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一作獲最佳論文獎,第四大視覺頂會BMVC大獎出爐

2020-09-15 AI科技評論

作者 | 陳大鑫

近日,BMVC 2020最佳論文獎、最佳論文獎亞軍、最佳學生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獎亞軍、最佳工業論文獎等五項大獎出爐。

其中最佳論文獎四位作者當中包含一作在內有三位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以及英偉達公司的國人/華人學生。

最佳學生論文獎以及最佳學生論文獎亞軍也是有國人/華人學生的存在,其中最佳學生論文獎亞軍由來自大連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鵬城實驗室的三位同學獲得。

英國機器視覺會議(BMVC)是英國機器視覺協會(BMVA)的年度機器視覺、圖像處理和模式識別會議。它是在英國舉行的有關計算機視覺和相關領域的主要國際會議之一。隨著知名度和質量的不斷提高,它已成為視覺大會中享有盛譽的會議。

2018年的時候,AI科技評論有幸採訪到當年九月在英國紐卡斯爾召開的 BMVC的「總指揮」--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邵嶺。

作為當時會議的大會主席,邵嶺教授認為,BMVC 已經有三十年歷史,它其實是一場被低估的國際會議。

邵嶺教授對AI科技評論表示,「雖然它是一個國際會議,但名字裡有個 British,所以很多人會誤解它只是一個 local 的會議,間接影響了它的投稿和參與者數量。」

邵嶺教授繼續說道:

BMVC 其實已經有三十年的歷史了,被公認為是繼 ICCV/CVPR/ECCV 三大視覺頂會之後,排名第四的計算機視覺會議,很多知名教授(比如牛津大學的Andrew Zisserman)在 BMVC 上發表過很多文章。

BMVC 這幾年知名度下降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雖然它是一個國際會議,但名字裡有個 British,所以很多人會誤解它只是一個地區性會議,間接影響了投稿論文和參與者數量。

第二,很多國家的人,包括中國人去英國都需要另外辦理籤證,不像歐洲很多其他國家,只需要辦理一個申根籤證便可訪問,這也影響了 BMVC 的規模。

第三,現在國內都會參照 CCF 的分類來選擇會議,可能有部分 CCF 委員對 BMVC 並不了解,把它排在了 C 類,這絕對是不準確的,事實上它應該被歸為 B 類會議。

為了提升 BMVC 知名度,每一年的組織者都會盡力把會議辦到最好,邀請世界知名的學者做 keynote speakers。同時,我們也會嚴格把關審稿過程,儘量使審稿公平公正,以提升錄用文章的質量。此外,我們也會聯繫工業界贊助會議的一些獎項,提高大家投稿 BMVC 的積極性。

每一屆 BMVC 也會組織一個 IJCV(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的 special issue,邀請最好的文章的作者,將其會議文章擴展後投到這個特刊。

當然,我們也希望 CCF 在下一次對會議分類時,能更為準確地把 BMVC 分為 B 類,給予參與者更好的參考依據。

以下是今年BMVC 2020 五項大獎獲獎的具體詳情。

1 最佳論文獎

獲獎論文:《Delving Deeper into Anti-aliasing in ConvNets 》

論文連結:https://www.bmvc2020-conference.com/assets/papers/0547.pdf

代碼連結:https://maureenzou.github.io/ddac/

論文作者單位: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英偉達

論文摘要:

混疊(Aliasing)是指高頻信號在採樣後退化為完全不同的信號的現象。在深度學習的背景下,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因為下採樣層被廣泛地應用於深層網絡結構中,以減少參數和計算量。標準的解決方案是在下採樣前應用低通濾波器(filter),例如高斯模糊。然而,在整個內容中應用相同的過濾器可能是次優的,因為特徵映射的頻率可以在空間位置和特徵通道之間變化。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提出了一種自適應的內容感知低通濾波層,它可以為輸入特徵映射的每個空間位置和信道組預測單獨的濾波器權重。我們研究了該方法在多個任務(包括ImageNet分類、COCO實例分割和Cityscapes語義分割)中的有效性和通用性。定性和定量結果表明,該方法能有效地適應不同的特徵頻率,以避免混疊,同時保留有用的識別信息。

