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江陰日毛紡紗有限公司 說毛紡企業如何渡危機

2020-12-22 中國紡織網

  生意社12月7日訊 11月27日,《綠色貿易壁壘對羊毛進出口的影響分析研討會》在南京隆重召開,記者有幸見到大會的第一位代表——江陰日毛紡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穐山國俊先生,穐山國俊先生彬彬有禮而又嚴謹,記者隨即和他交談起來。

記者:貴企業到江陰投資,您們最看中的是?
穐山國俊先生:在中國毛紡行業流行這樣一句話:世界毛紡看中國,中國毛紡看江蘇,江蘇毛紡看無錫,無錫毛紡看江陰。毛紡在江陰很成「氣候」,正因為看中江陰良好的投資環境和人才優勢,日本毛織株式會社直接到江陰投資成立了江陰日毛紡紗有限公司。

記者:江陰日毛紡紗有限公司主導產品及銷售方向是什麼?
穐山國俊先生:江陰日毛紡紗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針織紗和機織紗,企業產品以出口為主,主要出口日本、美國、韓國、歐洲等國家。也承接國內來料加工,現主要服務對象為國內大型毛紡企業。
記者:您如何看待這次的金融風暴?
穐山國俊先生: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非常高興地看到中國經濟很快就走出了陰影,整個世界的經濟復甦卻需要一定的過程,恢復得相對較快是韓國紡織企業,日本、歐洲現在還沒有復甦過來,還在消化庫存。


記者:貴企業是如何應對這次金融危機的?
穐山國俊先生:以前公司產品以出口為主,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世界紡織大國的確立,我司有意識地逐漸將公司業務開展到國內,和國內大的毛紡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因而能從容地應對這次金融危機。

