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何朝霞
近日,冷空氣多次光顧長沙,感冒患者隨之增多,孩子免疫力低,更容易患上感冒。記者在湖南省兒童醫院採訪時了解到,寒潮來襲後就診的患兒大幅增加。與此同時,許多家長覺得帶孩子到醫院看病太麻煩,便選擇在藥店購買感冒藥。家長自行用藥存在哪些誤區?兒童一感冒就用藥,這種做法對不對?對此,記者採訪了湖南省兒童醫院的相關專家。
1 複方感冒藥不應用於6歲以下兒童
近日,記者走訪了幾家藥店,據店員介紹,自行購買兒童感冒藥的家長近期多了許多。「有的家長一進門就直接說出打廣告比較多的藥名,有的家長在藥櫃前徘徊,不知道怎麼選擇。」一家藥店的張姓店員說。
記者在藥店採訪時發現,在擺放藥品的柜子上,兒童藥所佔面積很小,家長能選擇的藥品非常有限。「購買最多的感冒藥是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小兒感冒顆粒、小兒咳喘靈顆粒。」店員告訴記者,因為複方感冒藥可同時治療多種感冒,大多數是非處方藥,購買方便,加上廣告宣傳,便成了一些家長的首選。
「有的複方感冒藥成為治療兒童感冒的常用藥和『明星藥』,但家長要注意,這類藥不能隨意用。」湖南省兒童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張海霞介紹,複方感冒藥是含有多種成分的複方製劑,也就是說一種感冒藥裡有幾種藥,常見的有小兒速效感冒藥(小兒氨酚黃那敏)、感冒通片(氯芬黃敏片)、泰諾(酚麻美敏口服溶液)、快克(複方氨酚烷胺膠囊)等。
張海霞介紹,複方感冒藥的成分通常包括解熱鎮痛藥如對乙醯氨基酚、抗組胺藥如馬來酸氯苯那敏、止咳藥如右美沙芬、怯痰藥如愈創甘油醚、減充血劑如偽麻黃鹼等。
目前主流醫學推薦,複方感冒藥物不應用於6歲以下尤其是2歲以下兒童,因為過量可能致命,比如常見的對乙醯氨基酚中毒。在許多國家,對乙醯氨基酚是導致急性肝衰竭最多的藥物,患者大多是長期或重複使用含對乙醯氨基酚的複方感冒藥,這種風險在器官功能發育尚未完善的兒童進一步增加。
「有一種國內常見的兒童複方感冒藥,每袋含有對乙醯氨基酚125毫克、馬來酸氯苯那敏0.5毫克、人工牛黃5毫克,其藥品說明書的用法是:根據年齡體重,如1至3歲,體重10至15千克,一次用量0.5至1袋,一日3次。按此劑量推算,一個體重10千克的孩子,每次一包,每天服用3次,連續服用10天,其攝入的對乙醯氨基酚總量超過350毫克/千克,出現嚴重肝毒性的風險將大大增加。」張海霞提醒,如果孩子感冒初期出現鼻塞、流涕等症狀就服藥並持續整個感冒病程,或者期間出現發熱,同時服用對乙醯氨基酚退熱的話,也會容易造成藥物過量,增加肝損傷的風險。特別要注意的是,1歲以內或低體重嬰幼兒服用此藥的風險進一步增大。
2 普通感冒時不要急著給孩子用藥
孩子服錯感冒藥有風險,家長該如何把握?張海霞建議,為避免肝損害,服用含有乙醯氨基酚的複方感冒藥不建議按「每日3次」常規服用。對於體溫≥38.5℃,或出現疼痛等明顯不適時,才有必要服用。「建議服用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單一成分的製劑。這兩種藥廣泛用於兒童發熱和疼痛的治療,嚴格按照劑量說明給藥時,安全且有良好耐受性。」張海霞表示。
「如果孩子患的是普通感冒,其實不吃藥也會好。」張海霞表示,感冒藥其實不會治癒感冒,也不會幫助孩子更快恢復健康,只是用於緩解感冒症狀,並不是用來殺死感冒病毒。感冒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除流感病毒外,對於其他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尚無抗病毒療法。感冒通常在成人中持續3至7日、在兒童中持續10日,部分患者可持續更長時間。對於普通感冒,主要推薦護理治療,攝入溫熱的流質(如茶、雞湯),有助於稀釋分泌物並排出,舒緩呼吸道黏膜;局部用生理鹽水或海鹽水清洗鼻腔,可去除分泌物,改善黏液纖毛清除功能,並引起血管收縮減輕鼻塞。
張海霞表示,孩子自身的免疫力是在與細菌、病毒等致病因子不斷鬥爭的過程中激發免疫系統逐步形成的。所以,孩子只是得了普通感冒時,家長先不要著急給孩子用藥,孩子在與感冒病毒對抗的過程中,體內會逐漸產生抗體,下次再遇到相同的病毒時就不會被輕易感染,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3 家長用藥時應通讀藥品說明書
我國兒童專用藥物一直存在品種少、劑型少、規格少的問題。近幾年,國外代購兒童藥品越來越火。相比國內兒童用藥,國外藥品有可愛的卡通包裝,蜜桃、草莓等多種水果口味,也有糖漿、糖丸等兒童易於接受的劑型。海淘一些國外的網紅感冒藥到底靠不靠譜?張海霞表示,藥品不是普通商品,存在一定風險,有的國外複方感冒藥含有強力鎮咳藥可待因,而國內已經明文規定含有可待因的感冒藥禁用於18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
「家長購買藥品時應注意看藥品包裝盒或說明書,不論國內或者海淘藥品,一般會列出成分。」張海霞提醒,家長一定要讀懂藥品說明書,因為說明書中會對藥品的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等內容有詳細、明確的說明。「家長看到不良反應較多的說明書時不要感到害怕、恐慌。不良反應羅列越多的藥物,其安全信息收集更全面詳細,使用起來更放心。」張海霞解釋。
用藥後常見的輕微不良反應為可逆性,停藥後通常很快消退。值得警惕的是,對乙醯氨基酚中毒的早期表現通常輕微且無特異性,如噁心、嘔吐、嗜睡、腹痛。肝損傷通常在過量服藥後72~96小時達到高峰,可引起肝衰竭、腦病、昏迷和死亡。一旦懷疑服用對乙醯氨基酚過量時,千萬不要等著「自行恢復」,應立即就醫檢查肝臟功能,避免加重損傷。