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年家訓家規考及對當下公職人員的現實意義

2020-12-13 華聲在線

文/彭元傑 (湘潭縣分水中心學校)

陳鵬年(1663~1723)字北溟,又字滄州,湖南湘潭人,清代官吏、學者。康熙三十年進士。歷官浙江西安知縣、江南山陽知縣、江寧知府、蘇州知府、河道總督,卒於任。曾被康熙譽為「中國第一能臣」,其為官清廉,有「陳青天」之稱。雍正元年,因積勞成疾,卒於任所。年61歲。雍正帝聞訊,十分痛惜,並稱:鵬年「積勞成疾,歿於公所,聞其家有八旬老母,室如懸馨。此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臣。」卒諡恪勤,入祀河南、江寧名宦祠。靈柩初厝南北壩尾,宮弁、役夫、居民數萬人相率繞棺。雍正四年歸葬湘潭縣環山東霧山麓,今湘潭縣分水鄉。其為官為人與處世堪為當時楷模,為統治者稱道,為老百姓所敬仰,為為官者效仿,政德雙馨併名留青史,其原因是他一生遵循「清、慎、勤」的為人為官處世之道。筆者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走訪了他的十代和十一代後人,在族譜當中未能夠發現明確的家規家訓,但透過具體的事例,詩詞言語與朝廷世人的高度評價,歸納了他的家規家訓和治家之道,既是挖掘整理和提煉我縣古名人家風家訓家規故事,也對後人,尤其是對當下公職人員如何處理治家與為官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清:嚴束家人,清廉不貪。

陳鵬年康熙三十五年任浙江西安(今衢縣)知縣時,焚香發誓:從今天開始作官從政,如有不容於天理,不合乎人心的事,天誅地滅!又書清、慎、勤三字貼於室內自勵。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陳鵬年調任淮安府山陽知縣。據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卷十二載:在任力革弊政,黜耗羨,束胥吏,勸農桑,戒奢侈,止爭鬥,成效顯著,百姓書「官清民安」四字張貼於門上。據傳,雖為官於北方,仍喜食辣椒與大米粥,夏季喜食調鹽搗大蒜,生活崇尚簡潔樸素。

升任江蘇江寧知府任職期間,為官清廉,有「陳青天」之稱,前後七年在京修書,因經濟拮据無錢租房,只得朝夕以殿廬為家,借住在武英殿旁的側屋,即為朝臣候朝及值宿之所。第一次返京修書前是在江寧知府職上,曾告誡家人,「勿為一物一錢折節」,對家人收受別人禮物「勃然作色」「辭色甚厲」(後人語)。

康熙六十年,管理河工、漕運屢進治河方略,果斷處理應急事件,深受朝廷嘉許,康熙贊其「擔當識量,誠不愧古大臣矣」。雍正繼位後,實授河道總督。為從一品大員,是為肥缺。陳鵬年卻經常食宿河堤,與卒役一起堵口疏流,不避寒暑,甚至常常廢寢忘食,以致積勞成疾。同僚評價他沒有私自挪用朝廷一兩銀子。

陳鵬年61歲時死於任上,按照今天的說法是在職死亡。但是,他死時家裡是什麼情況呢?家有八旬老母,室如懸罄。「此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臣。」朝廷賜帑金(銀)二千以為殮葬,諡其「恪勤」,祀賢良祠,賜其母封誥,令照一品官例蔭一子。靈柩初厝南北壩尾,數萬人繞棺,莫不含淚拭袖。雖然名聲沒有海瑞大,但的確是清朝少有的清廉之官,也是我們湘潭縣歷史上的好榜樣。兩個兒子,樹芝、樹萱,幼承家教,上令隨鵬年校書內廷。樹芝官至平越知府,樹萱官至戶部侍郎。

慎:處事謹慎,求聞己過。

新到一地上任,家人及隨從四五人,輕車簡從,不像有的官員上任的時候前呼後擁護,有海瑞之風。陳鵬年當官時不媚求上司,處事低調不張揚。交往之人,為品行高潔之士。(此是其和海瑞不同處,海瑞是不交結,個人當孤獨的勇士;陳鵬年是擇其善者而友之),此點對他兒子的影響較大。如曹寅(曹雪芹的祖父),不僅才華橫溢,人品也是出了名的好。當然,太子要殺江寧太守陳鵬年時,曾拔刀相助替他求情。江蘇巡撫張伯行,雅重鵬年,事無巨細,倚以裁決,是為至交好友。

