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用詳實的時間線、豐富的數據圖表、生動的故事案例記錄了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非洲多國學者高度評價中國以人為本、積極推進國際抗疫合作。
非洲多國學者指出:「人民至上」理念貫穿始終,這正是中國僅用3個月左右時間取得抗疫重大戰略成果的最重要經驗。
喀麥隆雅溫得二大國際關係學院教師經濟學博士、國際經濟專家曼弗雷德撰文《中國疫情防控經驗和經濟復甦的意義》。文章寫道,疫情暴發初期,中國政府採取了系列舉措,如隔離、戴口罩、篩查疑似病例、系統隔離感染患者、住院治療等,提倡「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等「三早」手段,在疫情防控方面卓有成效。中國政府採取了各種手段,調動醫療人力資源,增加醫療基礎設施建設,遏制疫情傳播。同時,運用遠程醫療提供醫療諮詢,減少醫患接觸,提醒人們注意公共場所消毒及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以及對確診病例採取定位及追蹤等,信息技術的應用為中國政府遏制疫情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
肯亞政府學院安全管理研究所所長漢弗萊·莫卡亞撰文《肯中合作抗疫 實現共同目標》。文章說,在面臨諸如新冠疫情等許多共同威脅與挑戰的當今世界,唯有世界各國攜手合作,才能取得勝利。隨著疫情日漸嚴峻,像肯亞這種衛生系統相對薄弱的國家,如果想要有效應對這一病毒,就需要與既有專業知識又有豐富資源的國家展開合作,比如中國。肯亞和中國應攜起手來,尤其是在協助肯亞制定有差別且更具針對性的跨縣、跨文化防控辦法上,更需要兩國通力合作。
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發展協會主席納賽爾·布希巴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的發布,有助於國際社會充分了解中國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來之不易、抗疫歷程的公開透明負責任,充分認識到中國採取的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不僅維護了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馬裡國際問題專家、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兼法語國家研究中心主任迪亞洛在馬裡最大私營報紙《獨立者報》上發表《呼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文,呼籲其他各國學習借鑑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守望互助,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奈及利亞、南非、馬達加斯加的多國學者還高度評價白皮書充分闡釋了「人民至上」的深刻內涵,即:在任何時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緊緊依靠人民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臺記者 馬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