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案要案紀實:北航「5-7」空難

2020-08-15 檸檬資訊社

112條生命永遠消失在大連附近那片美麗而冰涼的海水裡


  2002年12月6日下午5時多,張丕林的母親突然接到有關部門的通知,要求把家裡人都找來,通知的人說,「今天領導要給一個徹底的答覆。」


  此時距大連「5·7」空難發生已經整整7個月,時光的流逝使大連人幾乎已經開始淡忘了這個話題,遇難者家屬也漸漸平靜,唯有在空難中購買了7份保險的張丕林一家還籠罩在一片疑雲中。


  7個月來,只有張丕林的遺體沒有讓家屬認領並料理後事,也只有張丕林的家屬被一直安排在賓館裡等待有關部門的最後答覆,而航空公司和保險公司正常情況下應給張丕林的約160萬元的賠付;按上面要求也一直暫緩。


  張丕林的母親趕緊叫上家裡人按要求趕往大連市中山公安分局。已經有一些相關負責人在那裡等待他們了。張丕林的弟弟張丕明認出其中有市公安局的副局長和中山公安分局的局長。


  「我們代表政府正式向你們宣布『5.7』空難的調查結果。」一位負責人拿起一張複印件嚴肅地說道。張丕林的家人緊張地一字一句聽完了這個100多字的結論,中心內容是:調查認定本次空難系張丕林縱火造成。


  接著,來自北方航空公司的人士宣布,由於張丕林的死亡系自己縱火造成,公司對張丕林的遇難不予賠付。


  張丕林的弟弟張丕明告訴記者,張家人當即提出,需要了解結論得出的調查過程,有關負責人回答說:一、此事特殊;二、你們有什麼要求,我們解答不了,我們轉達上去,有答覆我們再轉告給你們。


  當天晚上,張丕林的家屬搬離了他們長住的賓館。第二天,新華社向全國公布了同樣的調查結論。


  張丕林正在上學的孩子沒有去聽關於他父親的這個結論,張家人說,這個結果對孩子能瞞20年就瞞20年。


  他們顯然難以面對這樣一個傳聞已久、如今終於得到證實的結果。而對於空難中的遇難者家屬、對於普通的中國人而言,人們同樣不敢相信,作為南京大學物理系的碩士,作為一名7歲男孩的父親,這個不到40歲的大連人居然會做出如此殘忍、如此瘋狂的事情。


  雖然。這已經成為人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傳聞終成事實


  2002年5月7日晚9時24分,中國北方航空公司執行6136次航班的麥道A82型客機從北京飛往大連時,在大連機場東側約20公里海面失事。112條生命,在兩分多鐘的時間裡突然從高空墜落,永遠消逝在大連那片美麗而冰涼的海水裡。


  幾個月來,本次空難的遇難者之一、登機前購買了7份保險的神秘人物張丕林,在空難發生後不久就成為人們關注的中心。人為破壞的猜測一直盛行。


  事實上,這一說法並不僅僅是猜測,種種跡象顯示,調查組早已經把懷疑的目光集中到張丕林身上。


  幾個月前,本報記者奔赴大連時,就有一位遇難者家屬告訴記者,空難發生後不久,就有負責善後和接待家屬的內部人士私下很嚴肅地告訴遇難者家屬,此事基本上可以肯定是人為的,北航也是受害者。只是弄不清引起飛機起火的燃料是什麼。和失事飛機同樣材料的飛機物件在進行燃燒實驗後的結果,也不像打撈上來的失事飛機殘骸那樣嚴重。


  7月31日,急於擺脫空難陰影的北航利用召開公司半年工作總結會的時機,向外界高調宣布,國務院「5·7」空難事故處理小組負責人、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閃淳昌表示,空難原因已基本查明,排除了由於北航原因造成空難的可能。


  而空難發生當時天氣晴好,所以,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在出現空難事故的通常三種原因中,已經排除機械原因和天氣因素,只剩下人為破壞這一種。