陳鵬年少年讀書時起,品行端正,是當時鄉裡少有的好兒郎,也是得自於其父對她的良好家教。當官以後,除愛好山水出遊和讀書寫詩作畫外,愛靜思靜坐,處事低調謹慎。據族譜,對兩個兒子每日的要求尤其嚴格,連到外面的店鋪買點東西都要在規定時間趕回來。

陳鵬年在當官期間和下層的衙役等關係較好,比較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感受,有時候和他們推心置腹談話,要求他們指出自己在工作上的不合宜之處,以利改進。不說問過則喜,但作為一個高級官員能夠做到經常去基層群眾中求問過,委實不易。

勤:勤於政務,心繫百姓。

陳鵬年不僅是個窮官,更是一個勤官。

1703年,陳鵬年調到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擔任知縣上任後幾個月,夜以繼日處理積案,走訪四鄉,便使境內安定。老百姓寫上「官清民安」匾字,送到縣衙。後來,他要調任海州(今江蘇省東海縣)知州,挽留他的百姓擠滿了道路,使他寸步難行。從此,他的名聲開始傳播開來。康熙皇帝南巡路過江寧時,駐蹕於織造府,有一天他看到江寧織造的幼子在庭前玩耍,就想逗逗這個還不懂事的小孩子,問他說:「兒知江寧有好官乎?」沒想到小孩子應聲而答:「知有陳鵬年。」連小孩子都知道他是個好官。

在任蘇州知府的兩年裡,陳鵬年大力改善民生,增加就業,勸課農桑,疏浚河道,嚴禁各地方政府向老百姓攤派,如有違反嚴懲不貸,對於黃賭毒更是予以嚴厲打擊,一時間蘇州「澆風為之一變」,深得上司誇讚。

一生清廉的陳鵬年,最終死於治河的任上。1722年,陳鵬年奉命勘察山東、河南等地運河,後來康熙皇帝任命他署河道總督,專治南河(黃河下遊)。黃河在馬營口決口,他親自督工,住宿在河堤上,與卒役一起堵口疏流,日夜奮戰,不避寒暑,甚至廢寢忘食,黃河決口終於合龍,而陳鵬年因為操勞過度,一病不起。1723年,陳鵬年病死於黃河堤工所內。

恕:寬恕他人,書香養性。

陳鵬年的元配夫人姓石,她的伯伯曾被當時的湘潭知縣冤殺。其時,陳鵬年在西安(衢縣)知縣任上,遠水難救近火。家人遂心存芥蒂,後來他派人接老母親、夫人到他任職的官署居住。時常勸解夫人化解恩怨,時《湘潭縣城隍廟祭文》就是陳鵬年親筆寫的,顯然是受湘潭官員的託請。以德報怨,寬恕他人,不睚眥必報。

在蘇州知府任上反對加稅,遭兩江總督阿山陷害,差點丟了性命,一般來說,都是會結下生死大仇的。但後來官至從一品,亦有許多門生故友,為之抱打不平,但俱為其所阻。從這個實例也可看出陳鵬年是個不太把個人恩怨放在心上的人,待人常存寬恕之心。

陳鵬年博學長予文翰,在武英殿修書10餘年,參修、主修的書有《四朝全詩》、《方輿全書》、《月令輯要》等。著有《道榮堂文集》6卷(四庫存錄)、《滄洲詩集》(四庫存錄)、《喝月詞》5卷、《歷仕政略》4卷及《河工條約》1卷。另有《分類字錦》、《物類輯古略》等書。修纂有《西安縣誌》12卷,均傳世。

陳鵬年為官期間,日日讀書,博學多才。他的詩歌平和從容,多為關心百姓的疾苦和對家鄉的思念。如《京江即事》中寫道:「京江四月無雨澤,井泉竭盡秧苗枯」,以此表達對百姓疾苦的同情。為官四十載未曾返鄉 ,詩文寄託思鄉之情,《石村》一詩是這樣寫的:「世宅池頭地,先人號石村。青山在庭戶,白水繞蓬門。揖讓風猶古,詩書俗所敦。別來耆舊盡,他日見兒孫。」就這樣,陳鵬年將所有思鄉之情,寄托在詩行裡。

