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粵港澳自然教育季,真火——學習自然知識,體驗古道文化

2020-09-11 南粵古驛道網
  • 來源:南粵古驛道網,採編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尋梅小偵探、辨梅小能手、植物辨認……在廣東韶關梅嶺古驛道和粵贛古驛道連平段,一堂別開生面的「古道尋梅」自然教育課正在進行。在專業教師指導下,當地中小學生通過參與自然教育小遊戲學習自然知識,體驗古道文化之美。

  自2020粵港澳自然教育季主題宣傳活動啟動以來,「古道尋梅」「自然筆記創作大賽」等自然教育活動已舉辦超過400場次,參與人數超過10萬人。相關活動將持續至2020年9月底。


探尋古道文化

  本次自然教育季活動中,兩條古驛道依託獨特的文化與景觀優勢,採取「古驛道+自然教育」和「古驛道+文化體驗」等創新教育模式,向參觀者講述大自然的魅力。

  在廣東韶關梅嶺古驛道自然教育徑上,學生將通過「初識梅之味」「古道覓梅蹤」和「一路梅花一路詩」3個小課堂,開啟「古道尋梅」文化之旅,體驗梅嶺古驛道獨特的「梅」文化。

  而在粵贛古驛道連平段「關爺埂」,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副教授吳永彬選擇以「青山古道」為題,通過植物辨認、拼貼筆記、客家文化體驗等遊戲,培養中小學生對自然的興趣。

圖為吳永彬(右二)正在粵贛古驛道連平段「關爺埂」自然教育徑給小學生上自然教育課。(中新社 姬東/攝)

  今年年初,廣東省林業局啟動古驛道自然教育文化品牌建設項目,依託古驛道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元素打造兩條古驛道自然教育徑樣板,促進古驛道活化利用的同時,吸引更多中小學生前來體驗自然、接受教育。


手繪丹霞奇觀

  在廣東韶關丹霞山,一場「自然筆記創作大賽」成為今年粵港澳自然教育季活動的焦點。來自粵港澳三地的近70支隊伍共250名參賽者相聚於此,用畫筆描繪丹霞山的自然之美。

  本次大賽以自然觀察為起點,鼓勵參賽者採用手寫、手繪的形式,記錄和描繪對丹霞山奇特地貌和棲息物種的認知體驗。決賽當天,參賽者深入丹霞山,創作出《奇美丹霞山》《丹霞梧桐》《緣來丹霞》等近300個優秀自然筆記作品。

  為配合今年粵港澳自然教育季活動,有著「自然學校」之稱的丹霞山地質公園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人群的需求設計了近200個自然教育相關課程,開展科普志願者訓練營、自然筆記大賽、觀鳥比賽等多場自然教育活動。

  未來,丹霞山將根據園內特色景觀和生物多樣性,主推觀鳥、觀蝶、觀螢3條特色自然教育徑,同時設計更多相關趣味活動,引導更多中小學生走進森林,探索自然的奧秘。


普及自然教育

  在「古道探尋」「自然筆記創作大賽」等主推活動之外,2020粵港澳自然教育季還聯動50多個自然教育基地,開展包括廣州海珠溼地「自然教育夏令營」、佛山植物園「探索植物與昆蟲的奧秘」等數百場自然教育特色主題活動,進一步提高自然教育的普及率。

  作為自然教育季的招牌,廣東車八嶺國家自然保護區「探秘車八嶺」自然研學活動已連續開展6期,今年更是吸引數百名中小學生前來體驗。與此同時,首屆「南粵新森活」微視大賽也於近日啟動,參賽者可通過線上方式創作與「森林」主題相關的作品,曬出自己身邊的最美森林,分享與森林的有趣故事。

  本次活動還旨在加強粵港澳自然教育人才交流培訓,培育一批自然教育服務導師和志願者。截至目前,廣州、深圳等地已相繼開展自然教育導師培訓,培訓導師數量近千人。

  廣東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廣東將開發更多自然教育線路、產品和課程,推動更多自然保護地、自然教育基地預約開放,持續推動粵港澳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



  (原文2020年9月8日刊登於《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為金晨,南粵古驛道網採編整理。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南粵古驛道網聯繫。)

