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教練有三寶:罵球員,噴裁判,上熱搜。
CBA球迷有三喜:跟著罵球員,跟著罵裁判,等著看熱搜。
CBA裁判有三難:被球員罵,被教練罵,被球迷罵上熱搜。
或許,這就是CBA如今的怪現象吧,也才有「當裁判難,當籃球裁判更難,當CBA籃球裁判難上加難」一說。廣廈主帥李春江連續兩場怒噴裁判,無疑成為時下的熱門體育話題,而缺少網絡話語權的CBA裁判們,正在成為越來越「可憐」的一類人,畢竟不理智的球迷與網友永遠是最難伺候的鍵盤俠,而執法裁判楊宏峰也算是被網絡暴力給好好問候了無數遍。
CBA裁判該罵嗎?某些時刻確實該罵,卻不能一味去罵,沒完沒了去罵,甚至是當罵已經成為一種不辨是非的潮流趨勢,也就令人似乎很隨性就忘掉理性,畢竟某種程度上在CBA罵裁判,甚至是已經成為一種「政治正確」的潛規則。
當CBA進入到2.0發展時代,姚明上任以來主推的各項改革均有不錯的進展,但似乎裁判方面依然是被輿論詬病最多之處。原因何在?就在於球員與裁判都在罵裁判,相對於裁判的「素人臉」與沒有球迷基礎,網友自然更傾向於站在自己支持的球員與教練一面,而球迷本身也是不專業的群體,自然容易被帶偏跟著一股腦怒噴裁判。
回溯到如今事件的源頭,就在於12月7日廣廈以110-112惜敗四川一戰,當時在比賽的最後決勝階段,李京龍的關鍵三分出手疑似被哈達迪犯規,而裁判沒有吹罰哈達迪犯規。對此,廣廈主帥李春江勃然大怒,在賽後大鬧技術臺狂噴執法裁判楊宏峰,「你給我一個解釋,我回去看錄像。他剛才親口跟我講的,三十幾、四十幾的的人,說話不算數嗎?有這樣解釋的嗎?」
於是乎,在李春江指導的推波助瀾之下,賽後網友的輿論幾乎一邊倒在「噴」裁判,噴楊宏峰。除此之外,媒體與自媒體也是推波助瀾,將兩人上一場的「恩怨」給扒出來,認為在廣廈險勝廣東一戰的賽後才是事件真正原因,李春江當時解下領帶握手遭拒,並被楊宏峰三連怒斥,「我覺得你這樣很不禮貌,我覺得你這樣很不禮貌,我覺得你這樣很不禮貌,你很失態。」
不得不感嘆,球迷網友確實是有一顆愛看「連續劇」的心,在媒體刻意帶偏的引導下,也是自行腦補了無數劇情演繹成狗血「肥皂劇」,畢竟瞧熱鬧不怕事大。
就事論事,回歸到廣廈與四川一戰的最後爭議判罰,李春江認為裁判楊宏峰說話不算話,那也僅僅只是有關該名裁判是否食言而肥的問題。更應該關注的還是裁判的判罰問題,根據著名籃球評論員蘇群的解讀,「CBA用的是FIBA規則,不能像NBA那樣,用錄像回看犯規與否。」即便是哈達迪存在犯規嫌疑,但既然裁判沒有做出吹罰,且CBA的規則不允許用錄像回看犯規與否,自然應該遵守CBA規則。
至於CBA的裁判業務水平,屬於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球員、教練自然是頗有微詞,甚至是不少還大有怨言,而經過網際網路傳播之後,球迷則是沒有不噴裁判的,否則就不是「專業」球迷。
當然,絕非給CBA裁判洗白,畢竟他們的業務水平還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也是中國籃球如今陷入低谷的其中一環因素之一,自然需要不斷去完善業務水平,也是CBA方面乃至中國籃協需要操心解決之事,畢竟打造真正的職業化聯賽,需要每一個環節的提升與職業化。
只是現狀是在目前CBA裁判業務水平暫時如此,難以短時間內得到質的飛躍情況下,一味噴裁判就能解決問題嗎?李春江已經連續兩場怒噴裁判,卻絕非是個例,廣東主帥杜鋒自然是噴裁判的箇中翹楚,就連原本被外界認為溫潤如玉的楊鳴,才走馬上任成為遼籃主帥後也變身「噴子」教練,以及浙江主帥劉維偉還因為爆粗得到不雅外號,李楠也是已經多場噴裁判吃T等,壯觀嗎?
