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真的不大。坐車往返於鼓浪嶼,南普陀,中山路,廈大,都很方便。打的基本上單趟20幾元。廈大的內涵實在沒時間去感受了,倒是體會了廈大外面的風景。好美,吹著海風,騎著雙人自行車,置身於海天一線。鼓浪嶼很漂亮,比當年的我去時的風景已改變了很多。那時候沒有這麼多的人,也沒有這麼多有特色的小店。拍了很多照片,一起來欣賞,傳說中的小資小店。這裡的確是一個小資的地方。
閒情雅致,悠閒散漫,浪漫情懷等等一切小資的詞語來描述這個海島。到處都是小資男人和小資女人。坐在咖啡廳鄰街的窗邊,點一杯曼特寧,在那仿佛含著悠遠惆悵的清香裡讀一本村上春樹;落地窗前,剝一盤巴西松子,爽朗的笑聲穿透了小島的靈魂;一身身深深淺淺柔和明媚的粉紫色長裙像極了這個小島上獨一無二的花瓣……鼓浪嶼很乾淨很自然,雖然旅遊的人很多,自己的內心卻不知覺得安靜下來。選擇住在吳家園,感覺和旁邊的四星級相比並不差,還有早餐。老闆給我們的退房時間留到兩點鐘,我們好珍惜這得之不易的時間。次日兩點鐘離開鼓浪嶼。
在鼓浪嶼島上有70%左右是21世紀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除外國人及華僑建築外,本地軍民也紛紛造屋蓋房。有些本地的名人、富戶,往往請外國的設計師設計圖紙,或者套用現成的圖紙,或者模仿周圍的房屋形式,建造的住宅往往規模宏大,裝修豔麗,做工亦很講究。除居住建築外,一些華僑也投資興建了很多公用事業類建築,創辦了建築公司,組建了一些施工隊伍,開發建設了很多道路街區和店面。比較著名的華僑實業家黃奕住、李清泉、黃仲訓等人,在鼓浪嶼投以巨款,發展房地產業,建設開發出售住宅,創辦電話、電報公司及自來水廠、碼頭等公共事業。抗戰前,鼓浪嶼樓房錯落有致、造型迥異。抗戰時期與解放戰爭時期,一些建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毀壞。
鼓浪嶼代表景點有: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廈門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著名詩人王心鑑的《鼓浪行》一詩,寫到「世外有鷺嶼,巉巖鎮海門。碧波連碧空,白帆載白雲。片瓦曰古寺,只榕若重林。撫琴思國士,竹影拭劍痕。」即說明了鼓浪嶼的厚重歷史和秀美風景。隨著廈 門的發展,鼓浪嶼成為觀光、度假、旅遊、購物、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海島風景文化旅遊區。2007年05月08日被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中國最美五大城區之首」。
曾厝垵最感動人的宗教遺蹟是海邊的「聖媽宮」供奉著媽祖。如果你經常從環島路走過,你一定會對一座小型的宮廟產生好奇。是的,聖媽宮從一定意義上講,可以算得上是曾厝垵的標誌性建築了。
曾厝垵的老人說,聖媽的信仰來源於海邊的「漂客之塋」。聖媽宮裡的「神」只是很平凡的姑娘,她或許是婚姻不幸,或許是守望、盼望夢中的南洋,也許是想去臺灣,也有可能因為生活實在太艱難,所以她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早上出海討魚的漁民看見了她,就將她拖了回來,安葬在這個海邊的地方。
經過了不知多少歲月,這些無家可歸的外鄉人和本地人,就由閩南當地的好心人招魂、辦理殤事。他們由當時社會低層善良、無助的人晉級為至高無上的正神,成為苦難、草根階層的保護神,開始保佑一方淨土。每年的農曆八月初二是聖媽的節日,這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刻,戲班子唱戲長達一兩個月,戲唱完了還會有播放電影。
我必須必須要介紹的小眼鏡大排檔,好吃又便宜,排隊等啦。美味一定是要有耐心的呀。長這麼大都沒吃過如此新鮮的帶魚。鮑魚十元一個,醬香味的好鮮。唯一不好的是廈門的很多司機真的很沒有禮貌,開車開得很快,窗戶也開得很大,你跟他說謝謝,都沒有回應的。不知道為什麼這樣一個美麗的旅遊城市,人文素質卻不是那麼匹配呢?也許只是那麼僅僅幾個吧。 鼓浪嶼,海風中永遠美麗!
等等!喜歡就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