青春美麗的女大學生,今年就要大學畢業了,可最近卻因為經血不斷到醫院就醫,結果竟然查出了宮頸癌。 小陳住院接受治療,一次大手術後,後面還有放化療,年僅22歲的小陳,在兩個月裡憔悴了不少,看起來像三四十歲了一樣,男友也因此和她分了手。
  • 有這些症狀的千萬小心!
    30歲教師17歲高中生23歲女孩……他們全都查出腸癌!不久前一高中學生的病情牽動了無數網友的心人民日報也進行了報導:杭州一老師,年僅30歲查出直腸癌。一開始,排便時大便變細、變粘,上完廁所有時衝也衝不掉,到後來還有了黑便。他本來還想扛一扛,但隨後而來的一系列症狀,打亂了他的正常生活。
  • 結腸癌的一種乙狀結腸癌,患病早期無明顯症狀,平日容易被忽視
    導語:乙狀結腸癌是結腸癌的一種類型,在發病的早期並無明顯的症狀,因此經常容易被人們忽略,在患病的後期可能伴有腹痛,糞中帶血,腹脹等症狀,在治療的過程中,以手術治療為主,同時以化療為輔,一般情況下,病程早期的患者預後比較良好,經過系統的治療以後,患者基本上可以達到臨床治癒的標準,但是如果不能及時治療
  • 便血可能是腸癌症狀 這6類人要高度警惕
    原標題:便血可能是腸癌症狀 這6類人要高度警惕   腸癌是大腸癌的別稱,它還包括直腸癌跟結腸癌,因為早期的症狀不明顯或者無症狀,所以經常被人們忽略。然後隨著病情的發展然後逐漸出現,當發現的時候大多是為時已晚。給平時忽視健康的人們埋下一個致命的隱患。
  • 20歲女孩查出大腸癌 年輕人切勿忽視早期信號
    漫畫來源/網絡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楚燕通訊員洪於蕙)日前,一位年僅20歲的女性患者在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內鏡中心查出大腸癌。而去年這個時候,一名23歲的女孩因腹痛、腹脹一個多月,也在該院查出大腸癌,且已發生肝轉移,確診後不到半年便離開了人世。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內鏡中心姚禮慶教授提醒:大腸癌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要警惕大腸癌。
  • 45歲男子,堅持鍛鍊,排便也正常,竟查出結腸癌,禍首是什麼?
    前陣子有位男性留言表示,自己今年45歲,在10月份的健康體檢中被查出直腸內有兩個息肉,大小在2釐米左右,經過病理學檢查後發現屬於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局部黏膜內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結腸癌。這位男性表示自己每天堅持運動,而且排便也正常,只是偶爾會飲酒,體型也有些肥胖。
  • 22歲湖南女大學生患病離世,生前最後的願望...
    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陳琦的母親告訴記者,女兒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聯繫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捐獻角膜遺體的意願。
  • 這個症狀可能是結腸癌的早期預警,90%的人都忽略了!
    很多人都知道結腸癌的早期預警信號包括痙攣性疼痛,疲勞和排便習慣改變,但卻很少有人重視。這些早期症狀你注意了嗎?45歲的結腸癌患者張先生回憶說,幸虧發現的及時,診斷時是三期,在經過長達一年的治療後,2018年12月的檢查結果顯示,病灶已完全消失。被忽視的前兆。。。
  • 《黑豹》男主角博斯曼患結腸癌去世,有這些症狀的要注意!
    據美聯社29日報導,電影《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罹患結腸癌過世,年僅43歲。網友:瓦坎達forever醫生提醒:有這些症狀的要注意!有的結腸癌患者早期沒有腹痛腹脹、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等典型症狀,容易被漏診。
  • 33歲壯年查出鼻咽癌,已做6次化療!千萬別再把這些症狀別當成鼻炎
    正值壯年,他被查出鼻咽癌33歲的阿義家住恩施州,和妻子育有一女,雖然不算富裕,但小日子過得也還舒心。沒想到就在去年,老天爺給這個家庭開了個玩笑。早期症狀要警惕鼻咽癌高發於30-60歲的人群,近年來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遺憾的是,由於鼻咽癌惡性程度較高,發病位置較為隱蔽,出現的症狀容易混淆成其他疾病,所以很多人早期都忽視了。
  • 36歲-45歲是癌症形成期,身體出現這些症狀要警惕!
    36~45歲是「癌症的形成期」,人體易出現結節、囊腫、息肉等,病入肌體深處,病的性質接近於器質性的改變,但距癌變還有距離。但如果忽略癌症信號,久拖不治,45~65歲癌症就容易爆發,也被醫生們稱為人生旅途的「沼澤地」。
  • 結腸癌是怎麼引起的?了解關鍵原因,不容忽視
    結腸癌是一種惡性腫瘤性疾病,比較常見的是消化道內的癌症病變,通常會出現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結腸癌的症狀表現不太明顯,通常需要經過相關的檢查才能顯現出來,而且結腸癌在中老年期間的發病率較高,因為年齡越大,消化系統及免疫功能就會出現減弱,容易遭受結腸癌的入侵。引起結腸癌的原因有哪些?
  • 43歲男演員因結腸癌去世,結腸癌難治癒,4類中年人最易中招
    8月29日上午,漫威電影《黑豹》主演43歲的查德維克·博斯曼與結腸癌鬥爭4年後離世……人到中年,如何才能平穩邁過一個個的「身體危機」?目前為止已經歸納出來可導致結腸癌發生的因素分為兩類 :(1)環境因素 :飲食習慣、化學致癌物質、腸道細菌、土壤中缺鉬和硒 ;(2)內在因素 :腺瘤、炎性腸病、基因變異、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出現便血,便頻,便秘,粘液血便,腹痛等腸道症狀者,以及大腸癌高發區的中老年人,請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