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先向你提個問題:
學習成績好但性格孤僻安靜,和性格活潑開朗但學習成績不太好,兩個孩子選一個,你想要哪個?
身邊大表姐無奈大喊:兩個都要可不可以啊!
顯然太理想。
我們這屆中國家長在社會的重壓下,很難逃不開「完美小孩」的迷思:
成績不好怎麼行?階層跨越就是靠著教育,考了好大學就能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可以賺很多錢,才可以活得有出息;
但性格不開朗?那也不行。見親戚朋友沒有禮貌就沒有面子,太孤僻在學校會被欺負吧,跟同學老師關係不好就是要吃虧,走上社會更是處處要碰壁……
怎麼可能選呢?就是得兩手都要抓啊!於是做媽媽的快樂常常被焦慮覆蓋。
我曾經看到一則數據,來自《中國親子教育調查現狀》,裡面說「87%左右的家長承認自己有過焦慮情緒,其中近20%有中度焦慮,近7%有嚴重焦慮。」
焦慮的結果,是讓孩子越來越朝父母期待相反的方向發展:說的越多越不愛聽;越是催得緊反而更拖延;越是管得嚴反抗也更重……
明明我們的期待是好的,但為什麼總是把孩子推向另一面?
華人卡內基之父、慢養教育理念創始人黑幼龍先生提出:「中國家長的90%養育難題,大多是因為太急了。」
我們急於讓孩子立即改掉壞習慣、馬上就要成績變好、一招就能受人歡迎……
事實上,這些「著急」正在不知不覺中毀掉我們的孩子,也讓我們自己無所適從。
- 2 -
前陣子看過一個陶虹的採訪,因為《小歡喜》爆紅後,她常被問到怎麼養育女兒,她說自己是個「非典型」的媽媽,知道沒有一個孩子是完美的:「所謂的完美是建立在一個父母的功利心上:要他學習要好,人際關係好,又要聽話,懂禮貌,恨不得家務事也會做。這種完美是給別人看的。」
「所以做父母要認清這件事,其實是跟自己和解,饒了自己了,也就饒了孩子了。」
但就是有很多媽媽真的沒辦法饒過自己。不功利就意味著孩子可能會面對將來生活不夠好、不幸福的危險啊。這種冒險,沒有哪個媽媽會願意去做。
但幸好,黑幼龍先生已經率先把這條充滿危險的路走了一遍。
黑幼龍先生今年就滿80歲了,在50多年養育孩子的過程裡,他也有踩過的坑、走過的彎路,當然也有值得被複製的成功經驗,這些都被濃縮在「慢養」這個理念中,這是現代浮躁社會裡父母們最需要的一種能力。
Momself 創始人崔璀在跟黑幼龍先生對談時感慨:我們以為自己在用的新潮育兒方法,黑幼龍先生早就踐行了數十年。
他用慢養理念培養出了4個優秀的孩子,他們分別畢業於加州大學、史丹福大學和耶魯大學,每個孩子當年和我們的孩子一樣,性格各有不同,也各有「黑歷史」,曾經抽菸、早戀、逃學,有著很多媽媽們最痛心疾首的「壞習慣」。但如今這4個孩子也為人父母,而且做著自己擅長和喜歡的事:
老大立言:耶魯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碩士,現任卡內基訓練®執行長,被爸爸讚揚「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老二立國:加州大學醫學博士,現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女兒立琍:加州大學法學院畢業,曾進入跨國公司,後來在家做全職太太,並十分享受這個身份;
老四立行: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碩士,現在自己創辦的公司任總經理,全情投入設計行業;
別看黑立國現在是年輕有為的醫學院副院長,但他以前也逃學,成績不好,做過很多壞事,如果沒有黑幼龍和他太太堅持慢養,也許他已經成為一個流落街頭的流氓。
黑立國自己在書中對父母表白:「你們一直很愛我,而且對我有信心,相信我是一個善良、有才華且充滿巨大潛力的好人。你們的耐心和包容,還有從未放棄的態度,讓我也從未放棄過自己。」
很難用性格好、有成就,或者獨立自主這些簡單的詞來形容被慢養出來的黑立國黑立言,他們更像是很多父母期待中的高自尊孩子,而我們因為太著急太焦慮,往往發現孩子變成了低自尊的樣子。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組對比圖,非常生動地表達了這兩種不同的人:
要是一一對應起來看,我們很多人自己也還處於低自尊的痛苦中,也就更加希望孩子脫離這種人格。
而對於高自尊的人來說,他們會知道成績的高低與否並不代表自己就不能成功;失敗也不會一蹶不振,而是知道要從錯誤中獲得經驗,以便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遇到困難時也不容易沮喪,而是會嘗試尋找各種解決辦法,或尋求別人的幫助。
這些都是慢養可以給到的最好養育結果:讓孩子成為自己,讓他有自己創造幸福的能力。
- 3 -
在做課程的過程中,我也採訪了黑幼龍先生,我很好奇幾個孩子有那麼多旁人看來不好的習慣,他是怎麼可以容忍下來的?孩子又是怎麼忽然間成了好學生的?