相關焦點

  • 2020粵港澳自然教育季,真火
    2020-09-08 04:23:5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學習自然知識 體驗古道文化2020粵港澳自然教育季,真火!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金晨尋梅小偵探、辨梅小能手、植物辨認……在廣東韶關梅嶺古驛道和粵贛古驛道連平段,一堂別開生面的「古道尋梅」自然教育課正在進行。在專業教師指導下,當地中小學生通過參與自然教育小遊戲學習自然知識,體驗古道文化之美。
  • 粵港澳250名選手丹霞山開展自然筆記創作大賽
    2020粵港澳自然教育季暨丹霞山自然筆記創作大賽舉行決賽。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2020粵港澳自然教育季暨丹霞山自然筆記創作大賽舉行決賽。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中新網韶關8月16日電 (程景偉 林蔭)2020粵港澳自然教育季暨丹霞山自然筆記創作大賽決賽16日在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拉開帷幕,來自粵港澳三地的近70支隊伍共250名參賽者相聚廣東韶關,用畫筆描繪丹霞山的自然之美。大賽於今年7月初啟動,以自然觀察為起點,鼓勵參賽者採用手寫、手繪的形式,記錄和描繪對自然的認知和體驗。
  • 2020深圳公園自然教育嘉年華活動詳情(時間+地點+交通指引)
    23家自然教育機構聯合為大家提供各種自然遊戲、自然手工、自然體驗,還有自然舞臺、自然書屋、社區花園,在玩樂中認識自然、了解自然、愛上自然。2020年深圳公園文化季——第二屆公園自然教育嘉年華時間:11月28-29日(周六、日)09:00-12:00,14:00-17:00地點:蓮花山公園風箏廣場西草坪參與方式:現場免費報名
  • 2020深圳公園文化季來襲
    11月6日,2020深圳公園文化季重磅來襲,在為期兩個月的時間裡,26個會場百餘項節目等你來pick!同時,為了方便市民參與和體驗,主要活動均集中在周末。2020深圳公園文化季將「時尚和傳統」、「文藝和體育」、「自然與生活」緊密結合,展現了深圳開放包容、年輕活力、時尚創意的先行示範區城市氣質,滿足了深圳市民對國際化城市公園多元文化的需求。本屆活動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各區人民政府(新區管委會)主辦,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仙湖植物園和各區(新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承辦。
  • 廣東首次推出自然教育古驛道行活動
    在梅嶺古驛道自然教育徑上,華南師範大學華南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黃向帶著30名小學生開啟了「古道尋梅」文化之旅,通過「初識梅之味」「古道覓梅蹤」和「一路梅花一路詩」3個小課堂講述梅嶺古驛道獨特的「梅」文化——詩詞文化,引導學生打開五感,發現自然的美麗與神奇,進而增加對自然好奇心。
  • 廣東通過自然教育活化南粵古驛道
    南方網訊 尋梅小偵探、辨梅小能手、植物辨認、拼貼筆記……28日,類似的自然教育小遊戲在韶關梅嶺古驛道和粵贛古驛道連平段上演,2名大學教授分別在韶關梅嶺古驛道和粵贛古驛道連平段這兩條自然教育徑上給中小學生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自然教育課。據悉,這是省林業局聯合省自然資源廳在南粵古驛道上首次開展的自然教育古驛道行活動,也是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的一次新嘗試。
  • 以山嶺為師 探自然之美
    近年來,廣東省大力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森林城市群,在自然教育方面形成了以深圳、廣州、韶關等區域輻射能力強、示範帶動效果好的自然教育板塊,開展形式多樣的自然教育活動。近日,首屆粵港澳自然教育講壇在廣州順利召開。在講壇上,73家機構發起成立首個粵港澳自然教育聯盟,有關部門揭曉並為廣州海珠國家溼地公園等20個廣東省首批自然教育基地進行了授牌。
  • 學校自然教育 如何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推廣自然教育?
    美國作家和記者,「兒童與自然網絡」的聯合創始人和名譽主席發言主題:混合思維與充盈自然的生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社會學習和可持續發展主席、荷蘭瓦赫寧恩大學教授發言主題:全球化、快速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挑戰背景下對自然教育的思考臺灣荒野保護協會創始人發言主題:兒童自然教育的意義與使命阿拉善SEE公益機構 秘書長
