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985/211大學現在統稱為「雙一流」大學,指的是國家重點建設大學,其中的學科建設有世界及國家、省市重點學科區,如河南大學生物學就是世界一流學科。大家知道,雙一流大學錄取分數線較高,起碼要超出重點線30分以上才有可能被錄取,對於成績一般的學生來說只能望洋興嘆。
但是有的雙一流大學因為合併、重組、整合原因,尚有二本甚至三本(必須注意國家並沒有明確劃分幾本大學界限,只是有分批次錄取的說法)招生,如鄭州大學的圖書館檔案管理、護理學、公共事業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專業。延邊大學的醫學類、工學類、管理類、農學類專業,南昌大學、海南大學等。
這些大學的專業相對錄取分數線稍低,學生參考也有一定的優勢那麼問題來了,學生畢業後的畢業證是否和第一批次(軍事及海事提前錄取不在範圍內)錄取的考生一樣呢,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是否一樣具有含金量呢?
其實,大家如果仔細看畢業證就知道,以前畢業證有xxx大學xxx學院的字樣,若有,那就不妙了。專業人士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那不是正統的重點大學(可能非重點專業或者是合併來的院校),其實,這些可以想像,如果雙一流合併了一所高職,這家高職師資、科研等軟硬體並沒有變化,也就是說只是在組織上發生變更,學生畢業了就打重點大學畢業證,那對於其他同學來說是否公平呢?就像張三穿了李四的衣服,他還是張三,永遠不是李四,他的質沒有變。
所以,大家報考專業及學校時,所謂「重點大學不如重點專業」,意思是在分數不太高的情況下,與其選擇重點大學的冷門或者弱勢專業,不如選擇普通大學的熱門或者強勢的專業。這種說法自然是更看重專業,因為「專業是自己的,學校是大家的」,好的專業才能在將來更好就業。這樣的道理自然是有說服力的,也很有市場。例如西亞斯國際學院學院以前隸鄭州大學,但畢業證有「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關係學院」,那情況可就不同了。
大家注意了,專業是按學院或者其他機構(去系別)劃分,這和大學異地辦學不同,去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畢業證只有山東大學字樣,不會有分校區別,這個別混淆了,不過現在大學有的不再掛學院字樣,實質上還是有區別的,專業人士看專業就能區分,這也是有些大學大學擴張太快導致。不然考了不好的學校都一樣被收購,不需要努力,搖身一變,一夜之間成了名牌大學學生,哪有這麼好的事情啊!
所以,如果我再選擇一次,在學校等級一樣的情況下第一我優先選擇區域,其次選擇專業,最後選擇學校,如果在普通和重點大學選擇,我會優先選擇重點,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自己期望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