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有多厲害?我們用一串數字和故事告訴你。
2020年,中國大陸學生申請英國大學本科數量又破紀錄,超過2.4萬人,繼續領跑英國非歐盟本科學生來源國。
另外,劍橋大學前不久公布了2019年本科錄取數據,牛津大學公布了2017年到2019年的本科錄取數據,來自英國之外的申請中,中國大陸學生的申請和錄取人數都是最高的。
根據劍橋大學的數據,來自英國的申請中,華人學生也脫穎而出,最終錄取率排在各主要族群之首。
從英國2019年發布的《國際畢業生追蹤報告》可見,中國學子的表現也相當爭氣!中國大陸的留英學生回國後的平均薪酬為19.6萬元,約為國內畢業生平均薪資的3倍。
不論是將要赴英的,還是已經學有所成的,學霸們都是靠實力說話。成功申請劍橋的經驗之談,值得一聽。
非常時期,疫情為有意赴英者帶來了一些隱憂,但眼下也不全是壞消息。
加油吧,後浪們。
2019年,有1184名中國大陸學生申請劍橋大學本科,其中收到錄取通知的有220人,最終錄取160人,超過了英國北愛爾蘭、威爾斯和蘇格蘭地區學生的錄取人數之和(157人)。
在來自英國之外的申請中,中國大陸的申請人數、收到錄取通知人數、最終錄取人數均為各國之首。
「風行歐洲」發現,來自英國的申請中,華人學生的表現也很亮眼:
有342人申請,其中94人最終被錄取,27.5%的成功率排在各主要族群的首位,遠高於21.4%的總體成功率;
分性別來看,華人女生的錄取成功率為30.9%,華人男生為24.3%,也都排在各主要族群之首。
無獨有偶,牛津大學前不久「打包」公布了2017年至2019年本科生的錄取統計數據。來自英國之外的申請中,共有3943名中國內地申請者,其中377人最終錄取,均為各國之最。
牛津的這份報告沒有給出單一年份的數據和分析,是因為他們覺得把3年的數據放在一起更全面。
被英國頂級高校錄取的中國學生,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比如,2020屆畢業生薛凝冰就收到了劍橋大學、愛丁堡大學和倫敦大學皇家獸醫學院的offer,她決定進入劍橋大學學習獸醫專業。
她在初二暑假去英國旅行時,曾造訪過劍橋,但當時想到能得到在那裡學習的機會。後來,她又參加過為期兩周的劍橋夏校,這是改變她學習心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夏校的活動聚集了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他們都努力上進、紳士謙遜、熱情友善。
她回憶說:
劍橋仿佛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並且內心有股力量驅使著我努力靠近這些優秀的人,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薛凝冰無疑也是優秀的。叩開劍橋的大門之前,她就拿過英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獎、英國生物奧林匹克競賽金獎、劍橋大學國際考評部頒發的生物中國頂尖獎等等。
對於能拿到劍橋的offer,她覺得有兩點非常重要:
第一點是自制力,即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第二點是目標規劃,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大學就讀專業和未來從事的職業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和規劃。
申請時,她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確定專業。是申從2014年來就沒有錄過中國大陸學生的獸醫,還是曲線救國先申請牛津化學或劍橋自然科學?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她還是堅持了自己最初的想法,決定申獸醫。她也建議後來者:一定要認真考慮自己是更看重學校還是更看重專業。
獸醫專業不僅要求學術成績,還需要大量實習經驗。她陸續去了成都大熊貓基地、上海動物園、馬術學校以及寵物診所,積累工作經歷,鍛鍊溝通能力。
學成之後,中國留學生的職業發展情況怎樣?
