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長需要光照,月亮能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嗎? - 艾伯史密斯

2020-12-16 艾伯史密斯

月光本質上是月球對太陽光的反射,其中也包含了整個可見光波段,可以讓植物進行微弱的光合作用,但是月光的輻射能量密度太低,無法維持植物全部的生長所需。

地球上所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都是相似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然後釋放氧氣,主要包含了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

光反應:植物在色素和酶的作用下,把光能轉化為活躍的化學能。

暗反應:植物利用活躍的化學能同化CO2,生成有機物,比如糖類等等。

光合作用的總反應方程式為:CO2+H2O—>(CH2O)+O2,(CH2O)為糖類。

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途徑存在差異,主要分為碳三植物、碳四植物和CAM植物,其中碳四植物的固碳方式比碳三植物先進,而且效率也更高;CAM植物可以在夜間吸收二氧化碳,然後白天進行碳四循環,比如仙人掌和蘆薈就屬於CAM植物。

地球上的植物經過上億年的演化,絕大部分植物選擇吸收紅光和藍紫光,然後反射綠光,於是這些植物的葉片呈綠色,實驗表明,紅光有利於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而藍光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藍紫光和青光有利於植物的伸長和幼芽萌發,同時還能引起植物的向光性。

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光照強度、光譜波長分布、光照時間、環境溫度、二氧化碳濃度等等,太陽光的波長峰值落在可見光區域內,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月球反照率大約是9%。

研究表明,月光的波長分布與太陽光相差不大,只是輻射能量密度低了很多,大約只有太陽光的40萬分之一,但是只要有能引起植物光合作用相應波長的光子,就能誘發植物的光合作用,月光當中也有紅光和藍紫光,所以植物同樣可以利用月光來進行光合作用,只不過光合作用很微弱而已,甚至不足以抵消植物自身呼吸作用的消耗。

有些綠葉植物我們種在室內,甚至從來沒有曬過太陽長得也很好,這些植物就是白天藉助漫射光,夜間藉助燈光來進行的光合作用。

除了光照外,溫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也非常大,溫度過高會導致植物的水分蒸發嚴重,甚至會讓部分植物進入午休狀態,如果溫度過低,會降低光合作用中酶的活性,導致光合作用的效率大打折扣,所以要想植物生長的好,合適的光照強度和環境溫度非常重要。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相關焦點

