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十年代初就是中國羽毛球隊忠實球迷的我,終於有機會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的觀看在南加州阿納海姆舉行的第十四屆世界羽毛球錦標賽了。 我還清晰地記得八十年代初中國隊在第一天賽事明顯落後的窘況下勇奪湯姆斯杯的情景。 當時欒勁贏球後將球拍扔向空中並飛吻的鏡頭對於仍較保守的民風來說還是很前衛的。 八十年代中,末,九十年代初的各種羽壇國際賽事電視轉播我更是每場必看。 楊陽,趙建華,李玲慰,韓愛萍,李永波,田秉義的高超球藝在我腦海中更是至高無上,永不磨滅。 九十年代初來美留學,雖然自己還打羽毛球, 但頻率遠不及在國內時。由於美國實在是對羽毛球不重視,我更是沒有機會觀看國際羽壇重大賽事的電視轉播了,只能通過報紙雜誌了解中國羽毛球隊的狀況。
我現在工作,生活在南加州聖迭哥市,開車到世錦賽所在地阿納海姆要一個半小時(約150公裡), 比從北京到天津略遠一點。 這對於建立在汽車輪子上的美國來說就算是很近的距離了。 星期五用了自己的一天假期去看四分之一決賽。 首場中國隊出師不利, 張軍/高凌在先勝一局的情況下, 連失兩局,敗給7號種子泰國選手普拉帕卡莫/薩拉莉。此役感覺 張軍/高凌開始配合還可以,但後兩局略顯疲憊,且接發球處理一般。 張軍的殺球力量尚可,但角度不夠。 相反, 泰國選手體力充沛,特別是普拉帕卡莫,個頭雖不高也不壯實,但頻頻躍起大力扣殺,令張軍/高凌失了不少分。 四分之一決賽中最令我痛苦的兩場比賽是陳宏對丹麥蓋德和鮑春來對馬來西亞李宗偉的兩場男子單打。 從陳宏和鮑春來對各自對手的交戰紀錄來看(分別是勝1負5和勝0負4), 他們就兇多吉少。 果不出所料,蓋德技術全面,一開局就大比分領先。 陳宏雖努力追趕, 但仍以兩分告負。 第二局蓋德信心大增,發揮及近完美, 大比分取勝。 如果說陳宏輸在技不如人的話,鮑春來對冤家李宗偉的比賽實在是被人牽著打的沒有一點兒脾氣了。 可嘆身材高大的鮑春來發揮不出己的優勢,完全被瘦小的李宗偉控制場上節奏,導致兩局完敗。 林丹對韓國李炫一開局進入狀態太慢,幸好其整體實力明顯強於李炫一,最後以2比1取勝。 與男單和混雙相比,女單和女雙可以說是固若金湯。 張寧和謝杏芳都輕取各自的對手。而女雙楊維/張潔雯更是以壓倒性優勢戰勝韓國的李敬元/李孝貞。
星期六在家休息一天, 星期日再次驅車前往阿納海姆觀賞決賽,並為中國隊加油。作為中國隊的鐵桿兒球迷,我毫不猶豫的買了離球場只有3,4米遠票價最貴的場邊票,荷包縮水幾百美元也在所不惜。 和我坐在場邊區的其他二十多位觀眾中還有一對中國夫婦也來為中國隊加油。 美國男雙冠軍白國豪的父母也和我坐在第一排,為他們的兒子助威。 混雙決賽是四項決賽的頭一場。 僅列第11號種子的小將謝中博/張亞雯面對經驗豐富的4號種子印尼的諾瓦/納西爾毫不手軟,敢打敢拼。張亞雯漂亮的網前技術結合謝中博兇狠的大力劈殺使他們以15比13拿下了首局。但姜終歸是老的辣,印尼選手抓住謝中博/張亞雯組合僅十個月,配合不夠默契的弱點,頻頻得分,取勝第二局。 決勝局諾瓦/納西爾連續變線,時爾平抽兩邊底線,調動謝中博並抑制其頭頂劈殺的長處,時爾猛殺中路,利用中國小將配合欠佳的弱點。年輕的謝中博/張亞雯終歸缺乏國際大賽經驗,遺憾的丟掉了決勝局。 男單決賽林丹開局又重複四分之一決賽時對韓國李炫一的景象,進入狀態慢,信心不足,迅速被陶菲克大比分超出。 林丹的最大錯誤是沒有利用自己殺球兇狠的特長,而是和對手鬥網前球。我坐在離網很近的側面,看得一清二楚:陶菲克的撮球又低又近網,且旋轉度高。 有兩三次林丹回撮網前球太高被對手封網撲殺。第二局開始林丹調整戰術曾一度領先。 但終歸陶菲克實力不俗,技術全面,不僅網前球好,扣殺,反手也沒出任何破綻。 林丹控制球場內風向影響的能力似乎也不如陶菲克,導致他不能有效
的拉底線,而且回 陶菲克不是很兇狠的扣殺球時也多次下網。
縱觀此次世錦賽,女單和女雙的絕對領先地位可喜可賀。 中國羽毛球隊最近雖在湯尤杯和蘇迪曼杯取得傲人成績,但那終歸是團體賽,和世錦賽這樣的單項賽還是有區別的。 中國隊雖有衝擊所有五個單項金牌的實力,但真想要盡包五金還是極難的,只有超高水平發揮才能做到。 正常情況下,除女單和女雙外,中國隊應該可以從男單或混雙中取得一面金牌,但遺憾的沒有得到。 中國小將在混雙決賽上雖敗猶榮,為新老交替及衝擊08奧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男單的表現最令人失望,三人都沒有充分利用自己身材高大的優勢,紳士氣有餘,但缺乏或沒有充分利用楊陽,趙建華式的兇狠扣殺,衝勁兒,及霸氣。衷心希望他們能夠彌補不足,在明年的湯尤杯和世錦賽等重大賽事中取得好成績。 此外,客觀因素也不容忽視。 中國隊隊員中除張寧外沒有人來美國打過比賽。 以筆者中美間旅行的經驗來看,15個小時的時差沒有10天到兩周的時間還是滿難徹底調過來的。而中國隊是12日才到達洛杉磯這意味著到21日決賽時隊員們才剛剛開始適應美國西岸時區。 對於習慣了在全封閉球場訓練的中國隊隊員來說箭頭池體育館內過於高效的空調系統產生的嗖嗖冷風多多少少的影響了他們的技術發揮。 望中國隊未來加強場地適應性訓練,近最大程度的消除客觀因素的幹擾。
作者:TXU98
來源:中國羽球在線
作者簡介:1989年畢業於南開大學。 曾獲南開大學生羽毛球男子雙打冠軍。 1992年赴美留學,現在美國加州聖迭哥市一生物製藥公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