陳鵬年作為有清一代名臣,為朝廷高度評價,為百姓高度讚譽,譽為「青天」,可見其為官為人的成功,尤其是他的家規家訓對今人具借鑑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指出: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 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 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當代中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非常重視以家風家教為突破口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以此作為加強黨員幹部廉政教育的一個重要抓手。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每一位領導幹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第八條明確要求:「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由此可見,黨員幹部的家風與作風黨風緊密相連,家風建設是黨員幹部的必修課。

中國傳統家規家訓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其中「廉潔」作為個人品行修養的重要內容,「廉政」作為從政人員的道德要求,二者在歷代家規家訓黨員幹部要有為民情懷,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發揚「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的精神,恪守為民之責,善謀為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

勤是為官為政之本。陳氏初為官,即手書「清、慎、勤」三字貼於書房以自勵,「清」即為官要清正,「慎」 即處事要謹慎不浮誇,「勤」即要勤奮為官,多體恤民情,關心民生。綜合這三字的行事原則,陳氏所要追求的就是一種清廉謹慎而又勤政的經世精神。在任職期間,陳鵬年是個實實在在的勤政之人,就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個愛幹事肯幹事的人,還是個能夠幹成事的人。治理黃河,作為一品大員,站在齊腰部深得水裡今天我們有些黨員幹部,未發達,事事可親力親為。一旦走上崗位,掌握實權,就事情做不動了,格也大了。身為人民公僕,真的需要學學我們湘潭名臣的勤奮精神。

廉是為官者的首要品德。廉生威,兩袖清風自能正氣凜然。陳鵬年在處理家人與公務上,一清二白,尤其厭惡家人幹政。故為官期間人多不識夫人和老太太之面,杜絕了家人收受賄賂的漏洞。不是政策性的而是自己主動要求這樣做的。所以才有在京城當編修而買不起房子,才有自己任上死時老母親八十多歲而家無餘錢,需朝廷撥2000兩銀子才能夠辦成喪事,才能夠在家庭裡營造廉潔的氛圍,才有兒子們的美好前程,才造福了多方民眾。在他任職蘇州知府的兩年時間裡,蘇州的「澆風為之一變」,後人紛紛為其立廟以表追思,如:蘇州城西善人橋的穹窿城隍廟、葑門外的蕩裡村內的陳公廟。隨著國家反腐力度的加大,不論是老虎還是蒼蠅都逃不出人民的法網,但是,不廉潔,生活腐化,對家人管理鬆弛,家人收受賄賂,則是這些案件的基本的共同劇情。

慎是公職人員交往準則。古人交往遵循「君子之交淡如水」,親賢人,遠小人。作為公職人員,要力戒不良的嗜好,縱觀當下許多墮落幹部,很多的是被人從愛好上下的手。

陳鵬年為人正義正直,特別廉潔和勤奮,受到朝廷重用,百姓愛戴,青史留名,可以用「湘潭的海瑞」來形容。他的家規家訓,對家人的嚴厲要求,對今天我們黨員領導幹部都應該起著示範楷模作用,腐敗分子的的下場對那些心存僥倖的投機者和不作為應該是一記記猛醒的警鐘。