2 最佳論文獎亞軍

獲獎論文:

《Key-Nets: Optical Transformation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Privacy Preserving Vision Sensors》

論文連結:https://www.bmvc2020-conference.com/assets/papers/0101.pdf

論文作者:

論文摘要:

現代相機的設計並不是以計算機視覺或機器學習作為目標應用。因此,我們需要一種新的視覺傳感器,通過設計這種傳感器來保護隱私、防止洩露隱私信息,體它只用於收集目標機器學習任務所需的信息。在本文中,我們介紹了一種密鑰網絡( key-nets),它是一種卷積網絡,並與一個定製的視覺傳感器配對,該傳感器應用光學/模擬變換,使得密鑰網絡可以對轉換後的圖像進行精確的加密推斷,但圖像不能被人或任何其他密鑰網絡解釋。

我們給出了適用於密鑰網絡的光學變換的五個充分條件,並證明了廣義隨機矩陣(generalized stochastic matrices)如尺度、偏差和分像素 shuffling等滿足這些條件。我們通過展示在沒有密鑰網絡的情況下,對於一個直接在光學變換圖像上進行微調以用於人臉識別和目標檢測的網絡來說,這是一種高效/隱私權衡。最後,我們證明了密鑰網絡相當於使用希爾密碼的同態加密,其內存和運行時間的上限與用戶指定的隱私參數成二次方關係。因此,密鑰網絡是第一個實用、高效、保密的基於光學同態加密的視覺傳感器。

3 最佳學生論文獎

獲獎論文:《Video Region Annotation with Sparse Bounding Boxes》

論文連結:https://www.bmvc2020-conference.com/assets/papers/0638.pdf

論文作者:

論文摘要:

視頻分析已經朝著更詳細的解釋性(例如分割)方向取得了令人欣慰的進展。然而,這些任務在空間和時間上越來越依賴於密集的注釋訓練數據。由於這種注釋是勞動式密集型的,因此很少存在具有詳細區域邊界的密集注釋視頻數據。我們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通過學習如何從目標區域的稀疏注釋邊界框中自動生成視頻的所有幀的區域邊界。我們用一個體圖卷積網絡(Volumetric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VGCN)來實現這一點,該網絡學習使用周圍外觀和運動的時空體積迭代地找到區域邊界上的關鍵點。VGCN的全局優化使其比現有的解決方案具有更強的泛化能力。我使用兩個最新數據集(一個真實數據集和一個合成數據集)的實驗結果,包括消融研究,證明了我們方法的有效性和優越性。

4 最佳學生論文獎亞軍

獲獎論文:《Weakly-supervised Salient Instance Detection》

論文連結:https://www.bmvc2020-conference.com/assets/papers/0430.pdf

論文作者單位:大連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鵬城實驗室

論文摘要:

我們注意到,子實體化信息提供了對顯著項數量的即時判斷,這自然與檢測顯著實例有關,並且可能有助於在分組同一實例的不同部分的同時,分離同一類的實例。受此啟發,我們提出使用類和子實體化標籤作為SID問題的弱監督。並提出了一種新的具有三個分支的弱監督網絡:

1、利用類一致性信息來定位候選目標的顯著性檢測分支;

2、利用類差異信息來劃定目標邊界的邊界檢測分支;

3、質心檢測分支,利用子實體化信息檢測顯著實例質心。

這些互補信息被進一步融合以產生顯著的實例地圖,我們進行了大量的實驗,證明了該方法與根據相關任務精心設計的baseline方法相比具有良好的性能提升。

5 最佳工業論文獎

獲獎論文:

《A CNN Based Approach for the Near-Field Photometric Stereo Problem》

論文連結:https://www.bmvc2020-conference.com/assets/papers/0277.pdf

論文作者:

論文摘要:

在不同光源下使用幾幅圖像重建對象的3D形狀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尤其是在考慮諸如光傳播和衰減、透視圖幾何形狀和鏡面光反射之類的現實假設時。解決光照體視系統( Photometric Stereo)問題的許多工作通常會弱化大多數上述假設。特別是它們通常會忽略鏡面反射和全局照明效果。在這項工作中,我們提出了第一種基於CNN的方法,該方法能夠處理光照體視系統中的這些現實假設。我們利用深度神經網絡的最新進展來實現遠場光照體視系統,並使它們適應近場設置。我們通過採用迭代過程進行形狀估計來實現此目的,該過程有兩個主要步驟:

1、我們每個像素地訓練CNN,以根據反射率樣本預測表面法線。

2、我們通過積分法線場來計算深度,以迭代地估計光的方向和衰減,該深度用於補償輸入圖像以計算下一次迭代的反射率樣本。

據我們所知,這是第一個能夠從高鏡面物體準確預測3D形狀的近場框架。在合成和實際實驗中,我們的方法都優於競爭性的最新近場光照體視系統方法。

[贈書福利]

在AI科技評論9月11日推文「《柏拉圖與技術呆子》:探討人類與技術的創造性夥伴關係」留言區留言,談一談你對本書的相關看法、期待等。

AI 科技評論將會在留言區選出5名讀者,每人送出《柏拉圖與技術呆子》一本。

活動規則:

1. 在留言區留言,留言點讚最高且留言質量較高的前 5 位讀者將獲得贈書。獲得贈書的讀者請聯繫 AI 科技評論客服(aitechreview)。

2. 留言內容和留言質量會有篩選,例如「選我上去」等內容將不會被篩選,亦不會中獎。

3. 本活動時間為2020年9月11日 - 2020年9月18日(23:00),活動推送內僅允許中獎一次。

相關焦點

  • NeurIPS2020獎項出爐:GPT-3等三項研究獲最佳論文獎,華人一作論文...
    北京時間 12 月 8 日凌晨,正在線上舉行的全球人工智慧頂會 NeurIPS 2020 公布了最佳論文等獎項。在一千八百餘篇論文中,三篇論文獲會議最佳論文獎項,OpenAI 等機構的 GPT-3 研究名列其中,可謂實至名歸。
  • ACM MM 2020大獎出爐!南開獲最佳論文獎,西安交大獲最佳學生論文獎
    剛剛!第28屆ACM國際多媒體會議(ACM MM)最佳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獎、最佳demo獎、 最佳開源軟體獎在內的所有多媒體領域大獎都已出爐。其中最佳論文的一作是來自南開大學Hongru Liang,最佳學生論文的一作是來自西安交大的Wenbo Zheng。ACM MM 2020大會整體情況2020年ACM Multimedia(簡稱ACM MM)大會由阿里巴巴與義大利佩魯賈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共同舉辦,阿里巴巴也是首個獲得ACM MM主辦權的中國企業。
  • ACL 2019最佳論文出爐:華人團隊包攬最佳長短論文一作
    郭一璞 安妮 邊策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ACL 2019最佳論文新鮮出爐了。剛剛,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頂會ACL 2019公布最佳論文,本次共頒布了4個獎項,共有8個獲獎名額,分別是:最佳長論文最佳短論文最佳DEMO論文
  • KDD 2020最佳論文揭曉!杜克大學陳怡然組獲最佳學生論文獎
    【新智元導讀】KDD 2020最佳論文新鮮出爐!最佳學生論文、最佳論文亞軍均被華人學生(一作)摘得,來看看這些論文出自誰之手吧!KDD Best Paper 終於來了!受疫情影響,今年第26屆國際數據挖掘頂會 ACM SIGKDD 於8月23日-27日以虛擬線上方式召開。
  • 華人問鼎CVPR!最佳論文最佳學生論文一作均為華人,清華最高產機構
    在剛剛結束的CVPR 2020 開幕式上,悉數公布了本屆CVPR最佳論文、最佳學生論文等獎項。值得一提的是,兩個獎項的論文一作均為華人。,師從歐洲計算機科學家第一人Andrew Zisserman及弟子Andrea Vedaldi,深耕計算機視覺領域,主要研究方向是圖像轉換與生成,目前就讀博士二年級。
  • KDD 2020最佳論文揭曉!杜克大學陳怡然組獲最佳學生論文獎,清華入選論文實力霸榜
    最佳學生論文、最佳論文亞軍均被華人學生(一作)摘得,來看看這些論文出自誰之手吧!KDD Best Paper 終於來了! 受疫情影響,今年第26屆國際數據挖掘頂會 ACM SIGKDD 於8月23日-27日以虛擬線上方式召開。
  • 華人斬獲最佳Demo論文,Bengio獲時間檢驗獎丨ACL2020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NLP領域頂會ACL 2020頒獎剛剛結束,今年的最佳論文獎也塵埃落定。在昨天的議程中,共頒布了最佳論文獎、最佳Demo論文獎、最佳主題論文獎三大獎項。
  • 剛剛,ACL2019最佳論文獎出爐,劉群團隊獲最佳長論文獎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剛剛,ACL2019最佳論文出爐,共八篇文章獲獎。其中包含一篇最佳長論文、一篇最佳短論文、五篇傑出論文、一篇最佳 Demo 論文。值得注意的是,最佳長論文獎、最佳短論文獎以及兩篇傑出論文獎(共5篇)一作皆為華人。其中最佳長論文獎由張文(計算所)、馮洋(計算所)、孟凡東(騰訊)、Di You(Worcester)和劉群(華為諾亞方舟)獲得。最佳短論文由俄亥俄州立大學的Nanjiang Jiang獲得。南京理工大學夏睿團隊和港科大的 Pascale Fung 團隊分別獲得了傑出論文獎。
  • BMVC 2020 各獎項公布!最佳論文可能就是你要的漲點神器
    最佳論文提名獎最佳學生論文獎總之,這論文告訴我們該方案在視頻目標像素級標註中很有用!不過很可惜,CV君沒發現作者們提供工具,也沒有開原始碼。如果這樣的工具可以被更多人獲取,相信會有更多高質量視頻標註數據,一定能促進視覺感知的技術進步。最佳學生論文提名獎
  • ACM MM 2020大獎項出爐!南開獲最佳論文獎,西安交大獲最佳學生論文獎
    第28屆ACM國際多媒體會議(ACM MM)最佳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獎、最佳demo獎、 最佳開源軟體獎在內的所有多媒體領域大獎都已出爐。其中最佳論文的一作是來自南開大學Hongru Liang,最佳學生論文的一作是來自西安交大的Wenbo Zheng。