  8月5日,新任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在檢查新華航空公司的工作時,曾經旁敲側擊地指出,幾起空難都是「小事釀大禍」但是什麼樣的「小事」,直到現在也有明指。


  而對張丕林後事的「特殊處理」則是在無意中洩漏了「天機」:記者在大連了解到。在空難發生後,所有能找到的死難者遺體在進行了DNA鑑定後都被安排火化,惟獨張丕林的遺體一直保存在冰櫃中,應有關部門的要求不許火化。此外,從5月17日開始,張丕林的家人親友多次接受有關方面的調查。


  正常的保險賠付在張丕林這裡也被要求暫緩,7月8日,負責理賠事務的北京保險行業協會給張丕林家發來傳真,對一直沒有賠付作出說明:根據國務院「5.7」空難處理領導小組的要求和「航空旅客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條款」有關保險責任及責任免除的約定,鑑於有關部門通知,目前對空難事故原因及相關人員的調查尚未結束,「需在查清事實和認定責任後按有關規定辦理。」


  4個月後,人為縱火的結論終於得出。


  「人為原因」是這樣確定的


  本報記者一直試圖了解整個空難的調查過程。8月上旬,就在北航高調宣布大連空難非北般原因後不久,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北航總經理姜連英。


  「客艙後部起火,發生在飛機落地前的5分鐘,」面對記者,姜連英語氣凝重,表情痛楚,「飛機失火後,還沒掉下來,我就接到了報告--『客艙失火』。」


  當時姜連英還穿著睡衣,就拿起手機衝出家門,驅車往公司裡趕。在半路上,姜得到最壞的消息,他的屬下打來電話——「飛機不行了,是—等(事故)(指機毀人亡)」姜連英於是馬上組織人安排飛機去大連。


  至於空難的原因,姜連英當時非常嚴謹而又坦率地表示:「我們得出空難非北航責任的結論是由幾方面因素構成的。飛機本身處於適航狀態,是經過有關部門嚴格審查才放飛的;機組人員的技術狀況和身體健康狀況是符合有關規定和要求的;經過對黑匣子的分析,機組在飛機失火後的緊急處置程序也沒有問題;調查表明,飛機失火不是自身4種火源(電路起火、油路起火、發動機失火、烤箱失火)造成的。所以空難不是北航責任造成的。」


  其實,就在「5·7」空難發生後沒幾天,就有消息傳出,飛機墜毀是由機艙後部起火所致。而按照姜連英的分析,這不是一般的起火,因為「如果是一般性失火,不會這麼快(發生飛機墜毀)。按破譯的黑匣子顯示,機組想奮力撲救,機組盡力,但無法消除火災」。

  姜連英還用排除法排除了飛機自身起火的可能性。據姜連英介紹,飛機上自身火源有4種,一是電路起火。但電路起火不會這麼迅速燃燒,從飛機殘骸分析也不可能;二是油路起火。MD-82飛機的油路在地板以下,但飛機地板是沒有損傷的;三是發動機失火。但發動機在身外,而火是在客艙裡燒的;四是烤箱。烤箱是為機上乘客準備食物的。也沒有發現烤箱著火。飛機自身4種火源都不是,顯然應該是外來火源。


  姜連英認為,出現失火後,機組處理緊急情況是從容不迫、有條不紊的,整個處理過程其實只有2分鐘時間,是及時規範的。


  12月10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北航總飛行師蔣懷宇。蔣懷宇稱,「據我所知,關於此次空難的調查、化驗、核實都是按照國際慣例進行的,結論是科學權威的。」


  記者詢問北航是否參與了調查認定目前這個結論的過程以及是否提供了相關證據,蔣懷宇說:「航空企業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發言權的。我們講得太多,反而會引起公眾的反感。當然,配合調查是我們的義務。在政府需要人員、飛機檔案的時候,我們肯定要提供。在調查中,我們也要提供一些樣品、飛機材料、座椅材料等東西。我們能做的只是這些。調查是由很多部門和中外專家一起參與的,結論也要由他們來作出和宣布。」


