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樂園為其明日世界主題區(Tomorrowland)做了一部時長兩個多小時的宣傳片。
這並不是說影片很糟糕。正如被冠以「美國春晚」的美式橄欖球年度「超級碗」大賽中的廣告一樣,每一則廣告都稱得上是經典中的經典。
《明日世界》前一個半小時是神作級別
電影《明日世界》差一點就能邁入影史經典殿堂,如果你只看前面一個半小時的話,那簡直就是神作級別的科幻巨製,只是最後半個小時回歸平庸,成為了迪士尼公司為學齡前兒童準備的日播電視啟蒙節目。
回想起來,當我在龍標之後看到迪士尼影業專為這部電影設計的廠標,就應該清楚,這部電影的本質是要告訴你迪士尼樂園的明日世界主題區是多麼的帥氣酷炫diao炸天。
迪士尼為《明日世界》設計的廠標在還沒有看到電影之前,我略微有點疑惑:為什麼導演布拉德·博德與男主演喬治·克魯尼在美國加州、中國上海為影片宣傳時,那麼熱衷去談環保、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世博會以及小時候逛明日世界主題區的經歷。
因為這些都與影片有著緊密聯繫。或者說,與「迪士尼王國」的締造者華特·迪士尼息息相關。
喬治·克魯尼
在博德與克魯尼的孩提時代,他們都在電視上看到了華特·迪士尼晚年系列電視動畫《迪士尼奇妙世界》(The Wonderful World of Disney),後來它有了一個簡稱叫做「Disneyland」(迪士尼樂園),如今人們熟知的迪士尼樂園也與該動畫密切相關。在華特·迪士尼晚期重要作品裡,這位動畫大師一直在向他的年輕小觀眾們傳達著「要積極樂觀面對未來」的理念。博德回憶稱,「每次聽到迪士尼談起未來,都能被他樂觀的情緒感染,感覺所有偉大的事情都將在我們長大後實現。」
如今無論是在加州、佛州、香港還是東京,幾乎所有的迪士尼樂園裡都有一個名叫「明日世界」的主題區,而在巴黎它被叫做「Discoveryland」(探索之地)。每一處明日世界入口都鐫刻著這樣一句話:「這是一個充滿奇思妙想、發達科技的展望之地,這是一個實現預言、步入未來的奇幻之所。明日,向我們提供科學、冒險與理想的新領域,塑造原子時代、宇宙冒險與和平統一的未來世界。」
這是華特·迪士尼於1955年7月15日演講中的一段話,是他本人對未來城市生活最美好的展望。實際上,華特·迪士尼還在迪士尼度假區中對於「明日世界」有著更大膽的規劃,只是在其去世後,這一計劃便停止了。
博德說,現實中的「明日世界」主題區不會出現在電影裡,但電影從創意階段就深受「明日世界」主題區的影響。其特指的便是位於美國加州的第一座迪士尼樂園。如果去過那兒便會理解,為何電影裡會出現進入太空的情節,因為這是在配合「明日世界」主題區經典的「太空山」(Space Mountain)的遊樂設施。基本上,電影裡把「明日世界」主題區展示了一遍,但植入的很巧妙、不生硬。
談到電影創意,還得說一下博德在2013年曬在網上的一張照片,博德說,迪士尼方面發現了一個貼著「1952」標籤的紙板箱,裡面裝著華特·迪士尼照片、1928年的《驚奇故事雜誌》、相關年份的黑膠唱片。對於迪士尼粉來說,1952年是個至關重要的年份,因為那年華特·迪士尼組建WED公司,向外宣稱將建造迪士尼樂園。據說,博德就是把著紙板箱端給克魯尼一看,後者就答應來演戲了。
紙板箱的秘密
個人以為,這是影片營銷的好噱頭罷了。影片可以說是在向華特·迪士尼致敬,而且用一種非常迪士尼的方式——合家歡。
所以,你需要理解克魯尼為宣傳此片,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說的一句話:「我們這代人,小的時候都感覺地球會毀於核戰爭,可事實不是如此。」本片講了兩個多小時的故事,無非也是在說,儘管人類現在面臨著極端組織的恐怖威脅、環境問題的日趨惡化等等看似無法解決的末日危機,但只要我們積極樂觀面對,就一定能夠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感覺影片最後就差沒打出幾個大字——地球是不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爆炸的。
很可惜,與巧妙地植入「明日世界」主題區不同,本片後半部分的說教過於生硬,邏輯上經不起推敲。這一問題在其北美上映之後,也遭到了許多媒體的負面評價。當然,從兒童片的立場上看,大部分媒體又對此表示了理解與肯定。
布麗特妮·羅伯森
總之,片中最出彩的肯定是女主角凱西的飾演者布麗特妮·羅伯森,與雅典娜的扮演者拉菲·卡西迪。至於克魯尼,他演一個苦悶煩躁的中年大叔應該算是駕輕就熟吧,就如雅典娜在最後給予男主角弗蘭克的那句評價:「因為你真的沒意思。」克魯尼大叔雖然一開場就開始絮叨,但他的主要戲份在影片開始的一個小時後,那時電影情節也開始變得沒有意思,這真的不是針對克魯尼本人,而是編劇達蒙·林德洛夫與博德都沒法再把故事編下去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