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記者從交通運輸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國家公路網命名編號調整工作已順利完成,國家高速公路及國道共新增或調整交通標誌28.3萬塊,實現網際網路和導航服務數據同步更新,切實方便了群眾出行。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春耕主持發布會。部公路局副局長周榮峰介紹,命名編號調整後,每個城市繞線環線均有全國唯一的編號,每條國家公路均有獨立名稱,每個重要道路節點均有明顯的標誌,可確保上路司機認得清、看得懂、行得通、走得對。
基本實現「四個一」目標
去年3月,交通運輸部正式啟動國家公路網命名編號調整工作。一年半以來,共新增或調整交通標誌28.3萬塊,其中涉及國家高速公路裡程約8.4萬公裡,新增或調整交通標誌約7.6萬塊;涉及普通國道裡程約23.5萬公裡,新增或調整交通標誌20.7萬塊。
除完善路線編號、行駛方向、控制性地點和距離等信息外,此次調整工作提出了多路徑公路指引、間接到達信息指引、雙標識信息指引的方法,基本實現了既定的「四個一」目標——構建了一個統一規範、清晰完善的公路網標識體系,形成了一套技術先進、科學智能的數位化路網管理系統,建成了一張滿足社會公眾出行新需求的公路信息服務立體網絡,營造了一個高效便捷的公路交通出行環境。
根據《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我國國家公路網規劃總規模40.1萬公裡。其中,國家高速公路網由原規劃的「7射、9縱、18橫」,調整為「7射、11縱、18橫」,以及6條地區環線、16條並行線和104條聯絡線,總規模約11.8萬公裡,另有規劃遠期展望線約1.8萬公裡;普通國道網由原規劃的「12射、28縱、30橫」共70條路線,調整為「12射、47縱、60橫」,以及81條聯絡線,共200條路線,總規模約26.5萬公裡。
指路標誌和移動網際網路導航協同引導
此次調整工作依託「圖像識別AI算法」「數位化電子地圖」等技術,實現了大範圍海量路網數據的快速採集,建設了基於數位化電子地圖的交通標誌資產管理系統,構建了路上指路標誌和移動網際網路導航的協同引導體系,有力提升了工程實施效率和效果。
調整期間,高德、百度等多家企業以「監督員、觀察員」身份積極參與,建立了適合駕駛員出行習慣的路網指引技術體系。導航企業第一時間更新導航數據,確保導航播報與指路標誌相協同。
網際網路出行行為大數據顯示,調整工作完成後,駕駛員轉換行駛方向的行動點普遍提前,急減速、急換道等不安全的駕駛行為大幅度減少。
推動全路網命名編號調整
社會評價結果顯示,此次國家公路網命名編號調整工作得到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和支持,社會滿意度達96.7%。
目前,國家公路網以外的公路和城市道路還存在沒有協同調整完的路段,交通運輸部將指導地方交通運輸部門從整體路網出發,加強與住建、公安等部門的溝通,儘快完成全路網的調整工作。
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繼續推動全路網命名編號調整工作,推動行業間、部門間數據交換工作,繼續深化調整成果。
會上,吳春耕、周榮峰還就交通強國建設等話題回答了記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