  • 萬物生長靠陽光,那麼在月光下,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嗎?
    地球上的植物、藻類以及部分細菌通過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吸收的水轉變為有機物把能量儲存起來,為地球物質循環和生物的發展演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能量來源。而月球夜晚發射出來的光,是通過反射太陽光線形成的,相較於太陽光來說溫和許多,那麼月光對於植物來說,能推動進行光合作用嗎?
  • 月光會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嗎?
    月光會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嗎?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月光下能否「有」光合作用,以及月光下的光合作用能否「維持」植物的生長。第一個問題:月光下能否「有」光合作用。答案是能。光合作用可以大體分為兩個過程,一個叫光反應,只能在光照條件下進行,靠葉綠素或其它色素(下文以葉綠素指代)吸收光能,然後利用光能分解水,產生氧氣、還原氫以及 ATP, 為下一步暗反應提供還原劑和能量。另一個暗反應不需要光,主要利用前一步產生的還原氫和 ATP, 來還原二氧化碳,得到葡萄糖等能量物質。
  • 植物如果一直在光照條件下會一直進光合作用嗎?
    植物如果一直在光照條件下會一直進行光合作用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葉片上的葉綠體細胞,接收太陽輻射的光線,利用空氣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放出氧氣。植物的葉片就是植物營養和能源物質的加工廠,只要葉片存在,只要植物生命力存在,葉片上的葉綠素永無停止地進行光合作用。植物的各個物種的生長發育,都是有規律的,從種子萌芽到新的種子成熟,整個生長發育階段,只要有綠葉存在,就存在葉綠體,只要有葉綠體存在,就會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產物是植物細胞的物質基礎和能量來源,只要植物存活,就必須需要光合作用的產物。
  • 植物生長用LED光照標準進展及體系建議
    相對於傳統照明,LED光源能形成與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形態建成基本吻合的光譜吸收峰值,具有效率高、耗能小、無汞汙染、精準波長、系統智能可控等優點,系統節能達50%以上,在溫室補光、植物組培、植物工廠以及遺傳育種等眾多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文梳理了植物生長用LED光照的標準進展, 並探討植物生長用LED照明標準體系框架。
  • 【植物知識】光合作用
    對於綠色植物來說,在陽光充足的白天,它們利用太陽光能來進行光合作用,以獲得生長發育必需的養分。 這個過程的關鍵參與者是內部的葉綠體。葉綠體在陽光的作用下,把經由氣孔進入葉子內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轉變成為澱粉等能源物質,同時釋放氧氣。
  • 為什麼綠色植物不能吸收綠光進行光合作用?
    作為生態系統的基石——生產者的重要組成,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並儲存在有機物中,不光用於自身生長、發育、繁殖,也為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所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主要的物質和能量來源,也是生物圈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重要環節。
  • 紅外線也能使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日本京都大學三室守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儘管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高低有所不同,但其效率相同。這一發現使低電力糧食生產成為可能。
  • 2019中考生物二輪複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019中考生物二輪複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物質轉化的過程:簡單的無機物轉化成複雜的有機物,並釋放氧氣 (3)光合作用的實質 能量轉化的過程:光能轉化成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 (4)光合作用的意義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 為什麼紅色葉子的植物也能進行光合作用?
    我們知道,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備物質,但是有些植物的葉子是紅色的,這類植物是如何進行光合作用的呢?植物的綠葉,被人們稱為「綠色的工廠」。誰都知道植物要製造有機物質,要進行光合作用,一定要有葉綠素存在。
  • 光合作用的秘密,細說多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
    實際上除了植物外,一些藻類以及個別其它的生物也能進行光合作用,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可真是功勞不小,可以說如果沒有光合作用,就沒有我們人類。因為通過光合作用,植物可以把光能轉化為自身有機物中的能量,植物被動物吃掉以後,這些能量又可以到其它動物的身上。一些植物動物體內的能量,最後通過食物轉移到我們人體中。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的光合作用,火星上植物生長釋放氧氣成為可能
    光合作用是將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它是任何綠色植物的必不可少的生命過程,因此「尋找新的光合作用」的想法聽起來很奇怪。直到現在,科學家們對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是,植物只能吸收光譜上的可見光,特別是吸收紅光,這通常被稱為「紅色限制」。但是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光合作用,它也允許生命在近紅外光的環境下存在。
  • 「無光」也能生長,光合作用不止一種
    「無光」也能生長,光合作用不止一種第二看臺從17世紀中葉發現光合作用以來,有可見光才能轉換能量的定式思維已經存在數百年。然而,6月15日《科學》雜誌刊發的一項研究成果改變了這一傳統經典理論,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藍藻細菌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可以把「近紅外光」轉換成生命體所需要的化學能,而不是「可見光」。「這個發現極大地拓展了我們對光合作用的認識,按照這個思路,人類可在基本沒有可見光的深海海底,或地外行星上,尋找新的生命。」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許曉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730nm遠紅光LED對植物生長的兩大影響-紅光LED,植物生長,LED...
    慧聰LED屏網報導     光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影響著植物幾乎所有的生長階段。  光對植物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輻射能;  二是作為信號調節植物整個生命周期的許多生理過程。
  • 農業:蘆薈生長對光照的需求介紹
    光照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外部條件,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合成糖類物質的能量來源。光照對蘆薈生長影響表現在光強、光周期和光質3個方面。1、光強光合作用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到光飽和點後光合速度則停止增加。
  • 人類能否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
    法國索菲亞阿格羅生物技術研究所的阿蘭·羅比臣,就曾發現豌豆蚜利用從真菌中「竊取 的基因,使自身能產生色素,從而通過太陽獲取能量的例子。另一種昆蟲,東方大黃蜂也有類似的本領。不過,這兩個案例都具有爭議,這兩種昆蟲只是將陽光轉換成了能量,但並沒有進行真正的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糖分。 當然,也有動物進行真正的光合作用。
  • 高中實驗說課 | 探究光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二)實驗思路創新以學生熟悉的綠蘿、月季種養在不同光照的環境才能生長好為題,展開光照時間、光質和光照強度對綠蘿、月季葉片光合作用強度影響系列探究實驗,進一步通過對兩種植物葉片形態結構觀察的對比分析,驗證對探究實驗結果的推測,最終解釋綠蘿、月季種養在不同光照環境才能長好的原因,並綠植培養提出可行建議。
  • 植物葉子的結構與光合作用
    動物肌肉收縮的機械能,螢火蟲發光的光能,最終都來自太陽的光能。當然,太陽能不會直接變為肌肉收縮的機械能和發光生物發出的光能,在中間起聯繫作用的,便是綠色植物和某些細菌。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植物葉子的結構與光合作用。在陽光的照耀下,植物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我們所需要的有機物質,這個過程就是大家熟知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規模最大的太陽光能利用過程。
  • 誰在操縱植物的生長方向,你知道嗎?
    即使榕樹、黃桷樹等枝條上偶然出現些「氣生根」,它們也明白是自己一時走錯,齊刷刷地向下生長,要回到土中的老家去。幾百年來,科學家們就對植物這一奇特的生理特性產生好奇:是什麼力量促使它選擇根朝下、莖朝上的生長方向呢?就連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進化論的鼻祖達爾文都沒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直到1926年,美國植物生理學家弗裡茨溫特才從一個實驗中找到一絲答案。
  • 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有哪些?效果怎麼樣?
    進入冬季,隨著溫度的下降,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來越弱,對於種植者來說,如何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對於提高種植效益很關鍵,那麼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有哪些呢?今天我們簡單說說:草莓光合作用高用開金硼鈣葉面肥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般與日照時間有關係,但是因為冬季日照時間多,因此提高植物本身光合作用效率,可以讓植物製造更多的營養,植物長勢也會更好。
  • 紫外線波長穿透玻璃,對多肉植物生長的影響如何?
    簡單而言,光合作用指的是葉綠素經過光反應和碳反應,利用光合色素,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並生成有機物(糖)和釋放出氧氣的生化過程。由於光合作用是植物賴以生存的基礎,怎樣對植物的光照進行控制就直接影響了植物的生長。 既然光合作用尤為重要,我們究竟能不能給室內玻璃窗前的植物在冬季足夠的陽光,讓其正常生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