  • 打造自然教育命運共同體 ——第二屆華北自然教育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9月19-20日,由全國自然教育網絡主辦,華北自然教育網絡工委會、科普遊子、潮白文旅、內蒙古NEQ自然教育中心、太原市萌芽環保協會
  • 廣東推出自然教育古驛道行活動
    在廣東韶關梅嶺古驛道自然教育徑上,華南師範大學華南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黃向帶著30名小學生開啟了「古道尋梅」文化之旅,通過「初識梅之味」「古道覓梅蹤」和「一路梅花一路詩」3個小課堂,講述梅嶺古驛道獨特的「梅」文化——詩詞文化。課堂上,黃向還與小學生一同參與了尋梅小偵探、辨梅小能手等自然教育小遊戲。
  • 千人「健行」千年古道!乳源西京古道文化旅遊節開幕
    12月12日,2020「五彩古道·環保同行」西京古道文化旅遊節在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燃情啟動。近千名徒步愛好者齊聚在大橋這一古道名鎮,領略醉美風光、感受歷史脈絡、探訪紅色遺蹟,共同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五彩旅程。
  • 巴中電視臺紀錄片《探秘巴文化》第二季第一集:米倉古道的前世今生
    巴中電視臺紀錄片《探秘巴文化》第二季來啦,今天請看第一集:米倉古道的前世今生。,解密有著獨特魅力的巴文化。2020年,巴中電視臺再度啟程,沿著古巴人的足跡探尋千年古道的秘密,為您講述米倉古道的前世今生,逐漸成為了巴人穿過秦嶺巴山北上關中平原、南下長江水道的交通要道,這是中國最早的古道之一,是中國古代交通史的活化石,也是巴人的生存之路、商旅之路、徵戰之路、文化之路和傳承之路。
  • 巴中電視臺紀錄片《探秘巴文化》第二季第五集:米倉古道的繼往開來
    今天《探秘巴文化》第二季繼續與您相約,第五集: 米倉古道的繼往開來,如期而至。米倉古道是四川地區的茶葉進行茶馬貿易的重要幹線。四川三峽地區的鹽,基本上是通過米倉古道運到北方。在這條古老的道路上,巴山背二哥的汗水和歌聲傳承至今。今天,巴中市正大力發展旅遊、康養、商貿物流、文化創意四大現代服務業,加快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電商物流園、文化創意產業園等。
  • 廣東省首批自然教育導師出爐
    開展自然教育(央廣網發 廣東省林業局供圖)央廣網廣州6月23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日前,廣東省自然教育導師培訓班(第一期)在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舉行,來自全省50個自然教育基地的60名自然教育工作者參加了培訓,並獲結業證書。據悉,這是該省培養的首批活動自然教育導師。
  • 體驗農耕趣文化 爭當自然小行家
    □本報記者 黃琳孩子們正在體驗豆腐製作過程。8月28日,在浙江省青田縣方山鄉龍現文化禮堂,孩子們在閱讀繪本《小田魚的好朋友》後,爭先恐後地舉手搶答起來。8月27日至28日,2020「新時代鄉村閱讀季」浙江站農耕文化閱讀體驗活動在青田縣舉行。此次活動以「我是自然小行家」為主題,通過有趣的繪本共讀、國家版圖知識講座、農耕文化和印刷術手工體驗等活動,讓孩子們更加深刻地感受農耕文化,激發他們對祖國、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
  • 江西省自然體驗師 ||2017秋季班招募!
    江西飛行者自然教育攜手臺灣親親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於2017年秋季,在江西開展「自然體驗師」培訓課程,旨在培養既能傳達自然知識,又懂得兒童心理的自然人與教育師,最重要的是希望能開啟每們學員成為一位懂得欣賞自然的藝術家。
  • 臺灣自然教育行業訪學:如何與自然建立聯結?
    臺 灣 尋找自然教育的可能性 /此次臺灣之行參訪多家機構或社區,8天的時間,這其中還包括了在福山植物園的整整一天。因此,每一個夜晚都是觀點的爭鋒、思考的舞臺,當然每一個夜晚也都不會錯過臺灣最具特色的美食。
  • 培訓招募 | 2020年自然教育基礎培訓,12月成都站
    你將有機會重新凝視人和自然的關係,審視自己與自然的關係和聯結。在這裡你將獲得體驗式和參與式的學習方法,這是參與者親身體驗、共同創造學習過程的歷程。不同場次的培訓師會有不同的教學風格和特色,但無論哪個場次的培訓,學員都將通過三天具體的學習過程,理解一個完整的體驗式學習的課程設計,並能夠在課程中——體驗自然的美好,在自然中獲得療愈力量。了解自然體驗和自然觀察常用的基本方法,增加對自然的敏銳度。
  • 梅山文化的發祥地,湖南益陽的安化縣,悲壯的茶馬古道你體驗過嗎
    4月10日,湖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以「24小時健康茶生活」為主題的2020年湖南省(春季)鄉村文化旅遊節將於4月28日至5月5日在益陽市安化縣舉行。安化縣是湖南省第三個面積最大的縣,山地面積達82%,居雪峰山的北段主幹帶,安化古稱「梅山」,是梅山文化的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