  張丕林是何許人


  那麼,張丕林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做出這樣的瘋狂舉動?本報記者雖三次奔赴大連,卻依然無法能夠深入地獲知和還原真相,只能通過對張丕林的父母、妻子和兄弟的採訪,勾勒出關於他的一些基本情況。


  張丕林,1983年從大連考入南京大學物理系,1987年本科畢業後又考取本校物理系的研究生。


  張丕林的妻子李雲(化名)是江蘇連雲港人。1985年考入南京大學哲學系。兩人在學校確定戀愛關係。


  1989年,李雲分配到大連工作。1990年,張丕林研究生畢業後分到大連市公安局戶籍處搞計算機工作,後來因為分不到住房,張丕林離開了公安局,又在大連市一家電腦公司工作。1993年,張丕林和李雲結婚,1995年兩人生了一個兒子。而從1994年起、張丕林又在遼寧省外貿公司找到了新工作。在這家公司,他既做過外貿業務也做過行政管理,還分到了一套房子。直到2001年8月辭職下海自己開公司。


  張丕林的公司是一家裝飾公司。據李雲稱,去年5月,他們在環海公寓買了新房,張丕林在給房子搞裝修的過程中,發現幹裝修挺賺錢的,就開了一家裝飾公司。公司註冊資金30萬,主要是家庭裝修,員工有十多人。


  張丕林的哥哥介紹,公司的業務雖然不是很多,但局面已經打開。「五一」期間正在施工的地方就有10處,他認為張丕林絕對不可能因為開這麼一家小公司而負債纍纍。


  據他們稱,張丕林的對外欠款有3筆:一是公司裡3.3萬元的裝修材料款,這屬於正常欠款;二是去年貸款買了一輛東南富麗卡豪華商旅車,每月要還貸5000元,還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就還清了;三是環海公寓的房子,也是貸款買的,總價50萬,親戚支持一部分,剩下也不多,張丕林夫婦收入都不低,還清房屋貸款應該沒有問題。


  而李雲則稱,她工作的第一家公司已經上市,她還持有一些原始股,很值錢。她後來又在大連平安保險公司工作。現在在—家證券公司工作,屬於管理層,在當地屬於高收入者,家中的經濟條件應當是中等偏上。


  關於張丕林購買7份保險的原因,空難發生後就引起廣泛議論。最初的解釋是張丕林出過車禍,保險意識較強。張的家人也始終對外界表述著同樣的看法。李雲說,她在保險公司工作過,所以一家人對保險比較了解,保險費用的支出是家庭正常開支的—部分。從1997年開始,家裡就購買了一些醫療、疾病、養老的商業險種。張的哥哥說,去年7月張丕林買車的時候,保單上的所有險種他全買了,每年的保險金都要近8000元。與此同時,今年4月前後,張丕林開車先後出了3次車禍,每次都嚇得夠嗆。


  張丕林有沒有可能因為身體原因或者家庭原因製造空難?張的家人極力否認張丕林身體不好或者患有絕症的傳言。


  張丕林的最後時刻


  但是,就是連張丕林的家人也承認,出事前,張丕林的確有一些不同尋常的舉動。比如連妻子李雲都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於5月7日那天去了北京。


  據李雲透露,當天早上,張丕林上班時並無異樣,下午5是多突然打來一個電話,說在北京了,李雲還問到北京幹嘛,張丕林回答說,回來再說,沒什麼事。


  李雲稱,晚上,她又收到張丕林發的簡訊,告訴她航班號,她還以為是第二天的航班,沒回電話就睡了。第二天早上到單位後才知道丈夫乘的飛機已經墜毀在大海了。


  了解張丕林出事前在大連和北京的活動,或許對人們理解其動機有所幫助。但是,記者聯繫到的採訪對象均表示,公安部門已經對他們作過調查,並且嚴肅說明調查內容不能向外透露。因此,類似的採訪無一例外地遭到拒絕。