[責編:曹漾]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張鵬翮家族的家規家訓
    張鵬翮家族的家規家訓◎全媒體記者 徐金華近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要聞及《中國傳統的家規》欄目,推介了我市蓬溪縣張鵬翮家族的家規家訓。張鵬翮是四川蓬溪人,清代名臣、治河專家。在這百年中,張氏家規無疑起著重要作用,引導著張氏子孫的奮發前行。A 張鵬翮其人張鵬翮(1649-1725年),字運青,號寬宇、信陽子,清四川潼川州遂寧縣黑柏溝(今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黑柏溝)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歷任江南學政、河道總督、吏部尚書兼文華殿大學士等職。
  • 2018.03:家規家訓與生活滿意度研究(王琪延等)
    家規家訓與生活滿意度研究——基於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分析 王琪延 韋佳佳   內容摘要:本文基於中國人民大學休閒經濟研究中心於2017年進行的北京市居民家規家訓調查數據,運用結構方程模型研究對家庭環境千百年來,家規、家訓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微觀載體,通過一代代家庭長輩的言傳身教和家風傳承,以一種無言的教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影響著人們的心靈,深入到每個人的血脈中。家規家訓集中體現了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家長的言傳身教,不僅時時刻刻規範著孩子的言談舉止,影響著孩子的情感、態度、思想、情趣乃至心靈,久而久之,形成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 人民日報人民要論:從傳統家訓家規中汲取優良家風滋養
    我國古代家訓文化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名人家訓很多,流傳亦廣。除北朝顏之推外,北宋司馬光,南宋朱熹、陸遊、袁採,明代方孝孺、楊慎、傅山、張履祥,清代焦循、曾國藩等都傳有家訓。他們的後代繁衍久長,這些家訓的社會影響也十分久遠。明清時代,在統治階級的倡導和推廣下,家訓家規的普及達到了新的階段。家訓中有許多名言警句,成為人們服膺的治家良策或修身典範,今天仍有積極意義。
  • 安財學子家風家訓家規個人社會實踐
    主要深入調查了自己家族的家風家訓家規。通過此次調查,旨在進一步深入了解感受家族的家風家訓家規,感受家族文化,弘揚傳統文化。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調查,後期進行數據處理,更好地了解了家風家訓家規的意義。
  • 廉潔家風進校園 家規家訓記心間
    活動現場 張義君 攝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教是人生第一堂課,家風是社會風氣的基礎。涵養良好家風,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為切實發揮家庭家教在廉潔家風建設中的作用,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廉潔家風·書香校園」主題活動在欒川縣實驗中學拉開帷幕。此次活動包括家風教育主題班會、講述家風故事、家規家訓展示、書畫作品展及家規家訓書法寫贈等。  活動現場,一幅幅精妙的書畫作品、一個個感人的家風故事,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師生觀摩聆聽。
  • @全區家庭 「好家風好家訓好家規」徵集活動!
    」截止時間由2020年2月底順延至2020年5月底區婦聯、區教育局聯合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好家規」的徵集活動,自疫情發生以來,各級婦聯組織更是牢牢抓住疫情防控主動權,積極開展家庭家教家風相關工作,不僅為基層戰「疫」構築家庭防線,也為我區講好「家風家訓家規」故事注入戰「疫」元素。
  • 立家規 行家規 武義治水家訓薪火相傳
    俞氏後人將護水寫進宗譜和家規家訓,還告誡世世代代禁絕濫砍山林。「五水共治」工作開展以來,武義在全縣範圍開展「培育治水好家風、傳承護水好家訓」活動,切實將治水護水特別是剿滅劣V類水行動與家規家訓內容有機結合起來,發動黨員幹部圍繞治水護水內容自覺「立家規」,帶頭「行家規」,為守牢「五水共治」成效,營造全民治水護水氛圍。「懷大禹心,青山綠水留恩遠;有愚公志,十裡河渠治愛深」。
  • 江都大橋鎮念好家規家訓「三字經」
    今年以來,揚州江都區大橋鎮堅持挖掘、傳播與傳承相結合,「掘」「曬」「融」三位一體大力推進家風家訓建設,在全鎮黨員幹部中倡導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引導全社會形成廉榮貪恥的廉潔風尚。  念好「掘」字經,深挖好家風家訓。廣泛動員收集廉政家規,發起「建家訓、立家規、樹家風」倡議,深入挖掘家規家訓、鄉規民約中的廉潔元素。
  • 曬家規家訓——大渡口區婦聯、教委「我家好家訓」活動優秀家訓...
    曬家規家訓——大渡口區婦聯、教委「我家好家訓」活動優秀家訓作品展示(一) 2020-08-05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惠州積極推廣優秀家規家訓 以清廉家風涵養黨風政風
    其實,本地歷史上湧現的廉潔典型和廉政故事也是我們的身邊人、身邊事,雖然歷史年代不同,但基本價值仍有時代意義。」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經受住時間長河檢驗的廉潔人物和故事往往也更能讓人信服。」  全市黨員幹部既學習本地傳統家規家訓,也與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員深入交流、反覆商議、達成共識,嚴肅認真地制訂有約束力、有自身特點的家規,並在支部學習討論、廉政教育活動、家風主題演講等活動中主動亮出家規,相互學習借鑑。
