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遂寧日報-遂寧新聞網
我市開展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青少年日」主題活動
增強網絡安全意識 爭做「四有」好網民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9月14—20日是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9月19日是宣傳周的第五個主題日——「青少年日」,為進一步加強我市廣大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共青團遂寧市委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廣大青少年正確認識網絡、正確運用網絡。
學生認真聆聽專題講座。
看現場
宣傳活動豐富多彩
9月19日,由共青團遂寧市委主辦的2020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第五個主題日——「青少年日」系列活動之「國家網絡為人民,國家網絡靠人民」主題活動在遂寧應用高級技工學校舉行。此次活動通過主題講座、知識競賽、籤名等形式,為在校學生普及網絡安全相關教育知識。「使用微信時,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行為是以下哪個選項?請同學們開始搶答!」19日上午,在遂寧應用高級技工學校階梯教室裡,同學們通過有獎問答的形式再一次學習了網絡安全知識,提升了大家的網絡安全防護技能。
在此次活動中,老師與同學們通過有獎問答、主題講座等方式,交流學習與網絡暴力及網絡安全相關的科普知識。同學們在活動中了解到如何在網絡中保護自己,更明白了要文明上網,不隨意傷害他人。
學生楊如意在籤名牆上鄭重籤上自己名字後對記者說:「我覺得作為青少年,應該在使用網絡中堅持文明用語,不做『鍵盤俠』,不隨意詆毀他人。這樣,才能共同營造一個文明向上的網絡環境。」
在聽完專題講座後,學生楊慶向同齡的青少年發出呼籲:「在網絡上發表自己言論的時候,要慎重思考一下,自己發布的言論會不會對他人造成傷害……」
如今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而在校學生更是伴隨著網絡發展而成長的一代。在5G時代到來之時,網際網路更是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生們更應該時刻謹記,不僅要在現實生活中做一個文明的人,在網絡中也要做一個文明人,不發表惡意評論,不惡意中傷他人;同時,要自覺樹牢網絡安全意識,提高自我防範技能,提升網絡素養。
看落實
讓青少年成為「四有」好網民
記者從團市委獲悉,為增強我市青少年網絡安全意識,提高網絡安全防護技能,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團市委在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期間針對「青少年日」牽頭組織開展了系列活動。
9月14日,遂寧各級團屬媒體積極轉發市委網信辦發出的倡議書及相關活動信息。組織青少年積極參加「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線上知識競賽」和網絡安全在線答題活動。
在9月19日「青少年日」主題日當天,我市各級團組織紛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如邀請院校、行業專家結合當前網絡安全形勢和風險點向廣大團員講授和分享網絡安全知識與防護技能;設點開展網絡安全知識宣傳活動,開展一次針對青少年的網絡安全知識宣傳活動;組織青少年觀看科普視頻、研討交流、參觀體驗等活動,讓廣大青少年及家長了解當前網絡環境、網絡安全形勢,提高網絡安全意識,讓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成為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四有」好網民。
在今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期間,我市各級團組織微博、微信、抖音等官方新媒體平臺也積極發布網絡安全宣傳新媒體產品、宣教材料、文藝作品和公益廣告等。
共青團遂寧市委委員、遂寧應用高級技工學校德育處主任任剛表示,通過舉辦主題宣傳活動,希望能夠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心繫祖國,自覺抵制網絡的不良信息,保護個人的隱私和個人信息,做一個文明的網絡使者、做一個文明的傳播者。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是網絡的主要使用群體和受益群體,更是推動網絡發展的巨大力量,家長、學校和社會都應當持續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主動抵禦不良信息的侵擾、自覺維護網絡安全,努力成為文明的網民。
(全媒體 記者 黃堯)
特別提示
保護個人信息 做網絡好少年
網際網路在給人們帶來極其豐富的生活和美好的享受的同時,也帶來了網絡詐騙、校園貸款詐騙等諸多挑戰。對於心理防線較低的青少年,如何用好網絡、用對網絡,既是對其本身的一個考驗,也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臨的一個不小的挑戰。本報在此提醒廣大青少年,保護個人信息,警惕網絡詐騙。
1.警惕校園貸款詐騙
校園貸款詐騙,是指利用低門檻、零首付、零利息等所謂優惠政策為誘餌,騙取學生信任實施的詐騙。主要手段有:一是騙取個人信息,代替學生辦理貸款業務,取到貸款後消失;二是幫助學生辦理貸款後,冒用其身份繼續貸款;三是以貸款前需收取擔保金、人身保證金等為藉口,反覆騙取學生匯款。
因此,家長要培養孩子文明、理性、科學的消費觀,拒絕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並結合自身實際,選擇最恰當、對自己最有利的消費方式。青少年一定要對「校園貸」提高警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堅決不向陌生人透露個人信息和附帶身份證照片的自拍照片,遇到詐騙,要第一時間告訴家長並打電話報警。
2.警惕精準詐騙
精準詐騙,是電信網絡詐騙的一種方式,犯罪嫌疑人通過不法渠道獲取個人信息,對個人進行「量身定製」的詐騙。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能實施精準詐騙,是因為目前絕大多數電信詐騙都與個人信息的洩露有關。
本報在此提醒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少年不要輕易洩露個人信息,特別是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銀行帳戶資料等信息;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信息,不貪便宜,隨意掃來歷不明的二維碼,同時,在上網過程中注意核實對方身份,查證其真實性和合法性,避免上當受騙。更重要的是,不要按陌生電話或簡訊息的提示操作轉帳業務,不要將資金轉入陌生帳戶。
(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