  記者還是從側面了解到,「五一」期間,由於張丕林的裝修公司接了差不多10單活,所以比較繁忙。本來張家四世同堂,每逢「五一」、「十一」都要在父母家團聚。但這次「五一」,張丕林沒有去和家人團聚,因為工程太忙了。


  據透露,這期間他一般9時多起床,然後就去公司加班處理工程上的事,一直要忙到晚上9時多。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裡,張丕林在5月3日,還抽空帶一家人去大連濱海路玩了一天,還照了相。。


  而在5月7日這天,張丕林也是同往常一樣去公司上班,離開時並沒有和妻子提及要去北京的事。先到了單位,大概在中午的時候才前往北京。據說,張丕林在前往北京時曾和公司的人交代,他去北京是要一筆欠款,因為快到給裝修工人發工資的時候了,大約要三四萬左右,但張丕林一時沒有這麼多現金,於是到北京去看能否要回。


  5月7日的這個下午,張丕林在北京只停留了幾個小時,就買機票返回了。他去北京究竟目的何在,他在北京究竟做了什麼,公安部門對此調查過,但詳情並沒有公布。記者還了解到,張丕林在首都機場準備回大連的時候,至少曾經打過3電話。一個電話是打給妻子李雲,告訴他自己在北京。還有一個電話是打給與其一起做工程的一個要好的朋友,這個人拒絕了記者的採訪要求,據說他們談的也是生意上的事情。第三個電話是打給裝修的工頭,詢問正在裝修的工程進展情況。


  空難的後果


  大連空難這一慘劇,留給人們太多值得總結的教訓。而對於直接與空難相關的各方而言,也是冷暖自知。


  對於張丕林一家來說,張丕林投保7份保險獲得100多萬巨額賠償的企圖已成泡影。12月7日,北京保險行業協會正式向張丕林的家屬發出了《拒賠通知書》,通知書寫道,「根據國務院『5.7』空難領導小組的調查結論,『5·7』空難是由張丕林縱火造成的,經審核認定,對張丕林投保的航空旅客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不予賠償。」


  當天,在有關方面的同意下,張丕林的家人在空難發生後第一次見到了張丕林的遺體。張丕明說:「遺體已經被解剖過了。基本上還是全屍,但手腳都斷了。」隨後,張的家人到有關部門領取了死亡證明。記者注意到在死亡原因一欄中清楚地寫著:一氧化碳中毒。據說,這也是此次空難很多遇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這同機艙內著火燃燒產生大量有害氣體有直接關係。


  12月8日早上,張丕林的幾個親屬悄悄地領出張丕林的遺體,在大連殯儀館火化。


  對於執行本次飛行任務的北航而言,損失也是明顯的。空難發生後,北航的銷售市場受到嚴重衝擊,出現了旅客集體退票的尷尬事情。5-6月份,衡量公司生產經營狀況的主要指標同比均出現了負增長,運輸周轉量、飛機日利用率、生產率、客座率、載運率等指標均產生了非正常性連續下降。5月、6月分別比4月份減少了近8000萬元和近1億元的收入,虧損額明顯上升。上半年公司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8.9億元,虧損了4.6億元。


  而除了張丕林之外的111名死難者家屬,則將永遠承受突然間無辜失去親人的哀傷。與此同時,在北航申明空難非北航責任,國務院調查結論作出後,部分遇難者家屬追究事故責任的對象已經發生了轉向,他們幾乎放棄了對製造空難者個人的追究。