不難看出,CBA的教練員們已經患上「不噴裁判不舒服斯基症」,且每場賽後噴一噴裁判基本已經成為保留節目。與之相對比,在NBA賽場上噴裁判的教練也不在少數,典型代表就是馬刺名帥波波維奇就多次噴裁判被驅逐。
然而區別也是很明顯,NBA教練罵裁判基本停留在判罰本身,基本不會在賽後繼續找裁判麻煩,CBA教練卻屢屢賽後大鬧一番,似乎如此才能顯示他們的「投入與敬業」。CBA教練們確實是「太累了」,也太愛摳細節了,基本稍有爭議或稍有不滿的球,都要找裁判理論、爭執、墨跡一番,也是讓比賽不少時刻被喧賓奪主,因而讓比賽變得支離破碎絕不是裁判單方面吹罰所致。
CBA教練為何愛這麼做?責任心自然是其中主要因素,卻也不容忽視另一重重要原因,即藉此給裁判施壓從而獲得「利益」。在上賽季CBA半決賽的京粵大戰首場比賽,廣東能夠完成超級大逆轉,一方面是北京之後打得過於保守,一方面也是杜鋒瘋狂爆粗怒罵裁判後,廣東在之後的決勝階段獲得不少「優勢」判罰制勝。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京粵大戰的判罰存在太多爭議之處,裁判報告至今處於「失蹤」狀態,而CBA裁判報告也在流行了一段時間後,至此再度消失無蹤。
如此事例已經證明,通過向裁判施壓能夠獲得利益,哪怕面臨被驅逐、被罰款與被禁賽的風險,但一旦獲益似乎如此處罰也是值得,諸如廣東在上賽季半決賽首戰的「獲益」就是超值,成為他們最終衛冕實現兩連冠的關鍵一戰。
在巨大利益面前CBA裁判們敢於冒險去「罵裁判」,且如今CBA的潮流趨勢就是教練日趨「杜鋒化」,而杜鋒也是「出圈」成為網友熟悉的著名教練,楊鳴更是在首階段因為「爆粗」不斷屢屢登上熱搜成為「網紅」教練。
當CBA教練在不斷嘗到甜頭之後,如此趨勢也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也愈發不會給裁判應有的尊重與耐心,更是讓雙方之間似乎變成「敵對」的關係。試想一下,當CBA教練也不願意給裁判哪怕多一點點的尊重與耐心,他們的「榜樣」作用自然是負面效應。球迷作為不專業群體很容易被傳染帶偏,從而導致集體開噴,更是會將裁判們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也就無從談起尊重裁判。
CBA教練需要以身作則去尊重教練,只有彼此尊重化解「敵對」關係,才能更好地為CBA服務。CBA教練是球員的師者,他們江湖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自然更需要專業化、職業化,而球迷大多數也是會以教練、球員的立場為準,打造跟職業化的聯賽需要各方面的共同攜手。
反之惡性循環不斷下去,CBA的職業化進程只會被延誤,而裁判行業也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甚至是「勸阻」他們進入如此行業。CBA裁判的收入相較於球員與教練自然是相差甚遠,而他們受到的尊重越來越少,受到的質疑卻是越來越多,面對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長此以往從事裁判行業之人只會越來越少,對於中國籃球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
有個直觀想像,在中國的體操、羽毛球等體育項目,不少職業球員退役後轉型成為裁判,用他們的專業繼續為從事項目發光發熱。只是在中國籃球領域,似乎職業球員退役後轉型成為裁判的數量越來越少,而籃球裁判也是越來越被推向「怨聲載道」的方向,如此惡性循環到底誰之過?一個巴掌拍不響,教練、球員、球迷、教練本身,還有CBA方面、籃協方面與輿論方面等,都該好好反思一下了。
(文/醉臥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