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有一種風華叫青州——『講好青州故事』名家採風」文旅論壇舉行,當代實力派作家邱華棟和李掖平、王劍冰、龍一、王開嶺等知名作家組成的採風團為期三日的「講好青州故事」名家採風活動圓滿落下帷幕。
「面山負海古諸侯,信美東方第一州。」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後分天下為九州,青州即為古九州之一,而在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尚書·禹貢》記載「海岱惟青州」,「海」指渤海,「岱」為泰山,泰山和大海間這片廣袤的土地便是青州。青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然風景秀麗,素有「海岱明珠」、「東方花都」之美譽。
為了生動呈現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青州城市建設發展的壯麗畫卷、文化旅遊事業的蓬勃發展和蝶變歷程,由中共青州市委宣傳部和青州市文旅局主辦,青州市文化館、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承辦的「講好青州故事,慶祝新中國70華誕」名家採風活動於11月8日啟動。
當代實力派作家邱華棟,山東省作協原副主席李掖平,河南省作協副主席王劍冰,《潛伏》原著作者、天津作協副主席龍一,《散文選刊》主編、著名散文家葛一敏,知名作家、央視《看見》欄目主編王開嶺,山東省青年作協副主席王月鵬,中國石化作協副主席周篷樺、青島市作協副主席李林芳,實力派作家解永敏、夏海濤、巴蘭華、李桂華,資深媒體人大眾報業集團原副總編輯楊曉洲、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評論部主任小新,《大眾日報》「豐收」副刊主編劉君以及畫家海珠等23位業界專家組成的採風創編團隊,走進千年古城青州,用文學、藝術特有的形式和視角,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挖掘和發揮青州旅遊文化資源優勢,以多元化的、富有時代感、國際化的「語態」向世界講述文脈青州的動人故事。
在為期3天的活動中,採風團深入黃花溪、泰和寺、井塘古村、雲門山、青州博物館、青州古城等景區進行實地創作,青州每一處自然風光都映射出了其悠久的歷史文化風採,令人印象深刻。
採風第一站是唐莊西山谷中的黃花溪。溪水清澈,宛若一個鄉間少女,靜則流光盼顧,野花滿頭,相思成潭;動則飛流湍急,落玉之聲,如山歌清唱,清純甘美……群山懷抱之中的古村落——井塘,石板路,石頭房,古橋,古井,古廟,古戲臺,都靜靜地佇立在山坡上,無聲無息,置身其中,讓人們在城市裡染指的那些繁華噪雜,瞬間煙消雲散。
採風第二站中的青州博物館,建在原來青州城垣的殘基之上,氣象堂皇。從高至兩米多的北魏一鋪三尊浮雕大背屏,到一褶衣帶、半截佛手的細碎殘件,林林總總,蔚為大觀。尤其是館內所藏龍興寺佛教造像,被認為是20世紀佛教藝術考古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這批造像數量巨大、種類繁多、雕造精美、彩繪富麗,獨具特色。只見這一尊尊佛像造型變化多端,表情惟妙惟肖,有的沉靜安詳,有的慈悲含笑,隔著時空,撫慰眾生,給各位作家的內心深深的嵌入了「青州之微笑」的美好印象。
古城內街巷肌理清晰,空間布局完整,較為完好地保留了古城傳統風貌,遊客走在其中將領略到青州古城曾經的輝煌,感受到深厚的歷史文化氣息。而清朝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馮溥的私家花園——偶園,被李掖平老師贊為「兼有南方園林之秀巧、北方園林之鄉野粗獷」,結構嚴謹,布局得體,怪石嶙峋,曲徑通幽,別有一番情趣。
此次風行程安排緊湊合理,豐富多彩,為作家們挖掘海岱文化千年古韻,體察青州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故事,積累地域文化元素和藝術構思素材提供了良好契機。名作家、畫家、攝影家、主流媒體記者也將通過精品佳作,進一步激發全民認識青州、愛上青州、暢遊青州的熱情,進一步提升青州文化軟實力和新形象。
作為此次採風活動的重頭戲,11月10日上午,「有一種風華叫青州——『講好青州故事』名家採風」文化旅遊論壇舉行。採風的名家們與青州市領導、文旅局領導、青州當地人文歷史專家、民俗專家從不同角度闡述了青州旅遊文化,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方向。
青州市宣傳部領導在致辭中表達了市委宣傳部對青州文化發展的重視和支持,表達了對採風團的熱烈歡迎。
李掖平老師以「美青州慢生活」為主題,發表了精彩演講,向我們分享了她此次採風活動的豐富感受。李老師說,青州山美,水美,人更美,在這裡,人們會想到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還有「臨水照花人」,詩意滿滿。青州平淡自在的慢生活也讓人舒緩從容,身心舒泰,這些自然景觀與文化資源,對青州打好「文化牌」,構建「經濟圈」,提供了絕佳優勢。希望青州市文旅局和宣傳部能立足這些資源,配備專業講解人員,增強服務細節,進一步豐富青州文化內涵,提高參觀體驗,促進經濟繁榮。
王劍冰老師以「尋找李清照」為題發表講話,認為,著名詞人李清照居住青州21年,將自己人生中的最美芳華留給了青州,她便是青州一張最有魅力的文化名片。居住青州期間,李清照創作了大量的膾炙人口的詩詞,這一時期,她的詞風格清麗,委婉含蓄,耐人尋味,給青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輝煌燦爛了青州的文化。青州可以借鑑河南開封、湖北安陸等多個文化城市的發展模式,運用好「花神」「詞神」「掃眉才子」的文化標籤,打好「李清照牌」。
龍一老師認為,鮮花、書畫、李清照詩詞中的閒雅文化都可作為資源繼續挖掘和開發。王開嶺老師的發言也是精煉清晰,在他看來,青州文化可挖掘資源尤其多,除了古色古香的味道以外,青州也可以更時尚,更活潑,可以從更加意象的角度去理解和塑造李清照這個文藝女青年的文化形象,延伸出更多的文化概念和產品,去「討好」當代更多的文藝青年。楊曉洲、周篷樺、劉君等作家也都從自己的角度對青州進行了更加深入和立體的解讀。
此次活動於10日下午完美收官,作家們採風創作的作品,將配上畫作及攝影圖片集結成書——《有一種風華叫青州——「講好青州故事,慶祝新中國70華誕」》。
本次活動承辦方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山東省文化、旅遊事業的發展,陸續承辦了省旅發委主辦的首屆、第二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省文旅廳主辦的「講好山東非遺故事」演講大賽、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蓬萊市文旅局主辦的「講好蓬萊故事徵文大賽暨名家採風」城市形象推廣活動等眾多文旅活動,聘請了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王學典、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山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李掖平、曲阜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成積春等幾十位文旅、民俗領域著名專家學者為學術專家,旗下現有作家、畫家、攝影家、播音主持百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