  記者在大連找到了幾位遇難者的家屬。李彤宇是大連恆祥房屋開發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他的母親,著名的內分泌專家。大連醫科大學附二院教授宋光華不幸也在「5·7」空難中遇難,連遺體也沒有找到。吳邦國副總理到大連的,曾經專門去慰問了宋教授的家屬。


  母親的遇難給李彤宇和他父親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李彤宇說:「這種精神上的傷害是終身的。我父母親是大學同學,又在同一個單位工作,相依為命。拿父親的話說就是從兩人認識開始就一起上學、上班、下班。出事後;父親受到的打擊特別大,任何節目不看,掉了十多斤肉。」


  在有關的賠償書及責任解除書上,李家堅持寫上了自己的附加條款才肯籤字。要求書面告知空難的最終調查結果,如果最終調查結果證實空難「是由於承運人及其所有相關利益方的故意或過失行為造成的……我保留繼續追究法律責任和進一步索賠的權利」。


  記者問李彤宇,現在的調查結果表明與北航無關,你們準備向張丕林的家屬索賠嗎?李彤宇的回答出人意料:「仇恨犯罪人的心理人人都有,但中國的老百姓很善良。古語說,欠債還錢,殺人償命。命都沒有了,我們也不可能去追究他個人的責任了,追究他的家屬也沒有用,他們能賠償得了嗎?作為這麼嚴肅的安檢,出現這麼大的紕漏,應負失職責任。」


  其他一些死難者家屬也同意李彤宇的看法。


  不過,北航負責安全的總飛行師蔣懷宇闡述了他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很多因素會造成飛行事故,理論上是各種因素形成一個錯誤鏈,錯誤鏈形成閉環時就可能造成事故。其實,國外很多機場安檢是很鬆的,中國國內目前的安檢已經是相當嚴格的,但就像公安這麼強有力,還有罪犯一樣。


  按記者了解,根據有關規定,每個旅客是準許攜帶兩瓶白酒登機的。安檢的重點是是否攜帶金屬兇器登機。旅客攜帶飲料登機也屬家常便飯。不過,在「5·7」空難發生後,加強安檢的措施中除了脫鞋以外,記者還曾親自遇到過被要求檢查攜帶飲料的事情。在大連機場,記者在安檢區外買了一支礦泉水,經過安檢時被檢查人員要求當場打開並喝一口後才放行。


  儘可能地減少疏漏的概率仍然是必要的。令人慶幸的是,這一行動已經開始。中國民航總局在今年月8日即已透露,國家將安排8億元,支持航空公司從事安全保障系統建設。這是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航空安全的部署作出的。此項資金主要用於飛機機艙改造、加裝機載防控系統、添置貨運安檢設備等,各約2億元其他安全設施建設2億元。