  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短暫的採訪。記者真誠地感謝江陰日毛紡紗有限公司多年來對南京羊毛市場的支持,穐山國俊先生也盛情地邀請記者到江陰日毛紡紗有限公司採訪和參觀。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紡織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紡織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yuln@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陸克平:「中國製造業第一縣」江陰走出的毛紡巨子
    江陰,一直被稱為「中國製造業第一縣」。從小小的江陰,走出了中國毛紡行業的排頭兵——江蘇陽光集團,也走出了這位一手將江蘇陽光集團推向快速發展的國際化道路的「毛紡巨子」——陸克平。1986年,42歲的陸克平成為江陰毛紡廠廠長兼黨支部書記,那是陽光集團的前身。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之下,陸克平帶領陽光集團抓住市場需求的轉變,從粗紡轉變主做精紡,引進高標準的生產線和技術,逐步擴大市場份額,迎來了一波快速發展。陸克平曾回憶道,八十年代的江蘇,大部分毛紡企業止步於代加工生產的現狀,很少人有建立自創品牌的意識。
  • 訪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麗芬
    走在質量的陽光路上——訪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麗芬□ 本報記者 徐建華在我國改革開放40年發展歷程中,由江蘇省南部蘇錫常(傳統意義上的蘇南,指蘇州、無錫、常州3個市)創造的「蘇南模式」是一個重要的時代標籤
  • 產業鏈緩慢復甦,頭部毛紡企業靠什麼韌性生長?
    扛住疫情考驗用實力說話  疫情下,不少毛紡企業遭遇發展「冰山」,市場拓展難、融資難等問題讓企業很是「撓頭」,卻也有很多毛紡企業迎難而上,另闢蹊徑,抗住疫情考驗,用實力「說話」。  2020年,陽光集團依靠自身產業優勢,把握髮展主動權,多措並舉,危中求機,保障全年經濟目標任務的完成。
  • 藍迪成員企業與衣索比亞籤訂項目合作協議
    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陳金虎,江陰市委常委、副市長計軍等領導出席籤約儀式。衣索比亞地處非洲東部,四季如春,水、電、氣等資源供應充足,勞動力資源豐富,各項生產成本相對較低,而且產品可零關稅、無配額出口至美國和歐洲,非常適合勞動密集型的紡織服裝企業發展。據介紹,衣索比亞計劃在10年內發展成為非洲第一的製造大國,非常希望有實力的中國企業到埃投資興業。
  • 大講堂 | 3分鐘教你看懂紡紗方法(環錠紡紗篇)
    > 緊密紡是在改進的新型環錠細紗機上進行紡紗的一種新型紡紗技術。 賽絡紡紡紗圖示 賽絡紡的初始設計目的是用於毛紡上,特點是毛羽少,強力高,耐磨性好,達到毛紗能單紗織造的效果儘管賽絡紡在許多方面比較同類常規紗有了較大的改善,要真正達到毛紡單紗不上漿織造,尚有一定距離。其後毛紡亦多放棄此方法,反而在混紡如T/C、C.V.C等則採用此方法,因其染色後可產生並紗之麻花效果,手感好,故受歡迎。
  • 政企同心謀上市,「江陰板塊」崛起
    江陰人為何如此熱情擁抱資本市場,上市給這個「中國製造業第一縣」帶來怎樣的變化?集群上市,「江陰板塊」崛起資本市場走進江陰市新橋鎮陽光工業園,科技大廈產品陳列館裡面料、服裝等琳琅滿目,工作人員自豪地指著一塊展品說,這是500支精紡呢絨面料,是世界上最輕最薄的羊毛面料。它將1克重的羊毛紡成500米的紗線並織成面料,代表了全球毛紡工藝的最高水平。
  • 江陰啟示①|「強政府」與「強企業」是如何魚水共生的?
    那麼,江陰「強政府」的「有形之手」是如何與市場的「無形之手」合拍,進而催生「強企業」?「強政府」又是怎樣與「強企業」共融共生?「強政府」催生「強企業」 縱觀江陰的經濟發展史,政府行為是貫穿其中的一條至為關鍵的脈絡。
  • 2015全國紡紗自動化技術高峰論壇聚焦智能紡紗
    ,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200餘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本次會議旨在推動當前棉紡織企業自身轉型升級的步伐,集中展示近年來紡紗智能化設備發展成就以及智能化紡紗技術的應用成果,以「智能、創新、高效、協同」為主題,圍繞棉紡織行業智能製造與運用、「兩化」融合推動技術、自動化應用技術等內容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
  • 專利:一種薴麻棉型紡紗加工方法及其使用的牽切設備
    專利:一種薴麻棉型紡紗加工方法及其使用的牽切設備 2012-02-20 16:15:38 來源:網上輕紡城 申請(專利)號:  CN201110117290.4
  • 立達:數字紡紗 立己達人——訪立達(中國)董事總經理胡本石博士
    在國內紡機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立達是如何在行業立足並長遠發展?立達的品牌定位發展理念是什麼?在當今紡織行業形勢下,立達如何為紡機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記者採訪了立達(中國)董事總經理胡本石博士。
  • 湖北仙桃毛紡集團
    湖北仙桃毛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紡織、服裝、醫藥於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總資產142584萬元,其核心企業湖北邁亞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總資產9.66億元,淨資產4.40億元,年實現利稅超過6000萬元,創匯超過1000萬美元的國有大型紡織企業,其控股公司湖北仙桃毛紡集團有限公司被列為國家520家重點企業。
  • 淮北鹿港科技毛紡產業基地開工,力爭打造全國毛紡產業新標杆
    鹿港文化(601599)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將以高起點、高標準建設淮北毛紡產業基地,「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把鹿港產業基地項目打造成為全國毛紡產業的新標杆。」就在今年4月,鹿港文化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引入戰略投資者並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議案》,同意公司引入淮北市中心湖帶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淮北中心湖帶」)和安徽高新投新材料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安徽新材料基金」)作為戰略投資者。
  • 紡紗設備:高速省人是主流趨勢 - 紡織資訊 - 紡織網 - 紡織綜合...
    目前,紡織行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紡織企業對紡紗設備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從2014年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展出的產品可以看出,紡機製造商正在轉變產品研發思路,產品越來越貼近市場需求。
  • 江陰:打造智力高地 推動經濟轉型
    市委、市政府果斷地把2009年定為「科技與人才創新促進年」,搶人才資源成為江陰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部署之一。  正是在人才支撐下,彎道超越,跑出了「江陰速度」!推動了江陰經濟成功轉型發展!  築巢引鳳,搶得發展先機  危機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招攬天下英才而用之,金融危機是人才「抄底」的最佳時期。
  • 紡織學術年會:紡織行業如何邁向「中國智造」
    面對如此複雜的環境,魯泰紡織有限公司多措並舉,使企業實現了穩步發展。魯泰紡織有限公司劉子斌介紹,一方面公司在產業布局上推行了全面國際化戰略。在國內主要是發揮和完善的供應鏈和產業鏈優勢,進行提質增效,並擴大內銷影響。
  • 江陰紡織品出口呈多元化增長
    江陰紡織品出口呈多元化增長 2007-01-12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記者王繼亮無錫報導日前,記者從無錫市江陰檢驗檢疫局了解到,2006年
  • ...公司廣東一方製藥有限公司股權向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增資的公告
    廣東科達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以所持控股子公司廣東一方製藥有限公司股權 向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增資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的真實
  • 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又獲「隱形冠軍」殊榮
    中國江蘇網7月11日無錫訊 近日,江蘇省經信委發布了《關於2018年度江蘇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擬認定名單的公示》,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獲得「江蘇省隱形冠軍企業」稱號。這是今年天江藥業繼獲得江蘇省示範智能生產車間、無錫市和江陰市兩個市長質量大獎之後的又一殊榮。
  • 互太、永嘉盛…廣東紡織服裝企業如何應對危機?
    「這是企業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有服裝出口企業這樣說。   危中見機,危中更要尋機。記者走訪全省多家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發現,面對挑戰,有人自我改革、延伸服務鏈條,有人產品轉型、抵禦短期風險,有人攜手上下遊、穩住供應鏈,有人未雨綢繆、轉戰國內市場。   4個側影,傳遞著廣東企業在危機中的韌性——自力更生,共度時艱,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