  • 鄱陽:洪氏家規家訓家風天下傳
    為增強文化自信,弘揚賡續洪氏家規家訓家風8月18日上午,鄱陽「四洪」文化研究分會在饒州飯店舉辦學家規傳家訓暨洪門莘莘學子助學表彰活動。今年鄱陽文理科狀元洪巖、洪睿及36名洪門學子參加學習家規家訓家風活動,來自縣內外洪氏家親二百餘人參加共襄盛世。
  • 米脂縣婦聯開展慶「六一」家規家訓展示活動
    常子奧家庭家規家訓:勤儉治家,虛心治學,仁愛治德。"孝"字當頭;"禮"字在後。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珍惜時間,懂得付出。待人貴真誠,為人須謙和,孝道當竭力,親情互相助。申奧傑家庭家規家訓:人於世需要愛,更應自重,崇尚科學,不信邪,不迷神、勤勞動、多鍛鍊,病求醫生。
  • 【家風家訓】優秀家訓家規、最美家風故事展播(四)
    【家風家訓】優秀家訓家規、最美家風故事展播(四) 2020-05-16 0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客家家訓家國情懷 祖訓家規內涵豐富(組圖)
    土樓客家人的祖訓家規,展現了中華優秀文化和客家優良家風,承載著客家傳統美德。  去年6月,永定在世遺土樓「振成樓」邊的「慶成樓」建立了客家家訓館,集中展示土樓客家人的祖訓家規,提升客家土樓的文化內涵。祖籍永定下洋鎮思賢村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先生聞訊後甚為高興,欣然揮毫為客家家訓館題寫了館名。
  • 傳統家規家訓中可貴的育人理念
    明末刻本《顏氏家訓》   傳統家規家訓,無論是鴻篇巨製,抑或是片紙短章,都是傳統文化之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豐富的育人思想,其所強調的「立德樹人、德教宜早」「嚴慈相濟、愛而有教」「知行結合、身體力行」這種「立德」為「上」的價值取向深刻地影響了古人的教育觀念,致使傳統家規家訓特別強調「立德為上」,將德育置於教育的首位,以德立身成人。  《顏氏家訓·勉學》教育子孫:讀書治學當以「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為第一要務。司馬光在《家範》中引《大學》「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以修身為本」的論說,告誡子孫修身立德的重要性,並主張效仿古代聖賢「遺子孫以德以禮」,「遺子孫以廉以儉」。
  • 我的家規家訓故事(五)——孝、儉、勤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家規家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新時代下的家規家訓,也有著獨特的魅力。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裡肯定都有著自己的家規家訓。我家的家規家訓可以概括為「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常言道:「慈孝之心,人皆有之。」孝道是每個人都要有都要做的。父母用他們自己的言行,每天都在詮釋著這句話。
  • 濬縣法院舉辦 「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道德講堂活動
    濬縣法院舉辦 「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道德講堂活動 2020-12-04 1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站鄉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主題活動
    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繼承良好家訓家規家風,助推家風教育。11月16日,騰衝市馬站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到雲華完小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主題親子活動,為三年級學生家長帶來一堂特殊的班會課。青年志願者結合「家規、家訓、家風」傳統教育,緊緊圍繞家規家訓家風中有關和諧、孝道、勸學、向善、勤儉、誠信等方面內容展開教育。
  • 天水市婦聯優秀家風家訓家規活動火熱徵集中!
    天水市婦聯優秀家風家訓家規活動火熱徵集中!市婦聯、市文明辦決定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傳家訓 樹家規 揚家風」優秀家風家訓家規徵集活動。徵集主題:「傳家訓 樹家規 揚家風」徵集時間:2020年10月-2020年12月徵集主題:面向全市徵集,以家庭為單位。徵集內容1.家訓家規格言。
  • 濬縣法院舉辦「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道德講堂活動
    映象網訊(記者 王東紅)12月4日,濬縣法院舉辦了以「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為主題的道德講堂活動,濬縣法院各部門幹警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通過唱歌曲、看短片、誦經典、講故事、談感悟五個環節進行。與會人員一起齊唱了《常回家看看》歌曲,觀看了關於「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的公益視頻短片,朗誦了《曾國藩家訓》中的經典內容「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則儉,永不貧賤」,並一同觀看了「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為主題的微電影。最後,濬縣法院幹警代表劉禹、王子賀分別結合自身經歷談了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