  另外,今年上半年,民航總局已安排機場安全設施建設投資2億元,用於購置安檢設備、安全監控系統建設和安檢流程改造等。


  這些改善航空安全措施緊鑼密鼓地實施,相對於僅僅得出「5·7」空難事故原因和追究責任而言,或許其意義要更為深遠。

相關焦點

  • 大案偵破紀實——大連2002·5·7空難
    2002年5月7日21時32分,通過調查,並經周密推理,認定「5·7」空難是一起由於乘客張丕林縱火造成的破壞事件在「5·7」空難罹難的103名乘客中,只有44名乘客購買了航空旅客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下簡稱航意險),其中有一人購買了7份,賠償金額達100多萬元,此人就是張丕林。在事故發生後,這一度成為一個謎團。
  • 2002年大連5-7空難112人死亡 紅眼航班被叫停
    2002年5月7日 北方航空公司一客機在大連灣海域墜毀 112人遇難  2002年5月7日21時32分,大連周水子機場接到當時在傅家莊上空的北方航空公司由北京飛往大連的CJ6136麥道客機報告,稱機艙失火,此後飛機便與機場失去聯繫。
  • 世界大案要案紀實:"剁屍飼惡犬"寧夏程鵬連環殺人案
    為了以示感謝,導演還讓狗主人一起參加電影拍攝,後來電影上映,這條狗受到了大家的歡迎,甚至有了自己的&34;,然而此時誰都不知道,眼前這條&34;的狗,卻是一隻&34;,而他的主人,身上背著7條人命,他就是寧夏&34;案的主犯,程鵬。
  • 史上5次涉及足壇人士的嚴重空難,願天堂沒有空難
    然而,由於其一旦發生事故便往往無可挽回的特性,使得每一次的空難事件都令人無比傷痛。也許是球員們需要常年搭乘飛機到各地參加比賽的緣故,與足球有關的空難事故並不少見,在此之前的世界足球史上,曾發生過5起嚴重的空難事故。提起義大利的都靈,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的是擁有C羅的意甲豪門尤文圖斯隊。
  • 世界大案要案紀實:楊玉霞硫酸毀容案
    來源:世界大案要案紀實
  • 我們相約,北航見!2020級北航MBA新生報到紀實
    這表明不僅是北航MBA,整個北航各個學院都是團結友愛,齊心向上的!天南海北的色彩,五湖四海的口音,這批相聚於北航的年輕學子,從清晨開始,就邁著篤定的步伐來到報到處。你們是我們新北航人堅實的後盾!從相約北航,成為相聚北航!我相信,只要不斷地努力,北航MBA就一定可以幫我們每個人收穫一個全新的自己。
  • 世界大案要案紀實:婚外情引發殺人焚屍慘案
    劉風明16歲的女兒小雲(化名)摟著14歲的弟弟站在房屋前,依依不捨地看了曾經的家最後一眼,喊了聲&34;,眼淚不住往下流……來源:世界大案要案紀實
  • 7.23復興空難解密 馬公機場塔臺要命疏失
    7/23復興空難最後對話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復興航空GE222班機7月23日在澎湖發生空難,造成48    告知重飛後3秒撞民宅    GE222在失事當晚7時06分送出最後一句對話後失聯,墜機失事前黑匣子的8分鐘錄音完整記錄駕駛與馬公塔臺的對話。當時只差2年就要退休的正駕駛李義良,與塔臺的最後一句對話,是晚間7時06分準備重飛的「go around,go around」。
  • 臺灣詭異空難事件盤點:空難錄音、澎湖百慕達
    而在臺灣空難史上,未解謎團甚至詭異事件也有不少。   華航的「四年大限」   臺灣的中華航空公司於1959年12月成立,是目前臺灣最大的航空公司,但在近20年來,卻發生近10起重大飛安事件。  2002年「華航空難」事件之後,甚至出現一個臺灣華航四年大限(或稱「四年魔咒」)的傳說,內容是推測:「每隔四年中華航空的客機就可能發生全機數百人喪生的重大空難。」
  • 禁飛日前七天的伊春空難
    這是伊春空難。飛機在伊春林都機場降落時衝出跑道,隨後斷裂、起火、爆炸。 死亡,42人,倖存,54人。繼2004年「11·24」包頭空難,2002年「4·15」釜山空難,2002年「5·7」大連空難之後的又一次航空大難。此前,中國民航安全飛行紀錄已保持了2102天。禁飛日前的空難理論上,這趟飛行全程只需55分鐘。