  • 31位學者聯手,GPT-3原作獲NeurIPS 2020最佳論文獎!
    【新智元導讀】NeurIPS 2020最佳論文公布!Open AI 的 GPT-3論文與米蘭理工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享 NeurIPS 2020年度最佳論文獎。大會還公布了「時間檢驗獎」,一篇10年前的華人一作論文摘得大獎。剛剛,NeurIPS 2020在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最佳論文獎和時間檢驗獎。
  • ACCV 2020最佳論文等三項大獎出爐!華為諾亞獲最佳學生論文獎
    ACCV 2020 共錄用論文 255 篇,官方提供所有論文開放下載。官網連結:http://accv2020.kyoto/截止目前,大會已經公布了最佳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獎、最佳應用論文獎等三項大獎,其中帝國理工和華為諾亞方舟合作獲得了最佳學生論文獎。以下AI科技評論就帶大家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項大獎吧 !
  • 本科三篇頂會一作、超算競賽冠軍,2020清華本科特獎結果出爐
    機器之心報導作者:蛋醬在今年的清華本科生特獎候選人中,來自電子系的劉泓 ICML、CVPR、NeurIPS 三篇頂會一作的成績十分亮眼,此外,來自姚班的呂欣也因為在計算機基礎理論研究上的貢獻備受關注。
  • SIGGRAPH最佳博士論文獎又落華人手中,胡淵鳴的這位師兄不一般
    SIGGRAPH最佳博士論文獎,又被「華人學者」納入囊中。這已經是「連續3年」,該重要獎項頒給華人學者,此前分別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閆令琪博士和朱俊彥博士摘得。而最近,ACM SIGGRAPH 頒發了2020年最佳博士論文獎,獲此殊榮的學者叫李子懋(mào),本碩畢業於臺灣大學,現在是MIT CSAIL博士後研究員。在頒獎詞中,SIGGRAPH 稱他的博士論文「為新興的可微計算機圖形學奠定了基礎」,李子懋是「物理可微渲染領域的先行者」。
  • 2019 年,你參加了哪些 AI 學術頂會?
    除了暫獲「最佳論文獎」以外,谷歌還以 80+ 篇收錄論文數量位列第一且遙遙領先於後者,成為了今年 ICML 2019 的最佳主角!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ICML 的評審結果出爐之際,不少網友還將評審內容貼到網上「示眾」並對評審結果和機制表達質疑,打響了 2019 年「對國際學術頂會們的評審結果的吐槽戰」的第一槍。
  • 第21屆臺北電影獎揭曉,《老大人》獲最佳劇情片四項大獎
    7月13日,第21屆臺北電影獎獲獎名單出爐。《老大人》奪得包括最佳劇情片、最佳男主角(小戽鬥)、最佳女配角(黃嘉千)、最佳攝影4項大獎。蔡明亮執導的《你的臉》收穫最佳導演、最佳紀錄片、最佳音樂(坂本龍一)。劉引商、李亦捷兩人均獲最佳女主角獎。
  • 李飛飛高徒與其學生共獲最佳論文獎
    第 16 屆歐洲計算機視覺大會(ECCV)於周日拉開帷幕在會議開幕式,ECCV 組委會宣布了會議論文提交統計和最佳論文。普林斯頓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為開發一種新的光流端到端可訓練模型而獲得最佳論文獎。近日,ECCV 2020 五項大獎均已出爐,分別是最佳論文獎、最佳論文提名獎、Koenderink 獎、Mark Everingham 獎、Demo 獎。
  • 西交出身,辛書冕獲CVPR 2019最佳論文,李飛飛團隊獲經典論文獎
    (Best Paper Award Committee)評審,評委們從50 篇最佳論文候選名單中評選出 4 篇獲獎論文,分別是 2 篇最佳論文榮譽提名、1 篇最佳學生論文和 1 篇最佳論文。 結果顯示,華人幾乎包攬了最佳論文、最佳學生論文和最具影響力論文獎,分別由來自CMU的辛書冕等人、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王鑫等人和李飛飛團隊等人摘得!
  • CIKM 2020最佳論文出爐!NUS和RMIT同獲最佳長論文獎
    以下介紹這兩篇最佳長論文。  1  最佳長論文一    2  最佳長論文二    最後,文末附上今年所有最佳長論文的提名:    AI 科技評論將會在留言區選出 15名讀者,每人送出《機器學習實戰:基於Scikit-Learn、Keras和TensorFlow(原書第2版)》一本(在其他公號已獲贈本書者重複參加無效)。
  • KDD 2020 全部大獎出爐!杜克大學陳怡然組獲最佳學生論文獎
    今日KDD 2020公布了最佳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獎等多個獎項。其中最佳論文獎由谷歌研究院的Walid Krichene和Steffen Rendle摘得,最佳學生論文獎由杜克大學的 Ang Li、Huanrui Yang、陳怡然和北航段逸驍、楊建磊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