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裡第二十九回寫賈母率領賈家眾兒女來清虛觀打蘸,在這裡張道士向賈母提到了賈寶玉的婚事,並且送了賈寶玉一個金麒麟,這一節是真正正面描寫賈寶玉婚配方面的事,張道士說:「前日在一個人家兒,看見位小姐,今年十五歲了,長的倒也好個模樣兒。我想著哥兒也該提親了。要論這小姐的模樣兒,聰明智慧,根基家當,倒也配的過。但不知老太太怎麼樣?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請了示下,才敢提去呢。」賈母道:「上回有個和尚說了,這孩子命裡不該早娶,等再大一點兒再定罷。你如今也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兒配的上,就來告訴我。就是那家子窮,也不過幫他幾兩銀子就完了。只是模樣兒性格兒難得好的。」這是賈母和張道士的一段對話,那麼張道士為什麼要給賈寶玉提親,賈母的一番話又是什麼意思?
其實賈母能來清虛觀打蘸完全是元妃的意思,她是奉元妃的旨意才來的,這個是從襲人的口裡說的:「昨日貴妃打發夏太監出來,送了一百二十兩銀子,叫在清虛觀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戲獻供,叫珍大爺領著眾位爺們跪香拜佛呢。還有端午的節禮也賞了。」,端午的節禮賞的很奇妙,只有賈寶玉和薛寶釵的禮物是一樣的,而林黛玉和賈家的三個小姐是一樣的,其實元妃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她中意的賈寶玉的對象是薛寶釵,那麼緊接著就讓家人來這裡打蘸,而打蘸的時候就提到了賈寶玉的婚事,張道士很可能就是個傳話的人,他提的這個女孩很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但是這個女孩和薛寶釵太像了,家裡富裕,模樣性格好,但是像賈家這樣的大家族,孩子的婚配一般都是有官媒婆來說媒提親,從迎春的婚事上就可以看出來,有專門的官媒婆來操辦,張道士和賈家素有來往,這些規矩他不會不懂,他冒然這麼唐突的提親有些奇怪,但是這發生在元妃賞禮之後又顯的格外巧妙,因此這很可能是早就預謀好的一場戲,王夫人肯定也知道,賈母都來了她都不來很可能就是要撇清這個嫌疑。
那麼賈母回答的一番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以賈母的智商和這麼多年的摸爬滾打的經驗,在張道士提親的時候她就已經把整件事反應過來了,薛姨媽一直說薛寶釵的金鎖要揀個有玉的才能配,元妃又用禮物暗表心意,這些賈母怎麼會不知道,賈母一直這樣裝糊塗讓下面的這些人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她知道已經不能繼續這樣裝糊塗來迴避這件事了,賈母這番話意思很明顯,家裡有沒有錢不要緊,這是最主要的一句話,也就是說林黛玉一直寄居賈府,沒有錢根本沒關係,主要是模樣和性格要好,賈母是個聰明人,她不能把話說的太明顯,因為她自己也知道,雖然自己身處賈家的最高位置,但是賈寶玉的婚事她一個人說了不算,最大的強敵就是宮裡的元妃,如果只說模樣好,家裡窮很明顯就是指林黛玉,因此她又加了一個「性格好」來打迷魂陣,如果能把賈寶玉和林黛玉結合到一起固然好,如果不能結合那她和林黛玉的處境也不會太難堪,賈母的這段話就是通過張道士來傳達給元妃的,薛姨媽她們也在場,也是說給薛姨媽她們聽的。
賈母為了寶黛的婚事真可謂是操碎了心,在清虛觀打蘸也是寶黛愛情真正開始表露的一次,林黛玉因為張道士的說親而和賈寶玉大鬧了一次,兩個人鬧的不可開交,賈母也被驚動了,賈母一看這個場面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她避重就輕的說「為什麼你們不小心伏侍,這會子鬧起來都不管了!」把罪過都移到鴛鴦和紫娟身上。她這麼做也是當著眾人的面保全林黛玉和賈寶玉的名聲,然而她的這番苦心好像得不到回應,林黛玉也沒有理解她的心意,因此賈母才會老淚縱橫的說道「我這老冤家是那世裡的孽障,偏生遇見了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語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幾時我閉了這眼,斷了這口氣,憑著這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了。偏又不咽這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