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邊界廣西段,東起北崙河口,西至桂、滇交界處之各達村。邊境線經欽州、防城港、崇左、百色四個市,長達1000多公裡。 中越邊境廣西段有三關六十四隘五十八卡, 其中的「三關」包括友誼關、平而關和水口關。提起友誼關眾所周知,可平而關和水口關卻很少人知道。
友誼關
友誼關的中國國旗護衛隊
位於憑祥市南18公裡處。關樓兩側山峰屹立,中越鐵路穿越峽谷從關東側而過,通越公路穿關樓下門洞南去,為中越交通之咽喉,中國南疆險要的南大門,亦是中國陸路通 往中南半島各國的重要孔道。友誼關古稱雞陵關,明朝永樂三年(1407年)改稱鎮夷關,亦稱大南關、南關、界首關,明末稱鎮南關。1953年改稱睦南關,1965年改為友誼關。1885年3 月,中國抗法部隊於關前隘口痛殲法國侵略軍。中法戰爭後,廣西提督兼邊防督辦蘇元春, 以鎮南關為前哨,大、小連城為中心,建築了許多堅固的防禦工事。1907年,孫中山領導的 革命黨人聯絡「會黨」,發動了鎮南關起義,佔領了鎮南關炮臺,清軍欲奪回,雙方激戰七晝夜。
平而關
平而關上的界碑
平而關公路上的中越邊界線
位於憑祥市西北22公裡處,有寧明經憑祥至平而關二級公路,1056號界碑就立在這條公路的中越邊界上,出境後為簡易公路,可經七溪、東溪至越南高平,經脫浪、同登與諒山公路連接。1950年2月7日,解放軍曾在此地殲滅國民黨部隊6700餘人。 隨著中越關係融洽,平而關已經成為廣西崇左市和憑祥市重要的國家二類口岸,也是重要的邊貿口岸。
水口關
水口關邊檢站的中國guanbing
位於龍州縣城西北34公裡處,有崇左至水口公路,出境後與越南公路連接,經越南復和、廣淵通向高平,亦可經復和、東溪、七溪、脫浪、同登至諒山。水口關南北兩側石山林立, 山高均在海拔300米以上,巴望河為中越界河,與越南之平江於水口關匯合後為水口河。水口至龍州有長約30公裡、寬2—5公裡的山川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