  • 臺灣近年重大空難一覽表
    原標題:臺灣近年重大空難一覽表 原標題:新聞背景:臺灣近年重大空難一覽  中新網7月23日電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復興航空一架班機今天傍晚降落馬公時,疑迫降失敗墜毀,臺灣「民航局」高雄站表示,機上搭載54名乘客及
  • 空難啟示錄:中華航空611號班機空難
    他們將該塊蒙皮送往中山科學研究院檢查,發現該塊蒙皮有嚴重金屬疲勞的現象,繼而發現了整個空難的始末:1980年2月7日,該飛機在香港啟德機場曾因重落地損傷到機尾蒙皮。 損傷到機尾後,華航僅用一塊鋁版覆蓋該處,並沒有依波音所訂的維修指引把整塊蒙皮更換,造成該地方累積了金屬疲勞的現象。22年來,維修人員沒有察覺任何異常。 該處裂開後,造成空中失壓解體。
  • 盤點臺灣重大空難- 網易新聞策劃
    華航空難致225人死亡:維修不當致機尾脫落 早前馬航客機失聯時,曾有人分析是因飛機在上海浦東機場發生碰撞,造成機翼受損引發金屬疲勞,導致飛機解體。這個原因在空難歷史上並不少見,其中就包括臺灣兩起空難事故。
  • 《查理周刊》嘲諷俄空難 俄:褻瀆和嘲弄空難死者
    俄羅斯衛星網11月6日消息,法國知名諷刺漫畫雜誌《查理周刊》周四(5日)刊登了兩幅諷刺俄羅斯空難的漫畫,引起了俄方的不滿。 《查理周刊》刊登諷刺俄羅斯空難的漫畫 其中一張畫著一名雙手抱頭的「伊斯蘭國」恐怖組織武裝分子,他的頭上是從空中飄下的飛機碎片。
  • 臺灣華航班機空難始末
    新華社北京2月18日電(記者萬紅強)2月16日晚8時零5分13秒,從印度尼西亞峇里島飛返臺灣桃園機場的臺灣「中華航空公司」CI676班機,在降落時墜毀在桃園縣大園鄉高速公路旁。飛機與地面最後一次聯絡是機長康龍麟的「塔臺,華航……」一句未完的話,機上182名乘客和14名機組人員無一生還。
  • 5-7空難空中機械師的摯友:中國之鷹永遠翱翔藍天
    我是杭州鋼鐵集團公司技校的教師宋慧莉,也是「5•7」空難機組人員中機械師潘明奇的老同學(就是網上登載的《杭州一女教師講述與5-7空難空中機械師的摯友情節》一文中的女教師)。分別36年後第一次與潘明奇見面時,他送給了我一本早在1993年出版的名為《中國之鷹》的長篇報告文學。
  • 世界大案要案紀實:3. 23 特大殺人碎屍案
    3月21日下午7點多,黃接到一個傳呼,復機後不久黃便四處找歌舞廳老闆要求結帳,並對朋友說:「因為別人的事,我會得罪一個人,這個人會來找我的事,此人不好惹。我今後不在這裡幹啦。」黃已有三天沒來坐檯。黃麗紅的疑點逐步上升。
  • 盤點那些好看的空難電影
    空難電影,是不少影迷們喜愛的電影題材之一。試想萬米高空一旦發生事故,是多麼的令人驚心動魄。在大銀幕上,有不少跟“空難”有關的影片,有些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如《薩利機長》,有些則是杜撰的故事,如最近幾年的《迫降航班》。
  • 細數全球最嚴重「空難事故」
    細數全球最嚴重「空難事故」飛機作為目前世上最快的交通工具,給人們帶來了更為快捷的交通便利。但是也發生了許多悲劇。伊朗航空655號班機空難伊朗航空經營1988年7月3日兩伊戰爭結束前,IR655號班機被美國海軍的飛彈巡洋艦文森斯號擊落,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包括38名非伊朗人、66名兒童、1名孕婦全部罹難。
  • 39年前的跑道入侵:特內裡費空難,死亡人數最多的世紀大空難
    但誰也不能保證之後的天氣變化情況。下午5點2分,空管員允許泛美客機滑行道荷航客機後面等待,並要求泛美客機從第三出口離開等待.兩分鐘後,荷航客機正在做180度掉頭,準備進入起飛位置,泛美客機仍在跑道上朝向荷航客機滑行,正副駕駛正在尋找第三出口,但是他們對於這個機場相當陌生,而且還幾乎看不到駕駛艙外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