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 徐乾昂】奉行「孤立主義」的美國,上任來不斷收緊對外資的審查,墊高境外投資者進入美國市場的門檻。
但全球貿易下可供的選擇是多樣的。來自中國的資金和市場,正逐漸成為美國「鐵哥們」以色列的「香餑餑」。尤其是對中企在以色列科技領域的投資加碼,愛做生意的猶太人表示很「歡迎」。
CNBC報導截圖
20日,以色列資本市場發展諮詢公司「藍星」(BlueStar Indexes)的創始人舍恩菲爾德(Steven Schoenfeld),在接受美國CNBC新聞網採訪時說道,「在過去的8到10年內,中國對以色列的投資呈現長期上升趨勢,且正在加速。」
尤其是在對科技領域的投資上,舍恩菲爾德指出,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引起中國企業注意,是因為該國企業「不僅國際化程度高」,還「擁有和美國矽谷一樣的水準」。
「當然(投資以色列)會比投資矽谷來的便宜,」 舍恩菲爾德補充道。
舍恩菲爾德 CNBC視頻截圖
雖然在涉及「國防」、「網絡安全」等領域,以色列就審查境外資金入駐時有著和美國相似的保護措施,但舍恩菲爾德指出,「總的來說,以色列是非常歡迎中企在科技領域上的投資的。」
近年來,包括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在內的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投資以色列。2015年1月,阿里巴巴斥資約1000萬美元投資以色列二維碼開發商視覺碼(Visualead)。當年3月,耶路撒冷創投基金JVP宣布與阿里巴巴開展合作,對以色列的一系列公司進行投資。
2016年5月底,阿里巴巴集團收購了以色列電子商務搜索技術企業Twiggle,以改善其移動搜索、語音搜索和會話界面技術。2017年初,以色列增強現實(AR)鏡頭製造商Lumus獲得阿里巴巴600萬美元的投資。
2017年3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與馬雲會談
2016年7月31日,巨人香港、雲峰基金等中國投資人組團,以44億美元現金收購旗下專注休閒社交手機遊戲業務的以色列公司Playtika。
這一筆交易打破了2011年中國化工集團以24億美元收購以色列公司ADAMA的紀錄。而2014年光明乳業以約10億美元收購以色列乳業公司Tnuva,以及復星集團於今年7.7億美元收購化妝品公司Ahava的案例都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今年5月,上海舉辦了「首屆中國以色列物聯網與人工智慧論壇」,來自中以兩國的超過16家企業代表匯聚一堂,分享投資經驗。
其中,一家名為耀途資本的中國風投企業介紹了其在以色列的戰略布局:耀途資本在以色列投資布局了11家物聯網和人工智慧領域底層顛覆式技術,涉及智能傳感,衛星通信,智能投顧,AR,存儲,人機互動技術和異構計算等細分行業。
拋開這些個例,從宏觀數據上來說,中企在以色列的投資的確在飆升。
在本月初的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上,以色列區域合作部部長沙馳·哈內戈比(Tzachi Hanegbi)表示,在以色列科技領域的投資中,有13%來自中國。他還將中國形容稱「我們(以色列)在亞洲最大的合作夥伴」。
哈內戈比
以色列風險投資研究中心(IVC Research Center)曾在今年2月給出報告,稱從2013年到2017年,投資以色列企業的中企數量由18家上升至34家。
就金額來看,2013年,中國完成26項交易,投給以色列科技公司2.32億美元;到了2017年,來自中國43項交易的總額達到了5.96億美元資金(同樣是在科技領域的投資),可謂穩步上升。
儘管如此,在收購和併購以色列科技企業方面,中國企業的參與度仍在美國、歐洲,乃至日本之後。
《以色列時報》舉了個例子:2015年中國在以色列的併購交易僅佔該國當年總交易的8%;這一比例在2016年藉助巨人香港、雲峰基金那筆44億美元的交易,回升至兩位數,但又在2017年降至1.1%。
而在2017年,美國和加拿大企業在對以高科技投資中表現得最為活躍,共購入39家企業,佔併購交易總數的42%。以色列本土併購方位居其次,佔比28%。包括英國和俄羅斯企業在內的歐洲企業的併購交易佔13%。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