他跟我分享了兩件讓我這樣做媽媽的人很震驚的小事:
他的大兒子立言上大學時,家人去宿舍看他,被發現床頭放著香菸。這對家長來說是件大事,孩子居然學會了抽菸!
黑幼龍心裡雖然很急很氣,但忍住了情緒,只在事後開玩笑地表達:「你比我強,我15歲就開始抽菸了,你18歲才開始抽。」雖然不是批評的話,但黑幼龍很相信兒子,認為他只是身在大學的環境中不得已這麼做。其實立言從小看過爸爸一再反覆戒菸時的痛苦,所以知道抽菸的壞處,也真的沒有染上菸癮。
黑幼龍這樣不指責的做法,是讓孩子知道他要為自己負責,而不是因為家人的阻止才不去做。
還有一回,是二兒子立國在高中時候帶著女朋友逃學在街上玩,好巧不巧被老爸撞見。要是一般的父母,都恨不得要打一頓了,但黑幼龍沒有責罵,他陪著立國回學校,一路上反而安慰他:「我知道你現在心裡很難過,先回去上課吧。
儘管黑幼龍認為逃學事情很嚴重,他也很痛心兒子的舉動,可之後也沒有再提這件事。立國也從中感受到了父親遺憾的心情,從那次之後再也沒有逃學。
儘管這樣,身為父母,看到孩子做錯事、做壞事,當下要克制是很難的。大表姐就常常在我們旁邊吐槽自己又「忍不住」對孩子做了這個說了那個。
但怎麼黑幼龍就可以?在了解慢養理念後,我發現,不是黑幼龍先生特別愛孩子、脾氣特別好,而是他做了一件大部分父母沒有意識到的事:建立家庭價值觀,這是通向慢養成功的基石。
家庭價值觀就是夫妻間在養育上要達成共識,要把孩子朝什麼方向培養?比如讓他有責任心、有愛的能力、能享受快樂和自由等等。一旦認定這個目標,那其他很多事情上就容易「饒過自己」。
比如小學時成績不夠好,就可以看作是養育過程中的一點點曲折和問題,解決或者不解決,都不會影響這個價值觀。這麼一來,忍住就變得不那麼難了。
但這也僅僅是慢養理念中很小的一部分基礎。
我在做了那麼多養育課程後發現,其實我們並不缺養育方法,缺的正是家庭價值觀。這些是學校學不到,我們父母身上也缺失的,從小我們被教育學習好最重要,但進入社會才發現人際溝通自信表達這些素質,才是比成績更重要的能力。
▲黑幼龍夫婦和四個兒女
- 4 -
黑幼龍先生做卡內基溝通培訓已經超過40年,他作為華人地區最會溝通的人,不但在養育中強調孩子的人際溝通能力,而且還很注重家庭價值觀,他和太太達成共識,每天都會在睡覺之前聊天溝通,互通理念,共同面對孩子養育中的問題。
▲黑幼龍先生全家福
▲黑幼龍先生和孫輩一起玩
我第一次接觸慢養時,覺得僅僅這兩個字就讓我在養育孩子時會有全新的視角。
於是極力邀請他專門為 Momself 的讀者製作慢養的全新課程《做不操心的父母,養育更優秀的孩子》,課程剛剛上線就在全網獲得了超過4200份的訂閱量,而且是清一色的好評。
先為大家總結一下這門課的優勢:
對很多媽媽來說,這看上去是一門親子養育課程,但其實是一門家庭養成課程:讓夫妻雙方溝通順暢,也讓親子溝通親密無間,更讓父母自身獲得成長。
這是一套系統地幫助你實現家庭幸福的解決方案。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已經辦了40年,有很多學員因為黑先生的課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就像黑幼龍先生開辦的慢養父母班,每年幫助兩岸5000+位孩子的成長。每一期的課程,參與其中的父母都感覺收穫滿滿:
讓你能更直接地感受到最會溝通的黑幼龍先生,給你傳授這套被驗證了3代人的養育經驗和方法。
更多《慢養》相關內容點擊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