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森林公園位於韓城新城太史大街以西1.5公裡的象山頂,緊挨老電廠和澽水河,公園規劃佔地總面積3800畝,設計有效面積2350畝,是近年來韓城打造的一處城市休閒公園。據官方介紹,象山海拔600米左右,因其形狀像大象而得名。
如今園區建有入口廣場、象嶺朝霞、龍潭飛閣、蘇柏南柯、娘娘廟、定坤塔、作家杜鵬程墓和塑像、《革命歷程》浮雕等,可以說這一舉措極大地提升了園區的形象。
今天要說的是,作為一處煥然一新的公園,在方便了市民休閒出行和外出爬山的功能外,關於昨天的「象山森林公園」與今天的「杜鵬程革命紀念園」我個人還有一些看法,不妥之處大家可以各抒己見。
首先,我個人認為園區從一開始規劃建設到後期管理運營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靜下心來深度思考。
建議一:園區名稱擬定
據了解,象山據說是因其山形像大象所以得名。在我看來,時至今日,從一個文脈綿長的歷史名城發展戰略和園區文化內涵來看,公園需要在發展中變更,在變更中求創新,在創新中塑內涵,所以我個人認為應將「象山森林公園」名稱變更為「杜鵬程革命紀念園」,之所以這樣更改,我認為其一是「象山森林公園」本身從自然屬性來看,園區森林覆蓋率並不特別高,稱不上鬱鬱蔥蔥之景,更談不上「森林」這一說法,可以說就目前栽植的松柏等植物完全達不到所謂的「天然氧吧」。加之韓城「象山」這一名稱在韓城周邊縣市知名度不高,景區名稱在全國範圍內也有很多處,包括廣西桂林、浙江寧波、江西南昌、臺灣臺北等地,且大多都以山形似大象得名,同名景區眾多,且韓城森林公園無法與其它地方象山比肩媲美;其二,從文化屬性來看,這一名稱讓人無法和作家杜鵬程、紅色革命或者文學作品方面產生聯想,所以從文化屬性來看更不適合;其三,從旅遊角度來看,「杜鵬程革命紀念園」不僅可以弘揚和宣傳革命作家杜鵬程,還可以將其打造成一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當然,我們創4A不是重點,也不是終點,我們要的更多的是可以牢牢利用好這一優質名人資源,將其打造成繼史聖司馬遷、狀元王傑之後的又一歷史名人品牌,做強做大韓城的文旅事業。要做好這一品牌,單就目前來看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對內要在園區設立杜鵬程紀念館(生平介紹、作品介紹、杜鵬程故事、杜鵬程在延安、杜鵬程筆下的領導人、作品影響力及意義等內容),成立杜鵬程文化研究基地,將渭南市「杜鵬程文學獎」主陣地落地於此。
同時,理清和重新劃清部門職責,將「杜鵬程革命紀念園」適時交由相關文化旅遊部門管轄運營或聯合管理運營(遠期交由實力企業管理運營),這樣能夠更好地發揮其資源優勢,文化旅遊部門可以將其和司馬遷祠、古城、党家村、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任意景區捆綁(或者範家莊黨支部舊址、八路軍東渡黃河出師抗日紀念園、烈士陵園、東英村廉政教育示範基地等捆綁),對外打包推出韓城訪古遊、紅色遊、研學遊、親子遊線路等,只有這樣,紀念園才會有文化的味道,有品質的提升,有市場的活力,對於長遠來看也是一種文化品牌的傳承與弘揚。
建議二:園區的大象Logo應變更並突出以「紅色革命」為主題的標識。
目前來看,象山森林公園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景區標識指引牌、垃圾箱等皆以卡通童趣的大象為核心主題,體現了可愛活潑的一面。如果從「象山」名稱來看,這一點可以說過去,但是從與園區整體定位、規劃來看,個人認為這與園區內的紅色革命主題格格不入,也就是說規劃和主題定位不精準,造成兩種不同的「畫風」。其次,紅色革命紀念地和作家長眠地是相對比較嚴肅的地方,可以打造互動體驗性、創新創意性項目,但是出現的這一現象不相協調,特別是整個園區從一開始設計要有統籌性、協調性、整體性和全局性。
建議三:結合「尋訪革命足跡,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打響文學新高地
「杜鵬程革命紀念園」應該進一步挖掘《保衛延安》、《在和平的日子裡》、《夜走靈官峽》等文學作品及杜鵬程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的重大貢獻,開拍主題微視頻,創作優秀題材的電視劇,進一步為「文學陝軍」的社會地位作出韓城應有的貢獻。當然,紀念園在綠化過程中,以韓城當地的松柏、黃櫨樹為「底色」,松柏常青,代表的是對作家的深切懷念,對其作品和貢獻的充分肯定;黃櫨樹是一種景觀樹,其紅色的顏色也與紅色革命主題相得益彰,大面積栽植不僅可以吸引市民群眾觀賞,還可以方便遊客秋遊韓城,為韓城旅遊將添上精彩一筆(前提是交通通達度要到位)。
當然,韓城市對象山森林公園也有二期相關規劃,將依託自身自然地貌和周邊礦區資源,建設先賢文化教育區、黃河象文化展示區、公共服務區三大板塊,打造集紅色教育、科普體驗、生態休閒等於一體的城市公園。我們期待那一天,也相信隨著太史大街西延橋的即將建成,「杜鵬程革命紀念園」將成為韓城西部生態旅遊帶的形象之門,對這於韓城老礦務局電廠、澽水河溼地整體治理和輻射帶動西川經濟、旅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從而讓人從心理上打破瓶頸隔閡,向西看,再向西看!
千年前,司馬遷因為一部《史記》讓後世登山頂禮朝拜,那是一種對文化的敬畏,是對聖人的無限欽佩。那種仰望,是發自內心的,也是我們這個民族值得仰望的豐碑。
千年後,我們希望作家杜鵬程也能在百年、千年後如他的作品一樣像一座文化的高峰,孤傲地屹立於高山之巔。今天,我們需要一種人文精神,也需要一種人文主義情懷,特別是作為史聖司馬遷故鄉的韓城,需要把文化、文學作為新時代追趕超越的新動力。
文化塑造心靈,信仰點亮人生。初冬的韓城,人們「高山仰止」,仰望一種精神,尋找文學風骨。作為黃河之溿的「文史聖域」,我們這一代人應責無旁貸去守護、傳承、弘揚這一文化豐碑,擦亮「文史之鄉」的金字招牌。
作者/來源:小焦愛吃肉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