英國去年發布的《國際畢業生追蹤報告2019》顯示,中國大陸的留英畢業生回國後的平均薪酬為19.6萬元,約為國內畢業生平均薪資的3倍。79%的中國大陸留英畢業生對職業現狀感到「滿意」。
這份追蹤報告是英國政府下屬的英國大學國際教育機構UUKi(Universities UK International)發布的。該報告委託BUILA調查公司對全球16199名曾經留英學習的畢業生進行了調查,包括本科生、研究型碩士和授課型碩士,大部分已畢業2到5年,有36%的人已經畢業5到7年。其中,作為赴英留學「主力軍」的中國大陸學生數量佔比為6%。
調查顯示,中國大陸赴英留學生畢業後4到7年內沒有就業的僅佔2%。可供對比的是,中國國內畢業生4到7年內沒有就業的佔5%。中國赴英留學生畢業回國後,有53%的人收入超過在國內完成學業的同齡人。
93%的中國赴英留學生畢業生表示,會參與國際貿易。
78%的中國赴英留學生畢業生表示,將在商貿等領域與英國產生「一定的關係」,根據自己在英國所學,參與國際貿易或國際項目研究。
而中國留學生選擇最多的專業是:
金融——13%;
工商管理——11%;
市場營銷——8%。
摩根大通的研究則顯示,計算機軟體、網際網路、會計等相關專業的中國留學生人數也在增加。
《國際畢業生追蹤報告2019》還舉了來自中國大陸的Ellen的例子。
她在中國人民大學就讀本科時,作為交換生來到了愛丁堡大學,第一次接觸了英國的教學模式。本科畢業後,她選擇繼續到英國讀研,就讀於卡斯商學院投資管理專業。
她說,金融與投資領域是她的專業,因此「英國是個完美的讀書之地」,還可以擴大自己的視野。同時,1年時間便可完成碩士學業的攻讀,也是吸引她選擇到英國留學的原因。
除了這個報告中提到的Ellen,還有其他優秀中國留學生的故事在流傳。
暨南大學翻譯學院2015屆的李曉明,畢業後被英國華威大學錄取,2015年10月起就讀英國排名第二的文化媒體管理專業。2016年4月至6月,他進入歐洲最大的市政府之一伯明罕市政府實習。2016年10月至11月,他又進入金利來集團實習,匯報對象為中國大陸總裁。
2017年,李曉明在華威大學畢業後,入選學校的畢業生企業家計劃,在學校與英國內政部的孵化支持下,創辦了一家諮詢公司,名為Devoch(帝華成),主要致力於促進中英商貿與文化方面交流。
近日,英國大學和學院招生服務中心(UCAS)發布了《2020年英國本科申請數據》,中國學生申請英國大學本科的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截至6月30日,中國大陸通過UCAS申請英國本科的學生人數超過2.4萬,比去年增加23%,是2016年的將近兩倍。
過去10年間,中國大陸學生申請英國本科的人數,劃出了一條穩步上升的曲線,而且從2018年開始加速:
一個個數據和事例的背後,是中國學子身上洋溢的上進的力量。
不過,據「風行歐洲」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一些不確定性,也是縈繞在人們心頭的隱憂:
英國在疫情的應對上表現不佳,會不會明顯影響中國學生今後的報考和入讀意願?
疫情的控制程度、國際航班的緊張狀況,會不會影響今秋的開學、入學?
新冠疫情、華為問題、香港問題等導致中英關係出現波折,一些英媒哀嘆「黃金時代」已結束,這樣的氛圍會不會影響中國學生的申請成功率?
……
幫助中國學生在英國學校找工作的BE教育公司董事拉斐爾•弗拉克特表示:
情況肯定令人感到擔憂。很多中國人對英國政府及其對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的處理持負面看法。
根據最新政策,從9月份開始,英格蘭地區包括大學在內的所有學校都要恢復開放。
但劍橋大學早就決定,2021年夏季之前,所有面授大課都會改為線上。其他一些大學也在效仿。今秋會有多少中國留學生成行,目前還是未知數。
不過,根據英國文化教育協會6月針對留學生的一項調查,情況還算樂觀。
調查涵蓋了來自東亞的15536名學生,他們即將前往英國入讀本科或研究生。中國大陸學生交回了9000份調查問卷,其中,本科申請者中,僅有1%的人表示已經選擇了延期或取消留學計劃,「很可能延期/取消」的佔7%。而在中國大陸的研究生申請者中,「已經選擇延期或取消」的佔2%,「十分可能延期/取消」的佔13%。
為了迎接中國留學生,英國方面也展示出了誠意,一些大學與航空公司商議,安排包機接中國留學生赴英。
7月21日,英國航空宣布,將於8月9日起復航中國大陸,但目前確定恢復的僅有每周四和周日從倫敦希思羅到上海浦東的航班。上海到倫敦的航班以及北京往返倫敦的航班尚未確定何時恢復。
負笈英倫的路上,懸而未決的問題不少。但願早日塵埃落定,讓中國學子能繼續追逐夢想,綻放人生光彩。
文丨風行歐洲撰稿人 思嘉 秋樹
參考信息來源:varsity.co.uk, The Telegraph, Forbe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tudy International、暨大翻院團委學生會、領科教育
本文為風行歐洲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